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情绪为我们提供信息,而不是痛苦的源泉。本书让心理学工作者学会如何与来访者的情绪工作,转化来访者的痛苦情绪。

内容简介

“情绪”几乎已经成为“不成熟”的代名词,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一句“不要有情绪”瞬间让沟通双方拉开了距离。但是,情绪是人的本能,它能告诉我们需要所在、危险所在、痛苦所在……那么,如何让情绪成为带领行动的指南针,而非阻碍行动的绊脚石?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念与框架,介绍了EFT的发展历史,EFT的主要概念与工作的理论框架;第二部分为基本操作技巧与案例,介绍EFT工作的基本态度、评估方法、干预技术及概念化,其中结合了正念、辩证行为疗法和聚焦疗法的内容,让治疗师开展共情和深化来访者情绪时有抓手;第三部分为进阶技能与应用,是前面各章内容的深化与点睛,并告诉有意深耕EFT的专业人员可以深入探索的方向,特别指出了EFT针对抑郁障碍、焦虑障碍、进食障碍、复杂性创伤等如何展开工作。此外,第三部分还整合了动机式访谈的相关技术。全书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案例贴切。

本书适合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疏导师及安宁疗护师等专业工作者阅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推荐序三
  • 前言
  • 第一部分 概念与框架
  • 第一章 格林伯格与EFT的诞生
  • 格林伯格与EFT的发展史
  • EFT理论与脑神经科学研究结果不谋而合
  • 第二章 EFT的核心概念
  • 情绪
  • 情绪基模
  • 情绪反应的分类
  • 心理治疗中关注的基本情绪
  • 第三章 EFT操作框架
  • 治疗三阶段
  • 何时做何事?标记的概念
  • 第二部分 EFT之操作技巧
  • 第四章 治疗师的在场与共情
  • 治疗师的在场
  • 细化的共情技巧
  • 治疗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共情
  • 第五章 评估情绪风格与情绪调节
  • 处理情绪的方式
  • 分辨情绪反应类型
  • 分辨情绪激活程度
  • 情绪调节的技巧
  • 第六章 人际关系标记与体验性标记
  • 人际关系标记
  • 体验性标记
  • 第七章 重整内在心理结构的标记——自我与自我的关系
  • 自我批评
  • 自我打断
  • 第八章 重整内在心理结构的标记——自我与重要他人的关系
  • 针对未竟事宜的标记和任务
  • 空椅工作的变化版
  • 第九章 重新梳理的标记
  • 有问题的反应
  • 叙事压力
  • 意义抗争
  • 第十章 EFT的个案概念化
  • MENSIT
  • 五维个案概念化模型
  • 转化情绪痛苦的流程
  • 第三部分 EFT之进阶技能与应用
  • 第十一章 EFT的进阶技能
  • 治疗师对情绪的觉察能力
  • 如何深化情绪
  • 个案概念化引导下的标记选择与核心情绪唤起
  • 表层分裂与深层分裂
  • 哀悼与放下
  • 第十二章 EFT的应用与未来发展
  • 抑郁障碍
  • 焦虑障碍
  • 复杂性创伤/脆弱过程
  • 进食障碍
  • 聚焦情绪的家长工作坊
  • 聚焦情绪的伴侣治疗
  • 附录一 格林伯格与抑郁障碍患者蒂昂的第一次治疗——自我批评
  • 附录二 格林伯格与抑郁障碍患者蒂昂的第二次治疗——与母亲的未竟事宜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了解全新的概念

    先说这本书的好处。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讲,可以了解心理学的一些概念,一些未知的心理学模式与目的。当然全书是介绍了 eft 疗法,我还没有读完,现在读了 2/3。另一方面的不足之处是,这本书是一个国内的大家写的,但是她举的例子更多的还是 eft 创始人的一些例子,至少给我的印象是如此。而且作为文字表达,有很多机械式的对话,可能会增加一些阅读障碍,如果这种对话是在短视频或者说在讲课中表达出来,应该会更好一些。对于本土作者写的东西,读者其实更希望看到本土的内容以及一些案例,也可能后面会有吧,我继续读下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情绪转化情绪是核心

