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能够静下心读完一本长篇文学名著,在今天是很难得的幸福。

    《安娜・卡列尼娜》,这是一部世界名著。据我猜测,大多数名著,是几乎人人知道书名和作者,却未曾完整读完的书。要想读完一本 58 万字的书,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毅力。各种信息来往不绝,各种新书层出不穷,能够静下心来,看一本无关成功、无关技术、无关任何事的文学作品,也许就是我们这代人最难得的幸福吧。1.“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中,所有的人都是不幸的,即便是列文和吉娣,托尔斯泰特别想把他俩写成特别幸福的一对人,但是看完这部作品后没有多少读者觉得他们的生活是高度理想化的。的确,《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每个人都 “各有各的不幸”。2. 这部作品主要写了两个故事:其一,是安娜与伏伦斯基从相识、热恋到毁灭的过程,以及围绕这一进程的所有社会关系的纠葛,其二是列文与吉娣的故事以及他在宗教意义上的展开个人思考。3. 关于人,托尔斯泰说过这样的话:有人徒劳的把人想象成为坚强的,软弱的;善良的,凶恶的;聪明的,愚蠢的;人总是有时是这样的,有时是那样的;有时坚强,有时软弱;有时明理,有时错乱;有时善良,有时凶恶;人不是一个确定的常数,而是某种变化着的,有时堕落,有时向上的东西。就拿安娜来说,她是一个敢于反抗封建势力的勇敢女性,为了争取爱情和自由敢于正视险恶的环境;但她也有软弱的一面,伦理道德和宗教观念像一具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她的思想,使她在冲破婚姻关系上内心矛盾重重。4. 安娜是不幸的,但是她的结局也是注定了的 。她的世俗婚姻是不幸福的,她想要真正的恋爱。她和卡列宁之间只是名义上的夫妻,她内心的生机活力与渴望,被深深的压抑,得不到伸张。长期以来的这种压抑状态使她一遇到伏伦斯基,心中的生机便被激发出来,生命便有了不同,这是她又兴奋又新奇 。但是离家以后,她请求卡列宁离婚,却得不到解脱,只有无尽的痛苦在折磨她,除了伏伦斯基的爱情以外,她什么也没有,所以她必须紧紧地抓住他 。但这个愿望是与伏伦斯基的生活方式相矛盾的。5. 伏伦斯基原来也是贵族中的一个花花公子 ,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但是自从遇到安娜以后,他的感情和生活起了很大的变化,他真诚的爱安娜,为了她放弃功名,改邪归正,不再吃喝玩乐,而把全部感情奉献给了心爱的人。为了她,他不怕舆论;为了她,他不惜开枪自杀;为了他,他毅然同她离开祖国。但伏伦斯基终究是生活在上流社会的贵族,他可以为安娜放弃功名,改变生活方式,但他不能把自己的生活长期局限于同安娜一起的两人世界里。他需要社会活动,需要同朋友交往,不能向安娜那样把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个人身上,这样就导致安娜的不满,引起两人之间的不和。6. 安娜离家出走后,她在舆论的压力和世俗的目光下,精神上极其压抑,再加上长期离开心爱的儿子,母亲的痛苦又经常折磨着她,而成为她唯一感情支柱的伏伦斯基的爱情又渐渐淡化,使她内心感到一片空虚,无可奈何地走上自我毁灭之路 。一切都是虚假 ,一切都是谎言 ,一切都是欺骗, 一切都是罪恶 。7. 信仰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必要的。少数人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除了上帝以外什么东西都有了;多数人也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什么东西都没有。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安娜・卡列尼娜》_创作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1873——1877),当时俄国正处于历史大变动时期,古老的封建地主俄国受到西欧资本主义浪潮的猛烈冲击。书中说道,“一切都颠倒了过来,一切都刚刚开始建立。” 指的就是封建贵族的旧秩序被颠倒了,资本主义制度则刚刚开始建立。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变动中,社会制度、经济结构、风俗习尚、思想意识…… 无一不受到震撼,无一不遭到冲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愧是名家之作!我这是第三次全文阅读,这在我阅读小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因时、因地、因心情不同,所感受到的意境完全不同!感谢列夫托尔斯泰为人类奉献的这部巨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机会一窥鲜少关注到的俄国

          以前好像看过一些关于托尔斯泰个人相关的内容,大地主、改革、失败、觉得自己被囚禁、离家出走、太知名、死于途中…… 这本书除了把鲜少关注的俄国带到视野内,应该也把他的人生印记描刻地更清晰了。文字舒服,日常,但也常会心一笑,觉得写得蛮 cute,很有意思,人性真是复杂~~~PS:毫无疑问,安娜就是产后抑郁了…… 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女性的悲剧、环境的悲剧…… 当然个人的悲剧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