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悲剧:将具有巨大价值和意义的存在,浪漫地摧毁

    世界本身在反复无常的变化之中,但又存在于无意义的变化之中,因此世界本无意义。我们的文化,社会,以及道德观和世界观佛都是对世界表象的认知,无法探索世界的本质。因此,人生就具有了潜在而永恒的悲剧性。对于深刻世界本质的反应,有了两条路:一种是理性乐观主义,而另一些则更倾向于悲观主义。古希腊人用艺术来掩盖真相,艺术的勃发之下,本身是希腊人在极度理解世界意志之下痛苦的挣扎。酒神艺术是一种很古老的,趋于原始的艺术形式,它源于人与世界的关系与认知。人类理性的语言永远无法描述世界的本质。世界本质是无意义的,起码对于人类来说无意义,但人的思想为世界赋予了意义,于是人类创造了国家,社会,伦理观念等概念来阐述世界表象认知,以期掩盖世界本质的悲剧性。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它让尼采成为德国思想界的名人,也让他成为古典学者们口诛笔伐的对象。《悲剧的诞生》被追捧和批判的原因,都在于尼采用一种不够学术的方式,从 “日神精神” 和 “酒神精神” 的角度,揭示希腊悲剧的诞生和消亡过程。尼采写的,其实是一部伪装在古典学外衣之下的哲学著作。尼采探讨希腊悲剧的起源和衰落,背后有着更大的时代关怀。他不仅要批评当时的古典学者,而且要从整体上批判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还想为当时的德国找到一种新的精神力量。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当上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学教授之后创作的第一部作品,他融合了古典学、历史学、哲学、艺术、社会学等多方面的思想,用 “日神精神” 和 “酒神精神” 为核心,探索希腊悲剧在思想上的起源和衰亡,同时将瓦格纳看作复兴悲剧精神的希望和德国精神的代言人。这本书让尼采成为德国文化界的名人,却遭到古典学界的一致讨伐,断送了尼采刚刚起步的古典学教授生涯,迫使他成了一个更加彻底的哲学家。本书的核心内容:在《悲剧的诞生》里,尼采用代表理性、秩序、个体化的 “日神精神”,与代表激情、迷狂、与自然合一的 “酒神精神”,来阐释希腊悲剧的从精神上的诞生与消亡。尼采认为,这两种精神既对立又互补,悲剧就是它们的完美结合。悲剧主角的悲惨命运展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力,让观众感到恐惧和悲伤;合唱队的表演又给观众带来迷狂和升华。悲剧在日神与酒神两种精神之间实现的平衡,很快就被更强调理性的日神精神代替,而联手杀死悲剧的 “主谋” 正是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和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悲剧的诞生》里,尼采还有更大的现实关怀,他要批判当时德国学界对希腊艺术的片面理解,批判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传统,还要在瓦格纳的歌剧里寻找酒神精神的复活以及 “德国精神” 的象征。《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它让尼采成为德国思想界的名人,也让他成为古典学者们口诛笔伐的对象。《悲剧的诞生》被追捧和批判的原因,都在于尼采用一种不够学术的方式,从 “日神精神” 和 “酒神精神” 的角度,揭示希腊悲剧的诞生和消亡过程。尼采写的,其实是一部伪装在古典学外衣之下的哲学著作。尼采探讨希腊悲剧的起源和衰落,背后有着更大的时代关怀。他不仅要批评当时的古典学者,而且要从整体上批判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还想为当时的德国找到一种新的精神力量。尼采是一位制造金句的大师,分享一下《悲剧的诞生》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世界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这句话点出了《悲剧的诞生》的核心主题:世界本身是虚无的和荒谬的,只有通过艺术的方式去加以表现,这个世界才变得合理了,有意义了。在尼采看来,艺术对我们的人生来讲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装点,而是具有存在论上的重要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没读懂的读后感

          我是从吴军写作课程里了解到这本书,吴军老师说他高中时期有次生病卧床,周围人都没法给予他帮助,在这情况下,他读到《悲剧的诞生》,书中的哲理对他帮助很大。这是我读这本书的动机,是否能从书中获得吴军老师同样的感受和收获。但全书读下来,我还无法理解书中 “酒神” 和 “日神” 的含义。吴军老师读这本书的时候在高中,如今我都而立之年了,也无法理解书中所要阐述的哲理。如同书中所说,“女人千步行,不必太当真,她竭其所能,男人一步行”。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Nice 超人的到来一种精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于是,在接下来的旅途间隙中,尼采成为我们共同的话题。一位朋友用他的真实经历给我们诠释尼采的思想:“有一年,大约是 90 年代初,我与一位诗人一起从南京乘火车去北京。我们没有买到座位票,车厢里非常拥挤。我们找了个空位坐下,将箱包放在行李架上。过了一会,来了两个人,向我们出示了座位票,我们只好让出,站在过道上。这时,其中一人指着行李架上的箱包说,‘这是你们的行李吗?’诗人答道,‘是的。’那人彬彬有礼地说,‘请你们拿走吧!我们也有东西要放。’诗人提高了嗓门(当然,车内本来就嘈杂),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