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用户推荐指数
                        哲学与宗教
                       类型
                        8.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0千字
                       字数
                        2016-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是中国大学中罕见的直面生死的课程,是陆晓娅老师自2012年起在北师大开设的同名公共选修课的授课笔记实录。
内容简介
全书以“什么样的生活值得一过”为核心关切点,选取中外电影,搭建与“生死”相关重大议题的思考平台,跨越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人类学、伦理学、哲学、美学等多个学科,在观影、阅读和讨论的多重对话中,协助学生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建构自身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
本书以纪实性的手法,逐一呈现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展现生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在解析相关生死议题的同时,亦分享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一场未知的教育探险
 - 起始课: 通过电影直视骄阳
 - 让生命在场
 - 直视骄阳
 - 感受生命的流逝
 - 电影叙事与电影教学
 - 死亡离我有多远?
 - 【附录】学生作业:死亡离我有多远
 - 死亡就在一念之间
 - 死亡离我有多远?咫尺
 - 二叔下葬的那一天
 - 乡间的死亡如此自然/
 - 死亡离我有多近
 - 教育课: 生命能否承受之重
 - 从“鸟山实践”到《小猪教室》
 - 生死课怎么选择了一部喜剧片、儿童片?
 - 一周生死事
 - 你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 危难关头,老师是否有责任保护学生?
 - 讨论也是需要学习的
 - 生命教育,有形还是无形?
 - 【附录】课后书写与对话
 - 我们如何才能真正理解其他生命
 - 一粒困惑的种子/
 - 家庭课:危机中的成长契机
 - 一个闹心的家庭与一辆破车
 - 死亡与生命的成长
 - 被死亡解构了loser/winner
 - 正常的发展,也会带来危机?
 - 【附录】课后书写与对话
 - 男人的革命之路
 - 他们正是我们的不同侧面
 - 坚持住,扛过去
 - 痛苦的日子才是最好的日子吗?
 - 自我课: 激情与绝望的对决
 - 春风化雨VS.死亡诗社
 - 我想知道谁和我一样
 - 团体诘问
 - 基丁老师想要做什么?
 - 不自由,毋宁死?
 - 你的诗是什么?
 - 【附录】课后书写与对话
 - 《死亡诗社》
 - 还有什么能激起我对生活的热情?
 - 父母的“支持”造就家庭的港湾/
 - 团体课: 归属与宰制的吊诡
 - 源自真实实验的虚构电影
 - 没有困惑的青春是多么荒凉啊
 - “浪潮”有没有积极的意义?
 - 对替代品的渴望
 - 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
 - 健康的个体与健康的团体
 - 【附录】课后书写与对话
 - 我们真的向往自由吗?
 - 假如“浪潮”没有戛然而止
 - 作为教师的“快感”
 - 逆境课: 绝望中的希望之光
 - 被花房一分为二的故事
 - 残酷与美丽
 - 我们需要真实还是谎言?
 - 你的抗逆故事
 - 怎样才能心怀希望?
 - 美丽人生,还是活着?
 - 【附录】课后书写与对话
 - 致准父母们
 - 致亲爱的乔舒亚
 - 何谓美丽人生?
 - 保留童话般的心智
 - 希望之光,穿透黑夜的力量
 - 伦理课: 每个人的生死权利
 - 当“她”被制造出来之后
 - 假如我是……
 - 令人纠结的母爱
 - 选择、权利与公正
 - 让烧脑来得更猛烈些吧
 - 【附录】课后书写与对话
 - 杨眉教授关于“自杀”与“保密”的反馈
 - 这个世界是?
 - 谈家长的“专制”/
 - 医学课: 临终的选择与尊严
 - 面对死亡,何为Wit?
 - 黄洋·雅安·笑
 - 死亡·昨天·今天
 - 医学·医院·医生
 - 临终·陪伴·同在
 - 假如·假如·假如
 - 善终·优逝·预嘱
 - 【附录】课后书写与对话
 - 《心灵病房》观后感
 - 我有可能选择继续抢救
 - 秋叶的姿态
 - 心莲花开
 - 礼仪课: 葬俗的慰藉与联结
 - 让冰冷的死亡重新拥有生命的温度
 - 静谧与美丽
 - 人生之节与死亡仪式
 - 活生生的人生戏剧
 - 从葬礼到生命的庆典
 - 死亡与和解
 - 【附录】课后书写与对话
 - 《入殓师》触动我泪点的10个地方/
 - 徘徊于喜悦与悲伤之间
 - 我记忆中的农村葬礼
 - 葬礼上的血缘关系梳理
 - 哲学课: 死亡是最棒的发明
 - 在那晃动的珠帘背后
 - “他的生命就像一句废话”
 - 什么是死亡恐惧的解药?
 - 满足与生命的意义
 - 死亡为什么能带来成长?
 - 生命的波动影响
 - 【附录】课后书写与对话
 - 不要花时间去过别人的生活
 - 如何发现自己的“生之欲”?
 - 现实生活似乎有点变本加厉
 - 结束课: 困惑是思考的起点
 - 1523个生命,我是其中之一
 - 当我们拥有这么多的问题……/
 - 假如老舍先生看到……
 - 在死之前,我想……
 - 播种困惑……
 - 【附录】2015年学生期末小组作业综述和点评
 - 附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