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0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地球因生命而丰富,世界因人类而壮观

    人口是国家的大问题,也是未来的重要问题。阅读此书,反思人口问题有些自身的理解:就是关于人口质量问题。我所在的是三线城市职业学校,体会到职业教育就是一种失败。西方成功的职业教育适应的是旧时工业时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互联网科技制造和服务智能时代。当下身边的职业教育更多的是投资人割韭菜,底层打工父母寄托子女的大托管所。职校在提倡职业技能思路下,甚至将学生的语数英全部停了,学生的基本素质无人关心等问题现象严重。曾经初中生上高中,如今用中考减少了高中人数,中考刷下来的学生读职校。大量职校学生失去了读语数英的机会,仅仅是学习工作技能,导致他们的语言和数理能力,还不如原先考不上大学的高中生。如此反而拉低了整体国民素质,却造就了一个消极的底层大群体。认同作者的建议:中小学的时间可以从 12 年缩短到 10 年,取消中考,淡化高考,普及大学通识教育,把尖子生选拔放在研究生考试中。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書

      本书讲述了创新和人口的关系,人口可以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但是现在面临的困境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育传承的意愿变得越来越低。理论上,经济发展之后,人们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就会想要更多的孩子。但实际上,人类的生育意愿变得越来越低。书里分析了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低效且内卷的教育系统挤占了生孩子的时间,以及生孩子所导致的职场机会成本变得越来越高等。另外,根据一些悲观的预测,未来在娱乐领域的一些创新,可能会颠覆人类的传承本能。当游戏比真实世界更刺激,当性爱虚拟现实比真人更好玩时,传承的生理本能就被颠覆了。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漏洞,必须积极地修补。修补的方式主要是经济手段,本书的后半部分讲述了鼓励生育的经济手段和教育改革等内容。但是这些方法都非常有难度和有争议,只有整个社会达成了共识,把创新和传承上升到生命的意义的高度,才会愿意去花足够多的钱鼓励生育,才会艰难地推动包括教育在内的相关改革,所以必须让整个人类社会都意识到创新和传承的意义。

        3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书生论政

        作者是携程的创始人,复旦少年班出身,虽然是成功商人,还是书生气十足,忧国忧民,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多年前就开始呼吁取消计划生育,但近期呼吁国家重视人口,各种场合的演讲和写作,这本书非常详细的梳理了人口问题的方方面面,很详细周到。但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而且是杞人忧天,贩卖焦虑,没说到点儿上。首先他现在已经是一个亿万富翁,当然是说生孩子,孩子越多越好。但对于想阶级跃迁的普通百姓,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升期通道没有关闭之前,普通人都是竭尽全力去攀登通道,而不愿让孩子成为累赘,是没有时间。只有社会平稳了,或者没有上升通道了,人的本能寄托于下一代,生育率才会提高,有时间生孩子。现在问卷调查,如书中说是经济的问题,其实不是钱的问题,是因为压力和没有悠闲的时间。现在有比生孩子更有意思和紧迫的事情去做,为什么去生育和养孩子呢?所有的国家,包括现在的印度和伊朗,只要经济开始腾飞,生育率就在下降,新加坡和日本都在补贴,欧洲也一样,但出生率并没有改善,农耕时期,孩子多有助于家族阶层进步,自然会生孩子。现在有钱人如作者亿万富翁,需要财产接班人,孩子越多越好,我周围的老板们,现在最发愁的就是孩子太少了。可这也是天命,看帝王家,王朝初期子嗣兴旺,到了末期就是一代不如一代的凋零。唯一解决的问题的办法就是吸引移民,原本汉族就是一个用汉字,认同天道的民族混合体,所以只要放开移民,包括海外 7000 万华裔,国家富强,自然众望所归,叶落归根。人口问题在中国是个伪问题,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现在人少,卷的轻一点儿,上学和工作容易,当前年轻人 20% 的失业率,还想让他们继续生孩子,大家不是说你在扯吗?

