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18年中国好书。《前沿科技·人体微生物组9讲》主理人段云峰作品,洞察肠菌小心思,呵护人体大健康。

内容简介

这部科普书探讨的是当今健康领域前沿、火热的研究课题。

作者把浩如烟海的科学文献进行了井井有条的梳理,结合当前崭新的人体微生物组研究成果,详细描述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微生物,特别是肠道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发生影响的基本原理,将不起眼的微生物与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和身心健康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解释,为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知识普及,展示了一种整体性的健康新理念,让读者大开眼界。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推荐序
  • 前言
  • 一 “隐秘的世界”——微生物
  • 1 哇,我看到了!初识微生物
  • 显微镜为媒,结缘生物学
  • 第一次看到细菌
  • 2 微生物——功不可没的分解者
  • 养好菌,种好地
  • 假如,微生物消失了
  • 3 真菌——微生物里的“植物吸血鬼”
  • “食腐”的真菌
  • 人体里的“吸血鬼”
  • 真菌感染要小心?
  • 4 食品发酵的功臣——霉菌和酵母菌
  • 霉菌
  • 酵母菌
  • 5 致癌又要命的毒物——霉菌毒素
  • 防不胜防的霉菌毒素
  • 农户自产产品请慎选
  • 霉菌毒素,挡都挡不住
  • 让人伤脑筋的霉菌毒素
  • 6 能培育“超级细菌”又能救命的药物——抗生素
  • 耐药菌是这样产生的
  • 从滥用抗生素,到无能为力
  • 停止滥用!我们还有机会
  • 7 曾杀死欧洲1/3人口的微生物——细菌
  • 小细菌,能长成地球大小?
  • 细菌还可以做画?
  • 杀人无数的病菌
  • 对人类有益的细菌
  • 到底有多少种细菌?
  • 16S rRNA——细菌的“姓名标签”
  • 16S rRNA基因测序,解码细菌
  • 8 生存繁衍都靠它——细菌的妙用
  • 考拉生存技艺大揭秘——吃粪便解毒
  • 自然界的用菌高手——戴胜鸟
  • 助力繁衍,维护羽毛
  •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
  • 9 细胞的“吸血鬼”——病毒
  • 结构简单,高效繁殖
  • 病毒的一生
  • 吃细菌的病毒——噬菌体
  • 对付流感病毒,吃抗生素没用
  • 二 人体是个“大江湖”
  • 1 肠道微生物——伴随一生的朋友
  • “超级生命体”
  • 测便识肠菌
  • 肠道微生物来自哪里?
  • 肠道微生物参与“制作”大便?
  • 小肠维持生存,大肠决定生存质量
  • 清除肠道菌群,后果很严重
  • 肠道菌群的传递
  • 2 人选择微生物,还是微生物选择人?
  • 人与菌的双向选择
  • “来了您呐,请跟我来!”
  • 人与菌的互惠互利
  • 人体就是一个社会
  • 3 人体第二大“江湖”——口腔
  • 稳定的口腔细菌
  • “站稳脚跟”不容易
  • 口腔真菌和病毒
  • 口腔里的“菌群大战”
  • 龋齿——口腔微生物惹的祸
  • 保护口腔微生态
