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2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十三邀: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

    我不会想到,与坂本龙一在纽约街头闲逛,在东京与黑木瞳喝了杯酒,与陈冲在旧金山海边公园的长椅上闲坐。我同样不会想到,在薇娅的直播间卖货,置身于一群二次元少女之中,听罗振宇讲他的商业之道。当面前所坐是西川、项飙、陈嘉映时,我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热情更为高涨,表达更为流畅,期待这谈话不会结束。而吴孟达、蔡澜又让我感受到另一种人生态度,智性与生活之滋味,缺一不可。

      5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社会访谈文字稿

      因为比较反感许知远,又对这些被访谈者感兴趣,就只有找书来看。原本就是个八卦轻松的节目,适合休闲,如同现在各种真人秀,《十三邀​》当做是知识分子的另类追星,看了文字有时也想看看视频(书里可以直接扫码观看),看到作者的大脸,还是看不下去,太油腻。如果这本书不是个偷懒的音频转述文字稿,好好写写采访侧记,应该是非常好的题材,起码比梁启超传靠谱。但也就是因为是文字稿,也才方便不用快进看视频,也能领略那些大家的风采。华大基因汪健的观点很赞,推荐视频更精彩。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碰撞

        个人给出的 2021 年度关键词是 “碰撞”,能源革命、智能电动汽车、元宇宙、碳中和 —— 新的革命大潮加速奔涌而来,急剧而又深刻地碰撞这个时代,激起层层浪涌,裹挟着我们,一步一步踏入深海。就像这套书,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作者以他固有的、成熟的、甚至有些偏见的认知与思考对话勇立潮头的时代人物,探讨新鲜、开放、挑战的话题,火花就这样自然被碰撞出来。这些火花刻印着时代的信号,编译着能量、智慧和勇气,便于读者解码历史、现在和将来。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见不同的风景

          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带着鲜明的特点,在这里集中的被看到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话,像温柔野兽。

            先说为什么 4 星,因为期待太高了,也可能是这个时代我被视频打败啦。我对综艺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奔赴远方,他们替你做到了。这本书相对应的综艺,和其他综艺不同,他们就是各个场景的对话。有时候看到,真是忍不住拍大腿,说得太好了。也就是那一句句太好了,看书的时候少了一点对方的惊奇的表情,所以略显不足,但内容完全没问题 (除了有几个错别字,都反馈了) 之前对许知远不是很了解,也没有什么好感,就知道他是懂文学的。后来被他那句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打动了。这也是接下来我想说的批评与赞美。对话中,好几次都感觉要 “聊崩” 了,许先生和嘉宾的对话,是那样的不搭,问的问题也很犀利。这里面的回答,是自己没想到的,蔡澜,罗振宇老师等等。许老师则是用一种近乎哲学的语言提问,对方的答案就构成了这本书的精华之处了。喜欢艺术的人大多会喜欢这本书,不装了,我就是艺术家的命,所以我也喜欢十三邀的对话,像温柔野兽一般。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没看书呢,先好评

              把受访嘉宾们悄悄分了类别,有趣。很有几位嘉宾的访谈内容是值得多看几遍的。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的问题才有好答案

                问题和回答之间,是人生观的展示 ,世界真大,能够留下点东西极其不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最精彩的不在里面

                  最精彩的是罗翔和另一个很资深的老人(名字一时想不起来),那个老人狠怼了徐志远的矫揉造作。

                    转发
                    1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真的很耐读,通过访谈我们对各种公众人物多了一份接地气的了解;访谈文字形式似乎拥有一种特别的魔力,在问与答之间可以了解到星星点点公众人物的生活轨迹,了解他们的处事观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这其实很有趣,另外用听的方式也许能感受到更好的效果,就好像真的置身于一档访谈节目的现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十三邀: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

