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跨越山川湖海,触摸这片土地,勾勒中国风味的美食随笔集。

内容简介

一本勾勒中国风味的美食随笔集,一部呈现温热人情的饮食浮世绘。84种美食、12座城市,美食作家小宽从个人经验出发,抵达更宽阔的饮食世界。

辑一借由四时、五味、佳肴、小食、寻茶五章,将各地饮食与风物收录其中,从春笋、咸肉、臭鳜鱼到油鸡枞、六月黄、宣威火腿,从炸酱面、盐水鹅、乌鱼子到西湖龙井、碧螺春、大红袍……四海汇成一味,在字里行间做一次舌尖的漫游。

辑二信笔漫步12座城市,讲述城市的美食和背后的渊源,以味道捕捉广袤大地、故乡家园。以文字作餐桌,感受那些触动味蕾的中国味道,和味道中热气腾腾的生活世相。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犹如一场漫长的重逢
  • 辑一 风物闲美
  • 四时
  • 刀鱼
  • 大黄鱼
  • 鰆鯃
  • 潮汕薄壳米
  • 云南火腿
  • 红葱与鸡枞菌
  • 松茸
  • 乌鱼子
  • 带鱼
  • 半干鱿鱼
  • 高邮湖六月黄
  • 黄油蟹
  • 蚝干
  • 黄菇
  • 茉莉花香米
  • 碾转
  • 鸡头米
  • 五常大米
  • 头水紫菜
  • 五味
  • 花椒
  • 郫县豆瓣
  • 西瓜酱
  • 秃黄油
  • 新会陈皮
  • 潮汕手作XO酱
  • 红河那刀辣
  • 刀口辣椒
  • 贵州红酸汤
  • 佳肴
  • 腌笃鲜
  • 刀板香与臭鳜鱼
  • 酱肉
  • 小龙虾
  • 茅台熟醉蟹
  • 红烧肉
  • 羊杂汤
  • 客家咸鸡
  • 卤水老鹅头
  • 卤水鹅肝
  • 佛跳墙
  • 腊牛肉
  • 景颇鬼鸡
  • 肥肠鸡
  • 酸菜蹄髈火锅
  • 小食
  • 扬州面点
  • 青团
  • 高邮咸鸭蛋
  • 盐水鹅
  • 宁波汤圆
  • 芒种虾皮
  • 葱油拌面
  • 泡椒凤爪
  • 索面
  • 炸酱面
  • 驴肉火烧
  • 羊肉烧卖
  • 冰饼与芝麻粩花
  • 老菜脯
  • 捆鸡
  • 常德牛肉米粉
  • 保山小青豆
  • 冷面
  • 萨其马
  • 老香黄
  • 青种枇杷
  • 寻茶
  • 西湖龙井
  • 碧螺春
  • 明前安吉白茶
  • 黄山野毛峰
  • 单丛八仙
  • 大红袍
  • 马头岩水仙
  • 牛栏坑肉桂
  • 乌岽蜜兰香
  • 东方美人
  • 7581
  • 倚邦猫耳朵
  • 忙麓山昔归
  • 那罕与南迫
  • 20世纪70年代老生普
  • 2008头采白毫银针
  • 回流老寿眉
  • 竹筒老六堡
  • 六堡老茶头
  • 凤庆滇红春芽
  • 辑二 四方札记
  • 绍兴 黄酒
  • 镇江 香醋
  • 金华 火腿
  • 阳澄湖 大闸蟹
  • 云南 野生菌
  • 广州 从早茶到消夜
  • 武汉 热干面、土菜、虾子
  • 太原 头脑、羊杂汤、面食
  • 宁波 海鲜、黄鱼、灰汁团
  • 汕头 牛肉、卤鹅、潮州菜
  • 重庆 火锅、小面、江湖菜
  • 自贡 盐、盐帮菜与花灯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2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爱美食,爱生活

