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海外宋史领军人物刘子健成名力作,集王安石变法研究之大成,揭露王安石官僚理想主义失败根源,叩问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底层逻辑。

内容简介

本书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及其失败的原因。

全书以王安石变法为主线,将北宋中后期的历史分为变法、反变法和后变法三个阶段,完整地叙述了北宋后期士大夫政治全局的演变。

作者指出,王安石的理想是实现儒家的道德社会,在这一点上,王安石与他的反对者并无二致。问题在于王安石希望通过改造、建立新的官僚体制以实现这一理想。

由此,作者着重分析了王安石的官僚体制改革,聚焦吏役次官僚制,考察新政的政府运作,并以募役法这一新政核心制度作为个案研究,总结归纳新政的特点。

本书的关注点不仅在于王安石变法本身,更在于王安石所代表的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现实政治权力结构之间的矛盾与纠葛。这也是本书的重要特色与价值之所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读 刘子健及其《宋代中国的改革》
  • 上篇 刘子健的学术生涯与故国情怀
  • 下篇 士大夫政治研究的典范之作
  • 序【ix】
  • 自序【xi】
  • 第一章 王安石生平及其新政简述【1】
  • 第二章 阐释的问题【11】
  • 对先行阐释的评价
  • 当前的再评价及其参考框架
  • 第三章 王安石与北宋的政治思想【22】
  • 早期新儒学的多元化
  • 变法派与保守主义者的分歧
  • 王安石的政治与经济理论
  • 实践中的王安石的理论
  • 第四章 新政与官僚的行为【59】
  • 低于儒家标准的官僚行为
  • 王安石与官僚的各种类型
  • 第五章 新政与政府运作【80】
  • 吏役次官僚制
  • 中央集权与同一性
  • 专制主义
  • 第六章 为地方政府服役:个案研究【98】
  • 新政前的役法
  • 关于募役法的争论
  • 从募役法看新政的重要特点
  • 结论【114】
  • 参考文献
  • 索引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