  • 4 口腔菌群紊乱,祸害的可不止是口腔
  • 直接与血液循环连接的地方
  • 口腔问题影响全身健康
  • 胎盘菌群来自口腔?
  • 口腔菌群紊乱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 口腔菌群与血压
  • 口腔菌群影响糖尿病
  • 口腔菌群与肺部疾病
  • 口腔菌群影响生育
  • 口腔菌群与神经系统疾病
  • 吸烟影响口腔菌群
  •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影响着口腔里的菌群
  • 靶向抗菌,调节口腔菌群?
  • 5 口臭也是病,臭起来要人命!
  • 口臭也是病
  • 引起口臭的原因
  • 臭气是怎么产生的?
  • 疾病也会引起口臭
  • 食物和药物引起的口臭
  • 如何避免口臭呢?
  • 臭气危害大,总得要排出
  • 6 “屁”的学问
  • 屁的成分复杂,毒物不少
  • 肠道微生物代谢产“屁”
  • 响屁不臭,臭屁不响
  •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屁味”
  • 饮食与屁
  • 屁的组成可以反映身体健康状况?
  • 如何制造理想的屁?
  • 7 能活在胃里的耐酸微生物:幽门螺杆菌
  • Hp检测和抗生素干预
  • 诺贝尔奖与幽门螺杆菌
  • 它是导致人类众多疾病的罪魁祸首
  • 它是含冤待雪,不离不弃的共生菌
  • 以菌抑菌:温柔地对待它们
  • 8 肠道上的“小尾巴”竟然如此重要
  • 肠道中的“小尾巴”
  • 不是无用器官
  • 细菌的“宝库”
  • 9 超60%的健康人血液里都有微生物?
  • 微生物进入体内的“微缝隙”
  • 患者和健康人血液中微生物都不少
  • 细菌、病毒、真菌都在血液里“开派对”?
  • 输血安全,不容忽视的微生物
  • 10 亚健康——血液中微生物惹的祸?
  • 重在保养,不留缝
  • 老年病,菌之过,少壮不注意,年老徒伤悲!
  • 人体疾病的“肠漏理论”
  • 三 肠脑,人的“第二大脑”
  • 1 肚子里上演的“将相和”
  • 肠道里的“土皇帝”
  • “将相和”
  • 最佳拍档
  • 配合默契,确保身体健康
  • 配合混乱,引发身体不适
  • 适时调整很重要
  • 2 “肠脑”和“大脑”谁更厉害?
  • 第二大脑——肠脑
  • “双面间谍”——迷走神经系统
  • 必不可少的肠脑
  • “聪明”的肠脑
  • 生存靠肠脑,生活靠大脑
  • 令人骄傲,让人烦恼的大脑
  • 肠脑与大脑
  • 3 菌-肠-脑轴,调节心理和行为的关键通路
  • 没有肠道神经系统会怎样?
  • 没有了肠道微生物会怎样?
  • 缺失肠道微生物,影响大脑正常运行
  • 4 移植了粪菌,思想也会跟着一起移植?
  • FMT可影响IBS肠道功能和焦虑样行为
  • FMT可影响帕金森症
  • FMT可影响阿尔茨海默病
  • FMT影响性别认同或生育能力
  • 移植粪菌有风险,思想也可能跟着一起移植!
  • 5 物以类聚,人以菌分,肠道菌群可影响配偶选择
  • 爱TA就跟TA一起吃饭吧
  • 抗生素杀死肠道微生物后交配偏好也会消失
  • 四 肠脑和大脑,我该听谁的?
  • 1 压力大,导致不停地吃吃吃?
  • 有形的压力
  • 无形的压力
  • 压力使人变胖?
  • 响应压力的肠道菌群
  • 压力应激破坏肠道微生物
  • 2 你想吃的,真的是你想吃的吗?
  • 食欲调节的“自动驾驶”模式
  • 进食障碍
  • 保护味蕾,控制食欲
  • 食欲的错误调控
  • 少食更长寿
  • 肠内分泌细胞——肠道环境中的“侦察员”