          4
          1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结果如何只有事后才知道

          一些政策或战略是否合适、是否恰当,事前评估很完美,理由一大堆,结果一地鸡毛。比如文中提到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还专门保护少数产业如汽车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针对进口汽车设置比较高的关税,而且也不对外资完全开放。但回头看,越是受到专门保护的行业,后来的国际竞争力反而越弱。相反,那些毫无保护的行业如电子消费行业,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却变得越来越强。但我们也不否认,某些政策策略还是管用的。毕竟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口战略:人口如何影响经济与创新》书评

            本书对世界各个国家的人口数量进行了梳理,发现除了少子化,老龄化带来公共财政负担外,认为人口对创新的影响是最为深远和最具根本性的。通过对各个国家历史数据论证比较得出了:人口数量 × 人口能力 ×(内部交流量 + 外部交流量)= 创新力的观点。最后给出具体应对低生育率的政策建议,其中包括鼓励生育,教育减负,城市化策略和移民等政策。但中国目前的情况是每年毕业 1000 多万大学生嫌多,出生人口降到 900 万甚至以下嫌少。35 岁找工作嫌岁数大,60 岁退休嫌早。真不知道如何化解现在的结构性矛盾。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口政策是极为重要的。人口政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通过有效的人口政策,可以促进人口的发展和创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人口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不断提高人口政策的效果。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的重要性,以及人口政策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加强人口发展和创新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人口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优化人口发展战略

                人口问题不仅关系千千万万个家庭,也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优化人口发展战略,是一件必须高度重视、稳妥处理的大事要事,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地方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将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列入民生实事加以推进,着力解决群众生育、养育、教育后顾之忧,推动提升人口发展水平。人口问题不仅关系千千万万个家庭,也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审时度势作出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放开三孩等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发展高等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等工作,推动人口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要求:“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对于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具有深远意义。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是反映人口形势的重要指标。从我国人口基本国情看,人口规模巨大是首要特性;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人力资本日渐雄厚,人才资源总量达 2.2 亿人;人口流动性增强并且不断向城镇集聚…… 从整体上看,我国人口发展既拥有强大人力资源优势,也面临人口众多的压力,同时还面临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结合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优化人口发展战略,是一件必须高度重视、稳妥处理的大事要事,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生育状况,是影响人口数量和结构的重要变量。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呈现下降的趋势,与育龄妇女规模下降有关,也受年轻人生育意愿持续走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高等因素影响。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等 17 部门联合推出 20 项具体措施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各地区也因地制宜,从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各方面出台相关措施。优化生育政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生命全过程、家庭全周期、社会全要素视角着眼,建立适宜生育、养育和教育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促进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与生育政策同向发力,有助于进一步释放生育潜能,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保障。人口是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支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提升人口素质在我国人口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速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人口素质包括体能健康素质、智能科教素质、精神文明素质等方面。着眼未来,要大力实施 “健康中国” 战略,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积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着力培育创新型人才,不断提高人民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科学文化素质。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行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让 14 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人口政策需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而灵活调整、不断完善。新征程上,凝聚众智、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着力创造有利于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主动将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口战略关乎国运

                  中国人对于人口有着深刻的记忆,历史上每当国泰民安的时期,每当生产力持续发展时,中国的人口基数总是会变得相当庞大。而如今我们将面对的是一个未富先老,极度不均衡的人口老龄化局面,日本社会很可能就是我们将来的照影。所以人口问题是牵动国运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的是高质量的人口,唯有这样,才能支撑整个国家更加和谐、高效、可持续地发展下去。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国的人口将面临一个持续缩减的形势,未来的市场规模、创新驱动、改革动力都将受到人口规模的极大限制。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本书指出了问题,也给了建议。要扭转这个局面,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特别是从文化与价值观的层面,中华民族一直秉承着敬祖延后的传统,并在中华大地上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明,延续至今。相信对于人口的问题我们讨论越多,就越能引起重视,从而改变现实的局面。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后感

