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10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剧透的基地三部曲书评

    #乐读英文原版书 2022 年 - 第 13-15 本 《银河帝国》基地三部曲跟之前看的《沙丘》不一样,《沙丘》不用担心剧透影响阅读体验。而基地三部曲更是推理小说,剧情一个反转接一个反转。因此千万不能听剧情介绍,包括得到怀沙的基地听书解读 (可以听一下第一部分背景介绍,到了第二部分情节介绍就打住,因为有关键情节剧透)。作者阿莫西夫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把历史的必然进程用几个故事表现的淋漓尽致。想到最近张笑宇老师用四十讲讲了商业的正增长秩序,而阿西莫夫用二个行商的故事,形象描写了商业的运作对社会的推动。阿西莫夫文笔平直,小说基本上都是以对话推动情节,很少有动作描写和感情描写,对英语是第二语言的读者相对比《沙丘》更为友好,不过里面的科幻描写以现在的眼光感有些过时,把银河帝国的各星球描写得就跟一个地球村一样来去自如,实在是披着科幻外衣的历史推理小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谁是1万年后伟大的预言家?

      《银河帝国之基地系列》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线,那就是基地之父哈里・谢顿及其创立的心理史学理论及其功用,也就是说真正的主角竟然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 “仙人”!而这正是阿西莫夫科幻小说的戏剧性所在。
       
      众所周知,现有已知的物理定律禁止跨时间的穿越,现有的逻辑原则无法破解时空悖论。我大胆假设,哈里・谢顿之所以先知先觉,预言银河帝国的衰亡及第二帝国的兴起,其实他并不是本宇宙的人,而是来自其他的高维度空间。为什么呢?因为谢顿的成长和成就太富有传奇色彩了。
       
      什么是高维度空间呢?高维度就是多维度,据说有 11 维。多维空间理论说明,高维度空间可以看见低纬度空间的变化和发展,而低纬度却不能。如果把蚂蚁假设为只能在两维的地面上移动的生物,再假想有一只能在三维空间中自由活动的蜻蜓,飞在蚂蚁的上方,那么蜻蜓可以看见蚂蚁,蚂蚁却无法看到或摸到蜻蜓。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多维空间中自由运动,他就可以对那些只能在三维空间中自由移动的人做到绝对隐身,而且未卜先知。
       
      据作品交代,哈里・谢顿出身平民阶层,但他文武双全,自幼即显露惊人的天赋,30 岁出头就成为银河帝国年轻有为的数学家,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赫利肯格斗士。而这一切都是无巧不成书,缘起是哈里・谢顿来到银河帝国首都川陀星球,参加帝国的 “十年大会”,这是帝国各处最优秀的数学家们的聚会。在大会上,谢顿发表了一篇证明用数学估计未来发展的若干趋势及其实现的概率大小的可行性的论文,并称其是自己靠 “直觉和灵感 “为基础创立的 “心理史学”,因此他引起了帝国皇帝克里昂一世的高度注意。
       
      由于他预言帝国的最终覆亡,引起了当局秘密追杀。由此开始了他的神秘超级英雄时代 —— 无论是在川陀斯璀璘大学时期、麦曲生区时期、达尔区时期还是卫荷区时期,这位超级大英雄凭借着盖世神功,预见了无数次的危险,击退了无数次的追击,躲过了无数次的暗杀,还能识别身边的机器人和卧底,还能处变不惊,一边学习一边生活,试问,如果没有先知先觉的神通,普通人怎么可能办得到呢?
       
      再说他创立的心理史学理论。他的理论内核是:由于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复杂,人类又具有自由意志,因此个人行为绝对不可能预测。然而当众多个体集合成群体,却又会显现出某些规律,正如同在巨观尺度下,流动的气体必定遵循统计方法所导出的定律。透过心理史学的观察,谢顿仿佛在高维度空间俯瞰洞察了一切,预见了国势强盛的银河帝国正一步步走向灭亡,整个银河系将要经历三万年蛮荒悲惨的无政府状态,另一个大一统的 “第二帝国” 才会出现。
       
