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扎心却有用的长辈建议

    这 30 个演讲主题,都是很扎心的,开始会感觉自己精神焦虑够严重了,又在来一个了,感觉更焦虑了。但认真看完后还是会发现,说的虽然很直,但都能捅破我们内心的防线,给我们一些改变的启发,从而减少精神焦虑。其中关于读书的,总是会感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怎么读读什么都不知道。读书真正的目的是要学会修养之法,包括:一是须于学问中求自立之道,二是宜养成良好之习惯,三是宜磨练坚强之意志。青年节适合读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五四青年节,读读一百年前的大师演讲

      中国文化的主脉(根本精神)是以实践为主,知识则是为实践服务的,实践与知识是 “本与末” 或 “体与用” 的关系。实践有不同层面,如《大学》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又以修身为根基,此即 “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之学,首先需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同时亦是给自己树立一个仿效的榜样。佛家讲发心,大乘佛教的四弘誓愿,是以佛为榜样;儒家讲立志,孟子云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即以圣人为榜样,王阳明少年时便说 “读书做圣人” 才是人生第一等事。此 “命” 不是指命运、命定之 “命”,而是指天命我之性。“知命”,就是知我之本能(梁启超所谓本能,不是现在习用的动物性的生存本能 —— 对于人而言,此属于 “欲望” 的范围 —— 而是指人的道德本性,即孟子说的 “良知良能”);“尽性”,就是保存、发挥此本能。人人尽其性,则国家安宁,天下太平。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设或不慎,坏习惯之传行急如暴雨,则大事偾矣。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则民国幸甚矣。人生于世最要者,即开拓一己之命运是也。吾辈命运,决无有冥冥中为之主宰者。有志竟成,天下固无不可成之事。人皆须有开拓一己命运之决心,而后人格始立。譬如人至稍有智识时,即无不有未来之思想,吾将来之为士、为工、为商、为富贵、为贫贱、为何种之事业,皆无不在思想中。此即所谓志也。人至青年,即当有志。所志既定,此后有所作为,即无不准此以进行。虽有种种之困难,亦无足虑。盖困难者,为最有益于吾人者也。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大抵十五至二十时,乃终身最大之关头,宜谨慎小心,以发达良心之本能,使支配耳目手足,勿为耳目手足所支配。事之来也,可行与否,宜问良心。良心之第一命令,必为真理,宜服从之。吾未敢骤望吾国四万万人同时自觉,吾惟望中国少数曾受教育为将来社会中坚人物之学生,先行自觉而已。须知世界无论何种政体,其实际支配国家者,要皆为社会中少数曾受教育之优秀人才。学生诸君,实其选也。苟能自觉,国家前途赖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极力推荐。读此书时,如临现场听梁先生讲演,语言趣味易懂,激动不已,收获极大。有了修身学习方法,初窥修身门径,致良知,以圣人为模范,从小事做起,在工作和学习中实验,反省克己,趣味学习和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颇有感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百年前,1920 年代,70 后的梁启超(生于 1873 年),有些要紧的话不得不对 90 后、00 后们说。此时的梁任公不过四十多岁,刚刚从政治旋涡中全身而退,专心投入教育事业。他汲汲惶惶,一面力图改造学校教育,一面到处讲演,目的只有一个 —— 救救青年:“天下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看着一群好好的青年,一步一步的往坏路上走。” 教育改革是根本,但是很慢很难:“这种‘贩卖智识杂货店’的教育,把他前途想下去,真令人不寒而栗。” 讲演则直接向青年喊话,是为了救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百年前的呐喊

              “一般教导者,也不注意在这方面提倡,只天天设法怎样将知识去装青年的脑袋子,不知道精神生活完全而后多的知识才是有用。苟无精神生活的人,为社会计,为个人计,都是知识少装一点为好。因为无精神生活的人,知识愈多,痛苦愈甚,作歹事的本领也增多。” 振聋发聩……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