                    读完《人口战略》这本书,感受最大的是人的决策和观念是不断变化的。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课本里面都是宣传优生优育,只生一个孩子好。还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母亲带着 4、5 个孩子的时候,大人和小孩衣服上都是补丁。然后一个母亲带着 2、3 个孩子的时候,大人和小孩衣服上的补丁少了一些。当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孩子的时候,大人和小孩衣服上都没有补丁。印象里还有一个小品《超生游击队》。当时的政策宣传,到了今天来了一个大转弯。但是我觉得任何的决策都是由此刻的环境决定的,不能站在今天的立场去批评过去,就像一个当代人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批判一个古人。资源是有限的,发展就是集中有限的资源去开拓创新。在当时的环境下推出计划生育政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孩子是靠父母养育的,养育成本是实打实的家庭支出。多子多福是国人的一种观念,如果没有后顾之忧,或者养育成本低一些,不用啥政策,大家都会选择多生几个孩子。 这本书我觉得最受启发的观点是,中国大城市的人口,不是太多了,而且还不够多。上海北京城市的人口,按照中国的人口规模,应该在 4000 到 5000 万左右,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出创新优势。中国城市的人口发展,最直接的可参考日韩,东亚模式都是人口大量集中在都市圈,比如东京和首尔。 今年的就业形势不是很好,失业率很高。房子不好卖也不好出租,有的降价降了很多,大致是回到了 2015 年左右。私企裁员倒闭的很多,我上班楼层对面的房间,那家公司今年 1 月份关门以后,一直空到了现在。写字楼周围卖早点,开饭店的,都换一茬了。有的人说可以考虑放开大城市限购,但是买不起的依然会买不起,买的起的要么在犹豫,要么考虑怎样处理多余的房产。结合《人口战略》这本书,如果上海北京等城市人口还有发展空间,政策又允许,那如果有条件,到时候买还是不买,会是一道不那么干脆的选择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老龄少子化社会要来了

                      梁建章是携程公司的创始人,也被称为人口经济学家。他在本书里提出了一个公式:人口数量 × 人口能力 ×(内部交流量 + 外部交流量)= 创新力。 人口减少会降低中国的创新能力。而通过全球国家的人口数据分析,中国预计在 2100 总人口会降至 6.85 亿,只要 80 年,中国人口就少了一半多。中国会成为全球生育力最低的国家之一(目前已经是了,北京和上海的户籍人口生育率只有 0.7,已经创下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低生育率的世界纪录)。这个预测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但现实中,确实大家都不愿意结婚生孩子了。今年 2023 年,新生儿应该会低于 900 万。中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程度越来越严重了,但国家一直没有给出太多激励生育的政策。国家到目前为止就提供了一个育儿减税,每月 1000 元,直到孩子 3 岁。对于大多数月工资不足 5000 元的人群,这个补贴就是 0。育儿的成本确实太高了,现在不是以前。很多老人喜欢说,生孩子没什么成本。是的,你要是放到农村放养,不用补课,不用带出去玩,爷爷奶奶带着养活就行,那确实没啥成本。但女性怀孕本身就是成本,会影响工作。而且并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到如此养活孩子,我相信大部分父母还是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更好的陪伴。但,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书中有一个数据:2019 年全国家庭 0~17 岁孩子的生育成本平均为 48.5 万元。一线城市只会更多。梁建章在这本书了也给出了很多政策上的建议,其中最关键有下面几条 1. 拿出 GDP2-5 个点用来补贴。比如,政府建立 10 万个幼托中心,每个儿童补贴 2000 元的营运费用,按 4000 万儿童计算,每年需要 4000 亿左右的财政补贴。2. 对于二孩家庭的每个孩子,给予每月 1 000 元的现金补贴。给予多孩家庭的每个孩子每月 2 000 元的现金补贴,直至孩子 20 岁。对于二孩家庭,实行所得税和社保减半,三孩家庭所得税和社保全免(对于特别富裕的家庭,可以设定一个补贴上限)。3. 提高一线城市的土地供给,降低购房门槛。4. 教育改革,小学改成 5 年制,取消中考,初中、高中合并 5 年制。仔细想想,我们现在的课本真的要这么多年才能学完吗?生育率会不会持续下降,这个我说不准,毕竟人口预测很复杂,最近几年的预测成功,并不意味着以后也会成功。我们人与人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是有反馈机制的,当一个系统受到某种扰动时,它会通过反馈机制来调整自身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也许下降到某个值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平衡,而不是一直下降。但就目前来看,这个生育率已经很低很低了。国家大量补贴会导致很多其他问题,但比起什么都不做,做点什么显然更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温老带给我最大的改变,就是开始觉得有些专家说的话听着不像人话

