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年轻人如何突破工作中的困境?
“每个年轻人实际上生活在四个精神区域里:舒适区、艰难区、麻木区、发展区,如何自觉地站到对自己来说最有价值的区域中,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人在幼小时生活「舒适区」,父母、亲友、老师都给予了大量的呵护和引导,这让人潜移默化地便有了依赖性和被动性。当人一天天地变为青年,特别是与父母挥手道别,上大学或工作后,注定要来到「艰难区」,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自己一步步去跋涉。人性充满着弱点,避难就易、避繁就简、避远就近的本能分分秒秒都在诱惑着年轻人放弃自己的心之所向,回避难题,在传统的惯性和潮流的裹挟中随波逐流,随着岁月流逝,人不知不觉进入「麻木区」。而心有不甘的另一部分人,执拗地坚持着自己的方向,在孤独与刺痛中咬牙前行,获得了独特而深切的生命体会,对世界有了真实的洞察,对活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弄清了自己内心的需求,也清晰地理解了社会的深层需求,看到了自己应该在这个世界中做什么、能做什么。这份从容的心态,是一个人跨入「发展区」的鲜明标志,也是生命中最美的时刻。地球上百分之七十是海洋,而陆地只有百分之十几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没有勇气和坚韧精神的人很难行走于大地。我们热爱世界,不仅仅要热爱它的美好,同时也要热爱它的艰难。这不但是我们应有的世界观,同时也是我们面对工作之苦时所必须的诚挚心意。”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4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活出自我 此生才值人生虽苦,但它充满美好。有时候啊,一件事情,是苦涩还是甜蜜取决于自己。本书提到了以下几种 “苦态”:觉得什么都无所谓的麻木之苦;觉得日子天天一个样的循环之苦;天天戴着面具与人打交道的虚假之苦;害怕被拒绝于是处处迎合的妥协之苦;认真做事却不被理解的误解之苦;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的无我之苦;努力付出后期待落空的幻灭之苦;想要活出自己的反叛之苦…… 不论是什么样的 “苦态”,都是成长道路上必然要经历的,一边经历,一边思考,许多问题,也就有了答案。不必刻意去追求大家认可的 “正确”,活出真实的自己,人生短暂,凭良心、不虚度、不自愧,足矣。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你ML吧,微信不用回了“因为工作太忙,跟女朋友老是吵架怎么办?” 聚餐时,小 P 问了我这么个问题。他说,他和女朋友现在在同个城市,但不同区,平时见面不是特别方便;加上他的工作,周末时不时会被领导叫去加班,两个人一个月可能就见一次面。一开始女朋友还比较善解人意,但因为忙碌和两人的空间距离,让他们之间出现了很大的信任危机。女朋友总说 “忙” 是他的借口,也总怀疑他跟异性朋友、同事关系不纯,常常因为这个事情和他吵架。吵得最严重的一次,女朋友居然给他发了条微信:“这么晚了,你陪别的女人吧,微信不用回了,以后都别回了。” 随即,就拉黑了他。“后来,我喊上同事帮我作证,哄了一周才把她哄回来。但这次她说,如果情况没有改变,还是想分手。”“我不想分手。但偶尔我也会生气,我这么努力加班、工作,还不是为了她吗?她为什么不能多多体谅我呢?” 看了之后,我只想感叹一句:成年人的恋爱,真是不容易。我懂这位女生,因为在乎,所以每当看不见摸不着联系不到时,脑海里便上演了无数对方背叛自己的场景。同样,我也理解小 P,社会竞争大,工作不易,加班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所以在当下,我也无法给出相对妥善的建议。不过,最近在翻看近期出版的新书时,我发现了复旦宝藏教授梁永安老师的新书:《每个人都了不起》中,谈论到了相关的问题。这本书,其实梁永安老师针对当下年轻人所面临的工作困境,给出的相关回答。其中一章,是对爱情和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回答。分享给各位:1、“工作太忙,女朋友觉得我对恋爱不上心怎么办?” 对此,梁老师十分坚定地认为:“爱情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加班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不过他说,这是因为,这里指的爱情,是现代人的爱情。现代人的生活和传统社会不一样。在传统社会里 —— 只要这个男人勤奋、忠诚、能吃苦,就是好男人;女人能纳鞋底、带孩子、生娃,那就是好女人。而现代生活中的爱情是有独特性的,“就是你对我来说是唯一的,我对你来说也是唯一的。” 传统的那些条件都是通用的,但现代爱情的唯一性是不一样的,需要时间来培养。两个人共享一个世界,在一起的时候分享一个东西、一部电影、一段音乐,或者看到一朵花,或者在家里一起做家务,是只有两个人能共感的。所以梁老师认为,在工作与爱情之间要做好选择。