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本书就是帮助老师们如何把“剩下的东西”教给学生。

内容简介

什么是理解?它和知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理解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我们如何知道学生达到了这个目标?在当前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建设一套严谨的、有吸引力的课程体系,关注理解,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

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中回答了这些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自1998年两位作者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这一理念引入教育领域开始,世界各地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用了UbD框架。通过借鉴大量教师的实践反馈,两位作者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UbD理念进行修订和补充,用于指导教育工作者的课程体系建设、评估和教学设计。

本书以优化的UbD模板为核心,借助各学科领域大量的实践策略、工具和案例,解释了逆向设计的基本原理;对一些关键概念作了清晰透彻的阐释,比如大概念和基本问题;并关注理解六侧面如何丰富学生的学习。本书为教师设计者建设课程体系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确保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学习体验。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 前言
  • 致谢
  • 绪论
  • 设计的两个误区
  • 本书内容
  • 本书受众
  • 关键术语
  • 关于本书可能误解的解释
  • 提醒与说明
  • 第一章 逆向设计
  • 为什么“逆向”是最好的
  • 传统设计的两个误区
  • 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
  • 逆向设计模板
  • 设计标准
  • 设计工具
  • 鲍勃·詹姆斯的逆向设计实践
  • 关于设计过程的几点说明
  • 预览
  • 第二章 理解“理解”
  • 理解作为有意义的推断
  • 理解的可迁移性
  • 理解作为名词
  • 专家盲点
  • 理解的证据
  • 学生的误解以及我们的感悟
  • 第三章 明确目标
  • 标准制定
  • 解析标准
  •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大概念和核心任务?
  • 一个确定了优先次序的框架
  • 发现大概念的更多建议
  • 教师的“新装”
  • 根据迁移任务制定目标
  • 鲍勃·詹姆斯的逆向设计实践
  • 总结
  • 第四章 理解六侧面
  • 侧面1:解释
  • 侧面2:阐明
  • 侧面3:应用
  • 侧面4:洞察
  • 侧面5:神入
  • 侧面6:自知
  • 理解六侧面对教与学的关键启示
  • 第五章 基本问题:通向理解之门
  • 问题:大概念航标
  • 是什么使一个问题成为基本问题?
  • 技能领域的基本问题
  • 专题性与综合性的基本问题
  • 对基本问题更细致的研究
  • 基本问题:强调多元
  • 提出基本问题的技巧
  • 使用基本问题的技巧
  • 围绕开放问题架构工作的重要性
  • 鲍勃·詹姆斯的逆向设计实践
  • 预览
  • 第六章 架构理解
  • 辨别理解的特征
  • 界定理解
  • 主题性理解和综合性理解
  • 理解与事实性知识
  • 对技能的理解
  • 内容标准和理解
  • 确定和架构理解的技巧
  • 理解和发展的问题
  • 回顾勾股定理
  • 理解作为目标
  • 对可预料误解的认知
  • 要认识到可能不只有一种理解
  • 理解的不可靠性和多元化
  • 鲍勃·詹姆斯的逆向设计实践
  • 总结
  • 第七章 像评估员一样思考
  • 三个基础性问题
  • 一个非自然的过程
  • 从“快照”到“剪贴簿”
  • 真实表现——必要而非虚饰
  • 围绕问题而不只是围绕练习进行设计
  • 使用GRASPS架构表现性任务
  • 表现性任务的教学片断
  • 使用理解六侧面作为评估蓝图
  • 为评估使用基本问题
  • 围绕证据进行
  • 鲍勃·詹姆斯的逆向设计实践
  • 预览
  • 第八章 指标和效度
  • 对指标的需求
  • 从指标到量规
  • 用量规评估理解
  • 基于指标和量规进行逆向设计
  • 侧面和指标
  • 根据学生工作来设计和完善量规
  • 效度的挑战
  • 逆向设计中的效度自评
  • 信度:对评估模式的信心
  • 通用指导原则
  • 本章结束前的提醒
  • 第九章 设计学习
  • 最佳设计兼具吸引力与有效性
  • 最佳设计的特点
  • 教学计划中的WHERETO要素
  • W——学习方向(Where)和原因(Why)
  • H——吸引(Hook)和保持(Hold)
  • E——探索(Explore)和体验(Experience),准备(Equip)和使能(Enable)
  • R——反思(Reflect),重新考虑(Rethink)与修改(Revise)
  • E——评价(Evaluate)工作及进展
  • T——量身定制(Tailor)
  • O——为最佳效果而组织(Organize)
  • 将设计元素有效整合的技巧
  • 鲍勃·詹姆斯的逆向设计实践
  • 下一个问题
  • 第十章 为理解而教
  • 灌输与揭示
  • 教材和为理解而教
  • 教师的主要作用:设计正确的体验
  • 揭示:深入主题的过程和论证
  • 突破过度简化:质疑过去和现在的理解
  • 对教学时间和方式进行更多有目的的思考
  • 回到营养单元
  • 谨防习惯和舒适引发的自我欺骗
  • 将教学类型与内容类型相关联
  • 时机就是一切
  • 需要更多的形成性评估
  • 理解以及知识与技能的应用
  • 鲍勃·詹姆斯的逆向设计实践
  • 预览
  • 第十一章 设计过程
  • 设计入门
  • 修订已有设计
  • 标准,而非“菜谱”
  • 设计中不可避免的困境
  • 解决困境的拙见
  • 调整
  • 第十二章 宏观设计:将UbD作为课程框架
  • 多大算大?
  • 将基本问题作为课程和学科的基础
  • 跨学科的问题
  • 围绕表现性任务制定课程框架
  • 从任务到量规
  • 为了理解将“范围和序列”用于课程
  • 内容的逻辑VS理解内容的逻辑
  • 重新思考范围及序列
  • 激发兴趣与反思、再反思
  • 螺旋式课程
  • 更好的课程大纲
  • 第十三章 “虽然如此,但是……”
  • 错误观念1:“虽然如此,但是……我们不得不为了应试而教。”
  • 错误观念2:“虽然如此,但是……我们有太多内容要讲。”
  • 错误观念3:“虽然如此,但是……这项工作太难,而且我也没时间。”
  • 结论
  • 后记:开始行动吧
  • 通过合作提高成效
  • 行动胜于空谈
  • 附录:6页模板范例
  • 术语表
  • 参考资料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