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华杉带你轻松读懂《资治通鉴》。讲透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古人的智慧,看得懂、用得上。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全书共294卷,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通过对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描述,来警示后人。可是,如此鸿篇巨著,却一直令历史爱好者望而却步,如今市面上的《资治通鉴》全书讲解的作品也不多。

本书作者华杉,研究《资治通鉴》多年,他深谙儒家思想,能够从文化思考的角度,对这部史学巨著作出解读。同时,他充分尊重历代注家的观点,如胡三省、张居正、王夫之等,用现代的语言,还原古人的智慧。全书语言通俗,无需半点古文基础,就能让你彻底读懂《资治通鉴》。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系列,预计共有36册,本书为第一册。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 卷第一 周纪一(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69年,共35年)
  • 卷第二 周纪二(公元前368年—公元前321年,共48年)
  • 卷第三 周纪三(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8年,共23年)
  • 卷第四 周纪四(公元前297年—公元前273年,共25年)
  • 卷第五 周纪五(公元前272年—公元前256年,共17年)
  • 卷第六 秦纪一(公元前255年—公元前228年,共28年)
  • 卷第七 秦纪二(公元前227年—公元前209年,共19年)
  • 卷第八 秦纪三(公元前208年—公元前207年,共2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2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像读小说一样读《资治通鉴》

    通篇大白话,拿起来就放不下。古人真智慧,说不定一看就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亲贤臣,远小人

      什么贤臣,什么小人,这都是事后诸葛亮。不过,很多治国的道理还是挺好的。比如以下这些内容。成就大事业的人,不跟一大堆人商量。诚信是人君的大宝。国君不可随意行赏。对身边人好,远方之人就来。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只有理想主义的事业才能基业长青。学会与问题共存,带着问题前进。杀敌靠愤怒,夺敌靠奖赏。君子交绝,不出恶声。耳朵根子不能软。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一切都是难能可贵。无缘无故送上门的利益,必是祸患。上下不同欲,君臣异利。不可有利必趋、有害必避。小人物不要自卑,大人物别把自己太当回事。民心可用,军队才可用。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不追求最好的结果。学会与小人共存。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军事行动。志在必得者死。压倒性投入:投入越大,风险越小。团结是一个人的事,不是大家的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与其早点看清别人,不如早点看清自己。有价值观和志向,才能行道于天下。领导力的关键,在于成就他人。傲和惰,能毁掉人的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两种史书,两种读法

        历史学家分很多种,有古代的,有近现代的;有分国界的,有分学界的;有的来自哈佛学派,有剑桥学派,还有东亚学派的。


        但我更喜欢一种分法 —— 当过官的和没当过官的。
        当然,这不是说,水准谁高谁低。我的理解是,有没有当过官,写历史的立意差别可大了。
        古今中外优秀的史书,大多都有独到的见解、准确的分析、卓越的史料价值。
        但当过官的,往往更关注政治得失,历史经验与实际的结合。最典型的司马光,就是当过官的,官职还不小。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伟大就在于,他关注的经验永远能在现实落地,不论沧海桑田、时局变换,你总能从中找到有用的东西。
        01
        《资治通鉴》的开篇的写的第一个故事,是 “韩赵魏三家分晋”。
        简单的说,就是三个职业经理人(韩赵魏)掌握了控制权,将公司(晋)拆分为独立控股公司的故事。
        比起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晋文公、齐桓公的诸侯争霸,“三家分晋” 只不过是个二流事件。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二流事件,会引起司马光高度重视?选这么一个故事作为开头呢?
        学术原因的肯定不是。司马光担任过御史台的最高长官,历过北宋最重大的政治事件 “王安石变法” 的惨败。
        从过往的经历看,他不是那种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的学者。
        至于是否是道德批判,似乎也不太像。毕竟 “春秋无义战”,韩赵魏和老东家晋国的政治,我们就不比较了,春秋都不是什么好政治。
        甚至事情的起因,是韩赵魏被另一个经理人 —— 智伯压迫引起的,属于被迫反击,有点占理的味道。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从未间断,因为我隐约感觉到,所谓分家事件,在司马光眼中,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02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国语・襄王拒晋文公》时,想明白了答案。
        当初,晋文公帮助周襄王复位。面对赏赐,晋文公提了一个过分请求 —— 允许他死后,用天子才能使用的 “隧葬”。
        不用土地,不用钱财,点个头就能答应的请求,周王却非常认真的拒绝了:
        “没有国君之德,却敢僭行天子之礼,那就是有两个天子了,如果出现这种事,恐怕叔父(晋文公)您厌恶的吧!不然的话,您有的是土地,想怎么葬就怎么葬,何必请示我呢?”
        要知道,这时周的土地,已经非常小了;领下人民,也非常少了。都比不过曹滕莒这些小国。甚至眼前这个人,能轻松行废立之事。
        但结果是什么呢?
        史书上说,这位经历了骊姬夺嫡之乱,刀光剑影,最后成为春秋五霸、手握大权的晋文公害怕了。
        是呀!周几百年宗主天下,晋、楚、齐、秦强大如此,也不敢侵犯它。是这些大国有力不足吗?是他们于心不忍吗?
        不是,是他们不敢。他们知道 “礼” 就是底线 —— 今天谁带头作乱,明天自己的手下就是效仿,天下就有无数的人来诛杀乱臣贼子!
        可到了三家分晋,割地自强,请天子封地,周天子竟 “不敢不从”。是周天子害怕吗?不是,正好相反,是韩赵魏害怕,不然的话它们为何还请天子呢?
        所以,三家分晋,位列诸侯,不是韩赵魏破坏了礼,而是周天子自己放弃礼,带头破坏了礼。
        “三家分晋” 是治乱分野,其深意就在此;礼制名分,是治国之大本,司马光立意,就在于此。
        03
        历史故事是有趣的,道理是枯燥的。但枯燥的,更有价值。况且,这些价值放到今天依然很管用。
        我挺喜欢读《水浒传》,虽然施耐庵不用考虑治国安邦的问题,但我想他一定读懂了《资治通鉴》。
        在第十九回,林冲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头领。而后,晁盖一番言语 —— 要求林冲坐第四位,话语非常得体、恰当。
        很明显,晁盖没事先准备好,鬼都不信。
        这叫保护控制权。公司创立之初,不明确管理权,创始人轻则被踢出公司,重则脑袋都没了。
        新浪、万科、俏江南、一号店、大娘水饺、太子奶、易到用车、去哪儿网、饿了么、桔子酒店、汽车之家、雷士照明,还有 twitterUber…… 不都是吃了这个亏么?
        我们接着看,晁盖派刘唐等人下山打劫,专门叮嘱 “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小喽啰上山说报告,晁盖最关心的,是 “不曾杀人么?”
        这叫树立企业文化。任何一个团体,必须有底线,才能给人明确的预期,才能获得社会认可,才能生存下去并发展壮大。
        晁盖开张之初,就知道这些,我们今天的人真正知道的却不多。
        所以,当我们仰望阿里、腾讯,谈论它们极富特点的企业文化,看到涨涨跌跌的股价,被马云卸任的消息刷屏时。不妨想想马云、马化腾们思考过什么,读懂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做到了什么……
        希望《资治通鉴》能给予我们智慧。

          4
          7
        • 查看全部44条书评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