  • 食欲的精准调控离不开肠道菌群
  • 要想心情好,就把肠道微生物喂饱!
  • 3 人体的营养师——肠道微生物
  • 肠道菌群知道你缺少什么营养?
  • 动物生育也依赖肠道菌群?
  • “专菌专用”,一种营养一种菌?
  • 肠道细菌在幼年时就能影响宿主未来的食物偏好
  • 不同肠道微生物偏好不同食物
  • 4 肠道微生物决定你吃什么?
  • “肠脑”掌管吃喝大事
  • 短链脂肪酸能减肥?
  • “心宽体胖”不一定,压力大了食欲增!
  • 5 失控的欲望,怪谁?
  • 食物成瘾
  • 身不由己
  • 食物成瘾与肠道微生物
  • 好骗的大脑
  • 欺骗肠脑,后果很严重
  • 6 如何调控自己的食欲?
  • 掌握进食时间
  • 吃点黑巧克力或可改善代谢降低食欲
  • 苗条的身材,美味的食物,两者只能选其一?
  • 调控食欲和饮食行为离不开肠道菌群
  • 五 失衡的菌群,人体的灾难
  • 1 自闭症与肠道微生物有关系吗?
  • 自闭症患病率逐年增加
  • 自闭症原因未知,环境因素为主
  • 环境污染、毒素
  • 孕期影响
  • 高龄产子
  • 自闭症受菌-肠-脑轴影响
  • 自闭症孩子肠道微生物发育异常
  • 自闭症患者独特的肠道微生物
  • 2 坏情绪来源于坏细菌?
  • 抗抑郁药物也要通过肠道微生物起作用
  • 冥想调节菌群,降压力,抗焦虑抑郁?
  • 肠道菌群,褪黑素起效的媒介
  • 人类也能使用植物激素?
  • “脑病肠治,肠病脑治”
  • 3 太干净导致老年痴呆?
  • 得不起,没法治的AD!
  • 大脑萎缩,智力如儿童
  • 远离公路,保护大脑,避免痴呆
  • 脏点更健康,太干净会增加患AD的风险
  • 细菌入侵大脑引发AD?
  • 4 肠道菌群是引发老年痴呆的罪魁祸首吗?
  • 缺乏细菌,AD症状更严重
  • A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
  • 衰老引起肠道菌群变化,增加AD风险
  • 小心血液中的β-淀粉样蛋白
  • 5 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迟迟未见,方向错误还是时间不够?
  • 6 嗅觉异常,便秘和体味改变?当心患上帕金森
  • 全球一半以上的PD患者在中国,呈年轻化,高增长趋势
  • PD的临床症状
  • 嗅觉异常是最早的PD症状
  • 便秘:PD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
  • 体味有可能“出卖”了你
  • 7 帕金森症可能起始于肠道
  • 帕金森症病因未明
  • 帕金森症可能起始于消化道
  • 8 肠道微生物是帕金森症的元凶吗?
  • PD患者体内有益菌比例反而高?
  • 肠道菌群可能远比我们认为的复杂
  • 肠漏与血脑屏障打开是PD发生的关键
  • 精神疾病的“一二三”原则
  • 9 不停颤抖的手,源于年轻时喝下的酒?
  • 规律、适度饮酒有利健康?
  • 喝酒可导致基因突变,影响造血干细胞
  • 喝酒引发癌症,老年痴呆
  • 肠道菌群爱喝酒?
  • 酒精改变肠道菌群构成
  • 酒精引发肠漏
  • 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改善酒瘾?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3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晓肚知肠:重新认识我们自己

