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11千字
字数
2023-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史学名家周良霄先生元史研究代表作之一,全面立体展现忽必烈功过纷纭的一生。
内容简介
忽必烈是中国和蒙古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顺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完成了蒙古族从早期的游牧奴隶制到中原封建制的飞跃,创建元王朝,行用汉法,统一全国。他的活动,对中国疆域的奠定,多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以及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都有巨大的影响。
本书充分肯定了忽必烈在上述诸方面的历史功绩;同时,也详细分析了在其治下蒙古贵族、色目人及汉人官员间相互倾轧、争夺的政治升沉,其纵横捭阖的政治权术以及穷兵黩武的对外侵略战争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第一章 从成吉思汗到蒙哥
-
一、成吉思汗的遗产
-
二、拖雷与唆鲁和帖尼
-
三、蒙哥即位
-
第二章 1211~1250年间蒙古对北部中国的征服与统治
-
一、蒙古灭金
-
二、蒙古对北部中国的统治
-
三、北中国的残破
-
第三章 忽必烈即位前的活动与蒙哥的南征
-
一、一个“思大有为于天下”的藩王
-
二、开府金莲川
-
三、蒙哥南征
-
第四章 为建立新王朝而斗争
-
一、开平践祚
-
二、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战
-
三、李璮的叛乱
-
第五章 元王朝制度的确立与元初政局
-
一、汉、蒙糅合的封建中央集权政治
-
二、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三、儒学的利用与文字的制作
-
四、至元前期的政局
-
五、诸汗国的分立
-
第六章 大都——大汗之城
-
一、大都的兴建
-
二、宫阙和城市
-
三、两都制度与上都概况
-
第七章 灭亡南宋
-
一、亡宋的准备
-
二、攻占临安
-
三、平定闽广
-
第八章 大统一的元朝
-
一、巩固统一的诸项措施
-
二、大统一的历史作用
-
第九章 与北边诸王的斗争
-
一、海都的叛乱与窝阔台汗国的兴起
-
二、昔里吉之叛
-
三、乃颜之乱
-
第十章 围绕阿合马展开的朝中政治斗争
-
一、阿合马擅权
-
二、真金预政
-
三、大都暴动
-
第十一章 在起伏的政潮后面
-
一、真金与和礼霍孙的改更庶政
-
二、卢世荣主政
-
三、真金之死
-
第十二章 耄年的政治
-
一、参用南士与依靠近侍
-
二、桑哥与尚书省的复设
-
三、完泽任相与皇位继承人之选定
-
第十三章 对外侵略与人民的反抗斗争
-
一、黩武侵略的失败
-
二、风起云涌的人民反抗斗争
-
第十四章 忽必烈其人
-
一、家庭及私人生活
-
二、宗教信仰
-
三、文化修养
-
四、军事指挥
-
五、政治权谋
展开全部
每日一书:《忽必烈》。不到一百年的元朝对于中国的大一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元灭金灭南宋,并重新将西藏、青海和新疆纳入中华版图,忽必烈功不可没。成吉思汗的正妻孛儿帖一共生有四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最小的是拖雷。在当时的突厥 — 蒙古社会里,儿子们在长大成人之后,都要陆续离开家庭过独立生活。只有最小的儿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并在父母死后继承全部家产。蒙古人把幼子称之为 “斡赤斤”(突厥语 “斡惕 — 的斤”,意为火炉的主人或灶君),表明幼子在家庭中具有特殊地位。当然,这里所说的幼子只是指正妻所生而言。当时蒙古人中流行一夫多妻制,“每一个男人,能供养多少妻子,就可以娶多少妻子”。但其中只有一个居正长的地位,相当于汉人中的嫡正。成吉思汗的妻子很多,分处于四大斡耳朵(意为宫帐),正妻是管领大斡耳朵的孛儿帖。