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智慧,天赋和权威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总统尼克松,他在政坛期间,几乎接触到了各个主要国家的领导人,能够近距离的观察不同领袖之间的特质差异。这本书有点像第三人称视角所转述的对各个国家领导人的观察,包括英国首相丘吉尔,法国总统戴高乐,中国总理周恩来,等等。戴高乐曾经说过,非伟人成就不了大业,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立意要成为伟人。凭愿望是消极的,凭意志是积极的。成为一个领袖人物,必须具备三个关键的品质:为了指出正确的道路,他需要有智慧和天赋。为了引导人民遵循这条道路,他需要有权威。在这本书中,我着重看了一些关于周恩来的描述,周是一个共产主义革命家,和具有儒家风度的人。他可以把各种角色同时担当起来,同时还不给人优柔寡断,出尔反尔的印象。周恩来给尼克松留下了几个深刻的印象,他的精力,准备,谈判技巧和在压力下的沉着。他讲话从不偏离主题,拖泥带水,始终保持着高亢的精力,和清晰的思路。领袖们原来是非常平凡的人,只有复杂的局面,才能显示出他们的勇气。领袖需要不断的权衡结果,进行不停的调整,不被死规定束缚住手脚。成为一个伟大的领袖,需要三个条件:伟大的人物,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事件。只有当一个领袖的能力受到最大程度的挑战时,我们才能充分衡量其是否伟大。最后,尼克松还给出我们一个建议,准备一篇重要的演讲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它不仅能够帮助自己记住以及做出的决策,还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一本公务员起步入门好书《领袖们》是一本由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撰写的关于政治家如何改变世界、权力本质以及领导力秘诀的书。它深入阐释了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人民对领导者的要求以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在阅读本书前感觉领袖是相对遥远的概念,但实际上他们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也有悲欢离合和生离死别,只不过他们是拥有足以改变世界,改变历史方向和历史进程权力的人。本书提供了近距离观察领袖的视角:诸如丘吉尔的天才演讲能力源于他提前撰稿,一再推敲以及反复练习;戴高乐懂得政治就是演戏;阿登纳发迹前,为了延长学习时间,夜里有时把脚浸在冷水桶里,以驱走睡意以及在谎言奏效时从不讲真话的赫鲁晓夫,竟然曾告诫过毛 "美国不是一只纸老虎"…… 本书让人明白,外向或内向,真诚与狡诈,好色与钟情等并非评判一个领袖是否合格的标准,相比之下,意志坚定、高屋建瓴、推己及人、富于智慧、宽容大度、学会沉默、善于授权以及博览群书和埋头苦干才是成熟领导者,成功领袖的必备品质。例如,书中多次提及领袖需具备坚强的品质,这引发我对日常在工作总结开头常说的 "在某某集体的坚强领导下",其中 "坚强" 二字背后深意的思考 —— 真是没有好的领导就没有好的工作,更没有好的工作总结。总之,这本书可读性强,很多名人轶事能给人不小的启发。如果你打算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不失为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由干到领袖界的天花板(总统),来谈论领导者需要具备怎样的品质与才能,是把格局和视野直接拉满的好选择。尼克松通过这本大部头,给出了详实生动的答案。从这些在国际舞台支棱起来的领袖身上,存在很多共性:- 真正强有力的领导人,无一不是十分聪明、训练有素、工作刻苦的人,自信,并为理想所驱使,推动别人前进 - 领袖的目标是去做应该做的事(而管理者的目标是把事办妥)- 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 经理考虑的是今天和明天,领袖必须考虑后天 - 领袖即使失去权力,也还能对追随者发号施令 - 在追求自己决心要得到的东西时,从不知道什么叫 “不行”,尽管经常听到别人这么说 - 只要登场,必然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 - 讲演者想要打动别人,先得打动自己,脑海中的一切应该是栩栩如生的 - 智慧、天赋和权威 - 总能想到和讲到别人,而不只是自己 - 会谈时的表演,或口若悬河,或冷静务实,或条理分明,并一直很自信 - 讲话从不结结巴巴,从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每句话都有头有尾,从不颠三倒四 - 领袖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沉着、耐性的维护尊严的行动,加上优越感,让民族在屈辱和迷茫时刻获得信心 - 周密详尽的研究议程上的各项议题,很少让人攻其不备,并能对反对者的论点迅速有效的做出反应 - 坚持原则、不屈不挠,但策略上机动灵活、精明巧妙 - 讨论重要问题时,头脑清醒、冷静沉着、善于分析 - 自始至终精力充沛、精神饱满 - 学者般思维的敏锐和深度 - 具备一种既注意细节,又避免陷入繁琐的才能(亲自护理每一棵树木,但同时能看到整片森林)- 自信,但又能通过内省而不为缺点惶惶不安 - 总能以此推进谈判:我们的分歧是巨大的,但是我们的共同利益更大。我们的任务是减少分歧,而不是使其加剧 - 一种吸引狂热追随者的魅力和一种藐视巨大困难的意志力量 - 做事坚定果断,从不两面三刀。持什么立场,要求达到什么目的,为什么这样做,人们始终一清二楚,毫无疑问 - 所有杰出的领导者都非常善于面对面谈话 - 掩盖自己的部分意图,因为过早透露会使他达不到目的 - 应该懂得何时要装聋作哑,何时要诚恳坦白。