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是中国大学中罕见的直面生死的课程,是陆晓娅老师自2012年起在北师大开设的同名公共选修课的授课笔记实录。

内容简介

全书以“什么样的生活值得一过”为核心关切点,选取中外电影,搭建与“生死”相关重大议题的思考平台,跨越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人类学、伦理学、哲学、美学等多个学科,在观影、阅读和讨论的多重对话中,协助学生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建构自身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

本书以纪实性的手法,逐一呈现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展现生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在解析相关生死议题的同时,亦分享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一场未知的教育探险
  • 起始课: 通过电影直视骄阳
  • 让生命在场
  • 直视骄阳
  • 感受生命的流逝
  • 电影叙事与电影教学
  • 死亡离我有多远?
  • 【附录】学生作业:死亡离我有多远
  • 死亡就在一念之间
  • 死亡离我有多远?咫尺
  • 二叔下葬的那一天
  • 乡间的死亡如此自然/
  • 死亡离我有多近
  • 教育课: 生命能否承受之重
  • 从“鸟山实践”到《小猪教室》
  • 生死课怎么选择了一部喜剧片、儿童片?
  • 一周生死事
  • 你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 危难关头,老师是否有责任保护学生?
  • 讨论也是需要学习的
  • 生命教育,有形还是无形?
  • 【附录】课后书写与对话
  • 我们如何才能真正理解其他生命
  • 一粒困惑的种子/
  • 家庭课:危机中的成长契机
  • 一个闹心的家庭与一辆破车
  • 死亡与生命的成长
  • 被死亡解构了loser/winner
  • 正常的发展,也会带来危机?
  • 【附录】课后书写与对话
  • 男人的革命之路
  • 他们正是我们的不同侧面
  • 坚持住,扛过去
  • 痛苦的日子才是最好的日子吗?
  • 自我课: 激情与绝望的对决
  • 春风化雨VS.死亡诗社
  • 我想知道谁和我一样
  • 团体诘问
  • 基丁老师想要做什么?
  • 不自由,毋宁死?
  • 你的诗是什么?
  • 【附录】课后书写与对话
  • 《死亡诗社》
  • 还有什么能激起我对生活的热情?
  • 父母的“支持”造就家庭的港湾/
  • 团体课: 归属与宰制的吊诡
  • 源自真实实验的虚构电影
  • 没有困惑的青春是多么荒凉啊
  • “浪潮”有没有积极的意义?
  • 对替代品的渴望
  • 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
  • 健康的个体与健康的团体
  • 【附录】课后书写与对话
  • 我们真的向往自由吗?
  • 假如“浪潮”没有戛然而止
  • 作为教师的“快感”
  • 逆境课: 绝望中的希望之光
  • 被花房一分为二的故事
  • 残酷与美丽
  • 我们需要真实还是谎言?
  • 你的抗逆故事
  • 怎样才能心怀希望?
  • 美丽人生,还是活着?
  • 【附录】课后书写与对话
  • 致准父母们
  • 致亲爱的乔舒亚
  • 何谓美丽人生?
  • 保留童话般的心智
  • 希望之光,穿透黑夜的力量
  • 伦理课: 每个人的生死权利
  • 当“她”被制造出来之后
  • 假如我是……
  • 令人纠结的母爱
  • 选择、权利与公正
  • 让烧脑来得更猛烈些吧
  • 【附录】课后书写与对话
  • 杨眉教授关于“自杀”与“保密”的反馈
  • 这个世界是?
  • 谈家长的“专制”/
  • 医学课: 临终的选择与尊严
  • 面对死亡,何为Wit?
  • 黄洋·雅安·笑
  • 死亡·昨天·今天
  • 医学·医院·医生
  • 临终·陪伴·同在
  • 假如·假如·假如
  • 善终·优逝·预嘱
  • 【附录】课后书写与对话
  • 《心灵病房》观后感
  • 我有可能选择继续抢救
  • 秋叶的姿态
  • 心莲花开
  • 礼仪课: 葬俗的慰藉与联结
  • 让冰冷的死亡重新拥有生命的温度
  • 静谧与美丽
  • 人生之节与死亡仪式
  • 活生生的人生戏剧
  • 从葬礼到生命的庆典
  • 死亡与和解
  • 【附录】课后书写与对话
  • 《入殓师》触动我泪点的10个地方/
  • 徘徊于喜悦与悲伤之间
  • 我记忆中的农村葬礼
  • 葬礼上的血缘关系梳理
  • 哲学课: 死亡是最棒的发明
  • 在那晃动的珠帘背后
  • “他的生命就像一句废话”
  • 什么是死亡恐惧的解药?
  • 满足与生命的意义
  • 死亡为什么能带来成长?
  • 生命的波动影响
  • 【附录】课后书写与对话
  • 不要花时间去过别人的生活
  • 如何发现自己的“生之欲”?
  • 现实生活似乎有点变本加厉
  • 结束课: 困惑是思考的起点
  • 1523个生命,我是其中之一
  • 当我们拥有这么多的问题……/
  • 假如老舍先生看到……
  • 在死之前,我想……
  • 播种困惑……
  • 【附录】2015年学生期末小组作业综述和点评
  • 附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2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有质量的电影改变人生

    如果他们能因此爱上电影,并且愿意更多地了解电影美学,那将是一件会让他们终身受益的事情吧。没有电影,照样可以生活;有了电影,可以让自己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超脱出来,给自己在精神上充电 —— 这话是我的一个年轻朋友说的,他叫杨云标,在安徽南塘村和乡亲们一起探索乡村生活的重建。每次进城,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看电影!正如北京大学的戴锦华教授所说:“看五十部有质量的电影,会改变一个年轻人的世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洗洗眼睛,净化心灵

      从陆老师的《给妈妈当妈妈》追过来,两天里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利用上了,一口气看完,而且买了陆老师已经出版的三本书的纸质版,准备再次好好阅读。无数次的泪眼朦胧,这位已到人生之秋的智者的文字,是如此的富有生命活力,让我对于衰老和死亡,多了几分好奇和期待,少了一些恐惧和无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让人好好活的生死课

        找到这本书和遇到陆晓娅老师是在学习了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的清明专辑 - 生死观之后。很庆幸自己抱着好奇心打开了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死亡,以及它对生的重大意义。第一次接触了生死学,里面的很多问题和讨论都引人深思,如何看待离开的亲人,如何面对自己也会离开的事实。我想只有想明白了,特别是能真正直视骄阳,才能活得更真实和更有力量。 未来的生活中,我会注定遇到很多离别,希望从这本书中收获的勇气能让我更积极地面对和应对。突然感觉内心挺平静的。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2条书评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