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2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于理工科的人而言运河学研究的知识是比较匮乏的,不过我一直关注着关于运河学的一个微信公众号。在得到上看到竟然有类似的期刊,看了这期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对于台前县的古运河遗址的研究印象深刻,毕竟台前县是我的故乡,格外的比较关注。对我国大运河的调查研究日益丰富,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运河学的学科框架初步形成。竟然这个是聊城大学主办的,又是格外的熟悉。运河学虽是一门以运河为研究对象的学问,但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科,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史学、文学、地理学、艺术学、政治学等都能在运河及其影响下的社会中寻找到研究内容。所以说,运河学涉及的领域确实比较广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问之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迷宫如何讲故事

        “巨洞探险” 与电子游戏的跨媒介起源格雷厄姆・纳尔逊(Graham A. Nelson)是一位英国数学家、诗人,同时是电子游戏社群 Inform 系统的创建者。在一九九五年的小册子《冒险的手艺》(The Craft of the Adventure)中,纳尔逊将电脑角色扮演和冒险游戏的起源回溯到一位生于一八二〇年的混血黑奴 —— 斯蒂芬・毕晓普(Stephen Bishop)身上。作为也许是现代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洞者,毕晓普毕生都在肯塔基州喀斯特地区的猛犸洞(Mammoth Cave)担任向导。猛犸洞,是迄今为止被人类所探测过的最长的地下洞穴系统;而黑奴毕晓普和这座猛犸洞的故事,也堪称现代洞穴探险史与现代电子游戏起源的奇特交汇。一猛犸洞发现于十八世纪末,据传说,猎人约翰・霍钦(John Houchin)在追逐一头受伤的熊时,偶然发现了洞穴的入口。洞口处蝙蝠密布,在美英战争期间,这里的蝙蝠粪被密集开采,溶解到硝酸盐中以提取硝石制造火药。战争结束后,随着硝石价格的下跌,洞穴一度归于沉寂,直到一具木乃伊的发现。商人纳乌姆・沃德(Nahum Ward)在一次闲聊中得到了线索,于一八一五年十一月的一个早上与两名向导进入猛犸洞,以寻找一具传说中的木乃伊。他在探险日记中写道:“…… 当我到达占地八英亩的洞室‘主城’(Chief City),看到没有一个支柱支撑整个拱顶时,我感到惊异。在天堂之下,没有什么比这里更宏伟了……” 由于没有现成的地图,在洞中的导航是一个挑战。沃德的探险持续了十九个小时,直到第二天凌晨三点,他终于到达了一处隐秘洞室,发现了传说中的木乃伊石棺。在他的形容中,这是一具约六英尺高,仅重二十磅的女性木乃伊。她直直地坐在石棺中,被宽大的石板包裹着,粗糙的衣服内藏着她的工具、首饰、羽毛和其他护身符。当然,在现代游戏与迷宫史的视野下,这个传奇故事还有一个简单的讲述方式:一位玩家冒生命危险历经千辛万苦后,在迷宫的尽头找到并开启了一个宝箱,获得了属于他的奖赏。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故事原型发生在现代游戏尚未出现的十九世纪早期探洞活动中,这为后来猛犸洞与现代游戏起源的交汇埋下了伏笔。这具木乃伊起初被称为 “猛犸洞木乃伊”,后来在一八五二年被命名为 “伊福恩・胡夫”(Fawn Hoof)。自一八一六年,“胡夫” 被一家马戏团带到全国巡回展出,吸引了美国各地的观众,猛犸洞因这具木乃伊也迅速为全国所知。在被巡回展出六十年后,“胡夫” 被美国国立博物馆斯密森学会收藏。猛犸洞在当时能被列为世界奇迹之一,一半是出于 “胡夫” 的功劳,而另一半则要归功于开篇的那位黑奴毕晓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迷宫如何讲故事很有趣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