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打造滋养型环境,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内容简介

作者将过去50年的研究成果归纳为一条简单的准则:我们需要确保每个人生活在滋养型的环境之中。什么是滋养的环境呢?就是我们不要吝惜对亲社会行为的赞扬、欣赏、以及公开褒奖;表达关注、兴趣、肯定、青睐、感动、爱意,并且能给出实际的奖赏。在此过程中,我们的社会人群将会具备高级的技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并具有帮助他人健康生活的强烈的驱动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科学的希望和希望的科学性
  • 致谢
  • 引言 前进之路
  • 第一部分 行为科学等同于人类境况的挑战
  • 第1章 人类行为的实证科学
  • 第二部分 知识财富如何有助于人类繁荣
  • 第2章 家庭后天环境的培养
  • 第3章 学校后天环境的培养
  • 第4章 同龄群体和问题
  • 第5章 临床心理学的行为革命
  • 第三部分 更宽广的社会环境影响健康
  • 第6章 从国民到民众
  • 第7章 有害的公司营销行为
  • 第8章 贫穷和经济不平等
  • 第9章 公司资本主义的近期演变
  • 第四部分 社会后天培养环境的演变
  • 第10章 与他人彼此关怀
  • 第11章 社会如我们所愿地演变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3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温暖的孩子》

    安东尼・比格兰(Anthony Biglan)站在行为科学的前沿 40 载,用丰富的经历写就了这本意义深远、论述严谨、以理服人的书。本书准确地告诉我们那些知识和高瞻远瞩究竟是什么,这不无裨益,读者将认识到,通过共同努力,我们能循序渐进地实现一个更滋养、更有效的社会。我们可以运用知识做得更好,不是一般的好。最终,我们愿意遵循这样的方法,如此重要的知识不会永远湮没而不为人所用。但是为什么还在等?为什么不现在行动起来?拥有行为科学和进化科学的成果,现代世界能够开始一段壮观的旅程。旅程中,我们不仅有抽象的科学希望做支撑,还有我们切实掌握的科学知识护航。一路前行中,我们将获得更多知识。这正是因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我们信任为我们开启这一旅程的知识开发者。是时候将我们的知识付诸实践,是时候满怀希望启程了。      (—— 内华达大学客座教授、临床训练中心主任:斯蒂芬・海耶斯,推荐序
    《科学的希望和希望的科学性》)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性格是怎么养成的?这里有一些方法

      吴伯凡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世界上的事情,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不复杂的,比如生产一台车;
      第二类是有点复杂的,比如造个火箭;
      第三类是超级复杂的,什么?养孩子。”
      是不是很有感触?
      养孩子难,养好一个孩子更难。
      那些不听话的孩子都是怎么养成的?父母要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呢?
      1. 人的性格是怎么养成的呢?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 —— 结果选择。简单来说就是:人是很感性的,我们在做一件事前,都会有个感性的预期。这件事本身是对是错不重要,只要感觉结果是好的,我们就会去做;如果感觉结果不好,就不会做。然后根据外界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
      2. 大人这样,孩子更是如此。孩子的习惯养成,就是结果选择的产物。他觉得一件事对自己好,就会去做;如果恰好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就会不断重复这件事。举个例子:如果孩子每次哭,你都给他一块糖,那孩子很快会变得很爱哭;孩子每次摔玩具都能获得你的安慰,他就会养成摔玩具的习惯。
      3. 因为孩子对每个行为都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所以用强迫的方式教育他是没用的。他可能会暂时屈服,但内心不会认同你,下次还会 “不听话”。这就是很多 “熊孩子” 难管教的原因。比如说,你因为孩子抢别人的玩具打了他,但下次他可能还是会抢,就是孩子没有从内心觉得这事不好。
      4. 尤其要注意的是:这里的 “强迫”,是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体罚,精神上的蔑视、嫌弃,还包括语言上的责骂、呵斥。还有一种强迫很常见,但常常被我们忽视 —— 冷暴力,比如对孩子不理不睬、摆臭脸…… 强迫是我们在教育孩子上犯的最大问题。
      5. 强迫的教育方式坏处很多。首先,无法让孩子完全认同,会激发他的逆反心理;其次,强迫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形成反社会人格。美国心理学家调研发现:反社会人格的形成与一个人童年时受到的强迫行为,关系密切。此外,强迫还会给孩子一个不好的暗示 —— 强迫可以解决一切。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孩子也会倾向于用强迫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很难获得协商、合作、体谅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6. 与强迫教育相对的,是营造一个滋养型的环境:让孩子在正向的结果选择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用正向的引导,避免强迫带来的伤害,这才是培养孩子的秘诀。
      7. 想引导孩子做一件事,就要让他得到正向的反馈。比如,想引导孩子好好学习,告诉他学习重要是没用的,因为孩子根本感受不到这些道理,没法从心理上认可。相反,如果让他觉得学习是件有收获的事,比如陪伴孩子一起写作业、阅读完给孩子个小奖励,孩子就会愿意去学习。
      8. 不要吝啬对孩子的欣赏和公开表扬。孩子做对一件事时,一定要及时表扬。除了语言上的表扬,还可以主动释放一些非语言信号,比如给他一个 “表扬便条”“小红旗” 等,鼓励他继续这样做。
      9. 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要过度反应。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事比获得父母的关注更重要。如果父母反应强烈,即使是在批评他,也会给孩子一种错觉 —— 只要我这样做,妈妈就会关注我。为了获得关注,即使冒着被批评的风险,他下次还会这么做。正确的做法是,心平气和地告诉他这样不对。当他发现这样做没啥好处时,就不会做了。
      10. 教育孩子时,要给他更多耐心。有时候,一句话说了十遍,孩子就是无动于衷,是不是很恼火?事实上,我们可能高估了孩子的理解和行动能力。孩子不是故意和你作对,他可能真的没搞明白要怎么做。保持耐心,最好亲自做个示范,比讲道理更有效。
      11. 如果孩子真犯了错,怎样批评才正确呢?首先,要就事论事,不能翻旧帐和贴标签,可以对孩子说 “这件事你做得不对”,但不能指责他 “就是懒、馋、不乖”。不要吝惜时间讲道理和原则,让孩子知道这件事为什么是错的。当他真的理解了之后,改掉了心中原有的判断标准,就会愿意听你的。
      12. 对于正在发泄情绪、讲道理不管用的孩子,教你个方法 —— 计时隔离。带孩子到一个你们能互相看到的角落,让他冷静一下。等孩子情绪平复后,再安慰并鼓励他做正确的事。具体的间隔时间,可以遵循孩子几岁就间隔几分钟的原则。
      13. 最后,让我们回到书名 —— 温暖的孩子,这其实是作者的一个愿望:通过正向引导,培养出温暖的孩子;当这些温暖的孩子长大,由他们组成的社会就不再有冬天。

        7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疑问=答案

        当日常平静的生活状态,没有那么多的问题是不是就不需要那么多答案?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