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不能再沉默 坚决对冷暴力说不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虐待原来是个非常普遍但不易被发觉的现象。精神虐待是一种冷暴力。不同于身体虐待,精神虐待行为可以伤人于无形,不留痕迹,难以界定,但会给受虐者的心灵造成极大的摧残。通过精神虐待,一个人真的有可能毁掉另一个人,将之称为 “精神谋杀” 也不为过。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这种不当的行为,但是唯有长期且不断重复发生,它才具有破坏力。精神疾病不会导致虐待,虐待源于不带感情的理性,再加上无法把他人当作人来尊重的态度。真正的尊重是,重视他人身为人的价值,并知道我们可能带给别人的痛苦。所以,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成为施暴者,也要留心别人的冷暴力行为,一旦发现对方是个喜欢施展冷暴力的人,就要及时远离。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自救宝典——赠给关系中受虐者们《冷暴力》一书主要讲述了在关系中,“施暴者” 与 “受虐者” 的关系模式,并深度解析了 “施暴者” 的心理机制,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行为。
以下为书中内容的简要概括:
施暴者
首先,不论是身体的、情感的、精神的施暴者,这个人群往往是缺乏个体同理心的群体,是极强的自恋者。如同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笔下的纳西索斯,因爱恋自己水中的倒影而溺死。他们的人生是从别人的关注和凝视里寻找自我,别人的存在并非独立个体,只是他们的一面镜子。
他们对外营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以道德的拥护者、世人的救赎者自居。在关系中,他们总营造出自己是 “被亏欠”、“被抛弃” 的一方。他们通过 “引诱” 的方式与人建立关系,设法让他人迷恋于自己的聪明、迷人。
他们情绪不稳定。如果一个人仅仅是脾气暴躁,那怒气来得快,散得也快,阶段性情绪并不会影响后续的关系发展。对于施暴者而言,在他们失望时,怨恨和报复心会变得极重,常常在分手后陷入毁灭性暴怒中,并产生难以控制的报复企图。
不同于绝大部分人因 “爱” 和 “肯定” 而驱动行为,驱策施暴者的动力是 “嫉妒” 和 “否定”。他们永远羡慕别人的人生,不甘于体验和享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嫉妒的下一步是占有。
看到别人所拥有的的一切,自恋的施暴者会产生强烈的羡慕与嫉妒。由于仇富心理、比较心理的作祟,他们会趋近于引诱拥有资源、权力、能力的人,通过他们进入这个团体渠道,随后攻击对方的价值和自信,将对方所提供过的一切帮助合理化据为己有。
施虐者想占有的通常还不是纯粹的物质,而是偷不走且不易掌握的灵性能力。他们会盗用别人的想法、灵感、功劳。若是被指出,便会优先以不被理解的受虐者姿态而愤怒。每切断一段关系,都会快速以 “我是受虐者” 的姿态去吸引新的可以疗愈及保护人的伴侣,以获取滋养。
受虐者
之所以成为受虐者,往往是因为成为了施暴者选中的对象。
在社会语境下,受虐者容易被视为软弱无能,而非无辜。许多人指摘受害者是天生拥有被虐倾向,但研究中的事实正好相反。受虐者恰恰是拥有正面特质,才会被施暴者挑中。
施暴者常常物化他人,所以受虐者只是可以被替代的物品。如果受虐者 “有错”,只是因为把施虐者的本质看得太过清楚,并指了出来。人们惊讶于受虐者的逆来顺受,无奈于受虐者的沉默顺从,通常是因为施暴者的行为过于主导,相应覆盖掉了受虐者的主观意识。
在社会语境下,受虐者是令人感到羞耻的弱者。他们因为有合理的良知,天性爱责怪自己。“忧郁型” 人格往往更容易把自己交付给对方,任凭对方处置。不从意志上反抗,且对自身的感受毫无保留。
受虐者一旦意识到自己被操控的事实,就会感受到受骗,从而自我怀疑。为什么我没有察觉?受虐者的创伤不同于施暴者心中臆想出的 “受害”、“背叛”,是身心兼具的。身心失调的反应有:起疹、体重减轻、身体虚弱、溃疡等……
建议
所有的精神性虐待都像毒品一样,痛并快乐地成瘾。并且它发生得悄然,经常令人不易察觉,因此防守不易。接受痛苦、避免自责,果断离开,才是进入疗愈的正确方式。
