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复杂科学视角出发,解释和研究经济现象。

内容简介

经济复杂性研究是在物理、生物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理解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探索定量观察和建模的经济科学。

本书是“经济复杂性基础研究系列”的第一卷。全书尝试以新的非平衡态物理学的方法,从生态学的逻辑斯蒂小波出发,从技术进步作为根本动力来重构经济发展演化的理论,重构微观、产业和宏观经济增长的基础。

本书全面挑战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主要发现,并构筑了一个可用于解释中国40年增长和发展经验的演化经济学框架,是有志于研究经济学理论及经济学方法论的学者的必备参考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专家推荐语
  • 总序
  • 序言
  • 第1部分 总论:经济演化的生态视角
  • 1 引言
  • 1.1 基本问题
  • 1.2 基础模型:逻辑斯蒂曲线和逻辑斯蒂小波
  • 1.3 扩展模型:系统稳定性与复杂性之间的消长关系
  • 1.4 代谢经济学对其他经济学领域的应用
  • 1.5 代谢经济学的演化视角
  • 1.6 本书的结构
  • 2 代谢增长论:市场份额竞争、学习不确定性和技术小波
  • 2.1 引言
  • 2.2 非平稳经济增长和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局限
  • 2.3 有限增长的逻辑斯蒂模型和物种竞争模型
  • 2.4 学习策略中的风险偏好与文化多样性
  • 2.5 方法论和哲学问题
  • 2.6 结论
  • 第2部分 历史的观察与启示
  • 3 东西方文明的分岔和演化 ——从文化人类学、微观历史学到生态文化经济学
  • 3.1 对中西方文化分岔原因的生态经济结构分析
  • 3.2 对东西方文明差别的观察
  • 3.3 科学起源于西欧的生态历史原因
  • 3.4 稳定与发展的消长关系
  • 3.5 西方文明的兴盛与危机
  • 3.6 中国未来选择的几个问题
  • 4 对于中国科学落后的历史根源的探讨
  • 4.1 中国的改革要从中国人自己解剖中国开始
  • 4.2 欧洲和中国科学道路的比较研究
  • 4.3 科学学打开了历史研究的新途径
  • 5 技术革命史分期问题初论
  • 5.1 为什么要研究技术革命史的分期
  • 5.2 对已有技术革命史理论的评价
  • 5.3 技术革命史分期的基点
  • 6 技术革命的道路与技术经济的规律
  • 6.1 三次技术革命的道路
  • 6.2 传输机革命的历史地位
  • 6.3 技术革命的几个辩证关系
  • 6.4 技术经济的基本规律
  • 7 单一小农经济结构是我国动乱贫穷、闭关自守的病根
  • 7.1 单一小农经济结构形成的历史原因
  • 7.2 单一农业封闭经济造成的严重恶果
  • 7.3 我国农业在现代化中的地位和前途
  • 7.4 应当研究经济结构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规律
  • 8 社会传统与经济结构的关系
  • 8.1 欧洲和中国政策传统的比较
  • 8.2 生态地理和经济技术结构
  • 8.3 农业生产方式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 8.4 经济结构的稳定性和进化度
  • 9 经济结构的规律和社会演化的模式
  • 9.1 农业结构、商业类型和政治体制
  • 9.2 环境因素在牧业天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 9.3 人口因素在农业人力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 9.4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和价值规律生效的基础
  • 9.5 亚细亚生产方式和社会演变的进化树