因为如果搞不好,爱情可能在无形中消失。就像《傲慢与偏见》里讲的,当你爱上一个人,当你意识到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其实不是开始,而是已经走了一半路了。同理,当你失去一个人的时候,当你意识到你失去他的时候,其实你早就失去了。不过梁老师也说了,在我们这个时代,加班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但重要的是我们需明白,爱情在心里排在哪一位?自己有没有好好地去珍惜这份爱情?以及,也许有珍惜的想法,但付出努力了吗?梁老师认为,如果有这个想法,对方会感觉到,对方会知道。“就怕你一加班就觉得自己有了理由,然后漠视对方,忽略了爱情本身的珍贵性,这样对方也能感觉到。” 梁老师的一番话,让我也有了一丝启发:或许,想在这个时代好好恋爱、好好生活本就有点艰难。但正因此,才需要用一些具体的行为,去尽可能地珍惜。比如,忙工作前,提前给对方发个消息告知一下;工作不忙了,就停下来给对方发个消息,分享一下刚才的工作近况。如此一来,才不会让忙碌的工作偷走两人之间的信任和爱意。2、“只想工作不想谈恋爱,我有问题吗?” 还有一群人,遇到了与上述截然相反的问题。即:“所以比起谈恋爱,只想工作。” 但随着身边朋友陆续结婚,家里人催得紧,难免会怀疑,自己是否有问题?对此,梁老师认为:大家都在一种打拼的环境里各自匆匆忙忙,没有条件去认识一个人。单身就越来越有一种被迫性,越来越有一点必然性。所以,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基本认识:单身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生命的一种样态。其次,在现代社会里如果单身,就要想一想自己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单身状态;即,要清楚自己的单身状态跟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对接在一起?比如,把能量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工作打开更广大的社会空间,跟这个世界建立链接;而这个工作的目的,当然不一定是货币;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事,一直想做的事。梁老师是认为,今天的社会给人提供了不同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和别人在一起,也可以选择跟自己在一起。当下的社会,单身不可怕,就怕没事做。3、“因为工作变动要异地,该不该分手?” 因为工作的变动,两个人要异地生活,承受相思之苦…… 这个问题,令不少男男女女寝食难安。而梁老师说,从某种理想状态来看,异地本身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因为异地恋也是爱情的一部分。异地恋谈得好,还可以产生一种不是异地恋就难达到的浪漫。但是他也认为,异地恋对于当代人来说确实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经历过异地恋的人大概会明白:一开始异地时,可能会非常想念对方,很不习惯。刚开始的第一星期特别难过,第一个月也特别难过;但三个月以后,这种难过逐渐减弱了。因为,慢慢发现一个人也可以去吃饭,一个人也可以去上课,一个人可以做很多事,逐渐地适应了。长期异地会让依赖感,或者说对彼此的需求渐渐减弱。所以,如果说一个人想选择异地恋,那就要好好地考虑一下。考虑什么呢?梁老师列出了选择异地恋所要具备的条件。一是,异地恋需要高度的建设性。异地恋需要两个人有可以交流的东西。所以要付出一定的心力,不能顺其自然。比如,即使空间不同,两个人可以看同一本书,然后交流;又或是特意调出一些时间,分享彼此的生活。二是,异地恋需要唯一性。梁老师说,人性是很脆弱的,大多数人的爱情就是在一个相对性里面。两个人不在一起,然后另一个人刚好出现的人可能就变得相对更好了。而异地想要维持感情,就需要双方对彼此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三是,异地恋需要精神性。两个精神层面一致的人,常常会觉得这个世界很简单:“我只需要你,我们两个人在精神上互相依赖,哪怕不在一个空间里,也能感觉到幸福。” 从这个层面上说,享受精神恋爱的人,是很适合异地恋的。所以对于准备异地恋的情侣,梁老师的建议是:如果决定要异地恋的话,就要做好两手准备,能够接受两种后果。以及明白,最后结果怎么样,不是由自己单方面来决定的。而且,体会到一段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个人精神会在这个阶段里获得拓展、升华;即使最后失去了爱情,但是获得了一个新的自我。4、“与男朋友相爱多年,但爱上了新同事,怎么办?”“与男朋友相爱多年,但爱上了新同事,怎么办?”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都会自动下个评判:这不是就渣嘛!不过梁老师说,放到流动性极强的现代社会来看,我们并不能这么狭隘、单一地看待这件事。并且,这种 “移情别恋”,并非个别现象,甚至可以说是普遍 —— 很多人在学校时很单纯,学习好,彼此之间互相喜欢,就有幸福的爱情。