                        还记得几周前的一个短新闻吗?一个 “资深” 教授,在面对高中学子的讲座上,大谈 “好好学习,然后考到国外,与外国优良基因交配,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的” 的荒谬言论。要知道,他可不是心血来潮随口闲话的。而是经历过近千场的演讲训练,固化下来的一套说辞。好在有我中华好儿郎掷地有声的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现场打脸,大快人心。为啥在阅读感悟前先写这么一段呢?难道大胖是要蹭这几周前新闻的热度吗?非也。而是今天读的这本梁建章先生的最新力作《人口战略》的阅后感悟。阅读过程几度让我产生了生理不适。不过,我向来与人为善,能把别人往蠢了想时,绝不会把人往坏了想。而对梁建章先生,虽然我并不认识,但我相信如此 “忧国忧民” 的学者,自当不会是外族派驻的间谍,只是比我早生十年,经历西方价值观的灌输时间过长,愿意拿着别人的药方诊断自己国家的病症罢了。既然发心不坏,就不应该上纲上线,毕竟人家也就是说说,言者无罪。但对于先生给出的解决吾国顽疾的药方,实难苟同,忍不住想讨论几句。之所以说梁先生不是坏,是因为他说的问题确实是我国未来可能遇到的最大危机。问题出在他给出的那些药方,更像是饮鸩止渴。先聊聊我自己的思想上的一个改变吧。在没有读温铁军老师的书之前,我是完全支持中国大搞城市化的论点的。在那之前,即使是我给我的学生提建议时,也是让他们不顾一切的去大城市闯荡。既然学习的是屠龙之术,自然要找一个有龙的地方嘛。然而,中国可能让十四亿人口都进入到大城市吗?或者像这些学者们想象的那样,留下几千万农民,进行大规模农场化,剩下的十几亿人都进城?可能吗?一定会有人说,谁说十几亿人口都进城了。城市化怎么也能容纳七八亿人吧。从一线城市到三线城市应该可以承载吧。咱们且不说这个七八亿容纳量是如何算出来的。就算这是对的,剩下的六七亿人口呢?不要了,装看不见吗啊?无论是徐远老师还是陆铭老师,他们的书只是大谈城市化的好处,觉得国家现在的政策是在限制农民自由进城,也阻止了资本下乡,从而形成大规模农业生产。在没有读温老师的书之前,我其实是城市化坚定不移的支持派。可问题是,光谈城市化的好处,有没有想过那样的改变后,会带来怎样的灾祸呢?说个梁建章老师书里具体的案例吧。他说现在城市里很多中产阶级养老和育儿都不方便,自己精力不足。急缺城市服务人口。让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化,正好可以承担起这样的工作。而且收入一定比在农村种地赚的多。似乎听着逻辑是不是没问题。可这个价值观取向对吗?这件事的本质是啥?就是农民在家务农活不下去,没办法只能进城给有钱人当佣人。这样总比在乡下挨饿强。您就是这么想的吧?如果这放在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或者是封建社会,作为精英阶层的您可以这样想,无可厚非。可在社会主义社会,凭啥就非得让农民进城服侍您呢?解决的方案不应该是想着如何提升农村的收入,让农民不至于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然后留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吗?进城务工是农民迫不得已的选择,而不是你冠冕堂皇剥削的理由吧?书里像这样思维模式的案例得有几十数百个,几乎个个让我反胃。我不是农民,出生在一个四线的边陲小城。我不敢说自己有多努力。可我靠着考学离开故乡,进程务工是因为在老家根本没有我的技能可以为生的岗位。否则谁愿意四十多了,还飘在上海呢?书里也说了,造成低生育率的原因就在于生存成本太高,无论是大城市的房产、交通还是那高昂的育儿和养老。那还往大城市趋赶更多的人口,不是让成本更高吗?一个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城他能做些什么?