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36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江浙沪美食随笔

    一般,书名不对,只能说是江浙沪美食随笔,完全不能说 “中国” 美食,我在江浙生活 10 年,书里的菜(除了菊花脑)都吃过,看着挺亲切,但中国美食太丰富,作者想法大,但写的浅薄了。不要说中国最好吃的潮汕粤菜没有呈现,就是苏造面都没讲明白,上海的小笼包也不是最好吃的,挂一漏万,当闲书翻翻就好,照片不错(当代记录)不必认真,吃这件事,众口难调,小时候外婆的味道最好。

      2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美食人生

      《中国人超会吃》,遍访百年名店、人气餐厅与街头小馆,精心打磨而成。该书从 “菜、肉、鱼、禽、豆、米、面” 等七大食物类别出发,选取有代表性和烟火气的 55 道菜,配合以 14 篇饭桌观察 、6 地(北京 / 上海 / 南京 / 扬州 / 苏州 / 成都)市集采风以及 800 余幅现场摄影作品,呈现嘈杂声色与平民智慧,绘制出一幅烟火气扑面的当代中国平民饮食图卷。55 道菜,都是家常的、当下的,是每个人都接触过、听说过、理解过的。王恺说,“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给我们这 30 年的食物画了一幅肖像,它里面有大量的材料、图片以及大量食物的本来面貌,尤其是里面的图就是今天中国食物的样子。”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人超会吃

        有些地方感觉是一位老外的口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可以照着做的家庭食谱!

          一顿相对丰盛的中国式家宴,往往除了主食和主菜,还有许多前菜、甜品,包括一些可以代替主食的菜肴,和西餐上菜的顺序也类似 —— 当然,世界的饮食本质是相通的,不类似倒是奇怪的。看中国传统宴席的上菜顺序,如果规模不大,四五个朋友吃的话,往往是四冷盘、四果碟,这是为前面的饮酒做准备,然后是四热炒、汤菜,有可能汤菜之外加上蒸菜、红烧菜,当然还有大菜,如烤鸭、鱼翅之类,最后是甜品、主食。现在这个传统已经被很多餐厅模糊掉了,往往素菜炒得快,结果比冷盘还先上。但仍有一些地方,比如中国潮汕一带,往往还严格遵守着上菜顺序,冷菜,热炒,大菜,一丝不苟,先后上来,让你依稀看到古老中国的宴席的影子。尽管古老的宴席不存在了,但很多菜还是留下来,不仅在餐厅,在家宴上也是如此。吃饭时人们经常要喝酒,所以弄出了很多凉菜,有现成的蔬菜,加些调料可以凉拌,也有很多精致的肉类、禽类,被做成各种冷菜,总之不同季节需要有不同风格的冷荤下酒。比如江南的夏天,会把鸡翅膀、猪蹄子、猪内脏还有大虾煮熟,加入酒糟和香料混合的糟卤中浸泡一会儿,成为糟菜;北方则把大块猪肉、牛肉还有豆腐干煮熟,放在酱缸里或自家的卤料里,成为酱肉、卤肉,切成薄片用以佐酒。鸡爪子、鸭爪子都是适合下酒的,在四川被处理成辣菜,在江南被处理成糟菜,在北方被处理成酱菜,风味各有千秋。还有一类腌腊食物在中国南方普遍存在。腌制后的禽类、肉类具有特殊香味,尤其以盐腌制的过程中,食材表面的蛋白质会黏液化,形成一些能增鲜的成分,所以被烟熏过的肉肠、被盐腌制过的鱼肉和鸡肉,在经历风吹晾干之后,会被人们蒸熟切片,用作冷菜佐酒。也有的腌腊食物可以和蔬菜混合烧炒,比如腊肉炒青菜,是中国南方各省普遍存在的风味菜肴。过去是过年时乡村才杀猪,腊味和腌肉可以吃上半年,现在人们吃它们完全是因为美味。还有一种乡村的宴席,因为要招待几百位客人,所以想到用大碗蒸熟的方式。一般各地都有的八大碗、九大碗,可谓什么食材都有。所有食材全部事先切好、蒸熟,这样上菜最快,保证客人到了就有东西吃。其中有纯粹的荤菜,也有荤素搭配,更有甜菜,比如蒸红薯、蒸红枣糯米饭。说到这里,中国的一桌菜里,还真没有少过甜,中国的糖发明得晚,所以一直被视为贵重之物,中国的甜品不像西方往往是冷食,而是有很多甜的热菜,很多点心和汤菜都是甜食系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菜米油盐酱醋茶,都是身边的诗与远方

            喜欢做菜可以参考菜谱,不喜欢做菜看每道菜的历史跟做法。也能有非常棒的感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民以食为天

              老爸是厨房里的老把式,对于吃,如何做好吃的,永远兴趣盎然。看完这本书才能理解,在吃这件事上,美食是大自然馈赠的食材,是所有味料调和的艺术,是菜场唠嗑聊天的主角。做菜既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小事,也是观察人间烟火体味人生的大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是一本有着你的我的城市菜市场朴素和你家我家饭桌上烟火的书

