评分及书评

4.8
39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过程。人生一世,其实就是天地的过客。人生只能是单行线,因此,对待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应该有一种 “生命,借过” 的意识,这样才会坦然地接受一切的考验,把逆境看成生命的提升过程。天下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关键看你心的大小。心大了,事儿就小了;心小了,事儿就大了。心宽天地就宽,心怡人方自在。始终保持坦荡的胸怀,才能体会到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蕴含着的一片勃勃生机。

      3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我管理

      中国古人十分推崇 “修、齐、治、平”,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 “修身” 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自我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前提。管理好自己,你才有资格去领导别人。立德的修养,使曾国藩有了远非常人所及的眼光、胸怀、气度、格局和境界,这是成就他事业的基础。今天许多人之所以对曾国藩的家书、日记很感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想学习他的修养方略。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从曾国藩所总结出来的大量关于领导力的要诀中,选取了其中的十二个字:“重”“耐”“浑”“明”“辣”“慎”“勤”“实”“暇”“裕”“恕”“强”,并结合曾国藩的事例及现代管理实践,揭示其对于中国情境下的领导行为的启发意义。“重”,厚重、稳重。吕坤在《呻吟语》中曾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重” 反映了在中国文化环境下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耐”,耐烦、耐心。曾国藩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做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对于领导者来说,情绪化的反应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耐烦是领导者的必修之课。“浑”,浑含、浑厚。精明是领导者的第一层境界,浑厚则是领导者的第二层境界。用曾国藩的话说,“精明亦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浑” 是一种包容的境界。“明”,明白、清醒。曾国藩说:“办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 对于领导者领导行为的成败具有根本的价值。优秀的领导者,是高明与精明的集合体。“辣”,泼辣、果断。眼明还要手辣,“辣” 就是一种决断力,关键时刻敢出手、敢拍板、敢下决心、敢承担责任。“辣” 是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慎”,谨慎、自制。“常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对于领导者来说这是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制的意识的关键。自制对于领导者来说永远是一种美德。“勤”,勤奋、勤恳。“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勤” 要做到 “五到”,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实”,扎实、朴实。“天道忌巧”,管理最忌讳的就是投机取巧。管理的关键就是要把事情实实在在地做到位,“扎硬寨,打死仗”“尚朴实,耐劳苦” 是湘军的基本精神,也是湘军战斗力的来源。“实” 代表的是一种真正的大智慧。“暇”,空闲、从容。“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暇” 字强调的是安详从容的处事风格,着眼的是对做事节奏的把握。“暇” 代表的是成熟大气的领导境界。“裕”,宽裕、坦荡。“裕” 是 “万事浮云过太虚” 的达观,是 “尽人事,听天命” 的释然,是 “活泼泼之胸襟、坦荡荡之意境” 的开怀。“裕” 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体悟。“恕”,恕道、宽容。恕是将心比心,是同情的理解,是对自我的一种突破,是走出小我、成就大我,从而成就事业的关键。恕道是中国式领导力的核心。“强”,倔强、刚强。曾国藩说:“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强” 强调的是坚韧的意志力量,是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的精神,是不轻易认输的意志,是看明白之后的一种坚持。对于领导者来说,这也是能够成就大事的关键品质。这十二个字,其实就是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环境下,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遵循的十二条基本原则,或者说领导力修炼的十二个纲目。