  • 9.6 多因素的作用和多线性的演化
  • 10 中国单一封闭的小农经济结构分析
  • 10.1 国家统一的不同道路
  • 10.2 土地危机和井田制的瓦解
  • 附录10.1 中国历代农业状况的估计
  • 附录10.2 中国治乱周期划分的记录
  • 附录10.3 中国人口增减与战争关系统计
  • 11 社会演化的发展观与经济结构的方法论
  • 11.1 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新问题和经济学发展的新领域
  • 11.2 科学方法的讨论和经济结构的概念
  • 第3部分 演化动力学模型
  • 12 劳动分工的起源和社会分化的随机模型
  • 12.1 引言
  • 12.2 学习竞争中的行为模型和劳动分工的起源
  • 12.3 社会分化中高斯分布破坏的随机论机制
  • 12.4 结论
  • 13 劳动分工的起源和制约 ——从斯密困境到一般斯密定理
  • 13.1 引论
  • 13.2 资源限制、市场份额和一维逻辑斯蒂增长模型
  • 13.3 资源重叠、动态均衡和二维竞争模型
  • 13.4 面临新技术和新市场时的文化倾向——描述风险偏好的一维参数
  • 13.5 学习竞争、劳动分工和多元社会的稳定性问题
  • 13.6 劳动分工的三重制约和一般斯密定理
  • 13.7 结论:劳动分工发展的复杂性和社会演化的多样性
  • 第4部分 代谢增长的历史检验
  • 14 李约瑟问题和中国社会的演化 ——社会非均衡转型的案例研究
  • 14.1 李约瑟问题和普里戈金理论
  • 14.2 经济的开放度和农业的稳定性
  • 14.3 环境涨落引起的历史分岔
  • 14.4 达尔文主义者关于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困惑以及学习与竞争中的文化因素
  • 14.5 对于中国改革和转型动荡的一些观察
  • 15 中国经验对正统经济学的挑战 ——亚洲改革的演化模式与自组织过程
  • 15.1 引言
  • 15.2 理性设计还是分权试验
  • 15.3 分权的社会变迁和经济科学中的范式冲突
  • 15.4 非均衡经济学、正反馈和增长
  • 15.5 结论
  • 16 新古典经济学在转型实验中的作用有限
  • 16.1 忽视大萧条的历史教训给苏东转型带来的严重后果
  • 16.2 大萧条和转型萧条的有关数据
  • 16.3 非均衡世界中的货币强权和不平衡贸易
  • 16.4 复杂动力学、路径依赖和学习空间
  • 16.5 简单片面的均衡思维和互相矛盾的经济政策
  • 16.6 结论:从静态均衡到复杂演化的经济观
  • 17 资本主义战胜社会主义了吗? ——科尔奈自由主义的逆转和东欧转型神话的破灭
  • 17.1 “休克疗法”和“华盛顿共识”起死回生?
  • 17.2 从自由经济学家到新冷战的地缘政治家
  • 17.3 东欧转型25年后的整体表现
  • 17.4 东欧国家何时成为“发达国家”
  • 17.5 为什么东欧转型的结果令民众大失所望
  • 17.6 “休克疗法”摧毁了东欧国家原有的分工协作网络
  • 17.7 科尔奈的“软约束”理论和转型期的反凯恩斯政策
  • 17.8 西方主导的市场机制为何加剧东欧的社会动荡
  • 17.9 东欧政党为何从西化转为自立
  • 17.10 欧盟东扩为何从希望转为失望
  • 17.11 德国统一的金钱政治为何赢了冷战、弱了欧元
  • 17.12 是谁埋下匈牙利民族矛盾的“火药库”
  • 17.13 俄罗斯的北约幻想和地缘政治
  • 17.14 西方给乌克兰设下的废核骗局和分裂代价
  • 17.15 新轴心国结盟的恐惧和神话
  • 17.16 科尔奈的两次转型给我们什么教训
  • 17.17 西方资本主义的危机和中国道路的机遇
  • 18 历史作为检验经济学理论的自然实验
  • 18.1 引论
  • 18.2 经济史的事实可以检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 18.3 经济史的重大争议和比较研究
  • 18.4 结论
  • 后记 跨学科研究之路
  • 附录1 复杂系统科学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经济增长的真实动力

