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四大名著的历史人文读法,取经路上人生百态唐僧师徒。

内容简介

这是“刘勃说书”系列第一本。正是从这本书,刘勃开始了他的历史人文写作。他似不经意地检读小说《西游记》(也包括了一些电视剧《西游记》内容),兴之所至、随手拈来史籍典故、今人段子,游刃穿插于文本、历史、现世当中,宛如孙行者精神附体。本是BBS盛世的遗珠,稍加整饬,即以适合他的方式等来真正属于他的读者。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自序
  • 菩提祖师
  • 称王与革命
  • 闹龙宫
  • 桃子该请谁吃
  • 十万天兵天将
  • 轻狂的石头
  • 两会背后
  • 第一次亲密接触
  • 唐僧
  • 观音禅院的人情冷暖
  • 三个紧箍
  • 高老庄
  • 猪猴关系
  • 唐僧肉
  • 大圣行凶
  • 好人沙僧
  • 生存智慧几种
  • 黄袍无力百花残
  • 游方僧人与僧官
  • 贞节危机
  • 牛魔王
  • 红孩儿
  • 山神土地
  • 大话西游
  • 三调芭蕉扇
  • 红玫瑰与白玫瑰
  • 龙王降雨
  • 蟠与鼍
  • 龙生九种
  • 和尚道士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炼丹与添寿
  • 老子化胡及其他
  • 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河水
  • 十世元阳
  • 狮驼国的大鹏
  • 小妖
  • 西天取经之事件簿
  • 在路上
  • 西游镜相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130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一样的西游

    没读过《西游记》原著,读了这本小书,顿觉小时候每年暑假看得是 “刚擒住了几个妖,又降住了几个魔…… 难也遇过苦也吃过,走出个通天大道宽又阔” 式的热闹,对这部经典的了解浅显得不能更浅显。这本书从开头,作者就撕下了同心协力取经的温情面纱(或者说我以为的温情),把人性赤裸裸地展示出来,鞭僻起人物性格来那叫一个入木三分。随着故事深入,作者将故事与现实中的官场结合,讲起世故人情来,能让我这种生活经验极少的人豁然开朗。还将故事背景与史实一起分析,妖魔频出映射世道之乱,个别史实实在是让人窒息。还有道释两家的恩怨夹缠,读起来很过瘾。

      转发
      1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小话西游 微窥人生

      🍀那漫漫的取经路最可怕的,不是妖魔,也不是鬼怪,而是连续数年的空虚,寂寞,困顿。🍀真正的历史是大唐玄奘,数年一人孤单前行,可以说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还是沙和尚,可能都是玄奘在精神上的分身。1⃣️特别喜欢这本小说小话西游,小时候看周星驰的大话西游,讲到的是悟空的爱情。小话说的却是那些芸芸众生中的,小生活,小心眼,小故事。2⃣️喜欢真实的八戒想发火就发火,想大吃就大吃,喜欢女妖精就喜欢,虽然常常犯错,他多么像我们所向往的,一个放松的人生。3⃣️喜欢悟空一路勇往直前,不屈服于自己的魔性,而且永远正直,善良,勇敢。4⃣️可能唐僧是我们内心有点迂腐的坚持。我们不曾改变,那是因为有些原则,我们不想打破。5⃣️连最没有存在感的沙和尚也不过是我们平平凡凡的样子,我们一路上,不多言不多语,没有惊天动地的本事,但我们是最忠诚的伴侣。

