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牛津通识读本,大师写大师经典之作。为你介绍休谟,发出智力探究的邀请。

内容简介

休谟是英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还在世时便被尊为启蒙运动的核心人物。身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艾耶尔在这本引人深思的小书中讨论了所有这些领域,并对休谟引人入胜的生平和性格进行了描述,大量引用了休谟那些明白晓畅又富有智慧的作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前言
  • 第一章 生平与个性
  • 第二章 目标与方法
  • 第三章 物体与自我
  • 第四章 原因与结果
  • 第五章 道德、政治与宗教
  • 索引
  • 注释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感性比理性更重要

    休谟是英国(苏格兰)著名哲学家,生活于 1711-1776 年,生前因写出《英国史》而被认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现代哲学在认识论上主要有两个流派: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理性主义哲学是以欧洲大陆的迪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为代表,经验主义哲学是以英伦 3 岛的洛克,贝克莱和休谟为代表,以上关于休谟的官方百科条目式的介绍还有很多,关于感性和理性,因果关系等等,但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哲学家。中华民族是优秀的解决问题的民族,可能是语言文字记录的问题,我们重视结论和方法,而不重视逻辑推理和辩论,认为是浪费时间的清谈诡辩,比如我们有造办处的 “样式雷”,但没有发明数学原理。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纸张和印刷),知识可以方便的积累和传播,上帝的绝对信仰开始动摇,欧洲大地上如同中国的春秋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产生了休谟等一批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开启了现代哲学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经验主义等等现代基础思考的理论,休谟的收入主要依靠写书的版税,这些理论的大讨论和传播才有了科学的出现,在这些伟大思想家(哲学家)的基础上,欧洲才走出了神学的桎梏,而美国的富兰克林和爱迪生都是站在这批巨人肩膀上的做题家(发明家)。中国在民国初年出大家,直到出现伟人,是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学贯中西,教员一直孜孜不倦的研读哲学,就是要建立现代语言体系下的思想基础。当代中国的知识精英们,应该静下心来进行理论研究,而不是指点江山,300 年前英伦和欧陆哲学家的辩论,才为后来康德,尼采等思想家的出现打下基础。对哲学的学习,我自己开始很容易陷入 “做题家” 的传统思维,就是只是背诵概念,其实关键是学习推理过程,哲学不是为了解题,而是开脑洞。如同诸子百家没有高低贵贱,看问题不同的角度。不是唯物主义就胜过唯心主义。不同位置和时期使用不同的心法。

      3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怀疑,一把没有齿的钥匙

      休谟认为我们无法抵达真理本体,也无法证明真理的存在。同时,他认为我们对物体的存在持续信念并不是源于我们的感觉经验,而是一种无意识的天生信仰。他质疑我们相信物体存在的原因,并指出我们关于物体存在的信念不仅不是真的,而且是完全混乱的,换句话说,物体存在就是幻觉。他以为我们的知觉有一种持续而迥异的存在性,诉诸于进化论。既然物质世界是个幻觉,所以他认为,因果关系不是一种关系,而是一种归纳的结果,是我们习惯性地把一些事件联系在一起的结果。所以,他也认为我们不能从我们的感觉经验中得出一般的真理,因为我们的感觉经验都是相对的,不可靠的,易逝的(印象被命令为 "内在的、易逝的")。因此,虽然他对真理和自然的存在并没有明确表达,但他认为我们所接受的真理源自于我们的经验,而我们的经验并不是真理本身。他的哲学建立在怀疑论基础之上,认为人类无法通过理性探究事物的本质或存在,只能凭借经验来认识世界。他认为所有的概念都来自于经验,而这些经验只是外部世界的印象或感觉,并不能证明真正存在的对象的存在。对于我们所相信的一切,休谟认为 "该信念源于一种非理性的本能",没有理性的证明。他甚至反对我们认为时间和空间存在于本体论上,认为它们只是我们感知时的印象。休谟在他的哲学中主要关注的问题是经验和思维的关系。他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经验,而非先天的原则。他反对传统形而上学,强调哲学的任务是对科学陈述或命题的语言和逻辑分析和区分价值陈述和事实陈述。他进一步探讨了概念的连接方式,并从少数能被清晰引出的原则中导出了道德哲学。 除此之外,他也关注了宗教问题,反对将道德基于任何形式的权威。总体来看,休谟关注的问题是由他对经验的分析和归纳而来,以此建立他的哲学体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康德影响巨大的一个男人——休谟