          4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感谢刘政义的推荐,获益匪浅。

          这个月系统阅读宫玉振老师的书籍,以战养战,最爱读军事书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错,看完曾国潘 可以看左宗棠 李鸿章

            人生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天道三忌:“忌巧、忌盈、忌贰”,都是人生的经验之谈。他所指出的居官四败:“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不能不谓之深刻。今天,官场上那些出事的官员,几乎都跌跤于这四败之中。至于治事五到:“身到、心到、脚到、手到、口到”,对于做事的人来说是很实用的;课心课身六法:“敬、恕、诚、静、勤、润”,每个字都意味深长;还有处事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无一不包含着深刻的管理智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曾国藩一生的为人处事哲学应用在当今的领导力里,汇聚成十二个字,虽然简单的十二个字,做起来确着实不易。 从 “儒家” 到 “法家” 再到 “道家”,其实反映了一个领导者从理想到现实再到成熟的螺旋式成长轨迹。儒家给了曾国藩理想的追求;法家给了曾国藩现实的眼光;道家给了曾家藩真正成熟的心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再说曾国藩

                曾国藩一辈子对两件事上瘾,一是杀人上瘾,二是给人洗脑上瘾。本质上都是杀人。如果说曾国藩直接杀人尚属手段低廉,那他的间接杀人可称行家里手。卢梭有句名言:谁控制了人们的思想,谁就可以控制他们的行动。曾深谙此道,给朋友、僚属和家人谈话写信,时时处处运用这门洗脑绝活,拿住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紧箍咒,牢牢地套在对方头上,时时刻刻的念叨,有事无事念上三遍,让对方无话可说,不胜其烦,却又无可奈何。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曾自称孔孟信徒,却天天犯此病。他给人洗脑,别人是明里接受,暗里拒绝,谁都知道他那套东西是胡说八道。例如,其长子曾纪泽接受曾国藩敦敦教诲多年,却借出使俄国之便,一朝尽弃所学,娶洋妇,从洋俗,行洋礼,绝对乖悖家风,对此曾国藩也只能干瞪眼,听之任之。曾天天自吹讲求孔孟之道、程朱理学,数十年如一日的自吹,吹的别人对此深信不疑,至少也是将信将疑,但他自己内心深处,对此却是根本不信,弃如敝履。据朱克敏的《雨窗消夏录》记,曾国藩尝谓吴敏树、郭嵩焘曰:我身后碑铭必属两君。他任捃饰,铭词结语,吾自为之,曰:不信书,信运气,公之言,传万世。临到生命垂暮,曾国藩传给后人的竟是不信书,信运气六字,怎不教所有人跌碎眼镜?还有比这更荒诞的黑色幽默吗?当然,这大概也算曾良知未泯,生前肯揭破自己的假面,良心发现一回,不肯再继续骗人。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代表的是什么?现在拿出来大肆宣扬,的确非常滑稽。当然,毒草翻到地里,可以作为肥料。关键是读书人眼睛要亮,心里要明,不能人云亦云。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

                  曾国藩那时候的道理和语言看似朴实,好像离我们很久远,但是做人做事为官从政的道理和感悟,对当下新时代的我们依然受用,尤其里面很多感悟直触人心,让我受益匪浅。非常好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通过十二个字将曾国藩的为人处事的精髓概括在书中的十二章中,内容言简意赅,让读者可以对曾国藩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从曾国藩的 “一生三变” 我们还可以看出,曾国藩的成长过程,与普通人一样,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也走了我们都走过的弯路,经历过我们都经历过的失败,也犯了我们都犯过的错误。但是他与普通人不一样的是,一般人在经历那样的失败后基本就完了,而他能够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并超越了自己。这是他最厉害的地方。我们今天读曾国藩的东西,就是为了少走曾国藩曾经走过的弯路,少犯曾国藩曾经犯过的错误。曾国藩是一个曾经吃过大亏的人,只有了解了曾国藩的人生历程,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与把握他的思想,才能对他所总结的东西产生真正的共鸣,才能从中真正地受益。曾国藩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这丝毫挡不住我对这位历史先贤的喜爱,将其作为偶像,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更加具体化的学习先贤的机会,值得推荐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收获良多,获益匪浅!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曾文正公乃完人也