                      人生轨迹中有无数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偶尔我们幸运的跟另一条轨迹志同道合一段,也许是半辈子,也许是半天,也许是半小时,都是礼物,值得珍惜。这本书主要是听完的,听书的效果没有自己读的好,印象深刻的人物很少。能记住的也就是:罗振宇老师、张艺谋导演、李安导演、罗大佑等这些相对熟悉的人。读这本是主要是为了了解人物事迹,看各个行业的人对知识的解读,对艺术的见解,对文化的看法,有不同的建议和解读才能引发讨论的热情,让思想文化更加璀璨。我在想等很久以后这些访谈作品会不会作为历史的一个小小的坐标,给在路上的人一些借鉴指导。目标不是一下就能达成的,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学习修正的结果,所以我推荐翻翻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单数

                        十三邀。单读。单向历。单向空间。单数,带着一种义无反顾的孤独感十三邀的主持人许知远,是个留着长发习惯一脸严肃的作家,非典型知识分子,开着一家叫 "单向空间" 的书店。他极少访问当红明星,节目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二人对坐,有时甚至还彼此沉默。画面没有任何特效,背景缺乏笑声。2005 年的年末,许知远和几个年轻媒体人在圆明园的一座院落里创办了 "單向街图书馆",名字取自德国思想家本雅明的同名著作《单向街》(One-Way Street)。许知远说:我想创造一种智识上的亲密感,一种 intellectual intimacy。所以也不见得说一定是实体的还是虚拟的,但它应该是某种空间,在其中发生一些智识上的交流,分享各种各样新的思想和书籍,这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事情。中断 也许意味着新的开端缓慢 未尝不是另一种速度最可怕的人生是丧失敏感性的人生而所有的穿梭陌生和失控都是对敏感性的重新唤起《十三邀》的片头文案第一季我是一个不太靠谱的作家试图捕捉时代的精神却又常常厌恶时代的流行情绪我是个勉强的创业者努力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却又不完全相信商业的逻辑我还开一家书店书店里只卖我想看的书我对这个过分娱乐化浅薄的时代心怀不满希望打破大家思维中的惯性我也想了解这个迅速变迁的时代的新的动力新的情绪与人们内心的世界我会带着我的偏见出发等待这些偏见被打破或被再次印证。第二季我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作家着迷世界的复杂性与个体之间的力量我对技术、速度与娱乐驱动的时代持有怀疑我像个笨拙的发问者好奇他人的观念与经验我不喜欢模糊的立场却也怀疑过分确定的答案我期待自己是个游荡者不断拓展知识与情感的边界我也好奇在时代浪潮之中一些崭新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正在被酝酿我会带着我的偏见与期待再次出发第三季每一次对话都是一次意外的相遇彼此的探测不可避免的不安以及自然到来的释然它令你重审自我一些时刻更为坚毅另一些时刻则充满怀疑它也催你质问生活之意义它也促你观察生活之矛盾高速变化的时代与个人意义危机的并存唯有更开放的对话更多元的思考才能追寻一种兼融之道在宽阔的世界中做一个不狭隘的人第四季看似静谧可能正澎湃表现的笃定其实充满不安理性才能拥抱危险历史与未来一样崭新而当下也许如过去一般古老以兼容之道编织意义之网老练亦可以很天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敦刻尔克》很独特的一点是,它不是一个真正的战争故事,它是一个有关撤退、逃跑和回家的故事。这群站在海滩上的人,他们直接面对的不是敌人,而是敌人的弹药,是战机轰炸和缺水问题,是对未知事物不断逼近的恐惧。我们试图制作出一部非常紧张的电影,把你真正带入海滩上的那群人之中,或者让你与火焰一起加入海滩上空的激战当中,这才是我们野心的真正所在。所以对我来说,这部电影对战争的态度是无意识的,我不希望它看起来是一部反对或者支持战争的片子,我希望它忠实于我对人类的求生、奋斗,以及人类如何应对巨大压力的感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时代的宗师

                            坦白说,我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读这本书的。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是颇具震撼的,我赞叹作者的功底和邀请的嘉宾,无不是我们时代最聪明,智慧,最具有代表性的人。我非常希望十三能继续讲这种节目继续做下去,让更多人接触到真实的 “他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完视频品文字,品味不一样的味道