但是进入职场之后,在工作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比如说同事,或者是在与工作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打开了新的空间,遇到了新的人,忽然觉得自己的感情越来越飘摇了,好像喜欢上别人了,这时候心里就会很纠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正如梁老师所言,移情这件事其实很复杂,对于处理移情这件事,对人的要求也非常高。那么该怎么妥善处理移情呢?梁老师说,“左边是善,右边是爱”,就是我们面对移情的时候应该有的态度。什么叫 “左边是善” 呢?人的左半脑是理性的,我们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光考虑自己,也考虑他人、考虑社会,实际上这是左半脑的功能,所以一定要给对方最大的善。就是说,要分手,但要给对方最大的善,要考虑对方的生存、生活和对方的精神需求,要尽最大的努力去给对方温暖。那么 “右边是爱” 是指什么呢?我们的右半脑是感性的,我们的爱情是可以燃烧的,是富有激情的。要珍惜爱情,不能把对方当作可以交换、可以开始、最后又随便放弃的东西。“总之,移情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现在的社会面临着各种道德变化、文化变化,移情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在社会上意见纷纭的领域。我们作为年轻的一代,应该用一种新的角度去看待它,我们应该深入体会和理解,而不是仅通过单一的价值观轻易做出判断和选择。”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梁永安老师限时返场:每个人都了不起#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359 本)#2023 年精读作家(33)梁永安《每个人都了不起》大家好!今天阅读梁永安老师的第五本作品《每个人都了不起》,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梁永安教授和你聊聊工作困境、努力方向、人生选择。本书为励志类通俗读物,针对当下年轻人的工作困境,从工作为什么让人疲惫、工作如何塑造了我们、攀爬到顶端才会幸福吗几个维度出发,拆解了相关社会现象,如 996、内卷、躺平、KPI、大小周、35 岁、社畜、打工人、小镇做题家,将包含其中的矛盾一一指出,到底是要选大城床还是小城房,到底是要选高薪还是热爱,到底是要选安稳还是高收益。年轻人面对抉择,如何坚定内心想法?如何打开对工作的想象力,过真正向往的生活?本书作者梁永安教授,关注青年人生选择问题,从文史哲角度,为年轻人解决 2020 代的工作新问题。本书并非讨论升职加薪、办公室政治、技能提升等实际问题,而是讨论包括攀爬、漂泊、地域、创业、代际等 30 个关键问题,带领青年人梳理内心与世界的关系,选择与重建自己的生活,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2、精彩内容:①每个人都了不起年轻人的步伐太匆忙,所以压力太大。这种生存模式是前辈没有遇到过的,没法用继承下来的思想框架去理解,也没法停下来去细细地体会。新的时代需要不断地沉淀与反思,而年轻人却在社会洪流的推动下,不得不带着重重疑惑和精神空白快步向前。也许自己活在最好的时代,却丝毫也感觉不到美好,反而天天处在紧张的工作和对自我价值的困惑中。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为年轻人提供的机遇还不够多,阶层、地域、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差距还很大,中产化还是一个未实现的愿景。年轻人普遍还处于激烈的 “生存竞争” 中,要考虑求学、就业、恋爱、结婚、买房、教育、医疗等最基本的生活难题,要考虑如何在流动的社会中 “安身立命”…… 这些问题难之又难。工作融合了年轻人的 “安身” 与 “立命” 两个层面,是当代青年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人是社会性的存在,工作是我们付出最大能量、投入时间最多的领域,也是体现年轻人生命价值的主要场域。对处于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年轻人来说,意识上的明亮度是最重要的。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生存状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看到世界给自己提供了什么样的发展机会,清楚自己能够做什么。每个年轻人实际上都生活在四个精神区域里 —— 舒适区、艰难区、麻木区、发展区,如何自觉地站到对自己来说最有价值的区域中,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人在幼年时生活在 “舒适区”,父母、亲友、老师都给予了大量的呵护和引导,这让人潜移默化地便有了依赖性和被动性。②单向度的人现代社会把人变成了单一的人,只知道功利性,这是普遍的异化。