一旦受虐者退出游戏,施虐者将火力全开,行为激化,企图让受虐者犯错。为了自保,受虐者可以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唯一的制胜之道,就是不同流合污,永远不去为自己辩解。如果有第三者在场,可以更好的对事情本身做评判。
从行动上,受虐者需坚决行动,不畏冲突。只要摊牌,将一切危机摊在众人面前,这是促成改变的唯一方法。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将客观事实坦诚地与专业人士、亲近的人沟通。如果危机拖得越久,爆发时的情况就会越糟糕。
一个人必须心理健全,主体性强大,才能充分地保护自己。历史上、社会上、企业组织里、家庭关系中,从来不缺精于算计的弄权者。我们的人生中,会遇到无数的施暴者、受害者,自己也总会在某些情境下进入其中一个角色。
我们能做的,唯有冷静客观的自我观察、坦诚的沟通、认真的学习思考、保持住内心的善良,让自己活得更自洽。
然后,变成更好的人。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你不是被冷淡,是被虐待了《冷暴力》作为一本专业心理治疗者撰写的书,也详细而认真地介绍了心理咨询对于受虐者的专业帮助,它包括了:目标在于矫正病态症状和行为的认知行为治疗,依靠解离状态恢复心理创伤受虐者内心健康的催眠治疗,绕过个人症状、重点落在家庭成员的沟通和个性化的系统式家庭治疗,以及通过分析被压抑的童年本能冲突、改善并强化防御机制的精神分析治疗。无论何时,别人能够夺走我们身体的控制,却不能夺走我们对自己内心的掌控。重建自尊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自己面对和完成的工作,被尊重对待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权利,但前提依然是你足够尊重自己。 - 02 - 好关系优于坏关系,坏关系强过没关系。这个是精神分析里对于婴孩之于父母之间联接的描述,它说的是即使是被父母不正确对待的孩子,也要比被父母冷漠对待、视而不见的孩子要好许多。人类本身就是一种依恋型生物,对于依恋的需要比任何生物都要高,所以我们对于亲密关系,最难以忍受的就是被冷对待、甚至没对待。情侣间、夫妻间的吵吵架其实是很正常的,大多的模式可能是两个人吵架之后互不理睬,然后有一方示弱道歉然后开始雨后天晴。可是有一种冷暴力,会让两个人的关系跌到冰点,关系中的一方会不再像过去一样和你对话,对于你担忧的事件一律表示「没问题呀」、「你想多了」,甚至会漠视你的存在,或者从你的视线里隐匿,你会感觉对方像一团棉花,你有怨气也无处下手,就如一拳打在空气里。你唯一能做的好像就剩下自怨自艾,手足无措。《冷暴力》中提到,不肯为关系失败、婚姻失败负责任,往往是触发这类精神虐待的原因。一个不肯承担甚至面对关系失败的人,当爱意不再时,会要对方负起责任,因为对方「犯了莫须有的罪」,虽然施虐者的行为举止中早已没有爱,口头上却往往不承认。- 03 - 这种冷暴力的危害有多大?网易做过一个匿名网络调查,调查内容是分手女性中曾经遭遇过冷暴力分手的情况,结果有超过 85% 的姑娘们经历过一周以上的冷暴力,最多的是一个月左右,达到 35.1%。令人惊讶的是,竟然还有超过五分之一(21.4%)的姑娘经历过半年以上的 “冷暴力”!傻姑娘们,怎么能让对方折磨你这么久呢?为什么不早点离开他!容易吗?说实话,并不容易。有些女孩是这样解释这个疑问的:“那段时间我一直抱着幻想,因为想不出来我们之间的问题出在哪儿,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最关键的是自己还对他有感情,一直不愿意分手。”“他对我冷淡,一开始还会闹一闹,他总是敷衍我,慢慢的就觉得心冷了,这样下去没有意义。可我就是想弄个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他就是不说,我实在没有办法。” 你看,深陷其中的人往往是比较柔弱,习惯自我指向,属于自我攻击型的往往会将问题全部归因于自己,所以他们容易陷入寻求「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只有找到为什么,才能解释自己的错误,也才有改正自己的机会,可惜,错误有时候并不来源于自己。