                想想我们居然是通过吃了解别人,通过吃与自己和解,通过吃与世界链接,通过吃表达自己的。中国菜是不断演进的生命体,很少有某道菜真实流传千年,来自遥远的时代。一道菜一定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成就自己,与世界发生关系 —— 新发明的调味料或烹饪方式,新引进的植物品类,外来的新物种,都会改变菜肴的本质,比如明代引入中国的辣椒,发明不过百余年的酱油,都深刻改变了中国菜。很多中国名菜细究起来,也就一百年左右的历史,还有很多新发明的名菜,横行江湖的时间也就十多年 —— 一代代的推陈出新,保证了中国菜的生命力。无论是在重视饮食的珠江三角洲还有四川盆地,都有新菜的发明,这些菜满足了食客们的口腔,更满足了厨师们的创造欲。这成就了我们的饮食文化!一个好吃、会吃者受到的尊重和敬仰不比一个大家弱😄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美味中国

                  起初是随便翻翻这本书,没想到作者对每一道美食的描述,让你垂涎欲滴,仿佛那道道美食赫然在面前,色香味俱全,让你欲罢不能,虽不能即刻过口服,那也是过了眼福、听福!我几乎不下厨,却一气呵成读完了这本书,作者学识渊博,东西南北美食淋漓尽致到位,可谓是道道地地的美食家!作者生动的叙述,让中国的美食传遍全球!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美食的修养

                    通过看此书,比较完整的了解到具有代表性的的菜品。有图,有制作方法,且菜品的制作过程详尽完整。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千锤百炼才能成为自己的 “功夫”。不仅如此,进而了解到饮食文化发展的脉络。使得自己对于耳熟能详且吃过的美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原来如此、不绝于耳,妙不可言。看到了专业的力量,也从中体会到了专注的精神。对于自己,最实用的还是学会比较简单且实用的美食,增加到自己的菜谱中,体会那人间的美味佳肴。幸福的生活从平常中来,从日常中饮食起居中不经意的流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妥妥的菜谱

                      这本书真的好喜欢😍啊,边看的时候看到每种菜的做法和实操性,就觉得我喜欢吃的,想尝试一下怎么做,还有全国各地的美食和来源,有几道川菜,在《师傅教我吃川菜》也有详细介绍,那本还没看完,看完这本想去接着看完那本。     对食物的探索。我是后知后觉的,一直都是比较挑食,很多食物包括菜都不爱吃,其实不喜欢尝试新菜也是特别保守的心理,不过后来有改变,比如以前闻到香菜可能会难受,现在会吃,还会感觉香菜独特的味道和鱼或者龙虾搭配一起非常好吃,还有动物的内脏,以前也是从来不吃,还会排斥,后来也慢慢尝试很多,让我心里难受的菜是猪大肠,和同事出去吃饭,每次她们都会点这盘菜,我真是做了很久的心里准备,尝试一口,吐🤮出来,实在接受不了那味道,但是每家餐厅的做法不一样,口感也不一样,有的特别难闻,有的就还好,在不那么刺鼻的时候鼓励尝试发现没有那么难吃了。总结很多菜好不好吃,真的和做法有很大的关系,不是才难吃,很多时候是因为做出来难吃,只要吃过好吃的时候就会一直记在心里的。     食物能给人带来幸福感,记得以前在宁波吃过一道 "咸蛋黄南瓜" 我回来这边就没有再吃过这道菜,这边也没有卖的, 后来让姑姑尝试做了一次,做出来软踏踏的,也不好吃,上次看抖音刷到这道菜怎么做了,原来要把南瓜先切块,过下水,再用定粉搅拌均匀,用油炸后,放的是咸蛋黄酱,用油过一下,什么酌料都不需要放,看完就迫不期待的想要自己尝试一下,没有时间买到咸蛋黄酱,就买了几个咸鸭蛋。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操作,最后发现,嗯,真是那个味道,那刻吃的感觉好开心啊,吃出幸福感,就是那刻的心情。    这个春天的季节,春笋特别多的时候,一天和朋友去山上找到一片竹林,拔了很多,小时候和妹妹一起去山上拔笋是为了家里没什么菜吃,现在去拔是为了找回童年的回忆,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又去拔了一次,也让孩子体验一下拔笋的乐趣,怎么剥笋,再用不同的方法做,吃到嘴里,感觉满满的幸福。    现在外卖特别丰富也是特别方便,不用出门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其实我点外卖发现都不好吃,会宁愿多花时间,或者挤出时间来自己做,一来是健康,二来好吃点,现在比较方便的是,什么食材都可以很方便的买到。包括在外面吃饭,常常吃到喜欢吃的,就是观察有什么配菜,口感,颜色,脑子里就会想到回去我要尝试一下,也会经常失败的案列,不过做菜就是经常尝试,最后发现很多菜会做,而且不用去外面吃,就能吃到喜欢的,感觉更有成就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不值一读