    合上书,我已经饥肠辘辘了。茅台熟醉蟹、佛跳墙、臭镢鱼、炉肉火烧等各种美味佳肴在我面前一一闪过,真恨自己去的地方太少,吃的美食太少。 不禁想起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张仪用湛卢剑做鱼生的场面,动作熟练,不用菜刀,用名剑操手。想不到古代就有这么前卫的吃法,真是赞叹不已。果然在吃的道路上,全是兄弟,没有敌人。 身边朋友一般会做的第一道炒菜是西红柿炒鸡蛋,第一道肉菜是红烧肉。而我的第一道菜,挑了一个不需要切剁等繁杂工序的菜 --- 清蒸鱼,菜市场买几块洗净的鱼,切点朝天椒、放点香菜、洒点调料,静静的等待出锅,可惜最后没蒸熟,火候把握不到位。 “中国的味道,其实就是人间的滋味,食物本身总是干瘪的,背后的人才足够生动。可以通过食物感知人间的温度,不仅仅是烟火气,还有一份善意。一年四季,一日三餐,世上的传奇都在这一粥一饭中。” 很喜欢作者的这段话,小时候为什么我们喜欢在家里吃饭,因为有妈妈的味道,厨房里传出刀刀叉叉碰撞出来的声音,让我们时刻感觉温暖安心。愿我们酒肉宽敞,饭菜响亮,大口有福。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为与作者产生了强烈共鸣的吃货… …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许多 “家常” 的味道,虽然我们喜欢探店尝鲜,但让味觉记忆最深的总是 “家常味”。我很喜欢作者在前言末尾所说的:“每在家里做一顿饭,就感觉广袤的大地在餐桌上渐次打开。散布四海的朋友们纷纷降落,他们用另外一种形式聚集在我的餐桌上,恍如一味藏四海”。这是我们做饭的乐趣,也是我们对食物心存感恩的原因 —— 它们跨越山海来到了我们的餐桌,我们应该好好地享用和珍惜才是。跟作者产生共鸣的几点在花椒、红烧肉、肥肠和老油火锅。我高中时第一次吃到麻油,在学校旁边的一家米线店,当时就感觉舌头没知觉了,并不喜欢。可后来我彻底爱上了花椒的味道(主要是麻油),以至于无麻不欢,甚至有一次因为拌菜倒多了一时糊住了嗓子,半天发不出声音,吓坏了~从此便谨记 “美味不可多得”。小时候,红烧肉算是奶奶家餐桌上的常客,肉我吃不了几块,倒是特别喜欢用肉汤拌饭,油汁肉味被大米吸收,两碗打底~可惜我四年级的时候吃成了小胖子(虽然不全是红烧肉的锅),往后再不敢吃那么猛了… … 肥肠,我从小就喜欢,可能因为头一次就吃到了最好的。那时家附近有一位老爷爷,支一口大锅在路边卖肥肠,应该是入味之后蒸出来的,特别鲜嫩入味,肥肠里面剃的很干净,买上一段直接就可以趁热吃。后来听说他家开店了,但再没见过,也再没吃过那么好吃的肥肠了。类似好吃的肥肠我在人民大学外的小街上吃过,那是家叫 “醉面” 的小馆,可惜后来被街道整改整到消失… … 当我看到作者说 “肥肠,才是吃货的接头暗号,在通往肥肠的路上,全是兄弟,没有敌人” 的时候,有找到了组织的感觉。关于重庆的老油火锅是听一位朋友讲的,她说:那边正宗的火锅都要有老油调味,不然没有灵魂。虽然知道不健康,但大家时不时就会想念那一口老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茶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宽哥的书第一次读到,很惭愧,之前只知道他开了个公众号,从来没有时间仔细看一眼。不知道他的文笔如此的好。所有的美食书籍不能秉烛夜读,不然馋虫上脑,肚里咕咕直叫,躺到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实在是一种折磨。宽哥这本小书涉猎很广,我只谈下对我得启发。一,让我了解成都明月村的春笋的来历,我吃明月村的笋子已经很多年,每年都要产地寄一份尝鲜,口感鲜甜,纤维少,做油焖笋味道一流,也试过辣炒竹笋,觉得味道被夺的太多,不如油焖或者腌笃鲜更本味。之前问过产地村民,没人说的明白竹笋的来历。二,看到一种做红葱(一种牛肝菌)的方法,今年一定试下,就是先把红葱蒸熟,在急火快炒。因为红葱有毒,是一种神经性毒素。炒的过久,味道有所损失,炒的不熟,容易 “见小人”。作为一个在云南十几年的外地人,每年不来点红葱不算过夏天。另外,“北方香,南方鲜” 的见解,也很入戏。仔细想下这些年走南闯北的味道,的确如此。如果你是一个吃货,不妨翻开看看,特别是风雪载途,秉烛夜读…… 请自备泡面。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