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类型
8.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3千字
字数
2019-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你可能想不到,爱因斯坦曾摧毁过一颗行星。
内容简介
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在几个世纪的观测中,人们发现水星轨道存在轻微的扰动。这与牛顿理论所预言的行星行为有些许偏差。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进行了计算,于1859年提出假设:水星轨道内尚有一颗未被人们发现的行星。他还以罗马神话中火神的名字(Vulcan)为之命名(对应中文译名即“祝融星”)。此后,人们开始疯狂地寻找这颗行星,但除了一位乡间业余天文学家声称目击了它之外,没人能再次证实它的存在。1915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体系构建完成,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解释水星轨道的扰动现象。自此证实:祝融星并不存在。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导读
-
前言
-
第一部分 从牛顿到海王星 (1682—1846年)
-
第1章 “牢不可破的世界秩序”
-
第2章 “快乐的思想”
-
第3章 “这颗星没在星图上”
-
插曲 “太不可思议了”
-
第二部分 从海王星到祝融星 (1846—1878年)
-
第4章 38秒
-
第5章 扰动质量
-
第6章 “搜索将圆满结束”
-
第7章 “躲藏了这么久”
-
插曲 “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
-
第三部分 从祝融星到爱因斯坦 (1905—1915年)
-
第8章 “最快乐的思想”
-
第9章 “帮帮我吧,我快要疯了”
-
第10章 “欣喜若狂”
-
后记: “渴望看到……先定的和谐”
-
致谢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爱因斯坦的传奇
从天王星海王星的发现,一直到祝融星的预测,天文学家在十九世纪无往不利。传奇的爱因斯坦发现了天空中最大的秘密,消灭了祝融星。科学的发展从来不是线性的,观测手段,或者说研究技术对于最后的理论非常关键,这对目前的科学研究也很有意义。这本书写作优美,高爽博士翻译的很棒,推荐!
一次天文科普之旅
对《追捕祝融星》这本书的关注,来源于对本书译者高爽老师的关注,作为得到系老师,他主理的《天文学通识》科普了几万人,我也是其中之一。高老师用自己专业知识和世界观,把这本书介绍给我们,本书讲述了科学家们对祝融星的长达半个世纪追捕故事,展示了现代天文学发展的历程。
本书译者高爽,2011 年博士毕业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天文专业,先后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北京师范大学做研究和教学,现在是一名全职科普人。那天在领读人群里,高老师感叹,自己是个孤傲的人,自从加入得到大家庭,能看得上的人越来越多了。看了以后暗暗点赞,我特别能理解,作为在顶级学府长期深造大牛人智商上的优越感以及由此而生的内心的孤独。这样一个孤傲的大牛,从事科普,就等于要打破自己长期科学训练养成的思维模式,回到专业的最初,再从头陪着天文爱好者重走一遍专业之旅,这需要有多大的责任感驱动呀。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天文学以后,等于把历史上杂乱的天文观测结果,完全理论化,从此天文世界可以解释了。祝融星的存在的可能性,也因牛顿理论而生,但经过半个世纪的观测,就是没有追捕到理论上应该存在的祝融星。一直到爱因斯坦相对论出现后,才证明了祝融星是不存在的。这个过程,体现了天文学的发展,也体现了路径依赖的思维方式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指出科学有时候就是系统化的偏见,但也正因为天文学的研究方式可以证伪,天文学也有了继续发展的力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文梦,让我们跟着高老师的脚步,读完这本书,圆自己的天文梦。
《追捕祝融星》
本书是科学史纪实性作品,展现了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 200 多年里天文学家的工作。在 200 年的天文学进程中,天文学家围绕着一颗想象出来的祝融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最终证明这颗星根本不存在。通过这个真实的故事,读者可以感受到天文学这一独特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机制。本书核心内容:一、为什么天文学 200 年的历史,本质上就是关注祝融星的历史?二、科学家们,尤其是天文学家的工作思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天文学家被称为是 “最保守的一群人”?天文学家并不是我们过去想象的那样极富创新精神的革命者。相反,天文学家很容易趋于保守,甚至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集体犯错误。究其原因,天文学的验证依赖于模型体系的搭建,在不能做实验的情况下,天文学的思维方式容易陷入路径依赖,最终把某一理论发展到极致,陷入死胡同。这个时候,天文学家需要的是颠覆式的创新。第一,《追捕祝融星》这本书的作者做到了有节制地叙述故事。作者只是客观而生动地把故事呈现给你,而没有对天文学家的错误做出批判。这是一种严肃的和负责任的科学态度。这本书讲了一个关于祝融星的故事。祝融星只是一颗假想的行星,从来没有真实地存在于宇宙当中,但是曾经有大量杰出的天文学家相信它的存在,人们给它起了名字,计算了它的轨道,预测了它下一次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媒体和学术论文铺天盖地地报道祝融星的发现。但是,在爱因斯坦的全新的理论中,祝融星灰飞烟灭,不需要存在。第二,今天的天文学不再考虑祝融星的概念。祝融星成了远去的词汇,没人再提。《追捕祝融星》这本小书用 200 页的篇幅,重新唤起了祝融星的名字,把我们带回到天文学家犯错误的年代,让我们反思科学的发展历程。回顾这样的历程,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首先,祝融星可以成为天文学发展的线索,围绕这颗重要但是根本不存在的行星,天文学反复进行颠覆式创新。 其次,科学上的颠覆式创新要求人们更换全新的框架来看待宇宙。天文学家用 50 年的错误经验告诉我们,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最后,你会发现科学尤其是天文学,真是人类最独特的文化。它可以自我更新,自我进化,自己朝着更完善的方向迭代下去。而任何一种看起来风靡一时的理论,都只是一时一地的短暂的真理。 1915 年,爱因斯坦做了一场演讲,演讲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证明祝融星不存在,水星不特殊,新的理论可以解释水星的运动。爱因斯坦走出这座大楼的时候,部分科学院的成员还在低声讨论,祝融星已经彻底消失,换来的一整套新的宇宙观念,一直持续到今天。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