此外还有弱者心态,弱者服从权威,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人就活在相对性中。攀爬最怕什么?陷入相对。没有什么绝对幸福,没有什么绝对价值,我过得比你好,我就比你高。这也符合我们的古话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上人” 变成了一个追求,到底这个 “人上人” 有什么好,很多人也说不清。一个人的生命要有自己的价值。现在很多人在攀爬过程中归根结底是为别人打工,服务于别人的价值,从里面分得一点报酬。资本追逐利润,劳动想获得薪金,道德想获得正义。而我们作为劳动者,有时候为了获得这点小小的薪金,付出了一生,忙忙碌碌却始终找不到生命的价值。人生有三大任务:一个是认识世界,一个是认识自己,还有一个是认识生命。进入城市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原来的那些东西,不断地被新的文化所震动,这就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很多人会因自己原生的东西而产生自卑感,觉得应该抛弃它们,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其实是一笔财富,我们正是带着这样一笔别人没有的原生而独特的财富来到城市的,然后再去汲取新的东西。在这个跨越的过程中,一个人一定要意识到自己是了不起的,自己跟别人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有这个意识的话,你的境界自然就不同了,你对生活的要求和认识就不一样了,你的选择自然也就不同了。然后,你才会知道应该怎样做才符合自己的特质,怎样的选择才是能够跟自己原生的东西对接的。真正地倾听自己的独特需求,而不是盲目地随波逐流,就是想找一个工资高的工作,不用顾忌跟自己原来的生命能不能连接上。③看透生活的本质生活就是生活,它本质上很朴素。人就是看不穿,不亲身经历这个过程就是体会不了。很多人一辈子在追逐的路上,累死在半途中,最终也没能达到目标,而那些真正达到了目标的却发现也就是那么回事。仔细地体会一下,想一想你为什么没有幸福感,为什么没有生活的从容感,其实这些跟你的人生理念有密切关系。今天非常多的人,身体在城市,精神还在乡村;生活在现代,价值理念却还很传统。传统社会是一个等级制社会、差距社会,像一个金字塔,有一层一层的差距,所以处于底层的人都想往上冲,要爬得高,要考试,要苦读书,最终成为举人、进士,成为一个飞出寒门的才子,这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德国文学家歌德有一个比喻:人活得就像一棵树,这棵树不能长在深沟里,因为深沟里阳光稀少,为了争夺阳光,它就只能拼命往上长,虽然看着很高,但实际上长得很畸形。这棵树也不能长在山顶上,因为狂风暴雨会把它吹得稀里哗啦,雷鸣电闪会让它遍体鳞伤,最终也不能茁壮成材。这棵树最好生长在一个向阳坡上,周围没有太多的杂树,它能够吸收最好的阳光,滋养内在的品质,变得枝繁叶茂,达到一种最好的成长度 —— 这样就是最好的生活。所以,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生命尺度,人不能按照外在的、阶层的尺度生活,而是应该有属于自己生命的成长尺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看第一章就够了在社会学、文化学里有一个定律,就是在底层的人往上看,和在顶层的人往下看的感觉是大不相同的。美国思想家杰斐逊写过一篇文章,里面谈及底层的人往上看,看到的是不平等,看到的是阶级,而顶层的人往下看,看到的是合理性,看到的是分工。什么叫分工?比如说有扫地的人、擦桌子的人、开出租车的人,顶层的人看到的就是这种分工,他们觉得社会分工特别合理,都是为自己服务的。而底层的人往上看,看到的都是不平等,是巨大的差异,所以底层的人向上攀爬的时候就容易产生这样一种目标倾向 —— 把登上更高的阶级或阶层作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人生目标。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可每个人都好像要追求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人是不是该追求不一样的生活,才更真实,更幸福。这世上的苦都来源于找不到自己,没有上帝视角,看不见自己到底该怎么样走一生才是更合适,更合理的。话又说回来,一个人的一生从出生到老去都是确定的,就真的值得拥有吗?不去攀,不去比,也许人生大部分的麻烦都不存在了。这些也许都有些消极了,但 “每个人都不一样”,却是很励志的。每一个人都要用尽一生去了解自己,让自己把仅有的一生活的更加光辉灿烂,让自己的一生都发光发热,去照亮自己,照亮这个社会,而不是躲在角落里,找到各种各种的理由和借口把自己覆盖,让自己的一生就这么黯然消退。这是一本可以作为人生向导的书,涵盖的范围很广阔,能够更全面的了解一下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还不至于迷失自我。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