    《晓肚知肠》是一部关于肠道微生物的科普作品,作者段云峰老师通过梳理大量科学文献,描述了肠道微生物对人体疾病与健康的影响,并分析了背后的科学原理,为我们重新认识人体提供了新的思路。有这样一句调侃的话:“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机制难寻,肠道菌群。” 遇到不好理解的生命现象,人们喜欢把肠道微生物拿来解释。但其实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是科学界真正的前沿热点,不断涌现着颠覆已有常识的新理论。作者分享这个领域内最新的研究突破,并且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出来。本书是关于人体微生物的启蒙教育,段云峰老师通过转述有关科学研究成果,描述了肠道微生物对人体疾病与健康的影响,并分析了背后的科学原理,为我们重新认识人体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从三个方面确立了新的认知:一是从微生物角度看,你的身体比你想象的更有用;二是从微生物角度看,你的身体比你想象的更耐用;三是微生物影响食欲和择偶行为,甚至与精神类疾病密切相关。读这本书,得到的同学最好与段云峰老师的讲座《前沿科技・人体微生物组 9 讲》一起学习,可以相得益彰,加深理解,真正掌握最新的科技前沿知识。

      2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周末多学习,在健康的路上少走弯路

      以前看过几本外国专家写的微生物方面的书,学习过《胃肠病学》教材,也在得到学习了段云峰的微生物学课程,对微生物菌群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认识,生活中也因益生菌有所受益。这两天仔细学习了这本书,感觉作者写的还真挺好。中国人写的,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更容易理解掌握,作者写的也很接地气。多学习一些,让自己在健康的路上少走弯路。推荐给大家读读,开卷有益。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肠胃微生物:人体离不开的好帮手

        从微生物的角度,重新认识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我们的身体比想象的更有用我们曾以为没用的器官实很有用,而一些我们原本就知道有用的器官,其实发挥着比我们想象的更大的用处。人是一系列解决方案的集合,人身体上的每个器官,都一定是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阑尾这东西虽小,且发病率还不低一旦发炎,就能引发剧烈疼痛,据说疼痛程度仅次于生孩子。表面上阑尾看起来没啥实际用处,但从微生物的角度来看,其主要的作用在于 “备份”。当人因为生病,如发生腹泻时,肠道里的菌群紊乱失衡,这时候阑尾就会把细菌贡献出来,帮助肠道快速恢复健康。除此之外阑尾还能产生一类特殊的免疫细胞,帮助人体抵御病菌感染。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低估了一个器官的影响。如肠道除了消化功能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它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肠道里有着与大脑数量相当的神经细胞,神经活动使用着跟大脑一样的神经递质来传导信息,被称为 “肠脑”。肠脑既能独立工作也能与大脑合作,调节消化与发出警告大脑收到信号后,会根据毒素所在的位置给人身体做出指令肠脑与大脑之间通过 “迷走神经系统” 来沟通身体比你想象的更耐用既然身体很有用,我们自然就会想要去好好呵护它,有时候甚至会过度呵护,但其实大可不必。过于频繁地使用漱口水,不止杀灭了有害的微生物,还会破坏正常的口腔微生物生态。微生物生态被破坏后,会引发很多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如血压会持续升高。幽门螺杆菌其实不是致病菌,而是共生菌,在正常的胃部生态里,幽门螺杆菌作为其中一员,正常存在着。但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导致胃黏膜受损,幽门螺杆菌恰好就定植在损伤部位;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其他细菌被损害,从而导致幽门螺杆菌大肆繁殖。比如说大量研究发现,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很多人会出现食管反流症状,就是我们常说的烧心,严重时会引发食管炎,更容易有过敏症状,反而增加了患食管癌的风险。所以说过度的呵护或者敏感,反而是没有必要的。人体微生物的重要作用在塑造我们的身体和行为这件事情上,微生物所起到的作用一点不亚于我们常常提到的基因和环境因素。肠胃微生物的激素可以通过菌 - 肠 - 脑轴这条通路,给大脑发送信号,参与了大脑的决策判断如大肠杆菌生产的多巴胺和链球菌能生产的血清素人类的择偶受到了信息素的影响。比如异性散发的气味若是自己喜欢的,那我们就更喜欢去亲近他。有两种人类的信息素,雄甾二烯酮和雌甾四烯很可能影响人的性别和性取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偏低,且更多出现在老人身上在患者的大脑中,科学家发现了较多的由肠道微生物产生的毒性物质帕金森症。嗅觉系统会受到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与肠道微生物异常有关,而帕金森症的发病与肠道微生物有关联。致病的关键渠道是菌 - 肠 - 脑轴肠道屏障和血脑屏障,两者如果同时出现泄漏就可能引发疾病肠脑和大脑沟通的三个主要通道: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却能深刻影响我们的食欲和择偶行为,甚至还可能与许多精神类疾病密切相关。

          3
          评论
        • 查看全部49条书评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