满足你足不出户的可以叫到外卖,刷着快递吗?然后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无论是暴晒还是暴雨,都骑行着小电动,穿梭在城市中,进行着生死时速,为着几元钱的差价,饱受着另一波城市底层群体保安的白眼和驱赶,忍耐着那些自私自利小市民的歧视与谩骂。正确的思路不应该是想办法,努力把他的家乡建设起来,让他们有机会把自己的家乡也打造成富裕的地方,有尊严的活着吗?作为 “精英” 阶层,你们坚信,乡村就不可能建设起来,因为 “历史” 上已经证明了,那些富起来的国家都是通过大规模农场的方式才能富裕。中国的小农经济不可能变得富有。你试过吗?你研究过温铁军老师在农村做的那些试点吗?你知道中国的经济现状吗?你用着西方给你诊断的病症,拿着西方给出的药方,回到中国大肆宣扬,觉得只有全面向西方学习才能 “救中国”,这让我不止一次回忆起《建军大业》里于和伟老师饰演的陈独秀说的那几句台词:“正面对抗,不利,任敌杀戮,不行,只有一条路,先把枪交出去。” 我不是愤青,甚至大多数情况下我都尽量克制,去努力理解每个人的建议。然而,梁先生给出的这条路真的能走通吗?1998 年时,我们完全不和美国对抗,我么你全心全意想要加入国际社会。可会有人因为你的善良而善待你吗?不会。我们的驻南大使馆被炸,至今我们也还没有雪耻。可人在矮檐下,怎能不低头呢。现在我们的经济还没有赶上美国,他就已经视我们为眼中钉肉中刺了。当我们放弃抵抗,他们还会再给我们机会吗?梁先生在书中后半段给出的各种建议,往好了说是书生意气,不食人间烟火。说难听点,无异于痴人说梦。动辄就用那些发达国家的高福利作为药方,让国家拿出 1%-2% 的 GDP 总值,来鼓励生育。请问,这 GDP 是咋来的?国家直接印出来吗?一方面,你建议给所有的家庭长达 1-3 年的生育假期,降低学校的教育费用,一方面又让国家把 GDP 的费用拿出来搞福利。干活的人少了,是不是创造的价值就低了?把用来进行基建的费用拿过来搞高福利,然后让老百姓延迟退休,减少社保支出。我就想知道,您也号称学的是经济学。咱们把这些是缩减到一个家庭里来举个例子:这就相当于,本来两口子都在外面努力赚钱,老人已经奋斗了一辈子了,给你们已经打下来一点家底了。现在应该用这点家底扩建厂房或者增加交易,组织邻居伙伴联合起来防止恶霸上门。然后你说,你看恶霸家福利多好,生娃都给钱,儿媳妇还不用上班,国家养着。然后你建议把准备扩建厂房的钱挪出来一笔,然后让儿媳妇就在家生孩子,生一个就给一笔钱,生的越多给的越多。然后儿媳妇不能出去赚钱了。厂房建设的钱被拿走了,厂子也发展不了了,邻居因为没有你的帮助也组织不起来了,然后家里原本要给老人养老了,你说爹您先别休息,再干几年,你现在退休我养你的时间就太长了。最好是您干不动了,活不了多久了,再退休,这样我就可以少给您几年钱了。您是这个逻辑吧?然后农村那些亲戚您也没放过。你说,你们别在乡下种地了。留下一两个人开拖拉机种就行,剩下的都进到城里来伺候我。可你甚至不知道,你乡下那些亲戚家的地都是丘陵山地,即使是平原的也是东一块西一块的,根本就没法开拖拉机。如果有人问你这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哪来的,你说恶霸家就是这么干的,你看人家现在多厉害。。。。。我说了,我不想把人往坏了想。可你们自己看看这个药方,我把他往蠢了想没问题吧。可能他还觉得挺委屈,我不也是为了这个家好吗?生下那么多孩子,我们接下来就有后了。我就想问一句,您还活的到那时候吗?一个以经济学家自诩的专家,连最基本的账都算不清楚,只知道照本宣科。哎。我觉得,温老带给我最大的改变,就是开始觉得有些专家说的话听着那么不像人话了。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为只是生不生孩子的问题,没想到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问题

