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9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永恒的终结只是无限的开启

    稻盛先生的一生是不断重塑心灵的一生。本书是 2001 年时,先生对自我观点的一次阶段性总结陈述。那时的先生正在圆福寺出家修行,谈及了他对人生价值、宇宙、科学、自由、宗教、心性修炼以及何以为人的思考。这也许不是先生思想的最高峰,但却能让我们看到一位哲人企业家对人生终局的审辨,以及对人生智慧的探索。9 年后 78 岁的稻盛先生,被政府邀请担任日航董事长,去挽救一个沉疴满身,实质上已经在经济上破产,完全靠政府救济才能勉强维持生存的超大企业。早已功成名就,退隐修身养性稻盛先生,还是接受了这个高风险挑战。因为他所践行的佛道,就是 "为世俗做贡献,为社会做贡献"。因为稻盛先生的智慧与善念,在他的领导下,使得日航即使 2011 年遭受大地震而导致航空业萧条的背景下,仍然扭亏为盈,完成了世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 2012 年在日航重启辉煌之后,稻盛先生再一次功成身退。作为一个企业家、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四位一体的存在,稻盛先生一直是一位低调谦逊社会参与者。在本书所陈述的所有观点中,他一直在用辩证思考的角度,揭示一种 "方法的方法",即 how- what- why。比如他会讲科学的优势与科学的局限,我们改怎样利用科学?科学到底是什么?科学为什么有这些作用,科学的 "实相" 为何?我们可以看到,稻盛先生作为一位真正的审辨者,有着超越时代的判断力,这种前瞻性的判断力是大智慧,是创造力的根源。这种大智慧所能带来的 “审辨力和创造力” 是一种持续修行塑造的结果,也是当前和未来 AI 时代最重要的 “人之所以为人” 的两种核心基本能力。那么这种大智慧时如何得来的?稻盛先生借用佛家的 "六波罗蜜" 体系来加以概括。1 布施:利他心,即愿力或者内驱力;2、持戒:尊重法律和道德,不做不该做的事情,即自控力;3、忍辱:忍耐、有韧性,即耐受力、抗压力,或者说是心理韧性;4、精进,持续努力,不断探索,即连接力。5、禅定,在环境流变中,保持正念与心境平和,即复原力。6、悟境,保持善念,五力合一,终达至智慧。这种智慧是一种文明的传承,是人类心性的永恒的修炼,所以它既是 “永恒的终结,End of eternity”,也是 “无限的开始,Beginning of infinity”。稻盛先生用他的感悟和观点,时刻在提醒着人类,只要我们的眼光稍微放大一点,放长一点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精彩、要可爱、要有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日行一善

      嘿嘿,在科学大行其道的时候,还有人从非科学的角度践行为善,难得可贵,并且还取得了世俗和内心的一系列成绩,值得学习,尤其是那种看破生死,精进的价值观,值得现代人学习。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没有吃过苦,越来越不愿意去付出时间和精力去长久地做一件事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论什么人,能够拥有的都只是当下的这一个瞬间。以怎样的心态活在当下,将决定我们的人生。既有幸运的光临,也有逆境的考验,这就是人生。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所以,我希望,不管现在身处何种艰苦的境遇,大家都要不骄不馁,一心一意,努力前进。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7 岁那年,我独自来到日本考学,在这栋位于京都伏见区的宿舍里,在距离高考只有半年多的紧要关头,在我背井离乡孤独无助的至暗时刻… 我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 “开悟”(可能也是唯一的一次),我第一次对学习这件事不再感到迷茫和疲倦,身心突然间充满了能量… 我命运的齿轮也由此开始转动… 年少无知的我,直到多年后,才知稻盛和夫创办的 “京瓷” 离我的宿舍只有近在咫尺的 300m… 每每忆起那段让我自己都难以置信的开悟后开挂的无与伦比的 “修行”,我仍然搞不懂那时的那股神秘的力量从何而来… 直到我读了《心法》这本书!我开始想,会不会是稻盛和夫赐予我的力量(哈哈哈)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浅学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

