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30多岁的未婚男性,4人中有1是处男身。

内容简介

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2010年发布的统计数据,在30—34岁未婚男性群体中,无性交经验的人数比例达到了26.1%。从往年的统计数字来看,无性交经验的中年男性在近20年间一直呈上升趋势。

相较于无性交经验比例达40.5%的20—24岁青年处男群体,中年处男的生活、思维多固化,无论从生活方式或社会身份方面能够迎来转机的几率都更低。作为本该支撑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中年处男的增长将影响结婚率、生育率、老龄化、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社会话题。

作者通过直接对话和记录,试图将这一群体所波及的社会问题客观化、可视化,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并共同探讨解决对策。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秋叶原
  • 隔绝现实的电子世界
  • 看到女性的裸体会呕吐
  • 非处女不是人
  • 以处男身为荣
  • “宅男养老院”
  • 和任天堂DS女友出门过夜
  • 动漫迷和爱豆粉的着装风格
  • 宅男扎堆的合租房
  • 画出来的理想女孩和朋友
  • 走不出的高中阴影
  • 为处女而守贞
  • 365天只有AKB48
  • 300万日元存款挥霍一空
  • 和前女友没有性关系
  • 守贞才能应援朝长美樱
  • 第二章 高学历中年处男
  • 失恋引发的自残
  • 精神病院
  • 在幻想中脱处了
  • AV男优铃鹿一朗
  • 一举逆袭的职业
  • “如果歌唱大赛上被淘汰,我就去死”
  • 第三章 网络右翼与中年处男
  • 中年处男在哪里?
  • 名古屋大学硕士毕业的右翼分子
  • 正义感爆棚的耿直boy
  • 为什么不接纳这么好的我?
  • Excel表格里的女性评分
  • 关键要看能不能调侃自己的处男身份
  • 第四章 那些对女人绝望而脱处的男人
  • 讨厌被女性打分
  • 在同性中寻找温柔
  • 外婆的狠话压在心头
  • 最重要的是被人爱
  • 女性为何慕强?
  • 第五章 脱处学校
  • 打造“一年脱处”的学校
  • 和社会问题息息相关的童贞问题
  • 性自立等于社会自立
  • 处男处女的脱处集训营
  • 第六章 护理业
  • 聚集在护理光环下的人
  • 44岁的中年处男护理员
  • 无条件雇用引来的低素质护理员
  • 护理二级贼厉害
  • 我不会,但别人会
  • 弱者对弱者的欺凌
  • 拖延了20年的单相思
  • 职场因中年处男而崩塌
  • “社死”是自找的
  • “胎儿对待”
  • 把社会当作羊水
  • 男性更容易被母亲掌控
  • 第七章 这个社会催生的中年处男
  • 抨击御宅族是不对的
  • 婚恋市场的弱势群体
  • 40岁以上,相亲无望
  • 中年处男对婚活派对不切实际的期待
  • 癞蛤蟆要吃天鹅肉
  • 中年处女与中年处男的区别
  • 中年处男需要一个父亲角色
  • 为与喜欢的人结合而努力
  • 女性更怕被拒绝
  • 找一条有胜算的赛道
  • 成为中年处男或“炮王”都是对母亲的复仇
  • 人类不需要弱者
  • 被“不适感”笼罩的日本社会
  • 尾声 距离脱处一步之遥的宫田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8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社会并不会因为你的退缩而对你好一点

    在本书中所有关于中年单身男性的故事中,我们都能深刻感受到低成就感社会对个体产生的负面影响。书中提到一位外形、学历和收入均相当不错的受访者,他与传统的 “肥宅” 形象毫无关联。然而,由于他从小与外婆共同生活,并受到老人打压式教育的影响,他逐渐变得对女性产生厌恶感,内心自卑,并形成了负面思维模式。这种心态导致他对自己的外表缺乏自信,进而不敢主动追求异性。为了满足自己对肢体接触的需求,他错误地选择了伪装成同性恋者的方式。其他的案例也揭示了低成就感如何成为个体放弃社交活动的契机。一些人可能在学校中缺乏存在感,或是为了满足家人的期望而放弃了原本的兴趣爱好,难以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这种心态逐渐延伸到与异性的交往中,使他们认为自己一定会被对方拒绝,极度害怕受挫,最终导致了社交能力的完全丧失。低成就感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年单身男性,它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越来越多的人失业后选择不再找工作,因为工作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成就感,只有无尽的挑剔和疲惫。相比之下,降低生活支出、不工作反而显得更为轻松自在。在这种权衡之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不工作的生活方式。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谢谢中村,受益匪浅!

      无论是在生物性、社会性、人性上,还是在产业性上,都不能对死亡视而不见。这是我们应该优先于个人的自由所付出的努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可能就在身边的族群

        虽然这本书写的是日本,但这个族群我并不陌生 —— 始终自己也是生于一个被日本文化入侵的环境,而且每天也会最少见几次、依时依候还要被迫照顾其中一个…… 最重要的是,我不是他的母亲,更不是他的家佣!就是因为这个理由,所以想看看这种人到底是什么样子?于是就怀着好奇心去看…… 其实我感谢作者带着我们去走访不同类型的中年处男,让我可以有一个基本认识。我不打算急于为在旁的一个分类,因为他似乎迴避或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又把自己当成胎儿的人…… 我就是最不满他一直所受的 “家教”…… 当然我自己也自身难保,否则就不会希望成为自己的教养人。如果撇开作者作为婚姻制度的既得利益者身份,对另一部份的问题刻意否定这一点,这本书的确提供了一个另类的视角,令这些在社会上隐伏的人得以曝光,只要曝光就有机会受到正视…… 对于这个像脂肪一样的族群,能否变成有用的能量,可能也要靠他们自救了!旁人帮不了什么,因为他们就是顽石!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