                          创新和传承就是对生命意义的最佳诠释。创新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做一些超越前人的事,大到改变历史进程的科学发现,小到用新的办法解决一个实际困难。传承是指用这些新发现和新办法帮助了别人或是后人。一个人可以留下后代,也可以留下知识创新作为贡献,间接帮助他人实现创新和传承。创新和传承就是追求人类文明的长期繁荣。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的繁荣程度,是祖先们不断创新和传承的结果。如果我们要留给后代什么价值观的话,创新和传承似乎也是唯一长久的逻辑自洽的价值观。敬祖传后是非常值得发掘、改良和复兴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西方思潮的长期影响下,我们甚至不清楚有哪些传统价值观应该坚持和保存。从中华文明传承的角度来说,需要重新发掘、提炼、改进和发扬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而敬祖传后正是这种精华之一,它不仅有助于中国人找回文化自信,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祠堂里供奉的不是神灵,而是家谱、家训和成功先辈的事迹,供后代学习、瞻仰和祭拜。回溯历史,神灵敬奉和先祖敬奉都起到了道德约束和行为激励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心理学,人的成就感主要来自他人尤其是与自己更相近的人的认可。传承不仅要求自己成功,为后代树立榜样,还表现在注重总结经验以启发后世。敬祖传后的文化衍生出来的注重家庭、后代和教育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中华民族能够在广大的东亚地区形成人口优势的重要原因,就是注重家庭、后代和教育的价值观。敬祖传后的文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强大的生存、繁衍和传承能力,让中华文明历经各种侵扰和威胁之后,依然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人口优势,可能将在 100 年内丧失。在低预测情形下,中国人口到 2050 年将减少到 11.7 亿,2100 年中国人口将降到 4.79 亿,占世界人口比例将从现在的 17% 降至 4.8%,而新出生人口只有世界新出生人口的 0.89%。届时,中国就不再是一个人口大国了。中国将在几十年内成为老龄化程度和人口萎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人口惯性,总人口的萎缩会滞后于出生人口的萎缩,因而不能及时反映人口衰减的严峻性,及其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如果低预测成为现实,那么到 2100 年,新出生人口只有 94 万,还不到美国新出生人口的一半。如果我们采取发达国家鼓励生育的平均力度,那也只能维持中预测 —— 略低于日本 1.1 的生育率。一个国家要避免人口萎缩,就必须至少把生育率提升至更替水平 2.1。用每年不低于 5% 的 GDP 财力投入来提升生育率,稳定国家发展。只有采取大力度的鼓励生育的政策 —— 平均需要投入 GDP 的 5% 的财力,才能把生育率维持在接近西方国家 1.4 的平均水平。如果没有强力的政策干预,中国的新出生人口很可能在未来几年降到 900 万以下,生育率会比日本更低,也许是全世界最低。人口是创新力和综合国力的基础要素。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的迅速萎缩将是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未来最大的挑战,只有把这一问题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来看待,发挥出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执行力,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才能解决低生育率的难题,从而维持人口规模的优势,保持强盛的创新力和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关于中国人口的投资建议书

