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王水照教授写钱锺书先生,大量一手材料与研究心得首次公开。

内容简介

王水照教授曾于中国社科院跟随钱锺书先生治学与工作多年,二人虽无师生之名,而有师生之实,始终保持密切的来往。

王水照对钱锺书的学术、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他在宋代文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亦曾受钱锺书启发。王水照认为钱锺书手稿中尚有大量相关研究未及整理发表,实为学界之憾。而关于钱氏曾被诬告的经历、学术究竟有无体系、钱锺书与陈寅恪观点碰撞等众说纷纭的问题,亦以亲身见闻,结合自己对学术的理解,给出了答案。

本书共分四辑,涉及钱锺书的生平曲折、为人处世、学术成就尤其是宋诗方面的成就、对钱锺书手稿集的解读与探讨等多个领域,既有作为学界同仁对钱锺书学术上的精辟解读与探讨,亦有作为朋友、学生角度的温情缅怀,多有一手材料和独家见解,洵为研究、了解钱锺书不可不读的著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走进“钱学”
  • 第一辑 历史与记忆中的钱锺书先生
  • 记忆的碎片
  • 一、不敢以弟子自称
  • 二、学术领域绝不通融马虎
  • 三、与青年学子平等论学
  • 四、拒绝为他立传的背后
  • 五、“钱学”、理论体系与学术走向世界
  • 钱锺书先生的闲谈风度
  • 一、别样的考题:“用不着什么准备,准备也没有用”
  • 二、从闲谈中感受才情横溢、妙语连珠的快意
  • 三、“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
  • 四、“百种禽鸟鸣叫各自的音调”与新不废旧
  • 钱锺书先生参与《毛泽东选集》英译过程点滴
  • 一、《毛选》英译本出版过程
  • 二、钱先生承担的工作
  • 三、与徐永煐先生的交往
  • 钱锺书先生横遭青蝇之玷
  • 一、不愿去父母之邦
  • 二、与李克、李又安夫妇的关系
  • 三、匪夷所思的诬告
  • 四、生存智慧、人生与学术的交集
  • 第二辑 钱锺书先生的学问与趣味
  • 钱锺书先生的《西游》情结
  • 一、孙猴儿钻进谁的肚子
  • 二、猴入马厩,可免马疫
  • 三、如意金箍棒
  • “皮里阳秋”与“诗可以怨”
  • 一、钱先生答不出“皮里阳秋”?
  • 二、如何解读“诗可以怨”
  • 钱锺书先生与宋词研究
  • 一、至少看过三遍《全宋词》
  • 二、岳飞《满江红》的真伪问题
  • 三、对“体制内”词学家的补益之功
  • 四、文本误植之因及其他
  • 钱先生的两篇审稿意见
  • 一、“文学批评中之‘考据’必须更科学、更有分析”
  • 二、“不要死于古人句下,不要迷信票面价值”
  • 钱锺书世界的文化阐释
  • 第三辑 钱锺书先生的宋诗研究
  • 《宋诗选注》的一段荣辱升沉
  • 一、从备受推重到遭受批判
  • 二、风向转变
  • 三、夏承焘:不信千编真覆瓿,安知九转定还丹
  • 四、小川环树:宋代文学史必须改写了吧
  • 五、“大批判”馀波
  • 《正气歌》所本与《宋诗选注》“钱氏手校增注本”
  • 一、《宋诗选注》何以不选《正气歌》
  • 二、《宋诗选注》“钱氏手校增注本”
  • 《宋诗选注》删落左纬之因及其他
  • 一、选本的时间性
  • 二、左纬诗开晚唐体
  • 三、钱先生关于宋人学杜诗的见解
  • 四、对宋人“晚唐体”的观察
  • 五、钱先生给出的宋诗体派发展图
  • 六、《容安馆札记》的文献考辨成果
  • 钱锺书先生与宋诗研究
  • 一、《宋诗纪事补正》一斑
  • 二、《宋诗选注》的篇目之争
  • 三、《宋诗选注》的工作方法
  • 钱锺书先生的南宋诗歌发展观
  • 一、钱先生到底有无“理论体系”?
  • 二、《容安馆札记》中具有“坐标点”作用的三则
  • 三、《宋诗选注》提供的南宋诗歌发展图景
  • 四、如何钩稽、丰富诗史主线索
  • 关于《宋诗选注》的对话
  • 一、日本学者对《宋诗选注》的评价
  • 二、《宋诗选注》的四种“读法”
  • 三、关于选目的疑问
  • 祝《宋诗选注》走出国门
  • 第四辑 《钱锺书手稿集》管窥
  • 《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初学记”
  • 一、垂青一般选本所冷落的诗人
  • 二、电脑检索不能替代对艺术创作奥秘的深刻把握
  • 三、有学术的人生
  • 四、有人生的学术
  • 解读《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
  • 一、《容安馆札记》:半成品的学术著作
  • 二、《容安馆札记》的特点:私密性与互文性
  • 三、不衫不履不头巾
  • 读《容安馆札记》拾零四则
  • 一、钱先生与《唐诗选》
  • 二、韩愈与古文运动
  • 三、杨万里与“诚斋体”
  • 四、论“江湖派”
  • 关于《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的对话
  • 一、钱先生的三种手稿
  • 二、《手稿集》与钱先生的日常读书生活
  • 三、钱先生的读书兴趣
  • 四、寻找《管锥编》续编
  • 五、精微·会通·自得:钱先生的学术境界
  • 附录 本书所涉与钱锺书先生相关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6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进“钱学”的正面意义