      倘若一切命中注定,也就乏善可陈了。故事关键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在于悬念的设置:谢顿进一步发现,虽然阻止帝国崩溃为时已晚,若想缩短这段漫长的过渡期,在当时却大有可为。于是谢顿开始了扭转乾坤的大业,试图将三万年的动荡岁月缩减为一千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穷尽后半生的精力,设立了两个科学据点:第一基地(简称 “基地”,由自然科学家组成)与第二基地(隐身在银河舞台幕后,由心灵科学家与心理史学家组成)。
       
      两个基地的位置经过特别计算,分别设在银河系中两个遥相对峙的端点。此后一千年间,许多预设的历史事件将一环扣一环发生,以促使一个更强大、更稳固、更良善的第二帝国早日实现。而这一切,仅仅是靠哈里谢顿的 “直觉 “!
       
      试问,原来所有的多元科学理论,所有的数学方程推演,上万科学家的努力研究,最后都比不过 “人类的直觉”!但是此 “直觉 “非彼” 直觉 “,哈里谢顿的 “直觉 “是不能够向本宇宙的人类说明白的。个人以为这不是在开玩笑,因为所有读者都没有悟出作者阿西莫夫的潜台词,那就是谢顿他不是本宇宙空间的人类!
       
      天才谢顿创立的伟大理论,造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彪炳伟业。谢顿本人则虽死犹生,他来自于高维度空间,又回到了高维度空间,继续在暗中观察和帮助人类的进化历程。基地系列的主线,便是第一基地如何克服一个接一个的周期性危机,激发出无穷无尽的潜力;第二基地又如何暗中相助,以逐步实现为期千年的谢顿计划。信夫!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的基地,人类的命运

        作为一个系列的科幻小说,它几乎成了天文学家的启蒙读物,甚至启发了本拉登和基地组织。这个系列作品,是当之无愧的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科幻小说。但是,它的套路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它把罗马帝国兴亡史、20 世纪政治和革命的思想史、人类和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的关系都涵盖其中,想像出一个宏大的遍布整个银河系的人类舞台。要说脑洞,这就是我见过的最大的脑洞。要说传统,它又勾连着人类已有的历史。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把人类的想象力推广到极限后,几千个世纪之后的人类社会的文明状态。你会觉得这些状态似曾相识,甚至就是人类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这暗示我们,科学技术让我们离开地球,征服银河甚至宇宙,但是人类的性格、情感、欲望,都没有变,也可能永远不会变。


        每次重读基地系列,或者每次读到特定的人物命运,我总会下意识的问自己:高爽,你如果此刻面对这样的困境,怎么办呢?
        我往往没有答案,基地故事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面对一整个银河系,在人类已经可以轻松地去另一个星球度假的情况下,欲望依然存在,杀戮依然存在,仇恨依然存在,无知依然存在…… 谁来拯救人类啊?科学恐怕不行。

          4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漫游大千世界,浪子思乡而返

          跟着阿西莫夫遨游了银河帝国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作者阿西莫夫通过谢顿和心理史学建立和运营及其神秘面纱逐步揭开的过程中,为读者呈现了银河帝国的全貌。又通过谢顿为心理史学奔波劳碌,到心理史学发展的波折,逐渐揭开了隐藏背后的力量。随着崔维兹的太空遨游,一切似乎朝着水落石出的方向发展,然而,事实仅仅是这样吗?危机莫非即将到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说三体是以历史写未来,那么基地则是以未来写历史