                            梁教授不愧是博士毕业,是有认真在研究的。先不说结论或观点是否有激进或片面的部分,但各部分内容条理清晰,数据充分。读完之后对近期的房地产市场,教育改革都有了更清晰的底层认知,很有启发。作为生育潜在人群,的确现在生育成本很大,很多限制因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分析了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影响社会创新活力的主要机制,预测了中国未来的人口情况和中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并就公共政策如何降低生育成本、提振生育意愿建言献策。作者用严谨、新颖的观点阐明了人口对中国崛起的关键性意义,普及了人口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兼具。通过本书,读者将明白人口对于创新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性, 读懂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未来趋势,做出更加理性的生育和生活决策。中国能否成为发达国家取决于未来中国的创新力,而创新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因素。中国人口正在面临巨大的变化,生育率快速下降,总人口负增长,年轻人口迅速减少,这将 严重削弱中国的创新力和经济活力。本书通过人口创新力模型分析了影响人口创新力的四个 效应,即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流动效应和老龄化效应,并且利用最新的经济学理论和各个 国家的数据,解析了低生育率对经济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人口战略和一整套切实可 行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减轻生育成本和教育负担等建设性意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胡说八道的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棒的一本书~

                                  梁建章老师的这本人口战略 - 在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如何破局!重点讲了我们国家目前在人口持续下滑的困局和提出的一些好的建议~经历了 2013 年下半年开始的单独二胎政策,也就是夫妻双方中其中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允许生育二胎!经历了几年时间,国家从 2016 年 1 月 1 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于 2022 年全面放开三胎政策!尽管有非常宽松的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依然年年持续下滑~困局:1、成本问题:养育孩子的成本太高(全国城镇平均养育成本 60 万,如果是一线大城市成本翻倍),其中教育内卷支出、房价过高是最主要的原因~建议:取消中考、淡化高考、大学通识教育,缩短学制把中小学目前的 12 年缩短至 10 年,普及大学,在大一大二做通识教育,从大三开始选择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专业!房价过高的问题,其实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调节,从目前全国房价走势来看,进入深度调整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以通过房价打折和生育孩子挂钩~难点:这是一个大胆的颠覆性想法,会对现有的既得利益者(不管是教育还是房地产)带来非常大的冲击,改革的阻力和难度非常大!2、意愿问题:抛开成本,很多人不愿意养育孩子的原因,还在于有很大的心理原因,太累了,除了付出金钱成本外,还有时间成本(陪伴、辅导孩子),精神压力等等~还担心以后孩子升学、就业等等问题~3、国外特别是欧洲西方,成功鼓励生育的很多福利政策,比如按月发放津贴,免费的托育,完善的教育体系,在鼓励生育上甚至可以花 GDP 的 5%,反观我们国家,在这方面除了口头上的说教和鼓励、上户啊之类的,其他几乎没有实质上的鼓励政策 4、生育政策的政策落地到初见效果,有一个周期,现在如果没有好的鼓励生育政策,可以预见在未来的 5-10 年,我们国家将真正彻底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综合来看,现在怎么样鼓励生育,出台合理的生育政策,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了!这本书,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国家有关部门的必读书!这本书,真的值得我们每个人来阅读!!!生育政策,匹夫有责!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大力鼓励生育的政策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短短几十年,中国从实行最严苛的计划生育政策,走到需要实行最大力度的鼓励生育政策,才能将国家从全世界最严重的低生育陷阱中拉出来,真让人震惊不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团抱求生存?不需要了