                        这书内容东拼西凑,语句不通顺的地方甚多,而且作者似乎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有色眼镜,对很多事物的历史及掌故毫无了解,我不推荐这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因为幅员辽阔,外加历史悠久,中国人的蔬菜系统广阔繁杂,尤其是在物产丰富的南方,会随着季节的轮换食用不同内容。比如古城苏州,一年四季 12 个月,每个月的重点蔬菜都不一样,因为气候温和,即使是寒冷的 12 月,也有蔬菜的珍馐 —— 比如霜降后的小青菜,炒起来非常柔软,符合江南地区人喜欢软糯口感的习惯。春天他们还吃各种蔬菜的芽头,比如香椿的芽、枸杞的芽,还有郊外野草如马兰头、鹅肠草、苜蓿的头 —— 最后这种在西方世界一般是作为马料供牲口食用的,但苏州人用自己的方式,加酒,加糖,享受这种蔬菜的清香。而当夏天到来,除了规模性上市的豆类、瓜类,南方大量水域还出产各种蔬菜,包括水芹菜、川芎、莼菜、蒲菜、西洋菜等,还有大量的块茎,如莲藕、茭白、菱角、芡实(亦称鸡头米)、茨菰(亦称慈菇)等。很多菜是在中国被慢慢驯化的,由纯粹的野生植物变成了种植植物,也有很多是近年才广泛种植的,比如竹叶菜、苋菜,本来是南方植物,现在北方也开始普遍食用。秋冬之际,各种蔬菜并没有减少,中国人开始吃一些常年都有的蔬菜 —— 生菜、茼蒿、卷心菜、菠菜、油麦菜、芥菜,也包括很多块茎植物的嫩叶,如地瓜叶等。过去北方冬季主要食用的大白菜,现在因为大棚技术的普及和运输业发达,已经成为冬季蔬菜的一种,并不具备唯一性了。1970 年代到 1980 年代,很多外国摄影家拍摄的北京照片里,曾有大量居民排队购买大白菜的场景,但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讲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本关于中国饮食通俗读物,一本汇集中国特色菜肴的实用读本,配上这本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本书从菜、肉、鱼、禽、豆、米、面等七个方面,记述了中国饮食的特点和做法,本书不仅从美食鉴赏家的角度记述了各个特色菜的历史和特点,更身体力行,配上各种菜的家常做法,让人既想吃,又能吃。本书的附录更是独具匠心,配上各地名吃的特色餐馆,是旅游的必备手册。本书结合 “得到” 课程傅骏 “美食鉴赏十五讲” 和仝卿的 “营养科学二十讲”,让你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美食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美食文化

                                每当我看到那色泽诱人的糟熘鱼片和油光发亮的红烧肉,记忆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瞬间穿梭回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时光。那时候,家里的饭桌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美食天堂,冷菜、热菜、甜品,应有尽有,每一样都是妈妈用心准备的杰作。想象一下,桌上摆着一盘盘色香味俱佳的佳肴,那糟熘鱼片的鱼肉嫩滑,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略带酸甜的糟熘汁,简直是味蕾的狂欢。而那红烧肉,每一块都炖得恰到好处,肥而不腻,入口即化,仿佛能品尝到妈妈满满的爱意。当然,这还不是全部,饭桌上的冷菜也是一绝。凉拌黄瓜、酸辣土豆丝、响油鳝糊…… 每一道都是开胃的前奏,让人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伸出筷子。而甜品,更是童年的甜蜜回忆,无论是甜汤还是细腻的八宝饭,都是饭后完美的收尾。那时候的饭桌,不仅是一场视觉和味觉的盛宴,更是家人间情感交流的温馨场所。每一顿饭,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每一次聚餐,都是一次心与心的贴近。如今,虽然时光荏苒,但那些美好的记忆,依然如同昨日般清晰,让我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品尝到了家的味道。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翻译远非简单的语言搬运。尤其是在处理精微之处时,它更像是一种深思熟虑的重构。在书中,我们可以读到,学者们在处理韵律、意境、含义等问题的时候,经常陷入巨大的纠结。因为,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只能做出适当的取舍,而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美食文化源远流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色香味俱全,有学习了新菜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吃货福音

                                        对于吃,一直没什么讲究,能吃饱就行,从北到南定居,很多的不适应,但快乐生活最是重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中国人超会吃》

                                          随便看看还挺好看的,不能细究。看着写得很全,其实大多简略了,更像是随笔或者手账本,配上图片更像了。有些地方刚吸引到我,结果戛然而止。有些地方本可以展开说几句,一笔带过。图片很多,但又不是很多。看的时候会感叹,这个菜看起来好好吃,这个地方有机会去走走。看完后最大的印象就是江浙菜很多,扬州高频出现,西北比较少。可能作者觉得中国美食确实是江浙突出一些吧。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