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弗洛伊德带给人多少绝望,马斯洛就带给人多少希望,心理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

内容简介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出处在本书中,马斯洛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需要层次理论让我们很好的理解了不同的人处在的需求层次不一样,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动机,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追求就会有不同。而这份需求与动机,就是人主要的行为驱动力,形成我们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行为方式。

然而马斯洛的理论更核心告诉我们的,是对人的尊重,他是人本主义主要的创始人,他相信人的本性是善的,他认为研究有缺陷、发育不良、不成熟和不健康的人,只能产生残缺不全的心理学和哲学。为了构建更具普遍意义的心理科学,必须以对自我实现者的研究作为基石。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根本追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人其他的需要获得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会更容易被激发出来。我们应当全力开发我们人生的潜能,而不是单纯运用需要层次激发人去拿到更多的利益。他对“行为主义的心理学”不满(过分抄袭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也失望于弗洛依德的“心理分析”(研究的是人的兽性,也是因为医生角度,满目皆是病人,而侧重于常态的人少)。他的理论,让更多的人看到,健康的人,实现更好的人生,是每个人都应当关注和努力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Chapter 01 关于科学的心理学研究
  • 科学家的心理
  • 关于科学的心理学研究启示
  • Chapter 02 问题中心与方法中心
  • 过分强调技术
  • 方法中心和科学正统
  • Chapter 03 动机理论引言
  • 作为一个整体的人
  • 将饥饿作为一种范式
  • 手段和目的
  • 欲望与文化
  • 复杂多样的动机
  • 促动状态
  • 动机间的关系
  • 驱力清单
  • 动机生活的分类
  • 动机和动物资料
  • 环境
  • 整合作用
  • 无动机行为
  • 实现的可能性
  • 现实的影响
  • 健康人的动机
  • Chapter 04 人类动机理论
  • 基本需求
  • 基本需求的特点
  • Chapter 05 基本需求满足的作用
  • 满足一种需求所产生的部分后果
  • 学习和基本需求的满足
  • 需求满足和性格形成
  • 满足与健康
  • 其他由需求满足部分决定的现象
  • 满足引发的病态
  • 高级需求的功能自主性
  • Chapter 06 基本需求的似本能性质
  • 重新审视本能理论
  • 似本能理论中的基本需求
  • Chapter 07 高级需求与低级需求
  • 高级需求与低级需求的差异
  • 需求层次存在的后果
  • Chapter 08 威胁的心理机制与理
  • 剥夺、挫折和威胁
  • 冲突与威胁
  • Chapter 09 破坏性是本能的吗
  • 动物数据
  • 儿童数据
  • 人类学数据
  • 一些理论方面的考虑
  • 临床经验
  • 来自内分泌学、遗传学等领域的数据
  • Chapter 10 行为的表达部分
  • 应对和表达
  • 释放和宣泄;未完成的行为;保守秘密
  • 持续现象;持续、不成功的应对;解毒治疗
  • 神经症的定义
  • 灾难性崩溃;无助
  • 心身症状
  • 表达性的自由联想
  • Chapter 11 自我实现者:一项心理健康研究
  • 个人前言
  •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数据的收集和表述
  • 更有效地感知现实并与之建立更舒适的关系
  • 接受(自我、他人、自然)
  • 自发、简单、自然
  • 以问题为中心
  • 保持超然、隐私的需求
  • 自主性、独立于文化与环境之外、意志、活跃
  • 永葆新鲜的鉴赏力
  • 神秘体验、高峰体验
  • 社会情怀
  • 人际关系
  • 民主的性格结构
  • 手段与目的的区别,善恶之间
  • 不带恶意的哲学性幽默感
  • 创造性
  • 对文化教化的抵制、对特定文化的超越
  • 自我实现者的不完美
  • 价值观和自我实现
  • 二分法的消解
  • Chapter 12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 初步描述不同性别的爱情特征
  • 自我实现之爱中的解除防御
  • 爱与被爱的能力
  • 自我实现的爱与性
  • 关心、责任、需求集中
  • 健康爱情关系的快乐和愉悦
  • 接受对方的个性、相互尊重
  • 爱是终极体验、赞赏、奇迹、敬畏
  • 超然与个性
  • 健康人对伴侣的品位和洞察力
  • Chapter 13 对个体和类属的认识
  • 引言
  • 注意与标签化
  • 感知的标签化
  • 学习的标签化
  • 思想的标签化
  • 常规化和非整体的理论
  • 语言和命名
  • Chapter 14 无动机和无目的的反应
  • 相对无动机的反应范例
  • 艺术
  • 欣赏、享受、惊叹、兴奋、鉴赏能力、终极体验
  • 风格和品位
  • 游戏
  • 意识形态、哲学、神学、认知
  • Chapter 15 心理治疗、健康与动机
  • 心理治疗和个人成长的需要满足必须通过人际关系
  • 良好人际关系疗法
  • 起治疗作用的良好人际关系
  • 心理治疗和良好社会
  • 训练与理论在现代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 自我疗法:认知疗法
  • 团体治疗:个人成长小组
  • Chapter 16 正常、健康与价值
  • 正常的定义
  • “正常”的新概念
  • 新旧概念之间的差异
  • 内在的人性
  • 良好条件的定义
  • 心理乌托邦
  • 环境和人格
  • “正常”的本质
  • 附录1 积极心理学的问题
  • 学习
  • 感知
  • 情绪
  • 动机
  • 认知和思维
  • 临床心理学
  • 动物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人格
  • 附录2 整体动力学、机体理论、症状动力学
  • 心理资料的性质与方法
  • 整体动力学的观点
  • 症候群的概念
  • 人格症候群(动力症候群)的特征
  • 人格症候群的组织
  • 症候群之间的关系
  • 人格症候群和行为
  • 症候群数据的逻辑和数学表达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要把所有时间都花在擦眼镜片上,以至于没时间戴上眼镜看世界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斯洛,书的封面就是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看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我们对于需求金字塔理论理解的还太浅,书中介绍的非常系统和详细。作者首先介绍了关于科学家的需求层次理论,并给出一个结论:学术自由,终身教职,较高薪水,提供这些更好的社会条件,往往可以帮助真理的探索者。对于科学家处理问题的方法,分为两类:以问题为中心,和以方法为中心。更好的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一旦科学家忘了自己的目的,就变成了弗洛伊德所说的那种人,把所有时间都花在擦眼镜片上,以至于没时间戴上眼镜看世界。以方法为中心的科学家,往往一开始就会问,我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能解决哪些问题?而不是遵照通常应有的规范问自己,眼下最关键,最紧迫,最值得我奉献精力的课题是什么?对于动机本身而言,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并非是一个个独立的离散的点。我们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很多快乐的源泉,能掌握一项新的技能,掌握技能所反馈的快乐本身,就可以驱使我们不断的去练习和重复。从教育孩子的角度而言,家长为了方便,往往希望孩子听话,不要老惹麻烦。但是,如果想让教育更积极,就应该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孩子的成长和自我实现上。教育应该让孩子实现坚强,自尊,正义感,让他们反抗专制和剥削,而非仅仅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控制买买买?