                              在咱们这个时代,信息输入端口其实是有些多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而以我浅薄的见识看来,视频是最直观的,文字这是最凝练的。《十三邀》的视频,其实都看过了,可转过头来在看书,依然有不一样的体验,大抵是因为,看视频时,是有关注嘉宾的肢体语言与表情的,更像是看综艺节目,而看书,却是只能聚焦于受邀者的思想,更接近于面对面的交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他者中游荡,看见表里,也看穿百态看见众生,也看清自己内观真我,人生之锚已知,神闲心猿已定若有人问,游荡一生为何 —— 为愿绽放光芒,却不愿,光炫人眼 (观 访陈传兴 记) 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待世界的,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根本就没有看待方式~许知远  节目挺好看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十三邀》。人生轨迹中有无数擦肩而过的陌路人,偶尔我们幸运地跟另一条轨迹志同道合一段,也许是半辈子,也许是半天,也许是半小时,都是礼物,值得珍惜。我总渴望另一种人生,水手、银行家或是一个摇滚乐手,总之不是此刻的自己。采访是满足这种渴望的便捷方式,在他人的故事中,我体会另一种生活,享受暂时遗忘自我之乐。尊重历史不是说一切都绕不开过去 —— 你要尊重它,因为它是来源,你今天的问题就出在过去。但是检讨历史,也要记得我今天的所作所为是要负责任的,不是我两手一伸就没事了,下面听我话的人监督我,我也要对他负责任,不能乱说。我最信任中国人自尊自重。中国人注重的是 “气”,天地间的正气,每个人身上都可以禀赋到一点,这个正气就是 “神”。不是具象的神,不用祂来吩咐你,你不做事我赶你出伊甸园,而是你自己培养自己。我是宇宙之间的人,每个人心里存在着这个,人为大,我不自尊,人家谁会尊敬我。所以人接受教育,不是说你受的教育换得吃饭的工具,也不是说受了教育知道人跟人怎么相处,而是要有一种教育,使人养成一个远见,能超越你未见。我们要想办法设想我没见到的世界还有可能是什么样,去扩展可能性,可能性是无穷的。乾隆盛世是中华文明衰落的起点。我觉得曹雪芹不是凡人,不是我们人间的人。他有直觉的敏感,写的不仅是贾府的兴衰,更是他对整个文化、历史、传统的第六感。我想曹雪芹已经感受到我们那个大传统的衰落。《红楼梦》不是讲了,贾家兴盛了百年,有一天要树倒猢狲散。我想他看到乾隆朝表面的繁荣,心里已经意识到,这个荣景真的有一天会往下降。他受佛家的影响很深,对人世间的苦乐无常,感受一定深得不得了。所以我觉得《红楼梦》是一首史诗式的挽歌,哀叹的不仅是十二钗。《红楼梦》以后,没有一本书达到它一半的高度。整个民族的创造性突然衰竭了,不光是文学,各种领域,我们的绘画,我们的陶瓷,从乾隆以后通通往下走。王小波说他把人分成我们的人和他们的人,《我的阴阳两界》其实就是说有些人一看就是我们的人,有些人一看就是他们的人。我理解他的意思是说,其实这个世界上,粗浅地分,有一部分人追求功名利禄,物质或者权力;有一些人追求精神层面,知识、智慧、艺术。那么我顺着我的喜好活下去,其实也是很有意义。中国人对科学技术的能力和爱好,是相当强的。但是科学思想上的改变,基本没中国人什么事。哪怕到了二十世纪,中国人已经开始介入科学研究,这种基本科学思想基本全是西方人在做,日本人在做,没有中国人什么事。城市就是这样,就像一个森林,破坏了以后,过几年,它又长满了各种植物,又包裹起来了。城市的魅力就在这种地方,不是一目了然的,那才带劲,对吧?到处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要保持这个生态,不能够把它搞得像一个军事化的生活方式。也是博尔赫斯讲的,有时你会模仿一个人讲话的语调、姿势,甚至扩展到文学书写,是因为你想像他那样想事情,想站到他那里去看他看到的东西,这才能让你突破有限的、在此处就不能在彼处的、成为这一时限就不能够成为另外时限的那种生命的局限与单调。其实主要还是从这些富有的社会、发达的国家,包括中国的角度来看的。言外之意,那些穷的、买不起东西的贫困社会的人,对他们的影响怎么样,跟世界经济是没关系的;他们遭遇再怎么惨,对世界的影响不会那么大,所以没有几个人花心思、花时间去过问、了解。我在《唐诗的读法》里写到,庞德和李白在他们的时代,一定是不讨人喜欢的,就那么几个人喜欢。莎士比亚很伟大,但莎士比亚当时就是一个向上爬的人,一个商业作家。莎士比亚的写作里为什么有那么多噱头?就是因为他要把人吸引到舞台边上来。所以宫廷趣味是拒绝莎士比亚的,他们认为莎士比亚是野蛮人。直言不讳地说,我们中华民族的探文明工程,包括我个人做的这种早期中国研究,是一种学术上的寻根问祖,是带着情感来做的。有利的一面是,一旦进入民国大家的法眼,才能从此结束甲骨文在中药铺里被碾成中药那样一种命运。不利的一面是,我们可能融进了过多的情感,在我们百年以来的探索过程中,救亡图存、民族主义这样的一种情怀和科学理性之间能不能和谐地契合起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民粹主义一定是与精英主义结合的,民粹主义的背后都是精英主义。民粹主义就是精英分子直接代表民众,否则是没有纯粹的民粹主义的。民粹主义的对立面是什么?是中间。民粹主义,就是因为中间消失之后,这两极直接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与学生进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在聪明的年轻人群体里尝试一些新想法,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不同的东西,这与参加电视访谈或者会议有很大的不同,在那些场合中你不能做尝试,你必须确切地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而且,我发现教别人能够真正证明你是否理解了这些东西。当你尝试向别人解释一件事而别人不能理解时,这通常意味着其实你也不理解。我们花了一百年的时间认识到,那个中央集权制度是需要改革的,然而 1927 年以后,我们又重建了这样一套集权制度。这是很遗憾的事情。梁启超说谭嗣同是清末的一颗彗星,很亮,很耀眼,一下子就划过去了。其实我们不希望有这样一个人物,对个人是一个悲剧,对时代是一种浪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提问的技巧,还需精进

