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5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少年是半成品,半成年。他有一些真挚的东西、迷茫的东西,也有一些想进入成人世界、快些进入成人世界的欲望。当你变成成人的时候,就会发现成人世界有时候是个荒谬的所在,但是大家都安之若素,并且逐渐遗忘少年时的自己,似乎成年之前的生活只是一个梦。我觉得,少年进入成人世界的故事是文学上的一个永恒主题。这个阶段很适合做文学式的书写。使用少年视角进行书写其实包含着一种判断:成人世界或者说成人社会,是一个黑森林,大家在不知不觉中都会走进那片黑森林,然后忘记自己曾经是什么样的孩子;而少年的口吻则类似于一种召唤,你可以借此努力复活另一个自己,在文学的世界里再走一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他们的名字姜伟婧有一年,我在南京参加高中语文教师培训,王栋生老先生来给我们上课。王老师说:“我听到不少学生在校园里聊天,会这样称呼别人 ——‘食堂那个扬州口音的大妈’‘那个看自行车的老头子’。这样的指称,可能持续 3 年都没有改变。学生们为什么不去问问他们的名字?食堂那个扬州口音的大妈,她是一个人的母亲、一个人的女儿、一个人的妻子。那个看自行车的老头子,他是一个老人的儿子、一个女人的丈夫、一个青年的父亲。他们可能一个月就拿 2000 多元工资,但他们诚实劳动、乐观生活,学生们却只知道她是扬州口音的大妈,他是看自行车的老头子。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这样的发问直指人心。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说到底,“文以载道” 的 “道”,首先得印刻在我们处世的点滴中。在我们的校园里,有水电工、大门保安、扫地大爷、宿管阿姨等默默辛勤劳动的人。一个孩子在高中 3 年,居然从未与他们打过招呼。那么这个孩子,无论将来试卷上的成绩有多优异,都有可能成为钱理群先生所说的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现在,我也会注意他们:给我们打扫卫生的阿姨姓龚,上了年纪,一头短发,小个子,做事十分爽利,曾经搬来梯子,帮我从宿舍区的树上摘鲜红的杨梅;食堂有一个打饭的刘大姐,一头鬈发,个子高挑,肤白唇红,是 “浓颜系” 美人,未开饭时,她会在安静的食堂二楼播放《红楼梦》里的曲子《枉凝眉》,并跟着节拍翩翩起舞;门口的保安张师傅,皮肤微黑,疫情封校期间他吃住都在学校,睡在保安室内,有一次,他拿着几张作文纸喊住我,有些难为情地低声说:“姜老师,能不能给我的小孩看一下作文?” 在我们身边,那么多生动的人曾经从眼底滑过,其实,他们都很珍贵。(胡山青摘自《扬子晚报》2022 年 10 月 12 日) 返回目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以后的日子,师父在霜降的时候,都会来我们村子。一次他真给我带来一个 “化石猴”。这是一种薄薄凉凉、其貌不扬的灰白色石头,用錾子和锤子在光滑椭圆的石身上浅浅刻几条线,就有了猴模猴样的脑袋瓜和狗儿一样上扬的尾巴。我把它和 “老鸹枕头” 放在一起。它和师父一样,让我平添了几分对外面世界的神往。每次师父来的时候,总不会空手,总会带一些平原上不常见的东西,菌子、山核桃、榛子…… 师父多大岁数了,我不清楚,但每次看他到平原上的小村来,皱纹总比上次来时的深许多,光光的脑壳上稀疏的发也越来越少,在褡裢的衬托下,黑的更黑,白的更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知进退 董家包,转马溪,武家槽,绿葱坡,柳树坪,长春,柳州,武汉,杭州,杭州湾。这一长串地名,是我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每一个都可以说是我的故乡,但其实我并不熟悉他们每一个,这是不应该的。不过,这一路走来,有进,有退,也不知道算不算得上知进退,还好一路顺风顺水,也算幸福,可以知足了。石匠 关于石匠的记忆还挺清楚,錾磨(大磨,小磨)、打水缸、錾墙脚石,不过后来有了水泥,石匠的活路就少了,打碑还算一个,不过现在碑也不允许奢侈了。爱情 需要勇敢。饮料 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可乐,下一个风靡全球的饮料会是什么呢?我想不出来,因为饮料喝得少,不过我想人类有没有可能某一天只靠电能活着,只要插上电,其他啥都不需要。名字 好名字决定不了一切,但好名字确实能决定一些东西,所以取名字还是别太随意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多年以来的喜欢总有想不到的感悟人生短暂,好好说再见很重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话不直说

              有人这样认为:“一个爱我的人,如果爱得把话讲得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我就知道他爱我。” 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的话,说的人,需边思边说,话在舌尖弯弯又绕绕,苦寻一句恰好的话。听的人,也需边听边思,话在心头来来又回回,为找一句恰当的回话。话说得如何曲曲折折,皆能被听得明明白白。话不直说,就给对方留下了时间与空间 —— 应是不应,拒是不拒,皆有余地,两不难堪。所以,俗话教人:话不要讲那么明,也不要讲那么多,对方能听懂就好。话不直说,甚至有些话是不必说的。“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若是懂了,无话胜有话。沉默,才是世上最弯弯绕绕的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简明扼要

                这碗鸡汤依旧如此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