                        一个普通人到圣人的逆袭之路,给我们无限借鉴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曾国藩,古今之大贤,十二字领导力真言,发人深思,启迪未来。诚乃经典,宜反复读之以日有寸进,知行合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从近代圣人曾国藩的实际出发,讲明了领导力的十二字 “重”“耐”“浑”“明”“辣”“慎”“勤”“实”“暇”“裕”“恕”“强”。每个字强调的内容都值得自己要体悟一生,实践一生,特别是做为一名管理者,要厚重稳重,要耐烦,要学会推功揽过,要持续反复的做一件事情。借用曾文公的话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跟曾国藩学领导力

                              领导力说起来可能有些虚,但是在一个组织内时常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军队还是商界,总是需要它的出现。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也更容易发现其中存在的共性。《曾国藩领导力十二讲》是《善战者说》作者宫玉振的一本关于领导力的科普之作。以曾国藩为模板,为读者一一剖析领导力的奥秘以及其中可能出现的难题。1. 曾文正公后人习惯于叫曾国藩,但其更为熟悉的名号可能是曾文正公。作为 “晚清第一名臣”、湘军的创建者,他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在本书里作者则聚焦于领导力部分。实现 “立德、立功、立言” 三不朽的圣贤,作者用十二个字来总结了他身上那些和领导力相关的内容。“重、耐、浑、明、辣、慎、勤、实、暇、裕、恕、强” 十二个字,浓缩了他一生的智慧,等待我们细细去进行品读。以一个领导者的视角去看他的一生,我们自然更容易从其身上学习到更多适用于普通人的智慧。虽然按照其本人和作者的话来说,曾国藩是个普通人,但作为普通人的榜样他远没有那么普通。作为普通读者,在学习之前最好有足够清晰的认知,那就是你大概不会全部掌握,能从中学到一零半爪足矣。贪多嚼不烂,还不如在了解之后专精其中几处。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曾国藩所处的晚清和当下一样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因而我们更有必要学习在此等情况下步步精进,从而实现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 明强二字若非要从这十二个字中挑的话,作者可能会让我们首先学会 “明”“强” 二字。曾国藩本人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说到:担当大事,全在 “明”、“强” 二字。由此可见,若想成大事,可以先从这方面入手。换句话就是,想要成大事,一要看得明白,二要行得要倔强。两者之中 “明” 字为第一要义。不过即便如此,“明” 也有所不同。在曾国藩看来,明分为两者,高明、精明。所谓高明就是站得高,看得远。至于精明则可以说看得细,算得清楚。在做人做事的格局方面需要高明,这属于战略层面的。至于战术和执行层面,则需要精明。“天下事:当局则迷,旁观则醒;事前易暗,事后易明。” 曾国藩的这句话提醒我们想要做到明本身存在的局限,这是他从棋理中参悟出来的,却非常适用于做人做事。“强” 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坚毅,再直白点就是逆商。按照古人的话来说就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如意之时更要自强不息。3. 成大事者《怎样做成大事》里作者结合自身管理大型项目的经历,为读者点明了其中的关键。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慢思考,快行动。慢慢地想,快快地做。将项目一分为二,计划阶段可以慢慢去想,可一旦进入实施阶段,则应该快速完成。这是很多前人交了昂贵学费得到了朴素道理。在本书中却有不少相似之处。前文提到的 “明” 里有一条 “事前易暗,事后易明”,也就是说没有真正做过你可能不清楚到底哪里会出错。对此,本书的建议是行成于思。这是借鉴了围棋中复盘的智慧,说白了就是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为此在做的过程中要进行反思,在实施之前要多加考虑,精明用在此处恰如其分。事前的周全思考有助于面对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况,如此一来既不会心慌,更会容易从中找到预案顺利应对。在具体的做事中还应该和 “辣” 字相结合。放在一起就是 “眼明”“手辣”。一旦考虑清楚就要以霹雳手段雷厉风行,优柔寡断、瞻前顾后是不行的。身处在领导位更是如此。