    陈平老师用复杂科学的思维方法讲述了经济增长的真实动力,把生态环境和社会容量的因素考虑进去。真实的世界中,经济发展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生产规模受到市场容量的限制,自然资源也总会耗尽,一直维持高增长也不现实。市场变革是多样复杂的,政府在协调市场分工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价格决定论和市场万能论在历史发展中被证明行不通,资本主义国家面对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也会动用国家干预的力量。市场原教旨主义没有适用的土壤,没有纯粹的市场经济,不能假设市场无限大、自然资源无限多、人力资源无穷多。一个市场主体可以类比生态系统。一个经济系统也需要代谢、循环,也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来维持它的耗散结构。钱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要素不能没有流入,也不能没有流出。流入必有来源,流出必有去向,牧农经济获取如此丰富资源以维持发展的来源正是海外扩张。而消耗过多资源的发展模式,也会造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是不可持续的模式。新发展理念提的很好,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的同时也讲究创新,也讲求地球村共同进步的 “共享” 理念。现代经济具有复杂性、不平衡和系统风险,西方经济学的均衡理论未经实践检验,盲目使用会造成危机。国家应当对生产过剩、垄断定价和垄断竞争、货币供应过剩、股市暴跌等行为进行调控,单凭市场自身力量无法消化诸多矛盾,无法实现所谓供求平衡。处理任何问题都要有始有终,在实践中动态探索解决方案。中国改革开放就是以渐进双轨的模式进行小步快跑、分散试错的改革,规避了激进改革带来的风险。这本书也从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要素禀赋结构等侧面讲述了中国和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逻辑,演进的道路。研究技术演进的历史,是关于劳动分工、互联互通,为了争夺资源西方国家不得不远渡重洋去获取资源,以军事或商业的方式获取生产资料,在航海探索中世界连为一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建立。从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单一农业经济结构的历史教训来看,如果不进行经济制度改革,不进行土地改革,小农经济将长期阻碍中国发展分工协作的大生产方式和阻碍科学技术进步。不改造保守的经济结构,就不可能建立革新的政治体制,从晚清各种变革失败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这一点。影响改革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经济资源分配格局。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数据,也呈现清晰的逻辑,对历史发展的脉络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层次剖析。从复杂科学的角度去研究经济规律和历史是个新奇的角度。他的理论也能对我们走好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有所启示。眉山剑客陈平的语言批判性强,思辨力强,思想有穿透力,是我欣赏的风格。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解决了多年来关于经济理论与现实情况的困惑。自己也学习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的经济学课。但是与此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段位要比薛的课程高很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代谢增长论——试图构建经济学的大统一理论

        经常看眉山剑客 —— 陈平教授的视频《观视频》,经常被陈教授的观点和精辟的分析所震惊和折服。陈平教授是诺贝尔奖得主 —— 普利高津的高徒,普利高津鼓励他用物理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物理学的分支,特来拜读他的大作《代谢增长论》,读完此书的收获如下:1. 陈教授致力于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经济学,其中涉及了普利高津的耗散论思想,信号处理领域的小波分析方法,对传统的经济学流派进行了批判性的统一:既指出其理论合理性,也说明了适用范围和局限性。2. 代谢增长论试图构建经济学的大统一理论,设置要将经济学统一到物理学理论中去,很有野心。3. 文中案例的分析的巨大价值和指导意义:东欧国家转型,欧美国家的弊病都做了独到分析,对于指导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道路。4. 陈平教授的研究方法:横跨多个学科,从不同规模不同量级来讨论解决一个学科的问题,视野宏大,极其有借鉴意义。5. 本书的公式需要继续研究,推荐后来读者的阅读顺序是:从后向前,这样有了案例的支撑,上升到理论公式不会觉得枯燥。阅读本书缘起于头条上观看眉山剑客陈平老师的视频,觉得很有料。很有收获的一本书。2020 年 5 月 7 日 23:14 读完《代谢增长论》,耗时 16 小时 55 分。

          2
          1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