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用户推荐指数
传记
类型
8.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6千字
字数
2020-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王水照教授写钱锺书先生,大量一手材料与研究心得首次公开。
内容简介
王水照教授曾于中国社科院跟随钱锺书先生治学与工作多年,二人虽无师生之名,而有师生之实,始终保持密切的来往。
王水照对钱锺书的学术、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他在宋代文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亦曾受钱锺书启发。王水照认为钱锺书手稿中尚有大量相关研究未及整理发表,实为学界之憾。而关于钱氏曾被诬告的经历、学术究竟有无体系、钱锺书与陈寅恪观点碰撞等众说纷纭的问题,亦以亲身见闻,结合自己对学术的理解,给出了答案。
本书共分四辑,涉及钱锺书的生平曲折、为人处世、学术成就尤其是宋诗方面的成就、对钱锺书手稿集的解读与探讨等多个领域,既有作为学界同仁对钱锺书学术上的精辟解读与探讨,亦有作为朋友、学生角度的温情缅怀,多有一手材料和独家见解,洵为研究、了解钱锺书不可不读的著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走进“钱学”
- 第一辑 历史与记忆中的钱锺书先生
- 记忆的碎片
- 一、不敢以弟子自称
- 二、学术领域绝不通融马虎
- 三、与青年学子平等论学
- 四、拒绝为他立传的背后
- 五、“钱学”、理论体系与学术走向世界
- 钱锺书先生的闲谈风度
- 一、别样的考题:“用不着什么准备,准备也没有用”
- 二、从闲谈中感受才情横溢、妙语连珠的快意
- 三、“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
- 四、“百种禽鸟鸣叫各自的音调”与新不废旧
- 钱锺书先生参与《毛泽东选集》英译过程点滴
- 一、《毛选》英译本出版过程
- 二、钱先生承担的工作
- 三、与徐永煐先生的交往
- 钱锺书先生横遭青蝇之玷
- 一、不愿去父母之邦
- 二、与李克、李又安夫妇的关系
- 三、匪夷所思的诬告
- 四、生存智慧、人生与学术的交集
- 第二辑 钱锺书先生的学问与趣味
- 钱锺书先生的《西游》情结
- 一、孙猴儿钻进谁的肚子
- 二、猴入马厩,可免马疫
- 三、如意金箍棒
- “皮里阳秋”与“诗可以怨”
- 一、钱先生答不出“皮里阳秋”?
- 二、如何解读“诗可以怨”
- 钱锺书先生与宋词研究
- 一、至少看过三遍《全宋词》
- 二、岳飞《满江红》的真伪问题
- 三、对“体制内”词学家的补益之功
- 四、文本误植之因及其他
- 钱先生的两篇审稿意见
- 一、“文学批评中之‘考据’必须更科学、更有分析”
- 二、“不要死于古人句下,不要迷信票面价值”
- 钱锺书世界的文化阐释
- 第三辑 钱锺书先生的宋诗研究
- 《宋诗选注》的一段荣辱升沉
- 一、从备受推重到遭受批判
- 二、风向转变
- 三、夏承焘:不信千编真覆瓿,安知九转定还丹
- 四、小川环树:宋代文学史必须改写了吧
- 五、“大批判”馀波
- 《正气歌》所本与《宋诗选注》“钱氏手校增注本”
- 一、《宋诗选注》何以不选《正气歌》
- 二、《宋诗选注》“钱氏手校增注本”
- 《宋诗选注》删落左纬之因及其他
- 一、选本的时间性
- 二、左纬诗开晚唐体
- 三、钱先生关于宋人学杜诗的见解
- 四、对宋人“晚唐体”的观察
- 五、钱先生给出的宋诗体派发展图
- 六、《容安馆札记》的文献考辨成果
- 钱锺书先生与宋诗研究
- 一、《宋诗纪事补正》一斑
- 二、《宋诗选注》的篇目之争
- 三、《宋诗选注》的工作方法
- 钱锺书先生的南宋诗歌发展观
- 一、钱先生到底有无“理论体系”?
- 二、《容安馆札记》中具有“坐标点”作用的三则
- 三、《宋诗选注》提供的南宋诗歌发展图景
- 四、如何钩稽、丰富诗史主线索
- 关于《宋诗选注》的对话
- 一、日本学者对《宋诗选注》的评价
- 二、《宋诗选注》的四种“读法”
- 三、关于选目的疑问
- 祝《宋诗选注》走出国门
- 第四辑 《钱锺书手稿集》管窥
- 《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初学记”
- 一、垂青一般选本所冷落的诗人
- 二、电脑检索不能替代对艺术创作奥秘的深刻把握
- 三、有学术的人生
- 四、有人生的学术
- 解读《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
- 一、《容安馆札记》:半成品的学术著作
- 二、《容安馆札记》的特点:私密性与互文性
- 三、不衫不履不头巾
- 读《容安馆札记》拾零四则
- 一、钱先生与《唐诗选》
- 二、韩愈与古文运动
- 三、杨万里与“诚斋体”
- 四、论“江湖派”
- 关于《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的对话
- 一、钱先生的三种手稿
- 二、《手稿集》与钱先生的日常读书生活
- 三、钱先生的读书兴趣
- 四、寻找《管锥编》续编
- 五、精微·会通·自得:钱先生的学术境界
- 附录 本书所涉与钱锺书先生相关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