我们以往的许多心理学分析会认为某些人受虐是因为原本就有那种倾向,不是天生懦弱就是性格有缺陷,他们只是和施虐者匹配。而《冷暴力》的作者伊里戈扬是一位被害人学研究者,被害人学(Victimology)是运用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办法研究犯罪被害人及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探求被害预防的科学,根据自己的实证研究和大量咨询案例分析后,坚定地站在遭到虐待的受虐者一边,她认为事实正好相反,受虐者通常是由于拥有正面特质,因施虐者想要据为己有老被选中。他们并非天生就是施虐者的菜。- 04 - 施虐者攻击伴侣的重点,往往是对方的罪恶感和和缺乏自信。而为了牢牢地掌控受虐者,施虐者需要一种能够制造沟通假象的程序 —— 单向沟通,它的目的不是维持关系,反而是为了保持距离,阻止双方做有意义的交流。暴力不一定是用语言的,经过粉饰隐藏以后,仍可通过非语言形式或者暗示传达,弱化受虐者直到无能状态。《冷暴力》提出了精神虐待关系中的沟通形式有以下几类,而且这些沟通形式不仅仅存在于分手状态的伴侣间,也存在于其他婚姻状态或伴侣关系中:A. 拒绝直接沟通由于某一方根本不肯讨论某事,所以直接沟通从来没法存在。施虐者面对直接提问只会回避,用一言不发让你以为那就意味着修养和智慧。B. 拒不承认问题在虐待式沟通中,最要紧的不是对话,而是防止受虐者真正的思考、理解和反应,受虐者的发言权被剥夺,他想说的事实和内心,施虐者不感兴趣也不会听。C. 伺机言语歪曲施虐者与受虐者交谈时,会使用冷漠、单调的语气,那是不带感情的声音,并以看似最无辜的言论留下藐视嘲笑的痕迹。言语内容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隐含的胁迫。D. 传递不完全的矛盾信息施虐者不直接撒谎,而是先交错利用暗讽及非口头暗示来制造误会,之后再把误会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形势。比如他们会用非直接的指控却暗含恶意:” 现在的女性好可怕,只会一心扑在工作上,都不怎么做家务。“若伴侣抗议,正好落入他的陷阱:“我又不是在说你。天啊,你实在太敏感了!”E. 运用讽刺、嘲笑、轻蔑的伎俩轻蔑和嘲笑是做给外人看的 —— 贬低讨厌的伴侣,看不起他 / 她的想法和作为,甚至延伸到对方的亲友圈,否定女性的性别是在两性关系的精神虐待中常见的手法。嘲笑是一种轻松的行为方式,但是却能制造不愉快的气氛,并且把沟通导向虚伪、无诚意的层次。它可以是直接的 “我跟你说,你不知道她…… 吧”,也可以是间接的 “ 你没看见她…… 有多可笑呢 “。F. 否定对方人格施虐者常用的手段就是忽略对方的优点,并一再强调对方毫无价值,直到对方本人最后也相信这一点。“你什么也做不好 “,” 要是没有我在身边,谁会理你 “,” 没有了我,你只要孤零零的 “,自我意识脆弱、缺乏自信的人,听到这类贬抑的话,就容易将其吸收内化,以为那是事实,人格就会渐渐瓦解,以致让那种说法最后应验。- 05 - 赢过施虐者或许难度不少,而且容易为了保护自己而诉诸与施虐者相同的手段,这与事无补。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从自身入手。第一招:调整应对方式首先,受虐者应该认清虐待过程,并明白自己为恋爱、婚姻、家庭的冲突负全部责任是不合理的,应该把罪恶感放在一边,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真正的容忍是以明确的界限为先决条件的,同时也需要检视及衡量其价值观。第二招:坚决行动改变过度委曲求全的姿势,受虐者的决心和行动可能会引来施虐者的反扑,所以不畏冲突,坚持行动很重要,直到打破恶性循环,把危机摊在众人面前,而不是私下里越拖越久。第三招:心理对抗为了从心理上对抗虐待行为,支持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受虐者并非总能相信周围最亲近的亲朋好友,或者调停者的意见,因为最接近虐待行为的人很可能做不到保持中立。真正有价值的支持来自于懂得重点在于陪伴、愿意倾听、提供帮助、不做评判的人,这种人需要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会诚实面对自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