        2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场披着神话外衣的社会政治学教材

        从小以为《西游记》是单纯的神话故事,里面简单的分为了好人和妖怪。    按照套路,好人通关的过程是需要打怪的,可是唐僧一个输出低、辅助低、爱群嘲吸引攻击自身又不抗揍的脆皮,想过关的难度无疑是地狱模式。一个人打不过可以组团刷怪。于是就有了高输出、物理伤害和法术伤害均满级的坦克孙悟空、一个清兵一流但是遇到对方英雄就跪的猪八戒、以及…… 恩,爱配合送人头的沙僧。师徒四人成团,但是遇到沿路各种大招五花八门的妖怪,打不过的情况基本就是每天的家常便饭。所以请其他工会的人过来助战也是日常套路,各个菩萨老道挨个露面的机会也接踵而来。一切都像是一场 RPG 游戏,或者更接近于后来的魔兽世界。可真的仅仅是通关游戏这么简单吗?    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大,接触到的言论也慢慢多了起来。很多评论指出,西游记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西天取经的故事,至少不是一部儿童读物。再后来,听说明朝的四大名著,在当时被列为禁书的,既不是描写靡乱生活的《金瓶梅》,也不是天天打打杀杀吵吵着造反的《水浒传》,更不是一个个老奸巨滑宁我负人勿人负我这种三观不正的《三国演义》,反而是这部从小就被当成老幼皆宜的儿童读物、并且里面包含无限个人英雄主义光环的《西游记》。它到底讲了些什么,或者说它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自身成为名著,甚至成为一时的禁书呢?    虽然到现在为止,我仍然没有完整的读完过一次《西游记》,也许就是从小那种这是儿童读物是思维在作祟。可是当我读完刘勃的这本《小话西游》,曾经对于西游故事的热情貌似又被点燃了。听完了里面的分析,发现西游记到底讲了什么乱七八糟的,除了影射当年的嘉靖道长之外,被列为当时的禁书完全是理所应当。    如果说近年来 HBO 的美剧《权力的游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架空大陆的各种奇幻、宫斗、冒险、淫乱故事,让人高呼很黄很暴力却又无法自拔的大呼过瘾,在当年,西游记应该充当的就是这么个角色。    里面明明讲的是几个和尚求取真经的故事,却有大量两性之间的明示暗示,甚至有人把铁扇公主那段当成性启蒙的读物。而当时悟空变作牛魔王与铁扇公主调情,一个石猴懂得这些,不是当年跟菩提老祖学的,又能从哪里接触到呢?    而观音就是个两面三刀的贪污犯心机婊,三个紧箍咒偷藏了两个,一边给人下绊子一边跑去做人情,这哪里是往日里救苦救难观音大士的普遍印象?而天天听观音讲经的金鱼下界成了专吃少男少女的妖怪,那观音到底讲的什么经?    里面佛家道家之间你卖我个人情,我给你做个面子,这种权力间的宫斗社交政治大戏也是层出不穷,你以为世人平等,不过是神仙之间的社交往来。    红孩儿长的一点不像牛,反而有太上老君的三昧真火,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是老君炼丹炉的扇火扇子,这一切都表明牛魔王就是那个接盘侠。而牛魔王为了显示自己脱离了妖的行列,娶了罗刹女,却又不甘心,去找了玉面狐狸做小妾,说的像极了贫苦出身入赘高管门下却又私下养小老婆的人。观音收红孩儿,心知红孩儿与老君的关系,直接留在身边做善财童子,既显示了佛家的普度众生,又让道家的子女在佛家成为公务员,同时还留下了要挟老君的把柄,一石三鸟,心机啊。    就像很早之前开玩笑说的,《西游记》里打死的妖怪都是没有后台的,而有后台的妖精被神仙领走之后,没有人再去追究妖怪到底害了多少人,该怎么处罚,看管不严的神仙需不需要负连带责任,通通没有。仅仅是神仙领走妖怪,百姓跪叩谢恩,师徒继续西行,一切就仿佛没发生过,没有任何人需要负责。这样,神仙手底下的各个童子坐骑逮到机会当然要下来作威作福,反正没被发现就是唯我独尊的一方霸主,被发现了也不会受罚,顶多是回去过回从前的生活就是了,这不就是一种变相的引诱吗?    《西游记》里类似的情况很多,可是看惯了电视剧却从未接触过原著的人更多,他们看到的央视版的孙悟空,是少儿版的白龙马蹄朝西,可书中的精华,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成人世界。    最后只想说一句,四大名著,不愧是四大名著。

          3
          2
        • 查看全部383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综合性的文学艺术出版社。它的前身新文艺出版社,是在由原郭沫若主持的群益出版社、俞鸿模的海燕书店和任宗德主持的大浮出版公司自愿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公私合营出版社,以后又陆续有巴金主持的平明出版社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等相继并入。1952年6月1日,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