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
传统中国社会是个 “人情社会”,关系学在中国人的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朋友肯定像我一样,一听到这些就觉得是传统文化里的 “糟粕”。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送人情”、“拉关系” 这些事。但是这本书却从社会学角度给我们分析了中国人的关系学,听完这本书,让我对 “关系”“面子”“人情” 有了更深地了解,非黑即白地看待问题会有失偏颇。“关系” 的本质是什么呢?如果我饿了,你送给我一个面包。这不叫关系,这是单向馈赠。如果我饿了,你送给我一个面包,我为了感谢你,给你唱首歌。这也不叫关系,虽然是双向的以物易物,但只进行了一个回合。真正的关系,是存在持续不断地交换中。如果你送给我一箱苹果作为新年礼物,我立即回赠你一箱梨,你是否会感觉有点怪怪的呢?觉得哪儿不对劲就对了。关系学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回报有延期,不能立刻回报。二是价值不确定性。对等回报意味着咱俩两清了,互不相欠,关系同样也结束了。那送礼跟贿赂有啥区别呢?这两个概念值得我们好好辨析一下。首先它俩目的不同,送礼并没有明确价值回报预期,而贿赂目的很明确。其次,送礼背后是复杂的关系网,而贿赂就是纯粹的交易。最后送礼意味着互相往来,而贿赂从来都是单向输送利益,不见礼尚往来。上述都是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关系学,但大家都有感觉,如今好像 “人情淡薄” 了很多。这是因为现在的物质极大的丰富,金钱能买到各种商品与服务。用金钱进行衡量时,很多问题就被算的更清楚及时。与其说是关系学的没落,不如说是人们的关系在慢慢发生变化。〈关注公众号 DoctorCC,医生就在你身边。〉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2.0关系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过渡过时的老书了,这是一本上个世纪 90 年代西方中国热的时候,西方对中国好奇,如对日本 “武士道”,中国 “关系” 成为热词。作者虽然是华裔,但受西方传统价值观影响,对中国观感还是隔靴搔痒,本书也是哗众取宠之作。如果从大历史观来看,中国处于农业乡村文明向工业城市文明的转换期,在农业乡村社会,人民固定在土地上,相互之间要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就要讲究揣摩心思,人情往来,千年积累下来的繁文琐节,讲究的是有礼有面,社交习俗都在其中,无论是《儒林外史》还是《金瓶梅》都有生动描写,现在山东号称的礼仪之邦,也是送礼之邦。农业社会的宗亲乡党结构的各种外延,到现在也纠葛不断。作者访问中国期间,中国一方面刚从清教徒式的文革中醒来,又还没有和市场经济完全接轨,自然社会运转就产生需要 “关系” 这种特殊沟通方式。西方游牧民族,经商传统,从来就是亲兄弟明算账,丑化说在前面,我 90 年到国外,感到所谓人情冷漠,本质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结果,一切服务都商品化,社会运转效率提高,自然在日常交往就越来越少 “关系”。西方社会普通人有 “关系” 也进不了圈子,不是廉洁而是阶层固化的产物,如同种姓制度,不看 “关系” 看出身。中国社会也越来越商品化,“关系” 也明码标价,城市工业化的必然。历史发展阶段不同,没有什么优劣高下。作者再来现在中国已经不需要 “关系”,但要金钱了,她不应该鄙视当年的 “关系”,而应该怀念那时中国人淳朴的人情 “关系”。其实西方的 “关系” 是 “圈层”,精英阶层的篱笆墙。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更好地理解“关系”,有助于我们全面看待自己的处境我们总是特别注重关系地建立。而很多时候,正是这种过于关注关系的心态,会导致我们错误地掂量轻重。比如书中所提到的观点,关系的关键,在于你来我往地亏欠。而这种关系之所以能够成立的前提,是” 人”。但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想要达成某种目的,他们都在把人作为达成目的的 “工具”。抱着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心态,一切以目的为导向。这是一个巨大的曲解,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陷阱。因为这样的关系,首先没有看重情分的价值,其次,他们会急于求成而完全忽略时间的经营成果。所以,很可能到最后,只是竹篮打水。又或者,即使一时获利,最后也可能轮得一个孤独的下场。而这本书的出发点,恰恰在说明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同时,它也在提醒我们,当我们把金钱当成衡量一切的标准时,我们很可能丧失掉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从而变得 “人情冷漠”。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礼物、关系与国家》本书提出,“关系学” 在传统中国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弱者从强者手中撬动利益的工具。它最大的特征是 “回报前要有延期” 以及 “价值的不确定性”。本书的核心内容:1. 关系是什么,怎么建立 “关系”?2. 为什么在传统社会中 “关系” 很重要,而现在的 “关系” 很难持续下去?为什么 80 年代以后,关系学变得不那么盛行了呢?这是因为一个新因素破坏了传统关系学的空间。这个因素就是金钱。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可以获取的物资变得非常丰富。跟别人搞关系的时候,我们无法判断对方是否真的缺某样东西。这时,人们会觉得,金钱这种一般等价物使用起来会更加便捷。但这就引发一个新的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人情淡薄了”。关系学的本质特征是持续的交换。而每次交换的价值是不断波动的,回报的时间也不是当即的。但金钱下的关系,很多问题都可以被算得很清楚、很及时。去年秋天,听家里人讲,老家的年轻人外流很严重,大家都愿意去外地打工,只有春节回一次家。每到春种和秋收最需要人力的时候,家里老人会三番五次打电话催着年轻人返乡帮忙,但往往只有少数一些人会回去。结果,我们老家出现一个群体,专门帮别人收庄稼。当然,他们是要严格计算工钱的,这在我们看来好像没什么问题,但对当地的老年人来说,一群陌生人匆匆来,匆匆走,总是觉得有点不舒服。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