何时战斗,何时退却,何时严峻,何时妥协,何时讲话,何时沉默 - 必须具备长远的观点,既要有目标和想象力,也要有明确的战略 - 必须具备全面的观点,看到一项决策同其他决策之间的关系 - 领导者需要拥护者,需要一个组织 - 不要在无足轻重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什么事该亲自处理,什么事该让别人去办,选择什么人代表自己办事,网罗能干的人,淘汰那些不管何种理由做不出成绩的人 - 培养读书习惯,训练思考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技术,熟悉社会准确则的框架,打下哲学的基础 - 领袖全都埋头苦干,很多人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 - 伟大的领袖会引起激烈的争论,既交了好友,也树了死敌 - 既要在公众中露面,也要在小圈子里露面,既有几百万人所看到的的面孔,也有一副仅为帮助他进行统治的少数人所看到的面孔 - 批评家的话不算数,对那些有才干的人的失误,对实干家的事迹品头论足的人也无关紧要。功劳归于这样的人: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他脸上沾满尘土、汗水和血迹,他奋勇紧急;他也犯错误,并有种种缺点,因为人和努力都包含着错误和缺点。他竭尽全力地办好事,它具有高昂的热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它能为高尚的事业而献身,他在最顺利的时候知道自己最终会取得有卓越成就的胜利,而在最不利的时候,如果他遭到失败,那他起码已经过一番勇敢的拼搏,因而它就永远不会与那些麻木不仁、胆小如鼠、既不懂胜利也不懂失败的人为伍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天地可鉴领袖的思想意识形态得到啦现实的社会,文化惯性使然。历史的最终裁绝不是一朝一夕或是几年之内能作出的,而是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的时间。只有少数领袖人物能活到听见历史对自己所作出的裁决。赫伯特・胡佛是个例外。美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领袖都没有受到过那样恶毒的诽谤。朋友抛弃了他,敌人中伤他,而他最后却在逆境中赢得了胜利。在他晚年期间,他昂首挺立在他的诽谤者之中。他的一生说明了戴高乐喜欢引用的索福克勒斯那句话的真谛,“人们要到晚上才能看清那一天是何等美妙”。本书所谈到的所有领袖人物都曾取得过成就,也曾遭受过失败;既有优点,也有弱点;既有美德,也有缺陷。至于历史学家在一个世纪之后将如何评价这些领袖人物各自留下的成就,我们只能进行猜测。对领袖人物的评价一部分取决于谁将赢得世界范围内的斗争,取决于由谁来撰写历史。但这些领袖人物并没有在斗争面前退缩不前。他们走上了舞台。而且,正如西奥多・罗斯福 1910 年在巴黎大学发表的一次演说中所说的:“批评家的话不算数,对那些有才干的人的失误,对实干家的事迹品头论足的人也无关紧要。功劳归于这样的人: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他脸上沾满尘土、汗水和血迹,他奋勇进击;他也犯错误,并有种种缺点,因为任何努力都包含着错误和缺点。他竭尽全力地办好事,他具有高昂的热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他能为高尚的事业而献身,他在最顺利的时候知道自己最终会取得有卓越成就的胜利,而在最不利的时候,如果他遭到失败,那他起码已经过一番勇敢的拼搏,因而他就永远不会与那些麻木不仁、胆小如鼠、既不懂胜利也不懂失败的人为伍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另一个视角尼克松出生于 1913 年,1994 年去世,他经历了 20 世纪世界最动荡的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美国于 1913 年人均 GDP 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强国,整个 20 世纪是美国人非常风光的世纪。1946 年尼克松在 33 岁时就当选为美国国会议员,是当时美国国会中最年轻的议员。1953 年,他风华正茂,40 岁就担任了美国副总统,干了两届,到 1961 年卸任。1968 年 11 月他当选为美国总统,1974 年 8 月因为 “水门事件” 下台。存在决定意识,美国在全球的地位和尼克松所处的美国权力顶峰的位置,给了他观察世界独特的视角。这本书之所以值得读,是因为尼克松有着特有的罕见而丰富的阅历。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领袖们》书评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尼克松对政治领袖的共性以及各国政治领袖的评价,我就点评一下我最关注的第七章,也就是他对中国政治领袖的评价。 从书中对毛许多行为的非议我很难看到他对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哪怕最起码理解,故也不奇怪他所描绘的毛仅仅是一个危险而强大的敌人。这是这本书明显不足的地方。 而书中所描绘的周是我所见过和读过的最具有男性魅力的人。 他无比贴近传统意义上的君子风度,外表优雅得体,言行温和有力,内心宽广深邃,这是数千年中华文化所赋予他的魅力。然而若止步于此,那么与那些出身钟鸣鼎食之家,自幼饱读诗书,熏陶养成的所谓 “三代始成” 的贵族气质并无差别。 在我看来,这样的气质虽然光明耀眼,但多了几分书卷气,少了一种历经无数挫折与黑暗所磨炼的力量感。而周是少见的拥有君子风度却历经革命血火磨砺的革命家,他虽在外交场合风度翩翩,但却没有人认为他是人畜无害的绵羊 —— 基辛格将他评价为一条摆好姿态伺机而动的眼睛蛇。 于国,周鞠躬尽瘁,一生辛勤工作处理行政事务,这让他成为中国这条大船在十年风浪中的压舱石。而更令人玩味的是,毛生前耗尽无数心血想要让纯洁的毛主义者留在党的队伍,到头却是周手中的薪火一直传承到了今天。书中曾提到周说 “自己先是个中国人,然后才是一个共产党人。” 现实不幸一语成谶,我时常会想,说出此话的周看到如今的中国,心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