    王水照教授曾于中国社科院跟随钱锺书先生治学与工作多年,二人虽无师生之名,而有师生之实,始终保持密切的来往。王水照对钱锺书的学术、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他在宋代文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亦曾受钱锺书启发。王水照认为钱锺书手稿中尚有大量相关研究未及整理发表,实为学界之憾。而关于钱氏曾被诬告的经历、学术究竟有无体系、钱锺书与陈寅恪观点碰撞等众说纷纭的问题,亦以亲身见闻,结合自己对学术的理解,给出了答案。本书共分四辑,涉及钱锺书的生平曲折、为人处世、学术成就尤其是宋诗方面的成就、对钱锺书手稿集的解读与探讨等多个领域,既有作为学界同仁对钱锺书学术上的精辟解读与探讨,亦有作为朋友、学生角度的温情缅怀,多有一手材料和独家见解,洵为研究、了解钱锺书不可不读的著作。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我只读过他的《围城》

      学识浅陋,以前只读过钱钟书的《围城》,那是上大学时的事了,过去三十年了,留下的印象就是那句都知道的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进城二十多年了,还没出去,以后怎么样?不知道呀。文学大家也是学术大家,学术人生,一生学术,钱钟书是也。“不要死于古人句下,不要迷信票面价值”,精微・会通・自得:钱先生的学术境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神的读书方法

        好书,本书作者 1960 年北大毕业后就跟随钱先生做助手,对先生学术和生活都有深入了解。前半部讲一些学术圈关于先生的闲言碎语,作者以亲身经历写下记录为历史留痕。主要后本部涉及先生是如何读书的,如何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这本书不是一本普通传记,而是一本学术评传,重点展示的不是钱先生的人生故事,而是他读书,学习,思考和研究的方法,这部分大开眼界,看得我喜不自胜。简单的说就是先生大量的做读书笔记,通过笔记,抄书,把碎片化的体悟和心得汇总成自己的思想。先生写笔记比读书多倍的时间。真是不动笔不读书,对此深有同感。(另记得有对李敖的访问,他读书买 2 本,读一本,拆一本,大量的剪贴摘抄)。“得到” 听书陈章鱼对本书有详细精彩解读。“得到” 电子书就是非常方便的笔记摘抄和刷书,方便回顾补充和修改,现在中国的读书人真是幸福。海量的阅读让钱先生博览群书,却又看透 “资料”,绝不迷信书籍,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地主傲娇馆藏丰富,而先生言:“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先生指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点不同,自然科学旧学说会被新学说取代,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但文学里不同,有了杜甫并不意味屈原的过时,但文化也是嫌贫爱富,如果中国不复兴崛起,谁去读《管锥编》呢,在这方面先生是 “寂寞” 的。余英时在悼念文章中说:“我要郑重指出,默存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化在 20 世纪的最高结晶之一。他的逝世象征了中国古典文化和 20 世纪同时终结。但是历史是没有止境的。只要下一代学人肯像默存先生那样不断地勤苦努力,21 世纪也许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再生和新生”。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6条书评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