        最近一段时间又把这本书拿出来看了看,这是牛津通识读本诸多系列中的一本,这套丛书在学界还是相当有口碑的,我墙裂推荐有时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一下,顺便重新认识一位可能被我们低估的学界大咖。一定程度上,评价、衡量一个人可以从他人对此人的评价中得到一个较为中肯的答案,尤其是源自德高望重且较为靠谱的大咖。我之前在介绍康德的时候指出,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哲学界的香奈儿)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与黑格尔并成为此一时期的、最为耀眼的 “双子星”(仅仅是我自己的评价),迄今为止仍旧是哲学界很难逾越的一座超级大山。影响康德的人也不少,但是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位应该是休谟。康德曾说,“在深入研读了休谟的著作以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促使我从此走上批判之路。我坦率地承认,就是休谟的提示在多年以前打破了我的独断主义的迷梦,并且在我对思辨哲学的研究上给我指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研究方向”。可想而知,休谟对康德后来 “批判哲学” 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也可知,休谟也是哲学界相当关键的一位角色。


        阅读此本书,大致可以了解关于休谟的生平以及主要思想观点。我可以根据我自自身的理解与分析梳理一下。简要说来,休谟是早期近代哲学中英国经验论的最后一位代表,他被称作是 “英国经验论的逻辑终局”(罗素语),休谟的怀疑论思想不仅使经验论的理想破灭了,而且也对唯理论的理想产生致命的打击。休谟认为关于自由和必然的争论 “已经把很多哲学家都陷在了暧昧诡辩的迷津中了”,而他只需要用 “几条明显的定义就会立刻把这个争论结束了”。针对众多学者在自由问题上纷繁复杂的论述和纠缠,休谟试图用简单清晰的逻辑对此进行阐明。他在《人类理解研究》和《人性论》中都提到了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休谟在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实际上自由是不存在的。即便存在自由,那也只是处于道德以及情感上的需要而 “假定的一种自由”。对此,休谟是从因果性理论入手对自由问题展开论述和分析的。
        休谟的怀疑论所集中攻击的科学认识原理正是因果性原理。他从彻底的经验论出发,认为我们人类所能够认识到的只不过是感觉印象和知觉的前后相继,但不能因此就断言这些感觉印象和知觉之间存有什么必然的 “因果联系”,仅仅是由于我们多次重复的习惯性联想,才把这些前后相继称之为 “因果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前一个感觉印象和后一个感觉印象之间有任何固定不变的因果联系,这只是一种或然性的联系。休谟的这番论证使当时的所有坚持因果关系的哲学家们都束手无策,并且使有因果律构建起来的整个科学知识的大厦面临彻底崩溃的重大危机。
        除此以外,休谟还指出人类行为的发生有时显得和动机不太一致,从而表现出某种可能的偶然性。但休谟认为那只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到底有哪些原因决定了该行为的发生罢了。休谟在论证自由的不存在时,为自由下了一个定义:“所谓自由只是指可以按照意志的决定来行为或不来行为的一种能力,那也就是说,我们如果愿意静待着也可以,愿意有所动作也可以。” 然而,休谟特别强调这种自由只是 “一种假设的自由”,之所以需要做这样一种假设,仅仅是因为道德上的需要和满足,他还认为 “自由对于道德也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且人类的行为如果没有自由,也就没有道德上的性质,因而也就不能成为赞赏或厌恶的对象。” 那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能够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具有道德性做出判断,实际上是因为事先预设了人具有自由的一面,人的行为只是人们 “内在品格和情感所流露于外的一些标志。” 如果我们不事先假设自由的存在,不承认我们对于自己的行为具有自由选择的能力,而认为一切行为的发生都是出于必然性,那就相当于取消了对人的行为进行价值评判的权利,人的行为本身也就谈不上被赞美或是被惩罚。
        因此,休谟虽然从因果性的原则出发证明自由之不存在,甚至还摧毁了人们对科学主义信念的坚定信心,但是他还是承认了人的行为偶然性的存在,尽管这些偶然性之存在是出于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必然原因,但这也仅仅是他的一种猜测。休谟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自由存在的道德和情感意义上的需求,认为必须假设一种自由的存在,这也为日后康德自由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启示。康德认为 “自从有形而上学以来,对于这一科学的命运来说,它所遭受的没有什么能比休谟所给予的打击更为致命”。休谟所坚持的温和怀疑论思想不仅使经验论的理想彻底破灭了,而且由于休谟对传统因果关系的质疑和否认,也使得唯理论的美好理想陷入到了绝境。除此以外,休谟还对传统的宗教思想进行了猛烈地批判,探讨了宗教得以产生和流行的心理学原因,并且阐述了宗教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作用。基于此,休谟认为既然我们既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也无法证明上帝的不存在,为此,他主张要划清信仰与理性的界限,并且由于人们从本性上还是希望能够存在或是信仰某种宗教,出于人们情感上或是道德上对宗教信仰的需求和期待,休谟主张我们可以建立起某种以 “道德宗教” 为理想的宗教。

          1
          3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