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勤能补陋难补骚
木心文学课部分补充,读木心《文学回忆录》不是传统学习专业知识,木心是个末代文青贵族,自我陶醉,自得其乐,农耕文明社会的小圈子私塾,自然不能和现代工业精细的体系抗衡,讲的观点都可商榷,但难得的是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不断琢磨,本书感人的是他对童年一段回忆:(难得的越窑碗)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 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 —— 一脱手,碗飞掉了!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望着望不见的东西 —— 醒不过来了。对母亲怎说…… 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我告诉了她。“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 —— 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 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木心:一个不带头盔骑摩托的人这是一段关于谢幕的文字,强烈推荐阅读木心一、 木心对我们这个时代是稀缺的,因为他的文字不是为了谁写,甚至不是为了他自己。读他的文字不需要喜欢,也不需要读懂,这些文字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如果你想了解这个世界,推荐阅读。(下面引述部分原文)“人家总在乎谁在台上演,演得如何。我却注意台下是些什么人,为这些人,值不值得演 —— 因此我始终难成为演员。无论由谁看,都愿上台演 —— 我不作这样的演员的看客。无论由谁演,都愿在台下看 —— 我不会对这样的观众演出。” 二、 木心成长于江南,那种生长的环境和时局造就了他的文字。那些思想就是煮在锅里的蚕茧,需要你耐心才能成为丝线,所以木心既是他的思想也是太阳。在加满了中国文化的燃油以后,木心在大洋彼岸骑上了西方文化的摩托机车,一路向西,路上的人和风景稍纵即逝,速度把它们画成了 “印象派” 的文字。(下面引述部分原文)“太阳是嫉妒思想的(思想也反过来厌憎太阳),阴霾的冬天,法国北海岸的荒村,纪德在寒风中等了一个下午,直到深夜,化用假名的王尔德终于酩酊归舍,醉眼迷离中认出了安德列,奥斯卡大为动衷,说,“亲爱的,你知道,思想产生在阴影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有趣而难为木心终生无闻,暮年始得所谓 “泛泛浮名”。一位艺术家,才华的自觉,作品的自觉,说,还是不说,熬住,还是熬不住,这话题,鲜见于通常的文学史,木心却在讲席中反复言及,虽举例者俱皆今古名家,但以他自身的际遇,度己及人,深具痛感 —— 眼下这本书,便是此中消息,便是他这个人。天才而能毕生甘于无闻者,或许有吧;庸才而汲汲于名,则遍地皆是。木心渴望声誉,但不肯阿世,他的不安与自守,一动一静,盖出于此,而生前名、身后名,实在是两回事。木心自信来世会有惊动,但生前的寂寞,毕竟是一种苦。苦中作乐,是他的老把戏,而作乐之际,他时刻守度。日常与人闲聊,他常坦然自得,眉飞色舞,形诸笔墨之际,则慎之又慎,处处藏着机心、招数,兼以苦衷。一位作家顶有趣而难为的事,恐怕是闪露秘笈、招供自己的写作,在高明者,更是智性而旷达的游戏,本身即是创作。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有趣·可爱·有思想的木心因为陈丹青先生了解到木心,也是看的第一本关于木心的书,越看越觉得他这个人真的太有趣了。观看过程中,正如陈丹青老师在后记说的一句话 “一惊一乍地听着,间或发问:你怎会想到这样写,这样地遣词造句呢?” 描写花草香气有 “旎旎馣馣、馝醇、郁郁馡馡、铃兰的清甜馥馤、微茫的草气……” 谈论主义,开开玩笑地说 “唯美主义,其实是一种隐私,叫出来就失态,唯美主义伤在不懂得美。象征主义,也不必明言,否则成了谜底在前谜面在后。现实主义,笨嘴说俏皮话,皮而不俏。意象主义,太太,意象算啥主义,是意象派吧。超现实主义,这样地能超,超掉 “主义” 行不行呢。” 评价他人有 “清蔚简令、温润恬和、高爽迈出、清易令达、弘润通长、洮洮清便、远有致思” 这样的文字…… 九讲内容,我只能说,以我现在的知识储备与认知水平,根本不能读懂其中太多,但完全不妨碍我的整个阅读,我也觉得在年轻时期如果有这么一个人和你交谈或者说就是听他说说他的想法,也是一个难得且值得的体验。