      个人常采取的应对措施有三种:压制、拖延和转移。压制:即强迫自己不去满足,比如正在控制体重的人远离甜品。拖延:是和自己协商能否延迟满足,比如完成某个任务再去满足,或者设定个期限。我在电商种草的东西都习惯先放到收藏夹,过段时间再说。现实往往是,当下非常想要的东西,过个几天就失去了冲动。转移:用另一个更值得的欲望取代当下这个。以买衣服举例,种草某个单品后,我往往先去逛街,很大概率遇到比之前种草的那件更漂亮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购买了后者,钱也花得更值。事实上,对于后者我也会使用拖延大法,一段时间后还是很想要(并且还买得到),就不为难自己了。从更广泛角度讲,转移也意味着可以尝试用更高层次的情趣替代较低级欲望。马斯洛认为:在基本需求的层级上,高级需求的满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观效果,即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举例说明,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太想吃垃圾食品了,不妨分散下注意力,约三五好友聊聊天,关心关心别人,甚至是关心陌生人。因为比起吃东西,社交更能满足基本需求中 “爱和归属感的需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事,物,独立,纠缠,交互,一体

        高研院期间,汪志谦和熊浩两个老师都推荐的一本书,我坚持读了下来,收货很多,不近对人,社会,事情的复杂性有了一定了解,也强化了我在做事方面的一些逻辑和思维,一切都是复杂又简单的,但是无论复杂还是简单的,都是纠缠的。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