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读书》久矣,得到上线,重拾乐趣,再读书,亦一件舒心事!甚好甚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书》会说谎吗?

      人总担心自己上当受骗。读书也是,看着言之凿凿,不可辩驳,但其中是否暗藏玄机,引人入坑。这并不是被害妄想,只是太多的文章总是敌不过世间沧桑。一旦学会了 “骗人” 的机巧,著书者往往也想 “欺骗” 一下读者。对于读者,全情投入和冷酷抽离是必要的基本功。读书,享受上当之快感的同时,也要有 “受骗” 后的自我反思,积极投问。如此反复,直到遇见你的 “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学术史的路径进入思想史的风景

        有人觉得,应当把思想文本与作者的经历分割开,文本原本有其独有的脉络,切不可为作者那些限于时代和生活情境的私人因素 “污染” 了。有人则认为,恰恰是因为思想家处在繁乱的生活世界里,所以必须明察他的所有细节,才能辨析出那些仅属于他的私下成分,像外科手术那样把这些杂碎精确地切除掉。当然还有更为精致的发展:文本本身也不是直接显现的,还必须从中进一步识别出 “显白” 和 “隐微” 的不同意涵;而要摸清作者的情境,则必须从作者最隐秘的经验世界中发现那些他有意无意所隐藏的秘密,斯塔罗宾斯基研究卢梭,便充分展现了这样的手法。更甚者,思想家的思想,在普及和推广的过程中,在理论化和应用化的过程中,则免不了更多地被 “剪枝” 甚至是 “截肢”—— 文本中特有的修辞,写作中的各类激情,乃至过于错综复杂的 “支脉” 和 “隐喻”,也都会经由 “理性化” 的手段被剔除掉,被分解与重构,成为条分缕析的论述结构、清晰明确的用语体系,或是标准化的操作规程,既可以做成 PPT 进入课堂教学,也可以析分为中层理论,满足专业化、学科化的要求,在研究中寻得各式各样的小突破。似乎 “人” 的成分越少,“思想” 才会越具有科学技术的价值。那些在人类历史中曾开创过全新时代的思想家,他们卓然特立的为人和所思,都已成了没有血肉和色彩的剪影,印在书本里,或挂在墙上,供人们参观游览和肢解地运用…… 特别是今天,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常有这样的 “共识”,甚至成为一种带有惯性的路径依赖。学问如此化约,我们进入了一个学术上的 “小时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喜欢读书!每一篇都很深刻,值得认真阅读。也很增加知识。会一直读下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在十月里藏好来自九月的浪漫💙𝕓𝕖 𝕙𝕒𝕡𝕡𝕪 [🔆]︎ 十月是最美好的季节要记得夏天刮过的每一声蝉鸣🦋 也不要忽视秋日的每一道凉风🍃 九月再见🔆十月你好要记得夏天刮过的每一声蝉鸣🦋 也不要忽视秋日的每一道凉风🍃 九月再见🔆十月你好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