“当时,按照蒙古人的风俗,同父诸子的地位与他们生母的地位相一致,因此,长妻所生的子女,享有较大的优待和特权。” 而在正妻的诸子中,“按照扎撒(意为法律)与习惯(约孙或约速),父亲之位置传于幼子”。明白了这一些,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拖雷,作为成吉思汗正妻的幼子,在继承上是处于特殊的优越地位的。成吉思汗亲自统领的蒙古诸部军士共计为 12 万 9 000。他分赐给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各 4 000 军;弟合赤温 3 000,帖木哥 5 000,合撒儿之子 1 000;母亲诃额仑 3 000;此外,另一个非正妻所生的幼子阔列坚 4 000。所剩的 10 万 1 000,都是拖雷的份额。从这两份遗产的分配里,我们可以看出:在成吉思汗的黄金氏族中,拖雷一系所处的地位是何等优厚。拖雷是一个在成吉思汗亲自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勇猛善战的军事统帅。人们尊称他为也可那颜(意为大官人)或兀鲁黑那颜。成吉思汗常呼他作那可儿(意为伴当)。从伐金开始,他就追随成吉思汗,亲历戎行。1231 年窝阔台亲征金国,拖雷受命总领右路军自凤翔渡过渭水至宝鸡,由两当出鱼关,进破武休关而趋兴元。然后假道南宋境,沿汉水东下,绕过金重兵据守的潼关天险,由光化涉江,而突然出现在邓州,直捣金南京(开封)的背掖。这是一次十分艰难与危险的长途绕道行军。金廷大为恐慌,急调防守潼关一线的大将合达、蒲阿以精兵阻击。合达、蒲阿在邓州以西的险隘处设伏兵 20 万,以逸待劳。这时拖雷所部经过长期转战已不满四万,且兵疲势弱。但是拖雷利用严寒天气,巧妙地调动敌军,与窝阔台所领中路军的增援部队相配合,乘雪出奇奋击,全歼金师主力于三峰山,取得了亡金战争的决定性胜利。1242 年,燕京著名的禅学大师海云和尚受忽必烈之召,前往漠北论道。海云是山西岚谷宁远人,俗姓宋,金宣宗赐号通元广慧大师。蒙古军陷宁远,海云被俘。成吉思汗闻讯,遣使令木华黎,使 “存济无令欺辱”;并问候 “小长老好”,于是天下皆以 “小长老” 称之。其后他抵燕京,居庆寿寺,深受蒙古贵族们的尊敬。海云遵忽必烈的令旨北上,道经云中,携带了南堂寺的青年和尚子聪同行。子聪就是后日参赞忽必烈立国的著名政治家刘秉忠,河北邢州人,“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集中地表现在反阿合马上。阿合马得到忽必烈的有力支持,以肆行征敛为能事。他把这批汉人儒臣当成妨碍他放手擅权征利的对手,极力排斥;以姚枢、许衡为代表的汉人儒臣们也猛烈地对阿合马进行弹劾。1270 年,朝廷分立尚书省,阿合马改任平章尚书省事,成为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几乎尽揽朝政。阿合马又图以其子忽辛主掌兵权,不久,果然任命他为佥书枢密院之职。许衡激烈反对,说:“国家事权,兵、民、财三者而已。今其父典民与财,子又典兵,不可。” 忽必烈大不满意地反问道:“卿虑其反邪?” 许衡尖锐指出:“彼虽不反,此反道也。古时奸邪未有不如此者。” 阿合马因此而火冒三丈,当面诘问许衡为什么要说他谋反,并且反诬说许衡不嗜利禄,是 “欲得人心,非反而何”?为了进行报复,阿合马采取先予后取的策略,极力推荐许衡出任中书左丞,以便能有机会借故中害。全国统一以后,忽必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对全国的控制。行省制度的完成 亡宋以前,元朝已有河东、西夏、四川、河南、东京、云南诸行省的设置,但政区仍不固定。灭南宋以后,增置了淮东、湖南、隆兴、福建四行省及十一道宣慰司。为了发动海外侵略,还成立过征东、日本、占城等行省。1286 年更定官制,规定行省长官不带相衔,只称某处行省某官。且规定行省一般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后来个别行省也置丞相)。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固定为辽阳、陕西、甘肃、四川、河南、云南、江浙、江西、湖广(成宗时增置岭北省)等省。从此行省成为地方的高级行政组织,一直为后世所沿行。南宋既平之后,忽必烈又决心大举侵日。