      有人听到 EFT 用愤怒转化恐惧时,担心会不会把来访者教坏了,让他们从恐惧、退缩的受害者变成愤怒、攻击的加害者?我们用一个色彩的比喻解释这个问题。如果恐惧是蓝色的,愤怒是黄色的,在出现蓝色的时候,我们唤起愤怒,就好像在调色盘中加入了黄色,蓝色与黄色中和的结果会变成绿色,而非原来的任何一种颜色。绿色就是转化后的结果:来访者可以不卑不亢地面对欺凌自己的人,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不应该被欺负的,会站起来为自己说话,必要的时候也会想办法保护自己。所以,这种 “情绪转化情绪” 的方法是将新情绪融入旧情绪中,并转化形成另一种全新的情绪,而非用一种情绪代替另一种情绪。从脑神经科学的观点来看,同时被唤起的神经元会连成一个网络。对被欺凌者而言,过去面对欺凌者的,只有其管理恐惧情绪的神经元被唤起,经过治疗中的体验,其管理愤怒情绪的神经元也被唤起,管理这两种情绪的神经元结合在一起形成神经元网络。下次再遇到欺凌者时,其两个神经元已构成网络,所以会同时被唤起,被欺凌者的感觉也就改变了 —— 不是害怕,也不是愤怒,而是二者中和之后的自信与平静。在自信与平静的状态下,如果欺凌者的挑衅加剧,被欺凌者的健康的愤怒会被唤起,被欺凌者会开始还击,以保护自己。如果有了成功的经验,被欺凌者的这种创伤就会完全被扭转。用相反的情绪可以转化不健康的情绪,这个理论在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里早就存在。《黄帝内经》里的情志相胜疗法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是医生在有意识地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达到治疗因情绪或想法而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目的,属于一种心理疗法。古代中国人发现的原理与今天西方人的实证研究结果互相印证,只是中国古人仅提出了情绪相生相克的理论,而格林伯格则对如何用情绪一步步转化情绪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模型与步骤。通过重新整合,情绪可以改变记忆脑神经科学研究发现,记忆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被改变的。当过去的记忆被唤起之后,如果来访者有一个新的体验,不论该体验是来自治疗师,还是来自其自我内在的新觉察,这些新元素都会改变其旧的记忆,再存储的时候,其旧的记忆就被更新了。举例来说,来访者有一个具有暴力倾向的父亲,所以每次回想起童年时与父亲相处的经历,他都感到恐惧、战栗。但是,在治疗室中重新回到这个记忆场景时,来访者在治疗师温暖的同在与共情性理解的陪伴下,其再存储的记忆便没有原先那么让人恐惧了。下次治疗中这个记忆再度被唤起时,来访者就比较能够承受或容纳当时的情绪了。随着治疗的深入,来访者的自尊、自信水平持续提高,对情绪的体验不断加深,最终有一天他就能够对父亲表达自己的需要、捍卫自己的权利了,这种有力量的感觉也会被加入这个场景记忆中。下一次这个记忆再度被唤起时,严厉的父亲、温暖共情的治疗师、有力量的自己会一起出现。每一次增加的新体验都在改变原有的记忆,让它变得更可控、更安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了本专业的书籍,关键是还津津有味

        “情绪为我们提供信息,而不是痛苦的根源”,情绪始终与我们相随,而我们很少思考情绪本身,对她的来路、规律更是知之甚少,这本书给你答案;想起了一句俗话 “你的天花板或许只是别人的常识”,这就是专业的价值,比较认可的国内 EFT 专著,作者也是自己在其他书籍中撞到的,但无疑的是:一位大咖;讲解 “悲伤、愤怒、羞耻” 等负面情绪的来龙去脉,梳理、探索情绪反应系统的内在逻辑,帮你打开一个新的视角,认识情绪、唤起情绪,感受(体验)情绪才能离开情绪,丰富自己、帮助自己,也为需要者提供帮助!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