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著名历史作家张宏杰2021年重磅新作。抽丝剥茧日本人历史上的“大现象”与“小事件”,祛除偏见,消解误读,解读独特的日本历史底盘与精神世界。

内容简介

日本是一个特别的国家,文化内核超稳定而外表却极易变化,让世人捉摸不定。理解了日本历史的独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日本对东亚、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影响。

本书从四个维度为读者呈现了一部立体而丰富的日本历史。

第一部分从日本人独特的性观念切入,分析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简述从绳纹时代到明治维新的历史,重点是分析日本为什么进行大化改新,以及大化改新何以失败,对比日本历史轨迹与中国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第三部分分析日本人的世界观念以及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第四部分则总结日本国民性的成因及特点。

本书以多元视角与理解路径,解答关于日本的所有困惑,也为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提供一个参照物。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日本和中国骨子里不一样
  • 第一编 日本人的原始观念和精神世界
  • 第一章 日本神话中的“性”内容
  • 第二章 日本皇族为什么长期内部通婚
  • 第三章 日本人历史上的“生殖崇拜”
  • 第四章 日本人其实并不奇怪
  • 第五章 从性习俗看日本历史演变的核心秘密
  • 第六章 朝鲜人与日本人:性观念的不同走向
  • 第七章 日本人的贞操观念
  • 第八章 怪异的日本姓氏
  • 第九章 高贵的长子,悲哀的次子
  • 第十章 日本人的精神世界
  • 第二编 日本简史:从神话时代到明治维新
  • 第一章 难解之谜:日本人是从哪儿来的
  • 第二章 倭奴国、邪马台国和大和国
  • 第三章 大化改新背后的历史动力
  • 第四章 大化改新的真实过程
  • 第五章 大化改新为什么失败
  • 第六章 从摄关制到院厅制:架空与反架空的斗争
  • 第七章 幕府时代的到来
  • 第八章 日本战国和中国战国如出一辙
  • 第九章 日本的自治社会:民众学会了自我管理
  • 第十章 织丰时代:两个个性十足的军事霸主
  • 第十一章 固化的江户时代
  • 第十二章 不打不相识:黑船来航与明治维新
  • 第十三章 日本为什么能这么快转身
  • 第十四章 中日不同:外国人的观察和日本知识分子的认识
  • 第十五章 福泽谕吉为什么告别儒学
  • 第三编 日本与世界
  • 第一章 日本一直是中国的属国吗
  • 第二章 荷兰是怎么成为日本“谱代大名”的:日本的朝贡体系
  • 第三章 日本人的神国观念
  • 第四章 “倭寇”是怎么出现的
  • 第五章 倭寇里为什么有中国人
  • 第六章 丰臣秀吉为什么要征服世界
  • 第七章 明朝为什么能击败丰臣秀吉
  • 第四编 日本人的国民性
  • 第一章 日本人“集团主义”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 第二章 日本人为什么特别守规矩:“村八分”“等级意识”与规矩意识
  • 第三章 日本人为什么会“过劳死”:员工就是“武士”,企业就是“藩国”
  • 第四章 “集团主义”的利与弊
  • 第五章 匠人精神与日本人的性格
  • 第六章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日本人的强者崇拜
  • 第七章 武士道就是赴死之道
  • 第八章 青年日本与老年中国
  • 第九章 从“臣民”到“国民”:日本人是怎么改造国民性的
  • 第十章 从“民族主义”到“军国主义”:自我膨胀的代价
  • 第十一章 日本人对本国国民性认识的戏剧性变化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23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日本人的性格

    本书非日本史,重点是描写日本人的性格(和中国人的区别是重点),把人用种族和地域来划分本身就是一种偏见,但一直是很好的谈资,概念化想问题比较省脑力。本书作者也概念化来谈日本人的性格,日本长期地理封闭,确实造成一些特定的民族性格,比如集体主义,和中国人不同的生死观等等,特别是日本从 “大化改新” 到 “明治维新” 再到战后的 “西化”,日本人确实是谁厉害就服谁,谁厉害就向谁学习,本书还是有可读之处,可以加深对日本的了解,如 “村八分”。本书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作者北方人,如果去南方也会感到南北方人性格的差异,日本人的性格大部分是稻作民族的性格,和南方人很多相似之处,如果说政治组织上的不同,也是地理因素。全书有些 “精日”,向先进学习是没错,但一句 “集体主义” 就抹杀日本人二战中的暴行还是不够的,日本如果不能深刻反省,未来必将会为此付出代价,日本人岛国的历次扩张都以失败告终,过度强调民族性,带来的种族主义,对日本这个人口和资源都贫瘠的岛国,就是致命的。二战日本和希特勒都是强化到狂妄自己的民族性,才把自身带入深渊。