1280 年,元军分两路出发,洪茶丘、忻都率蒙古、汉、高丽军 40 000,从高丽渡海;阿塔海、范文虎、李庭率舟师 9 000 艘,自庆元、定海放帆,相约在 6 月半前会师于壹歧岛与平壶岛。7 月,军至平壶岛,移军九龙山,突然遇到罕见的飓风,海船被高高卷起,互相碰撞,船碎人溺,仅高丽船构造坚实,得以保存。在危急的关头,范文虎等高级将领们争先择好船逃命。十余万军士被遗弃海岛上,只好自动组织起来,准备伐木作舟逃还。七天以后,日军来攻,元军大部分战死,余二三万都被俘为奴。元军遭到了覆灭性的惨败。忽必烈不甘心失败,又在 1283 年在江南大造海船,发五卫军二万,拟第三次再侵日本。但最后因人民反抗四起,不得已,被迫下诏罢征日本。在用人方面,忽必烈也表现为知人善任。八邻部伯颜,长于伊利汗国,被遣来元廷奏事,忽必烈一见则识其人才出众,留任为丞相,终于成为一代名臣。1278 年任张弘范追击逃亡在闽广的宋卫王残部,特授以蒙古汉军都元帅之职。张弘范辞说:“汉人无统蒙古军者,乞以蒙古信臣为首帅。” 忽必烈用意深长地说:“汝知而父(张柔)与察罕之事乎?其破安丰也,汝父欲留兵守之,察罕不从。师既南,安丰复为宋有,进退几失据,汝父深悔恨,良由委任不专故也,岂可使汝复有汝父之悔乎?今付汝大事,能以汝父之心为心,则予汝嘉。” 且赐以剑,说:“剑,汝之副也,不用令者,以此处之。” 刘整图襄樊,宋人设计反间,忽必烈坚不为动,任之不疑。这都说明他不仅能识人才,而且也能尽人才,甚至能破格任用,使他们得以施展所能,不受牵制,以完成所赋予的任务。
忽必烈是中国和蒙古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顺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完成了蒙古族从早期的游牧奴隶主到中原封建主的飞跃,创建元王朝,并统一全国。他的活动,对中国疆域的奠定,多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以及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都有巨大的影响。本书充分肯定了忽必烈在上述诸方面的历史功绩;同时,也详细地分析了在他治下的蒙古贵族、色目人及汉人官员间相互倾轧、争夺的政治升沉,以及他纵横捭阖的政治权术。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忽必烈的专著,同时也是探讨元朝政治史的一项重要成果。
《忽必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忽必烈的专著,作者周良霄以深厚的史学积淀和深刻的史识见解,完整还原了忽必烈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立体呈现了这位开国帝王功过纷纭的复杂面向。 本书前 3 章讲述了忽必烈即位前蒙古国的历史,包括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时期,勾勒出黄金氏族之间因争夺汗位产生的矛盾与纷争。剩余章节围绕忽必烈毕生的政治行为展开,既肯定了他在统一全国、行用汉法、创建元朝等方面的历史功绩,又详细分析了其治下蒙古贵族、色目人及汉人官员间相互倾轧、争夺的政治升沉,其纵横捭阖的政治权术以及穷兵黩武的对外侵略战争等。 周良霄通过忽必烈的活动,揭示了蒙古统治阶级在 13 世纪的发展变化,使本书不再局限于罗列忽必烈的一生,而是成为探讨元朝政治史的一项重要成果。此外,书中对忽必烈的评价客观公正,既肯定其贡献,又正视其局限,让读者对忽必烈这一历史人物有更全面的认识。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其前身为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名为上海古籍出版社。设有七个编辑室、编审室、美编室、出版科、校对科、发行一、二科、宣传信息科及办公室、人事科、行政科、储运部等部门。该社以出版古典文学、历史、哲学、语言、科学技术、医学、军事、工具书、画册、大专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兼及普及传统文化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