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人民需要尊重 君主需要节制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明君有才有德,暴君有才无德,昏君无才无德,对社会破坏力最大的是不是昏君而是暴君,有句俗话是不怕流氓坏,就怕流氓有文化。一个朝代的兴起和灭亡,归根结底依然是人,是对人性的把握。对于君主而言,不仅仅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还要考虑百姓的需求,融合在一起,朝一个目标努力,否则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对于臣民而言,不要把君主当成圣人,而是明白,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着人性所有的需求,贪财好色,好吃懒做,适当的提建议,而不是让君主为了天下,变成圣人。识人用人 + 杀伐果断,就是所有明君的共性。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亦是如此,选择朋友,选择老板,选择伴侣,这决定了,我们会成为怎样的人,有时候,一句话是天堂,一句话是地狱。如果什么专业能力也没有,就好好研究身边的人,研究自己,知道如何与他人合作,与他人融合,哪些人应该远离,不意气用事,大概可以过好平凡的一生吧。跟《明朝那些事儿》比起来,这本书更多的是以两代皇帝为主角,分析时政,对于其他名臣大将都轻轻淡过,让人有点儿意犹未尽。《明朝那些事儿》就像人类群星闪耀时,无数的英雄豪杰,义薄云天,让人心潮汹涌,激起对生活的热爱,久久难以平复。理性的世界,感性的升华,才酝酿成热烈的爱与恨,留于心间,抚慰灵魂。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烟花易冷,璀璨刹那第一次看蒙曼老师的书,简直要大呼过瘾。因为虽然是本历史书,可我却读出了快意恩仇武侠剧的味道。不信,有后记末句为证:试上小红楼,论诗说剑;更尽一杯酒,举手高歌。不由地就想到那个,端坐可气定神闲,行走能两脚生风,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儒雅女教授的形象来。隋短命如大秦,亦二世而亡。作为大唐的 “成功之母”,尽管也功勋卓著,业绩非凡,但在普遍的历史观里,却并没有像大秦一样被赋以大一统帝国之称。反倒像历史剧本里的跑龙套,就连被提起往往也是 “隋唐” 连称。隋炀帝的暴君形象当然足以让人神共愤,但其在位所建功业却不该随之抹灭,更不能以一 “炀” 字盖棺定论。建东都,开运河,修长城,件件都利在千秋,惠及大唐几百年,也成就了大唐的开明盛世。然而,历史评价往往很难做到十分公正,所谓 “平心而论” 的美好假设,也仅止于学者们有心无力改变的不甘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这书值得翻开看看隋朝,值得关注的一段历史,想了解隋朝,这书值得翻开看看。首先,解开一个谜团,隋朝到底如何?秦,二世而亡;隋,也是二世而亡。秦,扫荡六合一统天下,隋,吞并南北一统华夏。两者有太多相似了,但隋一直被唐的光芒所掩盖,除了隋炀帝在史书中的荒淫无道,很少知道它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意义。其次,了解一个皇帝,隋文帝何许人?读完才发现隋文帝是个不够大气却实打实在建设国家、维护王朝的帝王。他最伟大的功绩是吞并南北一统华夏,结束了三百多年的分裂状态,让多民族能统一和睦地融合在一个政体内,更是第一次让匈奴俯首臣称,被尊为 “圣人可汗”,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功绩。在建立王朝后,隋朝统治者又锐意改革,改官制、建律法、破豪强、五省六部制、《开皇律》、中央考核认命基层官员,这些哪条不是沿用到封建王朝时代的结束?从这点讲,不得不称赞隋朝的伟大。最后,知道一个暴君,牢记殷鉴不远。"炀" 字代表的意思大致是,贪女好色、违反道德、虐待民众、背逆天理。这个谥号是李渊定的。杨氏族人给杨广的谥号是 “明”,这是美谥,一看就知道是赞扬。而另一个谥号是 “闵”,是窦建德为杨广报仇之后取的谥号。李渊为夺国者,为了政权合法性而贬低污名化前任,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隋朝在隋炀帝杨广手里天下大乱,最后他众叛亲离,自缢而亡,这些都是事实。隋炀帝当政十三年,前期,学吴语、拜智顗、做诗文、修长城、建东都、开运河、平江南、巡张掖;后期,急功近利,三征高丽,兵败山倒,天下大乱,放任天下,众叛亲离,自缢而亡。前期的文功武治与后期的昏庸无道,如何去统一理解?个人觉得,所谓的功业,在当时有他个人好大喜功的成分,这些功业之所以伟大,更多是后世的历史意义,特别是挖运河。他个人并无坚定意志,也没有足够的国家治理经验和个人的方法论,说不好听就是个大型公子哥。如果没有他爸爸给他打下的基础,他根本无法这么折腾。但他以为这一切都拜他的聪明才智。等到真的轮到需要他来主持大局、发愤图强(征高丽、平叛乱),他又拿不出好方法,还不会放权用人,最后居然丢下儿子自己跑去江南偏安一隅。另,这书是真的适合听书。这书原本就是《百讲讲坛》的讲稿,文本在引用古籍后,会做一段白话解释,这对于有听书习惯的读者应该是福音。不像其他书籍,写的时候是从看的角度出发,人工转为听书后,直接念古籍或者英文,让听者一头雾水。末了,作者能在 30 + 岁时就写出这书,我确实佩服!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读隋浅谈历史的真相不容抹杀,汉末后大小国林立,杨坚以东周将军国老之力,仁贤,仁治,摧枯拉桥,大一统,隋朝短短几十年,南北统一,经济大融合,驱匈奴,主导东亚中亚地位,虽然杨广最后被大家唾弃,但以当时国家国际格局,恰恰是不一常规的处事方式,兵不血刃的,南北高度融合发展,国际政治格局不大动干戈稳稳主导国际经济贸易和军事地位,看起来劳民伤财,损耗国力,被后世唾骂,实际利大于弊,确实存在刚愎自用和蔑视劳苦大众,最后因强征子民三讨高句丽,导致国内大变,实际此时并没有大的政治过失,此时休民生息,大众还是依附隋朝的,可惜的是,犯了很多英明君主都犯的错误,年老昏聩,不听谏言,一再错失政治转机,错误虽有,但所做之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后世朝代开了先锋,唐承隋制,李世民与杨广,经历性格一样,没有隋朝的警醒,就没有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了,也可以说唐朝是隋朝的延续,没啥遗憾!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