书中李鸿章的案例较为极端,但也诠释了 “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的真谛。用大白话就是胡萝卜加大棒,该给的时候一点都不含糊。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极大的挑战,甚至需要为此做好承担严重后果的准备。稍有不慎,可能会将自己搭上,有时更存在全盘皆输的风险。4. 唯恕难行如果要我选择一个字的话,首先想到的就是 “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移情能力,可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走出 “小我”、成就 “大我”。走不出自我的局限性,自然很难和他人展开合作,更难以做到合作愉快。虽然孔子他老人家就曾说过 “恕” 的重要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道的人多,做得到的则很少。在本书中作者更是以曾国藩和左宗棠之间的互动来为读者讲述其中的艰难,看了不免会让人眼角湿润,瞬间有落泪的冲动。即便是像曾国藩这样的圣贤,也会遇到那种非常难缠的人,比如左宗棠。曾国藩的以德报怨,换来的是对方的一再伤害。最终无计可施,乃至于不得不和左宗棠绝交。然而在西北需要平定战乱之时,他依然大力保荐,甚至是做好各种配合工作。扪心自问,我很难做到。试问古今中外又有几人可以如此,但是曾国藩做到了。正因为他在 “恕” 字上的修为,国家不光避免了一场浩劫,左宗棠更是在他死后对其心服口服。说其用个人魅力和行为征服了左宗棠也一点都不为过。5. 有志事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查理芒格说,我的剑只留给能挥舞它的人。我想说,这本书也只留给那些志向远大之人。曾国藩的领导力非常适合普通人学习。因为他的核心就是 “拙诚”。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做。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是笨办法,但就像他的 “结硬寨,打呆仗” 一样往往有奇效。当人们都懒得做那些基本功,你做了,并且认真去做,就可以领先一大步。对于领导力是如此,对于人生许多大事更是如此。聪明人需要下笨功夫,作为普通人更是如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有些难了。这就像一家号称要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时常面临着赚快钱的诱惑。平日里可能克制得住,可自身陷入困窘之时就难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书中所传授的智慧无疑是对前人经验教训的总结,可在践行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既要避免教条,又要敢于进行质疑,得出适合自己的答案。6. 写在最后在看书之前,不了解曾国藩的读者也不用担心,你甚至可以借此对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当然我在之前是看过了张宏杰的《曾国藩传》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前者尤为推荐,两者结合也不错。结合本书来看,作者虽然也像张宏杰一样对曾国藩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但胜在其格局和思考的深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张宏杰更像是对其个人事迹进行整理并进行主观解读;至于本书则像是钻到了他的肚子里,进入到内心世界。在宫玉振老师的书里,我首先推荐这一本,其次是《善战者说》。两本书都有精彩的解读,其后也有相应的原文。读者在学有余力之时可以对经典原著作进一步了解,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于我而言,本书无疑是科普佳作。既是对领导力的科普,又是对曾国藩的科普。至于其他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挖掘到什么恐怕见仁见智。我们在读书的过程其实也是书在读我们。这样的一本好书,实践性是极强的。初次的阅读只是对于理论的熟悉和了解,在实践中的运用才是真正的学习与理解。只做到前者很容易将书读死,结合后者才可以将书读活。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强烈推荐

                                人活于世,既要出世又要入世。在经历各种磨难之后,曾国藩的智慧更加凸显了他的人生哲学。时至今日,我们想要成事依然需要他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长期主义的意志,坚定不移的执行力。在世界读书日这天读完这本书也是一大幸事。愿曾国藩的智慧能够滋养更多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生三变”方达理想与现实平衡之境