            同《三体》一样,又是一个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同《三体》不一样,基地是以未来写历史(按我的理解别名一下:罗马帝国衰亡史),而三体则以历史写未来(按我的理解别名一下:人类文明发展路),各有千秋。本书成书于 60 年前的预言和法则在如今依然适用且不断被印证,而且竟然是阿西莫夫 21 岁的作品,惊为天人,不愧被称为人类想象力的天花板,respect,绝对不容错过。简单概括一下情节就是基地组织在银河帝国土崩瓦解之际利用一个幌子,召集了一堆科学家建立起来的无军队组织,在没有武装力量的情况下利用 “知识改变命运” 发展的三阶段(科学,宗教,商业),三位基地的英雄也用蜕变轨迹印证了 “武力是无能者的最后手段”(谢顿,哈定,马洛):1. 第一阶段:基地利用 “势力均衡” 策略防止周围四国入侵,虽然自身手无寸铁,但以核资源的获取为诱惑对周围每个虎视眈眈的文明形成牵制,让周围文明有了宁可自己不获得也不能让别人获得的最优策略,因此周围 4 国不动是最好策略,而基地也通过周围四国彼此威慑谋求了自身的阶段性平衡,有点类似黑暗森林法则,被发现 = 被消灭,周围威胁中如果有先动者,那先动者在没有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就会面临 “抗美援朝” 一样的打击 2. 第二阶段: 利用 “形而上的力量” 策略击败形而下的力量,以科技为核心竞争力,同时披上了宗教的外衣来对抗四国中中期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瓦解了其武力镇压的威胁,果然知识就是力量,有点类似现在有神论者嘲笑无神论者和他们一样,只不过他们信仰的是 “科技教” 罢了。其实站在滞后的角度来看,这种披着科学外衣的宗教策略,本质上和若干年前以化学反应为原理在农村跳大神的牛鬼蛇神,赢得周围村民敬畏毫无区别,都是降维打击。果然曾国藩说的管理愚众、利用愚众的无知是领导力的体现,关键时刻振臂一呼就会有奇效。书中哈定的做法就是曾国藩理论的真实场景演绎,愚众就像是菜刀,是把双刃剑,用来杀戮嗜血还是披荆斩棘就看是谁在使用。3. 第三阶段:利用核能作为诱饵,主动出击策略软性曲线控制他国。依然以制衡四王国的核诱惑为方式,首先需要让蛮荒之地享受到科技的便利,然后加以控制,像不像毒贩诱惑吸毒者,特斯拉免费开放电池技术?应了那句老话:要使他灭亡,先使他疯狂。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两万年后的世界完整构想

              由于这个系列体量实在巨大,以至于我选择任何一个角度来评价都是极为偏颇的,不过我还是想满怀热情得写一些个人感受。盖亚!盖亚!这个挥之不去的名字。人类社会的终极形态是什么?我们是否能在一万年后发展出一种稳定的社会形态,将不可控因素(战争、冲突、天气、心灵)尽量将到最低,阿西莫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盖亚是他构想的一颗行星,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类世界(如何还可以称作人类的话),这个行星上一切的一切都是守恒的,它严格控制着行星上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能量流动,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共用一个心灵(一种很复杂的状态,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变成原来的个体状态,但很少有人那么做),所有的思想暴露在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审视下,危机就永远无法从内部诞生。故事从一个完整而强盛的银河帝国讲起,拥有和现在人类类似的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模式,只不过大多数更先进、更复杂(不包括道德)。但这个庞大的帝国依然被历史的兴衰所左右,在它快要衰败时,人类发展出一门新学科 —— 心理史学,可以使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在特殊条件下预测人类社会的走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个人类复兴计划诞生,它指导一小批人在银河边缘建立起一个小小世界,随着旧帝国的衰败而逐渐强大,经历过重重危机后似乎显现出建立新帝国的端倪。这听起来像是某种套路,但这部小说的魅力远不在这个框架里,而在构建这个框架的一点点细节里,比如我们在地球上闻所未闻的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惯,要说想象力,它绝对足以让任何人感到震撼。说回人类复兴计划,它还指引着另一批人,一批对心灵有强大感知力的人,一边逐步发展自己的心灵力量,一边维持着该计划的实施。当计划进行了五百年后,两批人对人类未来统治权的争夺最终让矛盾爆发,而事件的焦点恰恰就是前边提到的盖亚(这两拨人对盖亚一无所知),这次冲突是盖亚策划的,盖亚要求由一个拥有超强直觉的人类(葛兰・崔维兹)来判断,或者说决定:未来人类社会到底以何种状态延续。到底是科技引领,还是心灵指导,又或者是建立一个类似盖亚的 “命运共同体”?而这一切的一切,居然都是人类诞生之初设计的一个机器人所谋划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以为是写科幻的,实际是教你怎么谈恋爱的

