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信息网络决定认知,认知决定你能走多远。

内容简介

在过去10万年里,人类建立大型合作网络,以此积攒了巨大的力量。然而,持续不断的发明与征服也将人类推入了一场生存危机。全球生态濒临崩溃,虚假信息泛滥。我们正一头扎进可能毁灭我们自身的、由新型信息网络组成的人工智能时代。

人类如此智慧,为什么却总是倾向于自我毁灭?我们为什么走到了生态和技术自杀的边缘?当非人智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时,人类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从口口相传的故事,到文字书写,再到人工智能,本书透过大历史的长镜头,讲述信息网络如何塑造了我们和我们的世界,邀请我们思考信息与真相、神话与官僚制度、智慧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不同的社会结构在试图构建信息网络时面临的关键困境。

如果我们拓宽视野,看看人类的信息网络在过去几千年如何发展,我们也许可以更了解今日与未来发生的事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部分 人类网络
  • 第一章 信息是什么?
  • 第二章 故事:无限的联结
  • 第三章 文件:纸老虎也会咬人
  • 第四章 错误:绝对正确是一种幻想
  • 第五章 抉择:民主与极权制度简史
  • 第二部分 非生物网络
  • 第六章 新成员:与众不同的计算机
  • 第七章 永不停歇:网络永远持续运行
  • 第八章 可能出错:谬误百出的网络
  • 第三部分 计算机政治学
  • 第九章 民主制度:我们还能对话吗?
  • 第十章 极权主义:所有力量归于算法?
  • 第十一章 硅幕:全球帝国还是全球分裂?
  • 结语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8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故事,才是社会的硬通货。

    因为怕死,所以我们要给生活赋予各种意义。但归根结底,意义可以被赋予,焦虑可以被转移,恐惧也在不断滋长。于是生活不再只是生活,变成了讲故事和角色扮演。譬如看展,我们也是先把自己纳入到一个故事体系中,再以某种身份,参与到对已有故事框架的解读以及自我认同的塑造。而策展,也是在试图还原一个历史故事,并重塑一个新故事,一个更具沉浸体验、更贴近时代的故事。如果没有故事,《蒲鲁东》只是画布上一些颜色的叠加,而米勒的《拾穗者》也只是麦垛和三个女人。有些画自己便是一个故事,比如《爱斗鸡的希腊年轻人》《摔跤手》;而有些却只是故事里的窗口、把手,比如吉吉的《洗衣妇》、弗朗索瓦的《春天》。所以看展,又分为 “人文” 和 “技术” 两个流派;前者听故事,为自己的故事找素材;后者听故事,为了学习怎么讲故事。而策展,也不过是 “借尸还魂”,试图用一个新故事、“活故事” 唤醒一个老故事、“死故事”。再说饮食,决定 “凉拌生菜” 只是凉拌生菜还是 “有机绿色沙拉” 的,也不过是一个故事。健康专家用 “人体七大营养元素” 先作为铺垫,相关机构再用 “膳食宝塔” 划出重点,网红自媒体代入自我补全细节,吃瓜群众口耳相传成为流行。这些高楼里面的 “土鸡蛋”,到底如何登堂入室,也全靠有人 “捧”,有人 “逗”。有些故事在酝酿中,有些故事已经流传了千年,耳濡目染之下,逐渐变成了我们生命的底色。有些故事已然成为了历史,却被反复传唱,因为这些故事,是社会的底色。故事塑造了集体,或者说集体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个体为了 “听故事”,出卖了自己的时间,换得一种 “讲故事” 的许可,一种强制性小于宗教、但规训远胜于它的社会性事务,也就是 “工作”。所以,杜尚的小便池为什么是艺术品?因为它自带故事。

      4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部跨越时空、洞察人类发展脉络的深刻之作。随着 AI 等非人智能的崛起,我们正一头扎进可能毁灭我们自身的、由新型信息网络组成的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在积累力量的同时,也正走向一场生存危机。我们今天的选择也许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建立全球性的规范机制,以确保技术进步不会对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损害。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只要我们放下自满、不要绝望,就能够打造有制衡机制的信息网络,不让权力失控。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发明什么其他的奇迹技术,也不需要想出什么过去世代都想不到的天才主意。想要打造更有智慧的网络,需要的只是我们放下天真与民粹的信息观,摒弃想要绝对正确不犯错的幻想,并且认真投入一项困难但平凡无奇的工作:为各种机构制度打造强大的自我修正机制。这或许就是本书想提供的最重要的启示。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71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