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2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格是如何养成的呢?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627 本《人格养成》首先,养娃有几个关键期:0~3 岁,3~12 岁,12~18 岁。每个时期的权重不一样,0~3 岁最为重要,大概占到了 100 分中的 80 分,3~18 岁占 20 分。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成年后心理健康的水平,主要取决于三岁前的养育水平。这和中国那句老话 “三岁看老” 是同一个道理。心理健康的水平,可按分值分为由低到高四个大的等级:自闭症级别、精神分裂症级别、人格障碍级别、神经症级别。神经症就是正常人级别,正常人也会偶尔发烧、感冒、拉肚子什么的。而阶段性的抑郁、焦虑就是心理层面的感冒、发烧。三岁以后的孩子如果有父亲的陪伴引领,既得到适时的情感支持,又得到恰当的自由空间,青春期就可以顺利圆满地度过。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父母们最头疼的问题,但是在人的一生中,青春期是孩子完成与父母分离的最后阶段:除了在身体上快速发育、成人化,在心理层面发展出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同时对父母和自我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估。从人格健康的角度看,十八岁之前,越快乐越健康;十八岁以后,越苦难越强壮。如果一个人在十八岁之前,在原生家庭获得的人格养育是较完善的,这将是他一辈子取之不尽的财富,即使在以后遭遇重大人生挫折,他也可以很快从打击中走出来。我们生活中某些愈挫愈勇的人生榜样,就是这类幸运儿。所以对他们与其说赞美,不如说羡慕,这不是想学就学得了的。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在抚养过程中与孩子的互动所形成的人际关系模式,被内化成孩子的人格,我们一般通俗地称之为性格。成年后,每个人都带着早年的关系模式与其他人打交道。如果我们认真地剖析每个人的 “黑匣子”,一定可以找到他现在的行为和性格与早年经历的因果关联。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原生家庭的成长经历对人的一生有决定性的影响,借用捷克作家昆德拉的名言来表达就是:“我们注定是扎根于前半生的,即使后半生充满了强烈的和令人感动的经历。”“过去决定一生” 听起来让人感到很无力,但是,也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从而有希望创造一个不一样的未来。人格是什么呢?也可以把它看成一种能力,看成一个人为人处世的能力,人格水平决定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当我们试图描述或介绍一个人时,通常从他的情绪情感、行为风格、思维习惯、与人打交道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勾勒,仿佛为这人画了一幅人格画像。这实际上就是在对一个人的人格进行评价。人格是智力的底层逻辑,这个结论的生物学证据是:智力和人格分别由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决定,智力的功能部位在大脑皮层,人格的功能部位则在大脑的深层边缘系统、前额皮质等处。从胚胎发育的顺序来看,承载人格基础的大脑的功能部位,比智力的功能部位发育更早。也就是说,人格发育先于智力发育,所以,在生理结构层面,人格处在智力的底层。一个人的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他与人交往时的困境 —— 偏执的认知,不合时宜的情绪,以及过激的行为,所以心理问题的本质就是人际关系障碍。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永远要在良好的关系的平台上才能展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创伤的讨论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审析自我,发现自己一下想法、做法的源头;观察晚辈,探寻问题的缘由。仔细追寻,一切似乎都有了答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什么时候能出2、3部曲

        阅读了这本书,对人的性格有了进一步了解,自己也解惑了许多,更需要有解决精神抑郁的具体方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令人思考、感悟并有所行动的一本书

          我通常阅读并相信国外心理学家的著述,因为心理学作为科学有比在中国长的多的发展历史。陆艳清先生(女士)的这本书,有理有据地让人信服,更促进我深入思考,例如我的家族传承对我本人及后代的影响,如何评估及可能应对的方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受益匪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到了很多专业又浅显易懂的知识,也为自己解惑了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