                                  如果说儒家给了曾国藩理想的追求,法家给了曾国藩现实的眼光,那么道家就给了曾国藩真正成熟的心态。道家展现出了一种包容,一种耐烦,一种从容,一种恬淡,一种灵活,一种弹性,一种圆融,一种更高的人生智慧。欧阳兆熊说曾国藩 “一生三变”,其实曾国藩是把儒、法、道三家的精髓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他既有儒家的理想与追求,又有法家的清醒与现实,同时还有道家的成熟与灵活,从而达到了真正圆通无碍的境界。对于领导者来说,仅有做事的激情是不行的,还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仅有对价值的执着是不行的,还要有与现实妥协的智慧。一个伟大的领导者,既需要有对理想的坚守,又需要有清醒的现实取向。要在理想中关注现实,也要在现实中追求理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平衡,是曾国藩领导力的最大特色,也是他最终能够成就事业的根本原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得到读完的第90本书

                                    今晚读完了宫玉振的《曾国藩领导力十二讲》,碎片时间断断续续的阅读,整体性不是很好,但也很有收获,整理了以下几条,分享给大家:1. 凡人才的高下,由其志趣所决定的。2. 入局做事,才能了解此中三昧;出局思考,才能有自知之明。3. 把平凡化为非凡的是持续。4. 做到人忙心不乱,才能把事情做好。5. 真正领导力的核心,不在权谋,而在坦诚。6. 干脆利落,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7. 人的本质:把自己看的重,把别人看的轻。8. 如果不能花 4 个小时好好考虑对一个人的安排,你可能就要花几百个小时替他收拾残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做事决定一事成败,做人决定一生成败

                                      中国式领导力 影响力重: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君子不重,则不威。稳当从容,可当大事耐:耐得烦。耐得住烦躁、控制好情绪、调整好心态浑:浑含、内敛、包容、大度明:高明,精明。当局则迷,旁观则醒辣:泼辣、果断、干脆,关键时刻敢拍板、敢出手、敢做决策、敢承担责任。甚至需要的时候心肠要硬。慎:谨慎、小心、节制、谦卑、低调、不张扬,就是自控能力勤:勤奋、勤恳、勤劳、勤快、勤苦,就是持续的付出实:朴实、扎实、真实,就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意思暇:安详、从容、不慌不忙、不急不躁。这是做大事的人必须拥有的一种心态。裕:宽裕,就是身处逆境和挫折之时,要坦然以对,把心放宽,保持一种坦荡、活泼的胸怀。也就是说,对于得失成败,要放得下,看得开。恕: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舍己从人,大贤之量强:刚强、倔强。“强” 所强调的就是意志、毅力、定力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曾国藩 12 讲心得篇 3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不缺食物,不缺科技,不缺上帝,每一个智人就是自我的 “智神”,对神的崇拜早已转为对人的崇拜。可还是觉得我们这个时代缺了点什么。读完《曾国藩家书》,我找到了答案:我们不乏时代弄潮的勇气,却缺少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坚守。曾国藩在写给父母及后辈的家书中无不流露出对家族的深情,秉承先人遗训,温柔敦厚的家风和实用有效家训,让他在云谲波诡的近代社会屹立不倒,对家族的坚守和职责敦促他思考使家族得以兴旺延续的方法,并在这样的思考中不断省察自身,使得自我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倔强风骨,也能很好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从而成为洋务派的主要领导者。曾国藩教育儿孙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这是对儒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当时他身处的时代的重新解读。他告诫儿孙要有志,存图强报国之志;要有识,要放眼世界,广学博览;要有恒,做人做事不得心浮气躁,勿被西方崇尚效率的思潮磨灭了韧性。这既是曾国藩对传统士人精神的坚守,又对其赋予时代精神的体现,能够说,这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变化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尊自大的中庸平和的智慧。回望曾国藩身处的时代,那是一个如分娩般剧痛与期望并存的时代;凝视当下我们自我的时代,不也同样是超越与危机并存的时代吗?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历史,而又如何不被时代裹挟,“从自我身上超越这个时代”? 这是值得每一个当代人深思的问题。我想,那就是要坚守优秀的文化传统,要以一种创新的不迂腐的态度去坚守和传承,不忘过去,与时俱进,方得始终。