                                      梁建章老师在本书中再次系统梳理人口与创新力之间的关系,与前几本书的内容一脉相承。创新力作为最重要的生产力来源,人口枯竭会对创新力造成不可逆转地毁灭。本书花了大量的篇幅论述了 “创新力” 理论,也分析了很多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正确的废话不少,冗长也是真的。且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传统观念,移民政策几乎无法解决少子化问题,提高生育率才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从情感上,梁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地呼吁决策层重视人口问题,可谓用心良苦。当然因此受到的争议也不少,不少苦逼的年轻人把梁老师的呼吁当成了变相地 “催生”。实际上,梁老师的论述已经明确分析了到底是什么因素让生育率断崖式下跌,如何提升生育率,他亦提出许多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且这些解决方案基本上都是针对于国家如何降低生育成本,让年轻人敢生孩子、养得起孩子。不过这些解决方案都需要花费真金白银,最终能不能落地,取决于决策层把生育问题重要性摆在什么层次上。对此,不应过分乐观,也不应过分悲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人口战略》。在携程工作的时候,经常能在男厕所遇到梁建章 [捂脸] 这位被携程耽误了的经济学家,对于中国人口问题研究得十分透彻。政府要正视年轻人的生育困境,落实强有力的福利政策,营造生育友好的环境,让年轻人有能力生孩子。这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了以前的人口经济学家往往只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来讨论人口对经济的影响。而我的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对经济更为关键和重大的影响,是对创新力的影响。当中国经济进入创新经济阶段,对于能否高速和持续发展,在全球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创新力是根本。但是人口萎缩和老龄化,正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隐患。根据育娲人口在 2022 年发表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中国的生育成本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所以中国民众的生育意愿和生育率几乎是世界上最低的。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 年中国人口比上一年减少 85 万,出生人口只有 956 万,创下 1949 年以来的最低纪录,生育率不到 1.1。我们建议,鼓励生育的财政支出最终可能需要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 2%~5%。我听到很多质疑。有的担心中国政府没有足够的钱来推动这些政策,有的则认为,把钱花在这些政策上不值得。我认为,这些质疑的根本问题还是没有意识到人口对于创新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性。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事件将是什么?我认为有两件最大的事,第一件事是人口增长的逆转,第二件事是中国的崛起。第一件事是人口增长的逆转和生育率快速下降,简单说,就是人类不太想生孩子了,尤其是中国人成为全世界最不想生孩子的群体了。第二件事是中国的崛起:中国经济和创新能力的迅速提升,将彻底改变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这两件大事是有关联的,因为低生育率危机造成的年轻人减少将严重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创新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和人口。人口和人才的重要性,相对于其他要素(如土地、资源、资本等)变得越来越凸显。令人惋惜的是中国的人口优势正在迅速衰减,因为现在中国的生育率仅有更替生育率的一半,又不像欧美国家有高素质的移民进入,这使得中国的人口优势正在以每代人口减半的速度衰减,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在通常情况下,当美国创新者进入中国市场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因为中国企业依托规模庞大的本土市场,已经成长为强大的领先者。一位杰出的风险资本家曾这样评论:“一家美国的互联网企业要想在中国取得成功,它必须在进入美国市场的同时登陆中国市场。” 然而,对一家初创企业来说,试图同时占领中国和美国的市场往往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日本和中国的老龄化程度类似,只是时间线有差不多 35 年的延迟。从长远来看,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比日本还要严重,老龄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更严重,除非中国能够通过鼓励生育大幅度提升生育率。中国的人口虽然占世界的人口超过 10%,但还是远远少于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的人口,尤其总人口很快会被官方语言是英语的印度超越。而且中国的新出生人口正在快速下降,2022 年已经不到世界的 10%,这使得汉语几乎不可能取代英语成为世界语言。对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而言,英语是一个优势,可以提升对外的交流性和创新力,从而共享其他英语国家巨大的商品与劳动力市场。当然,关键在于能否与美国及其他英语语系国家更加紧密协调地融为一体。希望政府正视年轻人的生育困境,落实强有力的福利政策,营造生育友好的环境,让年轻人有能力生孩子。政府鼓励生育不是说教,也不是逼迫,而是要用切实有效的优惠政策 “鼓励”,是要用真金白银的财政补贴,以及实实在在的福利和减负政策,来帮助年轻人降低生育的财务和时间压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口战略:人口如何影响经济与创新》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人口对于经济和创新的影响。书中分析了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对于社会创新活力的主要机制,预测了中国未来的人口情况和中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并就公共政策如何降低生育成本、提振生育意愿提出了建议。此外,书中还探讨了老龄化和城市化对于创新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和人口政策建议。这本书对于想要了解人口对于经济和创新的影响的人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