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戊戌变法的另面》…狂生不足信,误我大清国.…

    为给维新寻找理论依据,康有为编注了两本书《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书中竟然把孔子塑造成了一位改革家维新派,这种篡改不仅加剧了守旧派的敌意,也让维新失去了大部分倾向变革的儒生支持…… 时任湖广总督兼两江总督张之洞为康有为提供谨慎支持,使康有为在上海得以创办《强学报》。《强学报》第一期康有为就犯了个大忌讳,刊号时间用的是 "孔子纪年" 而不是"光绪某年"。大逆不道可见,张之洞即刻与康有为划清界限,维新的支持者对康有也是唯恐避之不及……"六堂官事件" 后,光绪找杨锐商量对策,杨锐进言:康不得去,祸不得息。光绪决定派康有为再到上海去办报纸,缓和一下矛盾。不过康有为解读为光绪妥协了。康有为忍不了自己的出局,打着救驾旗号策划并实施"围园截后",这一愚狂莽撞的举动引爆政变…… 六君子中杨锐的死,有点造化弄人。杨锐临刑前几次质问监斩官自己的罪名,他明明在皇帝面前弹劾过康有为,根本就不是康有为的同党,怎么稀里糊涂的,就要被杀头呢?谁让你摊上狂生康有为和杀红眼的老佛爷呢…… 百日维新功亏一溃,杀的杀禁的禁,康有为流亡日本取妻纳妾生子福禄寿禧一样不差。今天的史书记载的戊戌变法大部分是康有为的自编自说,出自康有为自传《我史》。这个中有多少编造文饰不得而知。天地不仁,竟出狂生,好端端一手好牌打成稀巴烂。狂生不足信,误我大清国……(石木翻书每天翻翻书)

      6
      10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长期以来,有关戊戌变法的说法,一直受到康梁主导。而他们的历史叙事中,多有作伪之举。这对历史学家的研究提出了挑战。茅海建以 “扎硬寨,打死仗” 的史料考据,通过对张之洞档案的解读,解释了戊戌变法不同的面相。本书对于历史人物张之洞的研究,可以让读者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改变被塑造的单向度认识角度。在大多数时候,历史的丰富性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 —— 只有接近真实的历史,才不至于被陈说所误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茅海建先生通过和张之洞有关的历史档案,为我们还原了戊戌变法隐蔽的侧面。在这个侧面上,我们看到,戊戌变法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发生在维新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在当时的政坛上,还有很多像张之洞这样支持改革的新派官员,这些人联合起来,或许能改写晚清的政局。只不过,历史选中了康有为,而康有为的学术观点,让他和他的学生成了所有维新人士里最孤独的一支力量。这本书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全新的历史资料,更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历史的新视角,是近年来近代史领域一本难得的突破性的著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就是从一期讲戊戌变法的节目开始对历史有了深入的研究,那期节目引用的就是茅海建老师《戊戌变法史实考》里面的内容。正是有这些严肃认真的历史学家通过自己不断的搜集史料,认真考据,才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从小到大学到的历史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历史。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