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生根发芽(《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
“哦,莉齐!人怎么都可以,没有爱情可不能结婚。” 嗯,这是一个价值判断。前天刚看了一本讲逻辑学的书说,事实命题是有确定的答案或者说是对错的,价值命题则没有,因为价值命题是需要评价的。《傲慢与偏见》从小就听说,不过从来没看过。这头一看,竟然是在这个年纪,在这个已经看过了太多的电影、小说,知道了太多故事,也经历了婚姻以后才看,说实话,多少有些看不进去。不得不说,单说看小说这件事,是要看年纪的,不同的年纪看相同的东西,可能获得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像前段时间看《一句顶一万句》的时候就在想,如果是年轻的时候看,可能咂摸不出什么味道,但是有了人生的经验之后才明白那种无可奈何正是人生的常态。反过来想这本书,不知道年轻的时候看了会不会同样认为,没有爱情的亲密关系是不值得维系的?好吧,先不讨论这个命题是不是绝对的。先看这本书写作的时间,1796 年开始写,1797 年写完,距今已经 200 多年。观念的变化,以十年为单位就已经很惊人了,更别说 200 年了。但是有意思的是,我们在看这本小说的时候仍然能够有共鸣,这就很了不起,说明这本书写到了一个人类很长时间都会面对的问题。时代环境不一样了,在读书的时候觉得,所有的关系都要从遗产继承的角度去想,好像多少有点别扭。但这就是时代背景的不同,在那个时代这种观念就是自然而然的、像空气一样的存在。就像达西的那个老太太亲戚,就认为不从门第去考量婚姻就是无耻的。所以认为 “没有爱情不能结婚” 这在那个时代确实是个了不起的观念。但经过了两百年的时间,这两个观念好像正好颠倒过来了,没有爱情的婚姻都是耍流氓,纯粹为了金钱的婚姻就是可耻(这也是个价值判断,对不对不好说)。当然,之前听过一种说法,说爱情是西方中世纪贵族发明出来的可以找情人的借口。嗯,不能接着往下说了,再说就有点下道了。不过说起来,人类应该还是有两情相悦这件事的,但是在传统社会里,家族的力量更重要,因为家族之间的联合能够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保持这种延续的稳定很重要。但从工业化以后,更多需要的是产业工人,需要脱离家族的独立人,也正是在这样的加持下,爱情也就逐渐成为了亲密关系的最重要的追求方面。毕竟两个人在一起不开心,还得牵绊在一起,多难。但是在这个逻辑下延续下去,当下这个时代,每个个体都可能在完全的独立情况下生活的很好,这给亲密关系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毕竟,如果开心最重要,那不开心就换呗。既然如此,爱情好像有点不是维系了,反倒有点像打游戏了,腻了就得换个游戏。那未来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也不知道,估计我也看不到那个时候了。那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是谁呢?是伊丽莎白的父亲。看看这个老爷子(估计跟我随时也差不太多)的洒脱,“人生在世,除了让人家开开玩笑,回过头又取笑一下别人,还有什么意思呢?”“我每次讲到他的信,总觉得他比威克姆还要讨我喜欢,尽管我很器重我那位女婿的厚颜和虚伪。” 可不是嘛,人生在世,能让人开开玩笑,能开开自己玩笑,哪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呢。不知道这种观念能不能生根发芽,要不咱也写个小说试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