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重现清代一系列典型案件,解析其制度设计的漏洞所在。

内容简介

历史上涉及多方、影响广泛的大案要案,其发生、审判及最终裁决,往往充满诸多值得深思的细节,可谓回溯及研判历史的重要标本。

本书上编《旧案重审》,以充满现场感的叙述,重现了自雍正至光绪年间的多桩案件。这些案件起初都看似平常,但最终升级成轰动一时、引起皇帝关注的大案,其案情反复、内幕重重,令人惊骇,最终审判结果耐人寻味。作者在还原案件过程之后,予以理性审视,探讨了清代法律制度中的种种弊病,譬如刑讯逼供、讳盗诬良等,以及其深层症结所在。

下编《刑期无刑》,选取清代法制体系中的一些重要职位,如仵作、禁卒、提牢官乃至皇帝,展现他们作为体制中的“螺丝钉”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履行职责时面临的困境,并由此展现了清代法制体系的审案流程、机构设置、人事机制以及明暗规则。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上编中所述的案件。

本书以重述案件的方式还原历史现场,也从侧面描绘出清代由盛世坠入末途中的政局更迭、官场生态与世情人心。其中所反映的问题,有助于理解、反思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以及政治制度的某些痼疾。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上编 旧案重审
  • “能吏”之祸:一桩民妇走失案背后的雍乾政风之变
  • 新君的麻烦
  • 亲家成仇家
  • “能吏”高人杰
  • 杨氏“复活”
  • 督抚角力下的大结局
  • 刑讯及其“世轻世重”
  • 讳盗诬良:制度漏洞酿成的惨剧
  • 律例设计精细,却难免冤案发生
  • 从制度上找漏洞:讳盗诬良是如何发生的
  • 重臣与宠臣:一桩杀妻案引发的权力较量
  • 涉案人员
  • 案件始末
  • 处理结果
  • 余音
  • 冤狱起山阳:洪水过后的新进士之死
  • 自杀?还是被自杀?
  • 利欲熏心的府县与颟顸昏聩的大僚
  • 来自皇帝的焦虑
  • 冒赈与吃赈:赈灾官吏怎样发国难财
  • 黑幕笼罩泰山脚下:嘉庆年间的徐文诰京控案
  • 积案累累,京控纷纷
  • 事主耶?凶手耶?
  • 救官不救民
  • 外间风气非一人能变
  • 一场震惊御座的反转剧:嘉庆年间直隶迟孙氏京控案
  • 冤沉似海的惊天大案
  • 瞠目结舌的案情反转
  • 插曲:对一个“惧内庸夫”的道德审判
  • 图准不图审:反转剧里的京控弊端
  • 人情难却:道光年间的一件刑部舞弊案
  • 从上下其手到真相大白
  • 刑案中的人情难却
  • 刑部的纠错机制
  • 闺门奇祸:道光年间的德清徐氏狱
  • 秽事出清门
  • 发痧?自缢?还是被杀?
  • 主审死了,主犯也死了
  • 似是而非的大结局
  • “办七分不公道事”
  • 内轻外重,事已积成:光绪年间的河南镇平王树文顶凶案
  • 偷梁换柱,一错到底
  • 内外角力,唇枪舌剑
  • 积重难返,大势已去
  • 下编 刑期无刑
  • 清代刑部的审案流程
  • 移送与派审
  • 审讯与用刑
  • 定稿与上奏
  • 笔尖儿立扫千人命:清代的秋审与秋审处
  • 地方秋审
  • 秋审处的机构设置
  • 秋审处的运作模式
  • 秋审处的人事机制
  • 清代刑部的提牢官
  • 新官试金石
  • 处分压力
  • 经费压力
  • 人事压力
  • 恤囚福报
  • 身负重任的小人物(一):清代刑部的书吏
  • 清代部吏的生存状态
  • 刑部书吏特殊性成因分析
  • 刑部书吏的一些遗留问题
  • 余论
  • 身负重任的小人物(二):清代刑部的仵作与禁卒
  • 刑部的仵作
  • 刑部的禁卒
  • 法司依律,天子衡情:清代的皇权与刑案
  • 政治大案中的皇权
  • 普通刑案中的皇权
  • 怎样认识清代刑案中的皇权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北京汉唐之道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北京汉唐之道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民营出版策划发行机构。从1996年策划出版发行梁晓声《95随想录》、奥格·曼狄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开始至今,汉唐之道每年均有颇具市场影响力的产品问世,一直享有书业“常青树”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