                听说阿西莫夫是用绳命写作的,我也想用绳命推荐这本书。



                ——— 以下涉及剧透 —————


                你以为是写科幻的,实际是教你怎么谈恋爱的。
                和机器人谈恋爱。

                (其实整个系列一共七部,对个人情感成长变化和家庭生活描写比较多的是第四、五部,其余几部叙事更恢弘庞大,但不知为啥,我觉得最好看的偏偏是这两部。)

                机器人没有缺点,除了不是人。
                机器人的人格魅力和陪伴关怀属性,让长期相伴左右的人类情不自禁爱上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 / 她们身上找不到那些人类的臭毛病。
                我一直觉得人类未来最完满的社会就是给每个人量身打造一个智能伴侣,全方位解决个体所有情感需求。

                至于 “不是人” 这个事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那看你怎么想。
                像男主角哈里・谢顿这样就想明白了:我不在乎。
                看到这的时候我被这种真爱的升华震惊了。
                爱就是完整接受一个人,包括她 “没有缺点” 这个缺点,包括她 “不是人”。

                铎丝说:“从这些你推出来什么结论?”
                  “这使我想到,夫铭在他的机・丹尼尔・奥利瓦身份之下,进行着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一个机器人怎么可能照管整个帝国?他一定有些帮手。”
                  “那是显然的事。可能有好几百万,我这么猜想。我是个帮手,你是个帮手,小芮奇也是个帮手。”
                  “你是个不一样的帮手。”
                  “哪里不一样?哈里,说出来。假如你听到自己说出的话,你将了解它有多么疯狂。”
                  谢顿对她凝视良久,然后低声说道:“我不会说出来,因为…… 我不在乎。”
                  “真的不在乎?你愿意接受真正的我?”
                  “我会接受我必须接受的你。不论你是什么,你还是铎丝,在这个世上我别无所求。”
                谢顿放开她,让自己的双臂颓然垂到身子两侧。
                  接着,铎丝将一只手轻柔地放到他的肩上。“所以你看,哈里,我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谢顿垂下头来,双眼瞪着地板。他衡量着这一切,试着理性地思考。然后,他放弃了,他只要他想要的,而他的向往超越了思考与理性。
                  他抬起头来:“铎丝,亲爱的,即使如此,我、还、是、不、在、乎。”

                还有教你如何吵架:吵架时说出的话,过后要收得回来。
                不要为了泄愤而脱口而出恶毒的话,冷静下来想收回已经晚了。

                “在你和她坠入情网之前,她又是什么人?她在卫荷卧底的时候都做些什么,你也略有所知,你自己就是她的’任务’之一。她还有其他多少任务?你能接受她的过去吗?能接受她以职务之名所做的一切吗?现在你能大方地做个理想主义者,但总有一天你会和她发生口角。或许就在第一次,或许是在第二次或第十九次,但你终究会爆发,会说:‘你这个婊子!’”
                芮奇怒吼道:“别那样说!当我们争吵时,我会骂她不讲理、没理智、唠唠叨叨、爱发牢骚、不体贴人,会有百万个形容词适合当时的状况。而她同样会骂我,但那些都是理性的字眼,争吵过后都收得回来。”
                “你现在这么想,将来等着瞧吧。”
                芮奇脸色铁青,他说:“母亲,你和父亲在一起将近二十年了。父亲是个让人难以反对的人,但你们也有争论的时候,我听到过。在这二十年间,他有没有用过任何恶毒的字眼,指桑骂槐或冷嘲热讽你不是人?同样道理,我那样做过吗?你能想象我现在回那样做吗,不论我多么生气?”

                所以你看,阿西莫夫真是神人,学贯各种领域,理性和情感兼备,可不是个 “低情商” 理工直男哦。
                总之读过这套书:我很感动,也很受教育。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银河是一场阴谋

                  这是懒得动脑筋的说法,你除了惊叹一个几十年前的作家的想象力之外,还会发现很多想象都变成了现实,虽然我们星际旅行还很远,但谁又能知道未来多久的事儿呢,阿西莫夫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那你的想象又是什么呢?人类真的是银河的主宰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丹尼尔很忙