书中还有一段话 “人家总在乎谁在台上演,演得如何。我却注意台下是些什么人,为这些人,值不值得演 —— 因此我始终难成为演员。无论由谁看,都愿上台演 —— 我不作这样的演员的看客。无论由谁演,都愿在台下看 —— 我不会对这样的观众演出。找到了我愿意看的演员,而找不到与我同看的人,观众席空着,所以那位演员不登台,所以我又成不了他的看客。” 人生剧场中,演员与观众能够在同一场景下相遇,本就是缘分。若是二者能知晓戏中意,一个用心演一个用心看,更是难得。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来一场木心文学作品的演奏会#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163 本)#2023 年精读作家(8)木心《木心谈木心》大家好!今天阅读木心先生的第七本作品(最后一本)《木心谈木心》,听课学生陈丹青说,返回八十年代,这份 “课业” 并不是听讲世界文学史,而是众人撺掇木心聊他自己的文章一这是先要向读者告白的实情。1993 年,文学史讲席进入第四个年头,话题渐入所谓现代文学。其时众人与老师混得忒熟了,不知怎样一来,旧话重提,我们又要他谈谈自己的写作、自己的文章。3 月间,木心终于同意了,拟定前半堂课仍讲现代文学,后半堂课,则由大家任选一篇他的作品,听他夫子自道。木心极郑重地说,“当没有人理解你时,你自己不要出来讲。" 陈丹青说,什么叫做 “私房话” 呢,这就是私房话。全本《文学回忆录》的真价值,即在 “私房”。他谈到那么多古今妙人,倒将自己讲了出来,而逐句谈论自家的作品 (《木心谈木心》), 却是在言说何谓文学、何谓文章、何谓用字与用词。这可是高难度动作啊,爱书写的人,哪里找这等真货?眼下,隐然而欠雏形的木心研究,似在萌动。《木心谈木心》面世,应是大可寻味的文本赏鉴木心而有待申说的作者,会留意他所谓 “精灵” 的自况、所谓 “步虚” 的自供吗 - 承老头子看得起我们,提前交了底,以世故论,诚哉所言非人:这是文学法庭再严厉的拷问也难求得的自白啊。2、阅读难度:3 颗星这本书严格来说可以叫做木心对作品的注释,文章涉及到木心在不同阶段的作品,以传授方法、拆解的方式来讲解自己的书中内容,实属难得,这也回答了我前面几本书籍的阅读困惑:有些部分不解但是也难以找到注释,而这本书就是木心给自己的注释。3、精彩段落:①木心作品的演奏会今天,破例,讲文学写作 —— 讲我自己的作品。三个比喻:画家,画,你们看到的是最后的效果。有说是把画家画画全过程拍下来的,我就是说这写作过程。其次,舞台、后台,我把我的后台公开。再其次,过去的音乐家,自己演奏自己的作品。肖邦演奏自己的作品,最好。今天算是木心文学作品演奏会。今天讲《即兴判断》里的 “代序” 和《塔下读书处》。前一篇是答客问,后一篇是讲别人。诸位将来都会遇到这种事 —— 讲下去,你们会知道写作有那么一点奥妙。“代序”,在音乐上类似序曲。有时可以取巧,用另一篇文章 “代序”,很老练,用不到直接来写序。凡问答,采访,不能太老实。要弄清对方意图。这篇访谈,事先知道是对许多作家的采访,包括问哪些问题。我要知道说给谁听 —— 要刺谁。问:您对作品的畅销与否的看法如何?答:作品畅销,必然成名,而历史上一路过来的不朽之作,当时大抵未交 “畅销运”。成名与成功很难兼得,通常是两回事,成名不一定成功,成功不就此成名。畅销书,也有确实可称成功的。如果并非成功,只是交了 “适逢其会” 的好运,那么,后来自有结果:一时成起来的大名,缩小了,没了。各国各族的书市,总有各种热门的东西,无可厚非,在当时,厚者是非不了的 —— 值得省视的是:畅销书标示着那个畅销范围的文化水准,一般都着眼于谁写了畅销书,其实问题不在作者而在读者,所以问题很大、很重,重大得好像没有问题似的。问:您认为中国作家中,谁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答:不知道 —— 只知三种必然性:一、是个地道的中国人。二、作品的译文比原文好。三、现在是中国人着急,要到瑞典人也着急的时候,来了,抛球成亲似的。作品是物,物是无从鼓励的。作者是人,普通人,只要赞美。特殊人,但求理解。一流作家(漫长历史好容易作出仲裁的)其涵量百年千载理解不尽,赞美就显得很次要似的。如果在他有生之年,同代人能含糊地认知这种作家的 “作品” 的 “人”,这点认知,便是百年千载的 “理解” 进程的启始,算是早的、顺利的、侥幸的。②塔下读书处的侧面乌镇,又叫青镇,后来又一半叫乌镇一半叫青镇,后来仍旧整个叫 “乌镇”,不知为什么,我记得是这样。二段,忽然不写塔了。按理应该写下去的,却写起人事来(开篇那段,举重若轻),说起乌镇名的来由,“不知为什么,我记得是这样。” 其实我知道的。但我写少年时期,要有孩子气。