            ​初读只觉得是老生常谈,读完才知是人生智慧。特别是对生命的感悟,死亡的只是肉体,我们还有意识体在继续修行,这也就告诉我们,人生做的每一件事情除了当下的意义,还有更长远的意义,也就是修心,让我们的意识体更完善美好。我是乐于相信他这样的说法的,如此死亡不再是一种彻底的结束,而且另一个旅程的开始,那么,离别也就不那么痛苦了,也许下一个路口就会再次相遇。​自爱与爱他,共生与竞争,我们不仅要追求自身的发展,也要照顾别人的发展,同时想要生存就必须接受竞争的存在,没有竞争的单个个体也是无法长久存活的。基于此,我们是不必害怕竞争的,更不必害怕比自己厉害的对手的,反而更应该感谢他们的存在,是他们让我们得以存活,得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改善,从而跟上对手甚至超越对手。在你追我赶中促进行业发展,促进社会发展,促进自我灵魂的修练。勤奋与知足是人生的底色。勤奋的人都是有追求的人,不止于基本物质条件的满足,更乐于将勤奋的劳动果实奉献给弱势群体,救助他人,以获得自我精神的满足。而知足就是控制欲望,凡事不要过度索求,适可而止,才能知足常乐。总体来说,这么优秀的稻盛先生以过来人的口吻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和心法,还是很值得推荐的。如果你也有兴趣了解,欢迎一起来阅读。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稻盛和夫各种人生哲学的阐述

              这本书还是反反复复地讲述稻盛和夫的那些故事和观点,稍有不同的是,这本书把稻盛和夫的思想按照观点进行了整理,可以算是一本稻盛和夫的观点清单。不得不说的是,稻盛和夫的观点我基本都认同,而且觉得他真的总结得很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一些观点的推论过程还是让人难以认同,比如宇宙意识、轮回转生、意识决定进化…… 但这些并不影响他的观点的有用性,他的推论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把他的观点践行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以下是我对这本书中每一章节的观点的总结,不是帮稻盛和夫的总结,是总结之后,方便为我所用的。1. 万事万物存在就有价值,人也是一样,但人有更大的价值,就是创造和贡献。2. 发展,是宇宙的意志,也是一切事物的本源。3. 意识,是人刚出生是就已经具备的东西,有一部分来自于宇宙,即轮回转生。所以人的一生就应该用来提高心性。这也符合宇宙发展的意志。4. 造物主创造了宇宙,而我们无法感知到它的存在,就好像我们身体的细胞无法感知我们人的存在一样,我们感知不到宇宙意识,就好像细胞感知不到我们的意识,但它却真实的存在并影响着我们。5. 人有六大烦恼:贪嗔痴慢疑见。所以我们需要用六波罗蜜来修炼自己: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智慧。6. 意识可以超越肉体而存在,可以实现转生。为什么转生?因为在今世塑造的人格还不够圆满,有必要在下一个来世继续磨炼。因此,提升自己的心性、品格和人格,不仅是对今世的自己负责,而且是对来世的一代负责。7. 物种的进化是由物种自身的意识驱动的,而非自然界的选择(其实这里可以改为由宇宙的意识驱动的,才能自圆其说)。现在的科学还无法解释意识,所以应该站在造物主的视角来看待世界,而非狭隘的科学视角。8. 人性本无善恶,只是为了能够更自由地生存和繁衍,但需要修行与约束。人类是能够 “通盘考虑地球整体” 的唯一的生物,其他动植物都没有这种能力。因此,人类作为最有价值的存在,必须承担使命,为地球、为人类努力奉献,这是非常重要的。9. 人天性向往自由,也由此产生了恶。需要用六波罗蜜来释放自由,来约束自由。10. 青少年之所以犯罪,是因为他们只崇尚自由,而缺乏敬畏,他们需要被教育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11. 人的每一个行为都有目的,但却很少有人拥有人生的目的 —— 塑造高尚的人格。需要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培养。12. 先天的命运和后天的因果塑造了我们的人生。而命运是更大时间跨度下的因果,因果可以掌控命运。所以,积善行,结善因,得善果。13. 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生的试炼,胜不骄败不馁才是应有的态度。14. 人生不可避免烦恼和憎恶。少想自己想要什么,多想可以做什么,少想已经失去了什么,多想已经获得了什么,可以减少人生大部分的烦恼,然后安心生活安心做事,心性因此而提升。15. 苦难成就事业,伟大的苦难成就伟大的事业。苦难可以培养胆识,可以坚定志向,可以融生大义,苦难才是成功路上的财富。16. 做人要讲情义,做事要讲理性,能做好事的人,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讲情义,什么时候讲理性。17. 勤奋,不仅可以收获财富,还可以磨炼心性。18. 有信仰的人会有更强大的精神力量,而宗教也是一群人达成共识的信仰。磨炼心性也可以是一种信仰。19. 因保护自己的自爱行为而产生的竞争,是符合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的,可以达到共生状态。因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产生的竞争,是会破坏自然法则的,因此不会长久,难以实现共生。为了共生必须竞争,同时为了竞争又必须共生。20.“每天只捕一头猎物”—— 要懂得知足。舍满取半,才是长久之道。21. 人最终会去到自己心中所想的那个世界。去天堂还是地狱,就在善与恶的一念之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经营之道到人生智慧

