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北大历史教授罗新旅行随笔集。一个历史学家在十年间,跨越三个大洲、穿行数万公里的跋山涉海之路。

内容简介

铁门关究竟在何处?《鲁拜集》、撒马尔罕纸和怛逻斯战俘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椰枣为何被称为“千年枣”?复活节岛的森林为何消失?罗新的旅途总是与这些问题紧密相关。

本书包含十篇文章,记录了历史学家罗新近年来在世界各地的考察和旅行,既有大量丰沛的感性细节,又有新鲜锐利的学术思考。它们见证了旅行者和历史学者身份的重叠与交融。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为你跋山涉海——2009年初访伊朗的片段印象
  • 在复活节岛看日出
  • 率彼旷野——太平洋屋脊步道(PCT)体验周小记
  • 在印第安纳追寻丁韪良
  • 初访乌兹别克斯坦散记
  • 月亮照在阿姆河上
  • 撒马尔罕桑皮纸
  • 花剌子模的成吉思汗山丘
  • 布哈拉千年枣
  • 再高的山也有路可走——读罗瑞·斯图尔特《寻路阿富汗》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9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面纯粹,一面斑驳

    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也很高,零散的游记散文,颁奖词就很让人感动 —— 熟知纸上的中国,但更加珍惜自己用脚丈量过的真实大地。他以行旅者的谦卑,印证着一种古老的沧桑、悠远的荒凉,而那些细碎的往事、陌生的见闻,不断闪现在一花一草、山河旧梦之中,又为文明写下了个人的刻度。身为普通人,我们如何理解历史?处在时代之中,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今天,我们再一次跟着作者,在历史中看见具体的人。“把历史看作时间的长河,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关注历史里具体的人,倾听那些数千年前的遥远回响。我们走的每一步都要根据我们国家、民族本身的具体情况去做出抉择,所以每一步抉择都应该非常小心,而且要倾听民众的声音,他们希望未来是什么样子,这个就是我们应该走的道路。帝王将相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仍然被人关注,被人称颂,被人反复书写,但是普通人呢?历史、文化的发展背后是那些数以亿万计的普通人,但是我们的历史研究者对他们是轻视的,这书中补充了普通人的生活,恰好也是感动我吸引我的地方。值得一看,五颗星!

      4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神秘遥远的中亚

      很喜欢看和中亚相关的旅行游记,虽然这本书并不是全写中亚的。一般涉及中亚的游记都会提到撒马尔罕、花剌子模,因为历史上这些地方或国家确实太有名了,刘子超的《失落的卫星》,郭建龙的《丝绸之路大历史》,都写过与之相关的内容。中亚始终有一种神秘感,它离现在的文明世界似乎非常遥远,但其实在历史上又是那么的重要,是连接东西方文明十字路口。通过游记,即使自己无法身临其境去感受,但是作者可以把他的所见所感写下来,传递给我们。有时候,这比单纯的踏上那片土地去亲眼看一看,意义更为重大。当今,中亚也是一个四战之地,阿富汗被称为帝国坟场,但是各方势力都想要染指这块地方。贫穷和落后笼罩着这块大地,但是,历史上的辉煌,又让我们不能忽视和遗忘这块大地。通过游记,可以获得一个切片,深入了解文化、宗教、经济、政治、技术是如何影响一个地区的。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带着思考去旅行意义更大

        提到旅行感觉已经很遥远了,疫情开始后就没有很舒心的了。还好可以有游记这样的读物,能够跟着作者在文字中来一场想象的也是很好的。有很多游记都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而罗新老师这本书会更深入一些,其中透露出浓浓的历史味道。首先就是关于复活节岛,现在很多人只是去玩的,而罗新老师对这个地方的历史感兴趣,这个岛可以说是一部人类史,也让我知道了这个岛并不是在强国的武器下灭亡的,而是强国登岛带来的瘟疫导致的,另外也带来了蝗虫,导致岛上森林面积减少。当然这本书中最重要就是与书名相同的这篇随笔,这是关于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这趟旅行让我对这个国家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当然读懂也是不容易的,还需要更多资料。这一篇与刘子超《失落的卫星》可以关联起来读,这也是读书的意义,相同的放在一起读收益会更大。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3条书评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