                                    哈哈,看了吴于勤朋友的评论,对这套书我反而来了兴趣。吴大哥的评论总是很犀利,一刀见血的。 不过我个人是比较偏好这类的访谈对话性的书籍,无论是项飙与吴琦的那本《把自己作为方法》,还是董卿的《朗读者》,又或者是我前两天看的《爱与尊严的时刻》、《老俞对谈录》,这些受访者,总能将其人生的历练 智慧,在有限的时间、短短的篇幅中,说个通透,看的也过瘾。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十三不靠”的《十三邀》

                                      有人问许知远说为什么这个系列的访谈要叫《十三邀》,他说,因为它 “十三不靠”。从节目的第一季开始追,一集不落,有感动,有困惑,有共鸣,甚至偶尔也有愤怒。从第一季到第五季,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嘉宾,也看到了许知远的一些改变。在他与郝蕾说 “我们私下再谈” 的温柔与保护里,我甚至开始喜欢上这个男人了。当去年 12 月许知远来到启发俱乐部并推出这套书的时候,我几乎是第一时间下单了签名版,细细阅读。访谈节目落到文字上,自有一番味道,值得品味。推荐以下几个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访谈:陈冲、张艾嘉、项飙、于谦、金宇澄、张亚东。第五季还没出书,但视频推荐罗翔、郝蕾、赖声川、俞敏洪、傅高义、刘擎。建议搭配专属 bgm,效果更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十三邀访谈

                                        刚开始读这本书是因为在跑步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用得到学习。考虑到跑步的时候肯定会分神,就想听轻松一点的书,这样就算慌神回来也不会错过关键信息。但是没挣到就把十三邀的四本书全给听了,真的很受启发。这里面包括了各行各业的大佬,借此机会可以真正了解到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以及价值观,也给自己的世界增加了各种从未经历的精彩,知道了不同的可能性,很受启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讲述了作者与众多网红明星的交谈。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