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一本极其重要但依然被低估的著作——《实践理性批判》
是的,我又来推荐我的大偶像康德的著作了,这一次墙裂推荐的是他的 “三大批判”(我认为历史理性批判不算 “第四批判”,)中的《实践理性批判》。就我个人而言,这本书依旧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依旧陷入那种很多人听过,知道很重要但是很少人看过且看懂的那种境地。平心而论,康德哲学的确晦涩难懂,就连德国人也有类似的感受。作为中国人,还得忍受因为翻译以及文化差异带来的诸多困难与挑战,更是吓退了很多人。如果让我说,康德哲学最大的特征就是极其强调理性思辨与逻辑自洽,这个国人相对而言的那种经验式思维范式还是相当不同的。我的偶像之一邓晓芒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国人历来不喜思辨,当然并不一定是缺乏思辨能力,而是不耐烦在思辨的概念层次上多加流连,总是一触及到思辨的层次马上就急于降到日常世俗生活中来看,看他有没有用”。乍一听这句话很刺耳,但是细细想一想可能还是有一些道理的,也能够解释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中国的基础科学不太发达、顶尖创新为什么距离发达国家仍有一些差距、为什么人文社科在中国不吃香等很多问题。我们有的时候往往过于重视结果,看重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而忽略了更长久乃至无形的结果,其实我们正在补过去欠下的债。
中国发展到目前这一阶段,国人思想方面的训练尤为显得重要,我们在 “术” 的层面历来都很高超,但是在 “道” 的层面仍需要好好修炼,尤其是在世界范围内进入更高层面的竞争之时。我们不妨把康德哲学及其思想当做训练我们思想的一块超好的磨刀石。康德的哲学是西方理性精神的最典型代表,它对于训练我们的思维,扩大我们的精神生活视野大有裨益,起码让我们意识到精神层面的跃升是有可能逐渐达到的,这并非一句空话。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对我而言也非常重要,我读博期间做的就是康德相关方面的研究,记得我的导师用了整整一个学期才讲了这本书的三分之一不到,最后我个人光写读书笔记与心得就将近五万余字,这也仅仅是一部分而已,也是我的镇山之宝之一。《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批判哲学的第二批判(第一是纯批,第三是判断力批判,我不认为有第四批判),除了序言和导言以外,分为纯粹实践理性的 “要素论” 和 “方法论” 两部分,然后还有一个 “结论”。“要素论” 又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 “分析论” 和 “辨证论”。康德认为,“实践理性批判” 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理性的实践使用的先天原理的可能性、范围以及界限,基于此,康德确认了纯粹理性的先天普遍规律,即道德律 ——“要这样行动,使得你的意志的准则任何时候都能被同时看作一个普遍立法的原则”(严格说来,这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还是不大一样的,康德的原则更具有普适性和纯粹性)。康德指出,自由不仅仅在于摆脱经验感性束缚而独立自主,更在于自己为自己立法,即自律。毫不夸张地说,康德以一己之力提升了人类自由的层次和深度(一点也不夸张)。康德为我们人类树立了一个极其纯粹和高远的形而上目标,你永远都需要不断地反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实现了 “至善”。
写到这,我还是想把十分有味道的、康德在 “结论” 中提出来的那句话与得到的朋友共勉,“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你喜欢这句话吗?反正,我是相当喜欢与推崇。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实践理性批判》在完成了《纯粹理性批判》之后,康德把主要的注意力转向了伦理学,先后写作了《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和《实践理性批判》,阐发了一种完全基于理性和义务的道德理论,同时彻底考察了与人的道德有关的实践理性能力。康德伦理学被称为 “义务论”,在今天依然是影响最大的伦理学理论之一。本书的核心内容: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和《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将人的理性当作道德的来源,确立了道德无条件的法则 —— 定言命令,即 “让你的行动准则可以同时成为一条普遍的法则”。在此基础上,康德进一步考察了人的实践理性能力,试图解释被各种必然性限定的人,为什么可以自由地给自己颁布道德法则。最后,康德从人的实践理性能力,推论出了灵魂的不朽和上帝的存在。它们与 “自由” 一起,共同称为实践理性的三个 “公设”。分享一下《实践理性批判》里最著名的一句话,康德说:“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思考它们,就越是会在心灵中注入新的和持续增长的敬仰和敬畏:它们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这句话有诗的美感,也有宏大的气魄,是康德这个以写 “天书” 著称的哲学家,为数不多的特别有文采的表达。不过,很多人在解释这句话的时候,都没有注意到一个关键,康德在这个句子里特别强调 “我” 这个字。他说的那两样让人产生敬仰和敬畏的东西,是 “我头顶上的星空” 和 “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只有理解了这里面 “我” 的重要意义,你才会意识到,康德的这句话比乍一听更有气魄。“我头顶上的星空” 强调的是从我这个认知主体的角度向外去观察世界,然后用自己的认识能力,给看起来无垠的星空和宇宙确定规则。我作为一个人,在宇宙里微乎其微,但是整个宇宙运行的法则,又都是由我来确定的!而 “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说的是我向内反思我自己的内心,通过实践理性的运用,我可以把自己看作 “本体”,提升到这个物理的宇宙之外,可以发现对于全人类都适用的道德法则,还可以不受制于有限的生命,把自己的灵魂看作不朽的!“我头顶上的星空” 和 “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加在一起,就是说我这个渺小的个体,既作为 “现象” 生活在宇宙之中,又作为 “本体” 超越了宇宙。作为 “现象” 的我,可以成为整个宇宙的立法者;作为 “本体” 的我,又是全人类的立法者。想到这样两个事实,康德怎么会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呢?记住康德区分的这两个不同的 “我”,你就把握住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的核心。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