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研究历史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为了摆脱过去,想象另一种命运。” 此言道出了人类渴望超越过去的态度,但或许我们在回望历史时,也需要在其中沉淀一些如金子般珍贵的东西,以一种宏大的历史观活着,人才不至于在新时代洪流中被淹没或埋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曾国藩理念的核心,其实就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儒家的理念,用宋代理学家张载的话说,就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曾国藩与一般的儒生不一样的是,他坚信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因而他以 “忠诚为天下倡” 的信念,以 “拙诚” 地 “力行” 的功夫,以 “知一句便行一句” 的精神,把儒家的理念转化为强有力的行动,从而完成了他的功业。曾国藩的领导力是从 “儒家” 到 “法家” 再到 “道家”—— 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领导者从理想到现实再到成熟的螺旋式成长轨迹。如果说儒家给了曾国藩理想的追求,法家给了曾国藩现实的眼光,那么道家就给了曾国藩真正成熟的心态。道家展现出了一种包容,一种耐烦,一种从容,一种恬淡,一种灵活,一种弹性,一种圆融,一种更高的人生智慧。欧阳兆熊说曾国藩 “一生三变”,其实曾国藩是把儒、法、道三家的精髓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他既有儒家的理想与追求,又有法家的清醒与现实,同时还有道家的成熟与灵活,从而达到了真正圆通无碍的境界。中国情境下领导行为的启发意义:“重”,厚重、稳重。吕坤在《呻吟语》中曾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重” 反映了在中国文化环境下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 领导者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养,综合素质的体重体现 - 领导者如果不稳重、不厚重,轻浮、冒失,则不会有威严和权威 - 稳当从容,可当大事(德性成熟、心境沉稳、行事从容)- 步态要稳重,手势要恭敬,目光要端正,口不妄开,声不乱出,头不乱动,气息收敛,站立时有品德高尚者之气象,面色庄重,坐姿端正 - 谋定后动,审定而行,举止稳当、自信可靠 - 不轻易、草率的提拔、重用一个人,也不轻易、草率的辞退一个人 - 不虚妄、没有根据的信任一个人,也不轻易、虚妄的疏远一个人 -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息,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 避免说话太多、太滥、太随意,控制说话的冲动和欲望 “耐”,耐烦、耐心。曾国藩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做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对于领导者来说,情绪化的反应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耐烦是领导者的必修之课。- “耐” 是什么?“耐” 就是 “耐烦”,就是耐得住烦躁、控制好情绪、调整好心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情绪管理 - 如果你率性而为,不管不顾,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动辄与人正面冲突,那么所去的每个方向都是荆棘,所有的人都会跟你作对 - 情绪化的反应一定是不成熟的表现。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绪,反映的是领导者的成熟程度,反映的是领导者修养水平与度量的大小,并最终会决定领导者事业的成败。因此,领导者的成熟,就是从有效地控制情绪开始的。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 “耐” 的功夫不断提升的过程。对于领导者来说,“耐” 这个字,是值得用一生去修炼的最基本的功夫 “浑”,浑含、浑厚。精明是领导者的第一层境界,浑厚则是领导者的第二层境界。用曾国藩的话说,“精明亦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浑” 是一种包容的境界。- “浑” 是什么?浑就是浑含、内敛、包容、大度。“水浑则不清”,“浑” 就是难得糊涂,不是咄咄逼人,不是锋芒毕露。“浑” 字所着眼的是领导者的为人之道、处世之道和沟通之道 - 领导者的成长过程,就是从精明不断提升到浑厚的过程。而这就需要一个藏锋的过程 - “扬善于公庭,而规过于私室”?别人有了优点,有了成就,有了收获,你要在公开的场合表扬他;别人有了过失,有了缺点,有了错误,你要在私下的场合提醒他 - “与人忿争,不可自求万全处”。跟人争论一个问题,不要把道理都争到自己这里来。不要非让别人承认你百分之百是对的,他百分之百是错的。你非要把人家逼到墙角,人家一定会反弹 - “白人是非,不可过于武断”。