                《稻盛和夫心法》       ●首先,在企业管理层面,稻盛和夫提出 “敬天爱人” 的经营理念。他认为,企业存在的根本目标不仅在于追求经济利益,更在于服务于社会、造福人类,这要求企业家必须怀揣崇高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他倡导的阿米巴经营模式,主张通过内部单位独立核算、全员参与经营,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化和员工潜能的最大发挥,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激发内在动力的企业管理哲学。       ●其次,稻盛和夫提倡的人生观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中,尤其是禅宗思想。他强调内心的净化与提升,认为人应当以正直诚实为本,持续精进,并通过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来成就事业与人生。“六项精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谦虚不要骄傲、每天反省、活着就要感谢、积善行思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烦恼)就是这一理念的具体落实,它们构成了稻盛和夫心法中关于人格塑造与成长的重要基石。      ●再者,稻盛和夫对企业领导者提出了极高的道德要求,主张领导人应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价值取向,以自身的行为引领团队,构建和谐且富有创造力的工作环境。他坚信,只有内心充满爱与善意,才能真正调动起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不断突破自我,走向成功。       ●稻盛和夫的心法在当今社会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在全球化竞争加剧、商业伦理挑战频现的背景下,他的哲学提供了一个回归初心、重视人文关怀的发展路径。不论是对于正在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企业家,还是对于希望找到生活真谛与人生价值的普通人,稻盛和夫的哲学都是一剂有力的精神滋养。       ●此外,稻盛和夫的 “利他” 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响应了现代社会对共享价值观的呼唤。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洪流中,坚守诚实守信、注重长期共赢而非短期利益最大化,无疑有助于建立更为健康的社会生态和商业模式。       ●综上所述,《稻盛和夫心法》一书不仅仅是一部企业经营管理手册,更是一本深邃的人生智慧宝典。它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更高的道德标准,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共同成长。稻盛和夫的哲学不仅是对他个人非凡经历的高度提炼,更是对全球商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启示和贡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中完整记录了稻盛和夫对人生根本问题的看法。相比较其他讨论人生哲学的书籍,这本书的特色在于,稻盛和夫从一个经营者的角度,把经营企业的哲学回溯至人生乃至宇宙万物的原点去思考。在这本书里,你不只可以读到稻盛和夫关于人格修炼与外在成就之间关系的表述,你还可以看到,一位活通透了的老先生,是如何站在宇宙人生的高度,来理解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那么究竟怎么做才能“不去烦恼”呢?

                    那么究竟怎么做才能 “不去烦恼” 呢?第一,如果有空去烦恼,不如去干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第二,要谦虚不要骄傲;第三,要每天反省,反省同烦恼不同;第四,要知足,活着就要感谢;第五,不要老是考虑自己,而要更多地为别人着想,要具备利他之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浓缩了稻盛和夫先生一生智慧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思维的另一扇窗

                        担雪长老的话,醍醐灌顶碰到磨难,理所当然,坦然面对,本应发生。小灾小难是清除之前的业障,是好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去做,永远比知道重要

                          在佛教哲学里面寻找现世活着的价值理念和人生指导。认知是一个层次,得修炼;实践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需要勇气和智慧。懂得道理很重要,然而能做才是最关键的,即使未必全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肉体上的东西,人带不走。只有人格,高尚的人格能留下来。把人一生的重点从物的获取,转移到精神人格的修炼。是非常高的思想境界。咋一想还真是有些道理。假如我们终其一生的目标是修炼一个高尚的人格。那越是困难的事就越能修炼心性。这么一想反而要感谢自己遇到的困难,而不会抱怨自己遇到困难。换个角度思考,会让人豁然开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后感

                              读了一遍,收获非常多,解决了困扰多时的难题。知道了年轻人就应该多吃一点苦,也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每个人都应该时时刻刻都思考着做,做一个善良的人,只有心中充满了善意,我就会得到相应好的结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人生就是一场人格修行

                                崇高人格被认为是一生追求的目标,七情六欲要克制,物欲要克制,追求内心平静,追求利他。一旦心静止水,面对各种诱惑,各种变化,淡定从容,心性、人格已无比强大。佛教都作者影响很大,感觉一些神乎其神的内容也会相信,边界确实很难控制,理解其中的原因,但还是不敢相信一些离奇或无法解释的归因。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