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死者无名 生者自强 心间文字 美好流淌
💕每次读萧红都觉得像是心间流淌出来的文字,无论是读《呼兰河传》还是今天读的《生死场》,都觉得她周围的那些人们如此的真实,如此的可爱。💕妇女们常常会聚在王婆家聊天儿,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日常的生活她们已经忙得死去活来,为家里孩子的饮食起居愁眉不展。💕也有那些不知不觉就去的人,真正就像一个生死场,很多人就这样去世了,留下来的人也在挣扎着活着。💕生死场里有丢了羊的主妇,有待嫁的少女,也有为了正义的壮汉。💕但是无论怎样,你都发现萧红在故事中把特别多美好的景象,都描写出来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萧红,从《呼兰河传》到《生死场》读《生死场》是突发之举,源于读鲁迅先生作品时,先生为《生死场》作了篇序。相当于为其以人格做广告序中这样写道:‘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恶文艺和功利有关的人,如果看起来,他不幸得很,他也难免不能毫无所得。’序的末尾这样写来,‘不过与其听我还在安坐中的牢骚话,不如快看下面的《生死场》,她才会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自然而然便去搜索了来看(这里不得感慨如今电子图书资源的发达,这便利往前几千年来,无人敢想。吾辈反而不大在乎和珍惜,记以自警)再说,鲁迅先生如此推荐之语,没有不找来一观的道理。自然,鲁迅先生对《生死场》的看法,有些我也深表赞同,乃至敬佩先生同为文人的独特眼光。在此,只说说先生未曾提及,而我又觉有必要说的看法。《生死场》描写的是萧红记忆中东北黑龙江地区的人和事。这里请注意当时的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民国成立,西方帝国主义干扰中国政局,袁世凯等手握重兵的军阀,不断混战。随后国民党联合共产党进行 “北伐战争”,清剿军阀势力。可北伐尚未成功,国民党又开始血腥的 “白色统治”…… 总之中国局势波谲云诡,动荡不安,在此之下的普通底层百姓(尤其农民,农民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最庞大的团体)又该如何应对,他们在传统儒家文化 “熏陶” 下,本来就无甚理想抱负 —— 不过图个有个温饱,儿孙得以继承香火罢了。他们最朴素的道德认知只告诉了他们如何去当好一个 “太平牛”,而未教会他们在时时动荡不安的乱世如何获得安宁…… 萧红笔下,正巧不幸的是,所描写的就是这些人。这些几乎毫无办法,只能任人宰割、蚕食、欺辱的人。就像鲁迅先生所说,萧红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精神健全,体格强健(中国的土地上擅长养育出这样的人)的人,但无一不在直接或间接受着残酷无情的社会现实所折磨与摧残。也正是因为他们人格的健全,面对苦难的现实,纵使没有丝毫办法,也让我深切明白斗争是什么,斗争的真正价值所在 —— 面对无可躲避的一切,应用尽一切,去 承受,去思考,去站起来做个人 —— 或许那也无事于补。但 “蚍蜉撼大树,可敬!不自量” 自然,很少有哪本书能做到全篇都是看点,都能吸引,打动读者。《生死场》也不例外。个人推荐,可以先读以下几篇,(无论啥好吃的,先吃最好,最有营养的一部份,总不坏):《生死场》《看风筝》《太太与西瓜》《手》《牛车上》《山下》《北中国》《红玻璃的故事 - 遗述》坚强和挣扎或许毫无用处,甚至那些早早放弃之流所嘲笑。而此时仍能坚强站立且试着挣扎的,才是民族的脊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