      3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解日本,从这本书开始

      本书通过梳理日本的历史,给我们揭示了日本与中国的差异,并且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日本的国民性。对于日本国民性的研究,解答了我很多对日本的疑惑。我对日本最大的疑惑,是日本人身上的矛盾性。他们是公认的礼仪之邦,非常讲究礼貌,而同时,他们却在对外战争中,显露出人性的残暴之处,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特别是在侵略中国时,表现出来的血腥与残忍,让我们中国人永远都无法忘记,成为我们心头之恨。我们对日本人的恨意,掩盖了日本人身上的其他特性。我们没有继续追问,为何日本人身上有着这种截然相反的特性?它们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正是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了本书的阅读之旅。张宏杰老师在本书的开篇,就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总体的解释。他认为,日本人区别于其他国家国民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他们的集团主义。正是在集团主义的影响下,展现诸多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集团主义外在表现方式,与我们中国人所熟悉的集体主义类似,但却又很大的不同。其中,集团主义之下是一种全体一致的行动,在集团之下,没有个人发挥的空间,一切都以集团的利益为重,以集团为家,以集团为荣,把忠诚放在首位,且这种忠诚是绝对化的,没有谈判和妥协的空间。而中国的集体主义,虽然也讲究以集体为重,但却还有着个人的身影,个人还有自己活动的空间,只要大体按照集体的方式运作即可,不会对个体有太多的限制。集团主义可以很好地解释日本人的两面性问题。在集团内部,他们是非常团结而和谐的,讲究和平相处,而注重礼仪则是应有之义。而在集团之外,则是另外一个样子,为了集团的利益,他们会展现出侵略性的一面,只要能够为集团的利益服务,他们可以牺牲自我,掠夺他人。在日本人眼中,没有所有善恶是非,只有集团利益。日本军人曾经在中国发生过所谓的杀人头比赛,极端残忍,骇人听闻。不过,在他们看来,这种比赛的目的,是为了自己集团服务的,通过这种比赛方式,可以提高军队这个集团的士气,则可以提升日本这个国家的威严。他们不会计较这种方式是否残忍,只在乎是否为集团谋取利益。这种集团主义又是怎么形成的?根据张宏杰老师的分析,这跟日本的地理环境有关。日本是一个丘陵为主的国家,国土都被分成一块块的形态,这就决定了他们自古无法形成一种集权制的统一国家,反而会产生一个个的小集团。而日本又是一个灾难频发的国度,经常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为了应付这些灾害,人们必然要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否则,他们就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因此,他们就在对自己所在的集团形成非常强烈的认同,只有集团发展了,他们个人才能够得到发展,而一旦集团消失,个人就会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这种集团主义在日本公司中最为突出。他们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为公司拼命,乃至付出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这不是单纯的敬业精神,而是集团主义的集中表现。这种集团主义给日本带来稳定秩序的同时,也带来了创新不足以及个性压抑的问题。今天,日本的很多问题,都与集团主义的特性有关。理解日本人,并不是为日本人的错误开脱,而是透过这种理解,让我们对其他国家有更加理性的认识,促进对自身的理解,这是我们阅读的意义所在吧。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野蛮的“礼仪”之邦

        xiao 🇯🇵确实是个挺特别的国家🤔极度的文明 “守规矩” 和压 抑的变 态 “不正常” 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文化特质竟完美结合在一起。更显其诡异、复杂、不可捉摸。这本书,确实如吴于勤前辈所说:非日本史,而是在描写日本人的性格以及与我们 国民性的不同之处。作者可能是想以多元视角来解答国人关于日本的常规困惑,同时也为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提供一个参照物。财经专业毕业的张教授确实知道 “知识” 如何运营,他的诸多 “畅销书” 的写法也都比较契合国人的思维习惯和阅读体验,读起来挺爽的。不过,也如张教授自己所说:这是一本历史爱好者写给其他历史爱好者的普及之作,并不是一部均衡的教科书式地讲述日本历史的作品。也是,读书不就是为了有更多元化的认知和思考吗?至少在这一点上,得给这本书点个大大的赞👍

          转发
          1
        • 查看全部52条书评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