判断一个人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是黑是白,不要过于绝对。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绝对的事情?“明”,明白、清醒。曾国藩说:“办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 对于领导者领导行为的成败具有根本的价值。优秀的领导者,是高明与精明的集合体。- “明” 就是明白、清楚。前文讲过 “浑”,“浑” 并不是让你真糊涂,而是难得糊涂。真正的 “浑”,是必须以 “明” 为基础的 - “凡说话不中事理、不担斤两者,其下必不服。”(说话说不到点子上,遇事不敢承担责任,这样的人,下属一定不会服气。)- 想办大事,洞察形势、烛见人心,这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础上,发挥能力、提出方案,把事情做成,这是第二位的 - 所以我们看,你行得不当,是因为你知得不明、知得不全,知得不深。如果你知得明、知得全、知得深,自然就会行得当了 - 高明就是一种战略的视野,就是一种大局观、大势观,就是对战略大势的把握,就是从大局的角度把握住自己的定位 - 精明强调的就是做事之时对于关键细节的精细分析与把握 - 真正成就大事的人,眼光要长远,格局要宏大,但是对于关键的细节,必须把握得非常精细。高明、精明,二者缺一不可 -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自己做事的人,一定要跳出眼前的利害;为他人建言的人,反而要设身处地地进入利害之中。置身利害之外,是为出局;设身利害之中,是为入局 “辣”,泼辣、果断。眼明还要手辣,“辣” 就是一种决断力,关键时刻敢出手、敢拍板、敢下决心、敢承担责任。“辣” 是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 “辣” 是什么意思?“辣” 就是泼辣、果断、干脆,关键时刻敢拍板、敢出手、敢做决策、敢承担责任。甚至需要的时候心肠要硬。“辣” 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决断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企业就像军队一样,要打仗,而且要打胜仗。企业的主旋律必须是奋进的,有时为了全局的利益,必须舍弃局部的利益。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有硬的心肠,而不能只有妇人之仁 - 优秀的领导者,往往可以在严明果断的管理风格和富有人情的关怀之间,取得恰如其分的平衡。这种平衡的能力,本身就是高明领导力的一种体现 “慎”,谨慎、自制。“常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对于领导者来说这是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制的意识的关键。自制对于领导者来说永远是一种美德。- 这一讲要说的是 “慎”。“慎” 就是谨慎、小心、节制、谦卑、低调、不张扬,就是自控能力 - 这一讲要说的是 “慎”。“慎” 就是谨慎、小心、节制、谦卑、低调、不张扬,就是自控能力 “勤”,勤奋、勤恳。“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勤” 要做到 “五到”,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勤” 很好理解,就是勤奋、勤恳、勤劳、勤快、勤苦,就是持续的付出。“勤” 字表面看来是老生常谈,但是,在管理中真正起作用的,往往就是这些看起来是老生常谈的东西。决定一个组织能否保持卓越的,也往往就是这样一些最老套但又最根本的东西 - “身到”,就是遇到事情一定要亲自到位,要到现场,不要偷懒 - “心到”。只是身子到了,不用心也不行,一定要用心地去想,用心地去做,真正一心一意地扑上去,事情才能做好 - “眼到”,就是一定要随时留心,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 - “手到”,手要勤快,有什么事要随时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 “口到”,也就是交代任务一定要到位,工作沟通一定要到位,甚至不惜反复地叮嘱 - 曾国藩说,一定不要嫌麻烦,不要怕啰唆。要苦口婆心,反复地讲。其实领导者反复给下属讲的过程,也是一个自己不断思考的过程,问题会越讲越清楚、越讲越有条理。而跟下属沟通、交流,也使下属一步步地理解了领导者的意图和想法,从而产生有效的执行力 “实”,扎实、朴实。“天道忌巧”,管理最忌讳的就是投机取巧。管理的关键就是要把事情实实在在地做到位,“扎硬寨,打死仗”“尚朴实,耐劳苦” 是湘军的基本精神,也是湘军战斗力的来源。“实” 代表的是一种真正的大智慧。- “实”,就是朴实、扎实、真实,就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意思 - 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诚心诚意地对待别人,渐渐地就能使他人为我所用。即使不能让他们全心全意地为我效力,也必然不会有先亲近而后疏远的弊端 - 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打造一个坦诚的沟通环境。如果说 “伪”“巧” 只是小聪明,那么 “诚”“拙” 才是大智慧。