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阴差阳错的阅读,阅后颇有启发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一波三折,颇有些戏剧的意味。《漫长的告别》最初加入书架,是当作养老主题,以为是和老人相关的故事,放在电子书架上很久,计划有时间再做专题阅读。但作者和他的这本书作为经典多次被人推荐,据说村上村树对本书和作者都极为推崇。终于在一个周末,我翻开了这本书。最初几个章节是读的姚向辉译的版本,但人物形象、性格及口语翻译风格,读起来感觉不一致,不好理解。但故事还是吸引人的,第一个吸引人读下去的理由是"我-马洛,为什么要对一个绅士风度优雅的陌生人如此好"。在手头找了几个版本,原文版,姚译版,宋佥译版。对一些段落和语句对比后,选择了宋佥译版本。姚的版本更偏直译,生硬。宋佥译版本,更符合中国人的语言表达习惯,基本达到了信雅达。已经是当前最好的版本了,但全文读下来,仍旧能感觉到是外文译作,有打磨空间。第一个启发:外文小说,如果能读懂原文最好读原文,翻译总会引入译者的加工和解读及取舍。另外找个好的译本很重要,不同译本,看到的是不同的人物。第二个启发:这本书中有很多睿智的见解和语句。如:"法律不是正义。法律只是一部非常不完善的机器。如果你一个不错地按对了所有按键,而且碰巧撞了大运,那么正义也许会在它吐出的答案中现身。法律的初衷仅仅是一部机器,一种机制。",“如今他死了,我甚至都没法把那五百块钱还给他了。这让我很难受。最让你难受的永远是那些小事情。”,“世上最致命的陷阱就是你为自己设下的那个。”,“超出某个限度之后,所有的危险都难分伯仲了。”,“你永远不知道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什么时候会变得至关重要。”,“韦德的大房子这时开始像漏水一样将客人们释放进傍晚的空气中。人声渐息,汽车发动,告别声像皮球一样弹来弹去。”,“一个好人在祈祷,那是信仰。一个病人在祈祷,那他只是吓坏了。”,“时间让一切都变得卑贱、可鄙,满面褶皱。人生的悲剧,霍华德,不在于美丽之物英年早逝,而在于他们会变得衰老,变得卑贱。”,“说一声告别就是迈入死亡一小步。”…… 第三个启发:情节推进方法,故事讲述方式很特别。从侦探的视角,以他的生活为时间线,不慌不忙,以手头的线索和他的探究精神,在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的过程中,一点点剥开了两桩疑案的真相。直到故事结束之前,没人能猜到答案。故事以侦探马洛为人物关系的结构洞,刻画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马洛,特里,琳达,等等。虽是推理侦探小说,但这本书中也描写了马洛生活的时代,当时人生活的细节,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政府官僚作风,富人生活的腐化和空虚等等。这本书值得细细品味赏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让人心碎的告别《漫长的告别》的作者雷蒙德・钱德勒是 20 世纪美国著名的侦探小说作家,是侦探小说领域宗师级的人物,也是 “硬汉派” 侦探小说的开创者之一。本书是发表于 1953 年,是他风格的集大成,曾获 “爱伦・坡奖” 年度最佳小说奖。《漫长的告别》写的是一个富家女被谋杀的案件,在破案的过程中却也带着读者审视爱与恨、善与恶之间的分野,试图发掘出爱所带来的破坏性力量。作者的雄心抱负与自我揭示在主人公 —— 高贵侦探马洛身上引发了极其强烈的共鸣。案件真相被马洛揭晓以后,钱德勒并没有把凶手艾琳当成反面人物来写。相反,他对艾琳抱以深切的同情,不仅如此,对于罗杰、伦诺克斯,钱德勒也持同样的态度。他们行为的动机都是出于爱,钱德勒试图挖掘出爱所带有的破坏性力量。爱也会驱使人性走向阴暗,令人放弃良知、道德、正义的底线,做出毁灭性的行为。鲁迅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了罪恶底下的洁白,把这句话反转一下可以用来形容钱德勒,他在《漫长的告别》里写出了洁白底下的罪恶。这一切即便让人同情,却改变不了罪恶的本质。在小说的最后一部分,钱德勒让马洛把艾琳的认罪书通过媒体公之于众,讽刺了美国警察的腐败,其间还穿插了马洛跟西尔维娅姐姐琳达的感情线,这段感情诞生了《漫长的告别》中最为人熟知的一句名言:“说一声告别,就是迈入死亡一小步”。钱德勒用这句话来形容马洛跟琳达告别时的感受。人生的苦涩似乎也尽在于此,那些被你珍视的人、事、物总会慢慢流逝,不在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中,而在一个拥抱、一个挥手、一个转身之后,许多时候你根本意识不到,而即便意识到也只能独自体会其中的况味。不过话反过来说,正是死亡赋予告别以意义,正如失去赋予得到以价值,因而,我们该庆幸生命之有限,否则人生将失色不少。所谓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漫长的告别》大体上有虚跟实两个层面的意思。实的一面包括小说中各个人物之间绵延了许久的告别。马洛与伦诺克斯的告别接近一年,而伦诺克斯跟艾琳,他们的告别更是跨越了十几年。虚的一面就是针对人生而言,总要不可避免地与你珍视的东西告别,无论是某个具体的事物,一个人,还是一段回忆,过程可能漫长,告别却是注定的结局。钱德勒写作《漫长的告别》时,妻子恰好身患重病。更不幸的是,小说没写完,钱德勒的妻子就过世了。妻子离世对钱德勒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反映在小说上,就是《漫长的告别》自始至终笼罩着一种悲伤、压抑的氛围,这可能也是作者创作时心境的一种反映。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马洛其实并不遥远为什么要看这本书?我觉得是要归功给当下这个咨询爆炸的时代,目之所及,都能看到《漫长的告别》的身影,就连追个轻松的偶像剧《月光奏鸣曲》也被告知着,这本书很厉害,你还没有看。再加上偶尔逛书店,读客文化出这本书的编辑是很懂广告学的,“村上春树读了 12 遍”“村上春树必读三本书之一”,大神的最爱,越发让我感到好奇。在选版本的时候却是纠结了一下,是选读客出版的姚向辉翻译的呢?还是选上海译林出版社的呢?身为读客的书粉,最后买了读客的纸质书,但实际阅读是边看读客版,边在得到电子书上看的上海译林版,对比之下,都很精彩,语言习惯和文风不同而已,上海译林版更口语化好阅读。我本人还是喜欢读客版,文风是我喜欢的类型,措辞更为精致一些。前面说的都是一些无关内容的废话。 从内容上,钱大师怪不得让着么多人崇拜,确实是厉害,从文章一开始就把我带入进去,每一句话都是满满的电影画面感,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看完最后一个字都还回味无穷。 马洛的性格塑造很对我的胃口,正直、勇敢、智慧,又接地气的让人感觉生活中或许真的有这样的人,他对爱情敏感但却放不开手脚,有自己的标准,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待友情,仗义却不失理性。做事遇到难处也会想放弃,却总是能说服自己去坚持目标…… 情节的设计上丰满,支线与主线清晰明确,像一棵茂盛的大树,主干茁壮的向天生长,直耸入云,让人看的过瘾,同时每条枝桠上都能树叶繁茂,盎盎生机。读完合上书本,仍然还有站在大树下面,昂头看着硕大的树冠久久不想离去的感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