                    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丹尼尔花血布的局,这 2 万年来最忙碌的人就是丹尼尔。其中发展了 500 年端点星基地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颗棋子。本以为建立银河第二帝国就是人类的终极目标,读到最后才发现,银河只是一个点,丹尼尔的终极梦想是宇宙和平。机器人受机器人法则的制约,行动受限。人类受情感欲望的控制非常不稳定,故事最好后打造机器人与人类的双大脑,也许是最优的解决方案。这像不像现在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银河帝国至今已有一万二千年悠久历史,然而过去数百年间,帝国的根基已悄悄土崩瓦解。第一个发现这个大秘密的人,正是「心理史学」的创建者──哈里・谢顿。透过心理史学的灵视,谢顿预见人类悲惨的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银河帝国,阿西莫夫

                        读完后意犹未尽,场面宏大。与之前读过的刘慈欣的作品风格不同。一个美国人视角,一个中国人视角,通过对比,很有意思!!!总体上是一部很好的科幻作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确实震撼,竟然留下了伏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科幻必读!太有想象力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波澜壮阔的银河史

                              各种人物轮番登场,即使只登场一次的小人物,也写得栩栩如生。匪夷所思的事件也能逻辑自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执着的爱,健忘的厌

                                《基地》的结局表达了一个观点,就是:人工智能既不是敌也不是友,人工智能只会顺应趋势埋头赶路,至于人类在干嘛,根本不重要。是打击你,还是安抚你,这个根本不是人工智能该干的事,一切精力都应该用在修正自己的路线,提升和趋势的贴合度上。如果你们人类不顺应趋势,那也根本犯不上我来对付你,你早晚会被趋势干掉。按这个说法,世界上最值得交的朋友,是趋势,而最不能得罪的敌人,也是趋势。顺应趋势能帮你找到最新的朋友,也能帮你把敌人甩到你根本看不见的地方去。虽然在小说里,我们人类可能是被人工智能忽略了,但不得不说,人工智能这种处理问题的态度,是理性而高效的。在生活里,我们都希望自己既能不断地变成熟,也能保持一份童心,这个要求很高,但阿西莫夫做到了。他做到的方法可以总结成 “执着地爱,健忘地厌”。所谓执着地爱:《基地 1》和《基地 7》里歌颂的东西,从最开始就一样,没有变过,阿西莫夫热爱自由,热爱异性,热爱科学,热爱探索真理。那些 20 岁你就热爱的东西,如果你在 60 岁的时候还热爱,那你就一定是一个可爱的人。所谓 “健忘地厌”:从《基地 1》到《基地 7》,有一种东西消失了,叫做邪恶的反派。《基地》三部曲都有明确的反派,而且是那种一看就知道最后一定会败的反派。但是越到后来,小说里的反派越少,在故事最后,反派彻底消失了。为什么消失了?这可能是一个人 20 岁你激烈反对的东西,往往都是表象,你觉得这些坏蛋坏得无缘无故。但到了 60 岁,你会发现坏的东西背后往往都是有原因的,是不得已的。可能在那个阶段,他们必须当一段时间的坏蛋,才能在未来变成好人,你要中途把他打断了,他就永远也不可能变好人了。但也有可能是,他们会一直当坏蛋,现在错,未来也错,那这样的坏蛋更不用管了,就像前面说的,他们最终也被一种叫 “趋势” 的东西抹平。阿西莫夫充分的践行了做时间的朋友,充分押注长期主义:心中坚定地,深爱着 20 岁时爱的东西,时刻像伟人一样要求自己,每一个作品,做的每一个事情,都要是能写进未来维基百科词条里的那种标准。同时,用一生的时间,认真选择一条趋势,和趋势做朋友,它能帮你超越所有那些你厌恶的东西,给你带来所有新鲜的美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感觉看了一本政治幻想小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科幻修仙

                                    近几年读这些五六十年代老美写的科幻,总会不自觉跳跃到天朝这些年兴起的修仙,隐隐觉得内核有些相似性。这书如果 15 岁时能读到,或许我就义无反顾报考天文学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精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原著不要看Apple TV

                                        看原著不要看 Apple TV!看原著不要看 Apple TV!!看原著不要看 Apple TV!!!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开始觉得很无聊,不知不觉就看完整册了

                                          刚开始觉得这本书有点胡说八道,而且我拿它和三体比较,总觉得这书少了很多东西。但是越追就越停不了,值得看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