从 “至伪”“至巧” 到 “至诚”“至拙”,需要组织文化的极大突破,需要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许多组织是没有办法完成这一步的,这就是组织无法成就卓越的根本原因。领导者从自身做起,从领导者自己放下心机、摘掉面具、推心置腹地待人开始 - 曾国藩可能并不是最聪明的,但他不自作聪明,不自欺,不欺人。不高估自己的智商,不低估别人的智商,以一片坦诚之心待人。他以自己真诚的品格赢得了下属无条件的信任,而信任正是领导力的前提与基石 “暇”,空闲、从容。“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暇” 字强调的是安详从容的处事风格,着眼的是对做事节奏的把握。“暇” 代表的是成熟大气的领导境界。- “暇” 是什么?“暇” 就是安详、从容、不慌不忙、不急不躁。这是做大事的人必须拥有的一种心态 - 心里一定常常会有一种自如安闲的意味。这样应付起各种各样的事情来才会得心应手。因为自如才能平心静气,平心静气才能把问题看得明白。安闲才能见解深刻、说理透彻,见解深刻、说理透彻才能有活跃的灵感。明白与灵感,这就是领导者心中赖以处理种种事情的关键。而 “明” 与 “灵”,靠的就是一个 “暇” 字 - 真正优秀的领导者,其为人、处事、管理,都是建立在一种心平气和的基础之上的 - 对于领导者,什么叫作涵养呢?为人处世,不管是多大的事情,不管是多急的事情,都能够从容不迫地去应对,这才叫作有了涵养 - 在真正的领袖人物身上,一定要有这种游刃自如、不疾不徐、从容沉稳、气定神闲的气质。“暇” 教给领导者的是要井然有序地忙、从容不迫地忙、抓住重点地忙,而不是浮于表面地忙、盲目无序地忙、充满焦虑地忙。有了这种从容的涵养,就可以以释然的心态去待人,以安详的心态去处事,从而达到真正成熟大气的领导境界 “裕”,宽裕、坦荡。“裕” 是 “万事浮云过太虚” 的达观,是 “尽人事,听天命” 的释然,是 “活泼泼之胸襟、坦荡荡之意境” 的开怀。“裕” 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体悟。- “裕” 就是宽裕,就是身处逆境和挫折之时,要坦然以对,把心放宽,保持一种坦荡、活泼的胸怀。也就是说,对于得失成败,要放得下,看得开 - 曾国藩把上面这段话总结成六个字,叫作 “尽人事,听天命”。尽人事,就是尽心尽力,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极致;听天命,就是不管结果如何,要听从老天爷的安排。有了这样一种心态,你的内心就会非常坦荡:事情做成了,这是老天爷的安排,你就不会贪天之功以为己有,不会自我膨胀;事情没有做成,这是老天爷的安排,你已经尽心尽力,做好了你应该做的事情,就可以问心无愧,也就不会因此而抑郁、沮丧了。有了这样一种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的心态,你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患得患失和斤斤计较,也就可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了 - 人在得意的时候,很容易张扬;人在失意的时候,很容易抑郁。曾国藩正好相反,他所强调的,是在得意时一定要学会收敛,在失意时一定要学会开怀 “恕”,恕道、宽容。恕是将心比心,是同情的理解,是对自我的一种突破,是走出小我、成就大我,从而成就事业的关键。恕道是中国式领导力的核心。- “恕”,按照朱熹所认可的解释,即 “如心”,就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就是一种同情的理解之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宽容心态。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移情的能力。对于领导者来说,这个字也是非常关键的 - 人就是这样,当你认为道理都在自己这里时,你的为人一定是自我的、排斥的、尖刻的、盛气凌人的;当你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道理时,你的为人一定是超我的、包容的、谦和的、平易近人的 -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有了功劳不要马上一个人独占,有了责任不要马上推诿给别人 - 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学会从对手的角度看问题,才更有可能达到行业领袖的境界 “强”,倔强、刚强。曾国藩说:“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强” 强调的是坚韧的意志力量,是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的精神,是不轻易认输的意志,是看明白之后的一种坚持。对于领导者来说,这也是能够成就大事的关键品质。- 这一讲说的是 “强”。强就是刚强、倔强。“强” 所强调的就是意志、毅力、定力。用今天流行的领导力词汇来说,就是 “坚毅”,就是要具备逆商 - 曾国藩说:“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一个人应该在自我修养方面讲求倔强,而不应该在压倒别人方面讲求倔强。)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