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阅读本书的第一个可能的障碍是翻译导致的文本语意的丢失。倒不是说译得不好,而是亨利詹姆斯的书一向比较喜欢在文字上下功夫。在中文写作中,过分雕琢文字似乎属于邪道,文胜质则史。但詹姆斯的这种雕琢主要还是为故事服务的,他为了塑造一个 “场”,会隐去清晰的脉络,只交待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情节。因此故事常常显得很晦涩。第二个障碍是必须意识到故事有两个叙述者(暂且忽略开头层层叠叠的转述):一个是家庭教师的第一人称叙述,另一个则是作者。这非常重要,因为故事中的第一人称是会说谎,会刻意隐瞒事实,甚至存在她自己也并未意识到的主观限制。所以明白隐藏在叙述者背后的作者的意图非常重要。最后,就算能领会到作者的意图,你也会发现结局是开放的。关于这本书中到底有没有鬼魂,家庭教师是不是一个心理极度扭曲的性压抑者,男孩是不是被家庭教师杀死的,这些问题到现在还是存在几个不同的派别。改编电影、歌剧、话剧都有不同的解读方向。这大概就是亨利詹姆斯的魅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闭上眼睛,想象一个系酒红色缎带镶紫水晶的大盒子,在暗处也有诱惑散逸出来勾魂摄魄的那种。打开,里面还是盒子,略小,正好嵌进去,图案则更精致玄妙。如是,已经可以想见,再打开也还是盒子,直到最后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盒子。没有期待中的豁然开朗拍拍胸口吁一口长气喊一嗓子 “原来如此”。你的全部获得与失落、全部领悟与迷惑,都在打开盒子的过程中。如此而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反复咀嚼,反复回味的一本书。

        这本书的后劲大,读的过程中,层出不穷的一些悬念、隐喻,让你不得不跟着作者的思路一直不停的往前走!读完之后,更是无法平静,脑海中不断涌现出一些场景和细节!久久回味,久久不能平息,里面的情节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真的值得反复品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个人观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第一人称的观点,加上引子的层层递进,确实铺垫了很多的悬念,从惊悚型上来讲是拉满了。文字功底也确实厉害,特别是粗略看过一点英文版本的时态的错乱运用,更给人恍惚感。可能是电影改编的过于成功,对于这本书的解读非常丰富,鬼怪说,疯子说,不一而足。但是这类哥特式小说的叙事手法和递进方式,给人带来体验感的同时,也给人一种啰嗦的感觉,挺小的一本书,挺小的一个环境,全是压抑的氛围。个人总结,就是略有刻意的卖弄之作,很成熟,很开放,很炫技,但不太有回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经典(老套)鬼故事,也许隐含了哲学深意,但个人以为不必深究,当故事看看就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螺丝在拧紧》

              第一, 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去世后被文学史追认的重要地位,并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有多么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是因为他是文学流派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型的一个特别关键的人物;詹姆斯留下的文本,大量运用心理分析手段,视角直抵人类的内心深处,对于二十世纪盛行的意识流小说也起到重要的开创作用。第二, 在詹姆斯的作品序列里,《螺丝在拧紧》的位置相当特别。它不仅被多次改编成影视剧,在欧美普通读者中的知名度不逊于他的大部分长篇,而且其主题引发周期性的争论。这种争论甚至溢出文学界,蔓延到了心理学界 —— 我们完全可以说,《螺丝在拧紧》这个故事本身,就提供了一个绝妙的心理学经典案例。第三, 哥特式小说大约起源于 18 世纪后期的英国,后来发展出很多分支,尤其在通俗文学层面。它通常被认为恐怖小说的正牌鼻祖。我们很难给哥特式小说下一个精确的定义,但大体上,这类小说里常常包含诸如此类的元素: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住着幽灵的老房子、家族诅咒,等等。至少在表面上,《螺丝在拧紧》的情节走向、叙述模式、人物设置乃至气氛铺陈,大体上能圈进哥特式小说的范畴。也正是因为如此,一百多年前的大多数读者,虽然能隐隐感觉到异样,大致上还是把这个故事当成一个特别惊悚的哥特式小说来欣赏。第四, 1948 年,美国著名批评家埃德蒙・威尔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对亨利・詹姆斯的多重阐释》,其中对《螺丝在拧紧》的论述第一个揭开了潘多拉魔盒 —— 由这篇小说引发的争论和改编,就此正式展开。简单地说,威尔逊的观点是:鬼根本就不存在,女教师本人是个被极度压抑的性变态者,英俊的男主人、传说中的彼得・昆特,甚至小迈尔斯,都可能是她在假想中投射的对象。如果说一定要在这故事里找出鬼来,那兴风作浪的就是女教师的 “心魔”。也就是说,整个故事是一个逐渐走向崩溃的精神病人的自述,我们只有破解她叙述的干扰,才能发现真相。第五, 除了主题具有多重解释的空间之外,《螺丝在拧紧》还反映了亨利・詹姆斯写作的典型特色:把结构和语言打磨得像一件精巧的艺术品,悬念从开头贯穿到结尾,恐怖的气息层层渲染,景物与心理描写自然交融,人物对话里暗号密布,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释。这种独特的文本魅力,构成了《螺丝在拧紧》得以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无数种解读,经久不衰的好作品

                女教师的身份地位是尴尬的,主人眼里的仆人,仆人眼里也是仆人,但家庭女教师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身份可以遍一遍。那个时代等级地位也是森严的,跟她的两个学生说话不能直言不讳,也不能径直的问,这是不体面的,对上等人要遵循的礼数很多。全篇有几个疑点:1. 迈尔斯为什么被学校开除,女教师不能直接问,所以一直很隐晦,她很想知道,自己也推断了太多次,最后迈尔斯跟她说,只是他发表了不当的言论,言论又传到了别人的耳朵里。女教师好奇心太强了,压力也很大,通篇都在展示她的神经质特质。2. 昆特和杰赛尔是怎么死的,死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死之后又为什么变成厉鬼不肯罢休他俩生前发生了私情,并且昆特还引诱了小迈尔斯,并且想通过控制迈尔斯和弗洛拉而控制整个庄园,迈尔斯跟昆特特别亲近,而弗洛拉就跟杰赛尔形影不离,没想到的是他们都死于非命了…… 变成鬼魂后一直跟着王子和公主不肯罢休……3. 女教师一直说孩子们看见鬼了,也认识鬼,可是他们对这样的事情守口如瓶,为什么呢?此处我一直很疑惑,等待大神给解读,我以为孩子们从来没提过鬼魂的事情,悬疑度增加了,没有人真正的肯定见过跟女教师一样的情形,说不定是她臆想的。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