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任何人的观点也仅仅是一个侧面,仅供参考即可
以前读红楼梦就是按照章节和故事情节来看的,这本书从人物的角度入手,对于我们更全面了解红楼梦有帮助,可以起到辅助启发作用。而且每一章后面也会有总结,会有很多人感觉冗余了,对我可能就是回头再看的时候直接看总结就很省时间了。这本书很好值得推荐,但给不了满分,主要还是为了提醒 -- 这本书仅仅只是参考。原因就是书里写宝玉、宝钗、探春以及其他个别人物的章节观点还是很正的。但对于林黛玉的描述,就觉得稍稍有失公允,就感觉作者多少落入了另一种有色眼镜。在红楼梦里林黛玉的确是受宠的,还有宝玉的偏爱。但我还是觉得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如果她真是滥用了这些爱,相信她不会是可爱的。首先林黛玉是个人,是个女孩,是个的确性格独特的女孩,书的作者说她在成长,这点同意。但作者总拿她某些所谓任性的点来对比别人的长处,感觉不太舒服。其实人没有必要和其他人作比较,更多的是和自己比较就好,有成长就很好的。想到了吴军老师在硅谷来信里的林黛玉式的困境,也就是想问题会想得很深,但这也是致命的弱点,她的才华越高,在自己的世界里越精进,对外界就越排斥(当然外界也排斥她)。到了贾府后也只有贾宝玉能理解她,所以才会走的那么近。当然林黛玉又是非常诗性的活着,我们平常所倡导的高情商会做人在她的眼里就是太俗气了。况且我们又机器无法取代的两个天赋,一个是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一个是梦想和浪漫的情怀。而这两个在林黛玉身上都有体现的,所以艺术家们会认为林黛玉这样的很好。所以林黛玉作为我们的镜子就是告诉我们,认识要有梦想的,但梦想还是要和社会尽量接轨的,这样可以更好实现。一句话总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他人眼里的哈姆雷特,自己看到只是作为参考就好了,自己看到的哈姆雷特是独有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十五钗”的本体和镜像🔸《红楼十五钗》的出发点仍然是欧丽娟老师研究 "红楼" 一以贯之的主题 —— 挖掘《红楼梦》里的美善价值。十五钗,就是指贾宝玉在太虚幻境警幻仙子那里看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上的十二个人,以及副册上的香菱和又副册上的袭人、晴雯。特别有启发的,是欧丽娟老师对于 "十五钗",还有一个宝玉,采用了 "分身比较法",对人物予以互文、对照式的分析。【曹雪芹会为他笔下的重要人物特别设计一些重像,当作他 / 她的分身,好让他 / 她的存在感更加地提高、扩大。】比如众所周知的,"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甄贾宝玉" 等。还有提炼出传说和历史人物的一些特性,在 "红楼十五钗" 身上找出如镜像的投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人物。🔸其中,对于宝钗的分析很精彩。比如:关于宝钗的 "时" 之评语,出自《孟子・万章下》的 "孔子,圣之时者也。" 在庆生宴的热闹中,宝钗默默享受着《寄生草》曲子的寂寞感。这种入世与出世之间的转换,可称为 "流动的海洋"。宝钗的热毒即等于通灵宝玉的前身 —— 补天顽石的 "凡心偶炽",都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的天性。"冷香丸" 正是 "群芳髓"" 千红一窟 ""万艳同杯" 的同义词,茶、酒、香、药,四种齐备,都是用来暗示所有女性的悲剧。蘅芜苑是由各式各样的石块堆起假山,遮挡住里面的房屋建筑,呼应了宝钗 "皮里阳秋" 的涵养。🔸还有关于探春的几点,令人耳目一新:以家族来喻国家,此书首要的人物是探春。比对一下探春和凤姐的判词,同样是在末世,也同样都有 "才",但探春比凤姐还多了一个特质,那就是 "志"。探春在小说前、后半段的表现,刚好体现了《论语・述而》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探春独具有雅士作风。小说中讲到深夜不睡的几个少女,但原因都不一样:黛玉是哭到夜深,宝钗是做针线到半夜。而探春是为了明亮的月色,在户外流连忘返。这和苏东坡在《记承天夜游》的记述十分相似。探春的悲剧,大都和女性的性别意识觉醒有关。等等。🔸另外,关于秦可卿身世的理解,颇有道理。首先,秦可卿嫁入贾府并不反常。她的父亲秦业是工部五品官员,是贾政的同事。秦家也不是贫寒之家,而是京城的中等官僚家庭。比较奇怪的是,一般人收养孩子,都是出于延续香火的考虑,所以只会选男婴,几乎没有人会去抱养女婴。为什么秦业到养生堂抱回一个女婴?一定有很特殊的原因。欧丽娟老师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秦可卿是秦业的私生女。根据第八回脂砚斋的说法,"秦业" 这个名字谐音 "情孽",也许秦可卿本身是秦业在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中所生。以致于不见容社会,于是女儿生下来以后先送到孤儿院,然后再办理收养手续,这算是一种 "漂白" 的做法吧。这种设想比所谓秦可卿是皇家私生女,是贾府在皇权斗争中站队,投下的赌注,要靠谱许多。🔸人总有自己的偏好。大概是更认同宝钗、探春,所以解析的很出彩。但出于同样的原因,对于凤姐,难免以偏概全。而对宝玉、黛玉和湘云的分析,就显得比较单薄。对袭人和晴雯的分析,并不全面客观。总之,借用书中所说:世间的道理、事情的真相都不会那么简单,有的实在复杂难测。所以我们要避免因为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错过了美好的真相。我们需要用学问 "更加提着一层",来看懂《红楼梦》的堂奥。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红楼十五钗《红楼梦》博大精深,被视为古典文化的百科全书。不仅仅有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的智慧,还有历久弥新、令人神往的 "雅文化"。"本书作者以人物来呈现《红楼梦》的大雅文化,堪称为最好的切入点,因为小说本来就是以人物为主所写出来的故事,而人物却必然活在文化环境里,他们是文化环境的具体展现者,从一个人物即可以折射出多层面、多层次的文化内涵,所以最引人入胜。"“那些金钗们不是明星偶像,不是才子佳人,而是一个个饱满的生命,丰富的小宇宙。当你靠 “感觉” 读书的时候,作者希望借由学问,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带读者走进大观园,引导大家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