以下可以放慢了。当已经成名的茅盾坐了火轮船,卜卜然地回到故乡乌镇,从来惊不皱一池死水,大家连 “茅盾即沈雁冰” 的常识也没有,少数通文墨者也只道沈家里的德鸿是小说家,“小说家”,比不上一个前清的举人,而且认为沈雁冰张恨水顾明道是一路的,概括为 “社会言情小说”,广泛得很。四段,成了名的茅盾,接 “卜卜然” 的轮船。似乎是夏天,初夏,一进茅盾的卧室兼书房,先入眼的是那床簇新的台湾席,他穿中式白绸短衫裤,黑皮拖鞋,很高兴的样子,端出茶,巧克力,花旗蜜橘。十四段,“似乎是夏天”,回忆就这样。茅盾家中的台湾席,茅盾的穿着,都是真的 —— 全是真的,不真;全不真,也不真。“我一直以为作家都穷得很?” 发此言是鉴于当时在上海吃花旗蜜橘是豪奢的。十五段,其实我没问过。我没那么傻。要写前面那直头直脑,但不用 “我” 字。话必然是我问的。茅盾答道:“穷的时候,你没有看见。” 十六段,很合茅盾身份,其实他没有说这话。分别情形,也是真的。篇末,把他的 “兄弟,兄弟”—— 那是国民党说话的习惯 —— 用到文字上去。《塔下读书处》之前,我没有写过这类东西,都是 “洋派头”。难在一个小孩子在看。要掌握这个距离。③关于九月初九的写法中国的 “人” 和中国的 “自然”,从《诗经》起,历楚汉辞赋唐宋诗词,连绾表现着平等参透的关系,乐其乐亦宣泄于自然,忧其忧亦投诉于自然。开头。一篇文章,你要动手写,全部精力要定在头一句。中国从前叫做 “破题”。一法是正面破题,一法是意外的侧面的来。我这次用的是前一法。整篇文章都在写 “连绾表现着平等参透的关系”。用这一法,就要吃得准,拿准了,写下去。把整个题破掉,一般说,这种破法是傻的。但我把谜底拎在前面是比较大胆的 —— 你得估量你在后面有足够的东西可以发挥。儒家既述亦作,述作的竟是一套 “君王术”;有所说时尽由自己说,说不了时一下子拂袖推诿给 “自然”,因此多的是峨冠博带的耿介懦夫。儒家,其实是既述又作,讲的是一套君王术。除了孟子讲讲人民,孔子他们一句不说。“峨冠博带”,古人有句 “君子死,不免冠”。子路被杀得遍体鳞伤,还挣扎去抱回帽子。我说,《九月初九》写得好。木心:“这是下策。我何以出去干这种事情,粉墨登场。我喜欢的是做陶渊明那样的事。” 又说,“当时你说,你把它写出来。我只好给自己出难题”,“要用力气,所谓用力,就是举重若轻”。“自然” 对于 “人” 在理论上、观念上若有误解曲解,都毫不在乎。野果成全了果园,大河肥沃了大地,牛羊入栏,五粮丰登,然后群莺乱飞,而且幽阶一夜苔生。中国的 “自然” 与中国的 “人”,合成一套无处不在的精神密码,欧美的智者也认同其中确有源远流长的奥秘;中国的 “人” 内充满 “自然”,这个观点已经被理论化了,好事家打从 “烹饪术” 上作出不少印证,有识之士则着眼于医道药理、文艺武功、易卜星相、五行堪舆…… 然而那套密码始终半解不解。写到 “精神密码”,要用点 “现代” 写法了。因为,也许更有另一面:中国的 “自然” 内有 “人”—— 到中国的 “自然” 里有 “人”,点出自己的看法。4、春幸启发:天才而能毕生甘于无闻者,或许有吧;庸才而汲汲于名,则遍地皆是。木心终生无闻,暮年始得所谓 “泛泛浮名”。一位艺术家,才华的自觉,作品的自觉,说,还是不说,熬住,还是熬不住,这话题,鲜见于通常的文学史,木心却在讲席中反复言及,虽举例者俱皆今古名家,但以他自身的际遇,度己及人,深具痛感 —— 眼下这本书,便是此中消息,便是他这个人。天才而能毕生甘于无闻者,或许有吧;庸才而汲汲于名,则遍地皆是。木心渴望声誉,但不肯阿世,他的不安与自守,一动一静,盖出于此,而生前名、身后名,实在是两回事。木心自信来世会有惊动,但生前的寂寞,毕竟是一种苦。苦中作乐,是他的老把戏,而作乐之际,他时刻守度。日常与人闲聊,他常坦然自得,眉飞色舞,形诸笔墨之际,则慎之又慎,处处藏着机心、招数,兼以苦衷。木心写作的快感,也是他长年累月的自处之道,是与自己没完没了的对话、论辩、商量、反目,此书所录,一变为亦庄亦谐、进退裕如的谈吐。他的自赏与自嘲好比手心翻转,他对自己的俯瞰与仲裁,接踵而至。日间校对这九堂课,我仍时时发笑。当他谈罢《S. 巴哈的咳嗽曲》的写作,这样说道:好久不读这篇。今天读读,这小子还可以。什么叫做 “私房话” 呢,这就是私房话。全本《文学回忆录》的真价值,即在 “私房”。他谈到那么多古今妙人,倒将自己讲了出来,而逐句谈论自家的作品,却是在言说何谓文学、何谓文章、何谓用字与用词。这可是高难度动作啊,爱书写的人,哪里找这等真货?眼下,隐然而欠雏形的木心研究,似在萌动。此书面世,应是大可寻味的文本,赏鉴木心而有待申说的作者,会留意他所谓 “精灵” 的自况,所谓 “步虚” 的自供吗 —— 承老头子看得起我们,提前交了底,以世故论,诚哉所言非人:这是文学法庭再严厉的拷问也难求得的自白啊。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