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揭开中华历史三千年背后潜藏的财政逻辑。

内容简介

任何时空里,财富的博弈都可以把历史撕开一个口子,你能从这个截面上看到各方力量的角逐,理解历史向前发展的真实动力。对于中华帝国来说,钱的历史,不只是“财”,更是“政”。

本书共三十讲,从先秦的初税亩,讲到晚清的度支部,通过解答一个个历史问题,用财政的线索重新梳理了一遍古代中国的成长历程,从钱的角度解释了众多历史中的现象。

书中每讲皆围绕三个线索展开:第一,财政制度的三个要素,收入、支出、管理,在历史时空中不断变化的轨迹;第二,从财政制度变迁的角度,看中华国家不断成长的历程;第三,财政领域中的强制权力从君主私权一步步实现公共化的历史进程。

跟着钱走,看见不一样的中华史。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财政之眼:如何从另一个视角考察中华帝国历史?
  • 第一部分 走向帝国
  • 初税亩:为什么标志着中华向帝国转型?
  • 商鞅变法:为什么是帝国的奠基工程?
  • 第二部分 帝国初兴
  • 轻田租:为什么汉初减税没有想象中美好?
  • 财政政策:桑弘羊为什么支持积极治理?
  • 国家专营:文学贤良为什么反对桑弘羊?
  • 国弊家丰:豪强毁掉了大汉?
  • 财富战争:士族必须死,帝国才能生?
  • 第三部分 帝国成长
  • 均田制:调整田制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 徭役问题:为什么有钱有粮也会亡国?
  • 租庸调制:盛唐的制度为何会被废止?
  • 两税法:帝国正统财政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 盐利:为什么是千年帝国的“救命钱”?
  • 税商:为什么商业发达救不了大宋?
  • 理财术:王安石变法如何挑战帝国整体制度?
  • 军事财政:为何帝国千年无法摆脱两难困局?
  • 回买公田:实物资产能救帝国的命吗?
  • 掠夺性税商:帝国财政能和百姓利益共容吗?
  • 第四部分 帝国成熟
  • 空印案:帝国实现有效治理到底难在哪里?
  • 官俸制度:帝国薪酬体系制定为什么难?
  • 货币财政:白银帝国是如何形成的?
  • 张居正改革:做个有作为的权臣为什么不容易?
  • 太监收税:正路不通,必走歪路?
  • 皇帝劝捐:为什么君主遭到官僚集体背弃?
  • 黄宗羲定律:民众的税收负担到底从何而来?
  • 江南奏销案:用政治罪能否纠偏财政管理的无能?
  • 雍正帝改革:最具成功条件的财政改革为何失败?
  • 第五部分 走出帝国
  • 海关税:为何是帝国财政向现代转型的标志?
  • 张謇办厂:现代重商主义是怎样兴起的?
  • 度支部:帝国财政机构如何向现代转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燕京书评》 访谈问答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2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本书结合作者的课程《中华帝国财政 30 讲》非常好的梳理了中国帝国的发展脉络,本书也应该是作者《中国财政史十六讲》的修订稿。现在如果想彻底了解一个人只要查看支付宝和微信账户就行了,看清历史,最好的了解途径是从财政入手,郭建龙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是大历史比较粗线条的从财政角度分析中华帝国财政,土地,官营和印钞。本书从专业讲述,两千年以来帝国统治者精英分子如何殚精竭虑的收钱。从税柄的变迁,税人,税地和税商,逐步演进的过程。中华帝国从商鞅变法开始,齐民编户开始了税人,这种方法已经比欧洲和日本提前了 2 千年,统计和记录的方式代表国家管理的技术程度,从商秧到隋朝,只有使用人头税,对帝国的威胁还是门阀的管控,到隋唐的纸张普遍使用和科举选拔官员,隋唐的两税法,帝国逐步完善到税地,精细化管理,把农业国管理到极致(到雍正的摊丁入亩)。从明朝用太监去江南收商税和矿税,可看出商税的精细化管理的难度,皇帝只有派遣自己亲信去搜刮,晚清就是重臣的白手套,如胡雪岩和盛宣怀。中华帝国税收的好坏不在于税收比例的高低,而在于中国财税之手调配程度的有效性,中央财政手段有效,可以抑制豪强,平衡地区差异,救灾和国防稳定,而对民间财富如果没有强国家通过税收进行平衡,社会必将因贫富差距的扩大,而出现动荡,对比欧洲,特别是北欧的高税收社会福利模式,民众并没有因高税收移民他国,而美国反而因为对资本的优待,两极分化扩大。另外一个典型地区是税收最低的香港,不需要军费开支,但房价和物价高启,普通百姓幸福感并不高。本书还是有重大缺憾,比如对清末海关税由英国人管理的推崇,忘记了海关税 60% 是先还了鸦片战争赔款,而广州十三行也随之没落,从世界首富到破产,大清已经是殖民地特征了,清廷失去钱袋子的掌控,距离下台也不远了。西方复式记账确实有先进性,中国近代败在工业化列强之手,也是败在国家的征税能力上(拔鹅毛),从清末的海关税到现在取消农业税,全国通行增值税,到现在的数字人民币,中国完成了工业化,也进入到数字化管理阶段,财政的每次变革,带来社会的变革,也看到技术手段的发展对管理组织水平的影响,重温历史,也能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发展脉络。

      4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财政演变来看历史

      在得到电子书首页意外发现了这本小书,真的体量不大,只有两百页多一点,因为是讲义出版的,所以书中内容有很强的归纳性,每章最后还有小结,这些都是妥妥的教材风。从财政演变来看历史,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我们是如何从 “税人” 到 “税地”,这过程经历了反反复复的拉扯。在拉扯中,既能看到治乱周期性,也能看到我们中国内在发展逻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原来老祖宗也有不少料

        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记忆库,常常被我们从各种角度解读。而作者刘守刚教授的《何以帝国:从财政视角再看中华史》一书,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观察窗口。这部著作不仅是对中华帝国历史的重新审视,更是对财政与政治、社会、文化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探讨。书中,作者以财政为线索,贯穿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他通过对各个时期财政制度的分析,揭示了财政在帝国兴衰中的关键作用。这种分析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更是政治、社会层面的。比如,在明朝,皇帝派遣太监去江南收商税和矿税,这一举措既反映了商税精细化管理的难度,也揭示了帝王对财政控制的直接性和重要性。书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是财政的公共性。作者认为财政不仅仅是关于钱的收支,更是关于政治权力的运用和国家治理的方式。随着历史的演进,财政从最初的服务于君主私权逐步转变为服务于公共利益。这一观点为我们理解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书中还对比了不同国家的财政制度。比如,中国与欧洲在税收制度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结构。这种对比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财政制度在国家建设中的意义。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8条书评

        出版方

        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综合性社科类出版社,主要出版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历史类图书。 作为一家优秀的地方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坚持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任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2006年,被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近年来,浙江人民出版社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为引领,出版了《之江新语》《红船精神问答》《心无百姓莫为官》《读懂“八八战略”》《中国模范生》《东方启动点》《人民公开课》《中华传世藏书》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其中,5种图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7种图书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图书奖),12种图书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图书奖)。2010年至今,共15种图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之江新语》多语种翻译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多种图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 在“思想引领时代、知识服务用户”价值观引领下,浙江人民出版社坚持专业立社,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产品线建设,着力打造时政、财经、文史三大板块特色品牌,出版了《之江新语》《大数据时代》等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超级畅销书,《5G时代: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大变革》《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最好的告别》《上帝的手术刀》《星际穿越》等图书在全国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