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8.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4千字
字数
2009-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研究中国人际关系的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呈现在1980-1990年间,“关系”在中国社会是如何运作并将这一系列的实践置于国家再分配经济、初现端倪的市场经济以及个人崇拜的背景当中去。
笔者沿着古代关系学的谱系,追踪到清代之前关系学的历史成因,由此分析了现代关系学在掀起密集的人际网络并阻止和切断国家机器垂直运作中扮演的相似角色。关系、人情和面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在中国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无论置身何处,对此都心领神会。但是由于20世纪中国社会的特殊历史情况。一种被命名为“关系学“的东西便由此诞生。关系学也由此演变出了其最为复杂缜密的形式,并成为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总序
- 译者的话
- 致谢
- 中文版前言
- 导论 在中国的田野工作、政治与现代化
- 关系学的“发现”
- 作为一种研究对象的关系学
- 在一种恐惧文化下的田野工作
- 人类学家的主体位置
- 中国现代性的国家规划和本土批评
- 第一部分 在一种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微观政治学的民族志
- 第一章 关系的方言和辞汇
- 民间话语
- 官方话语
- 民间话语中的关系学的关键字和概念
- 第二章 关系的范围和使用的背景
- 城市与乡村
- 性别层面
- 城市职业阶层
- 使用背景的多样性
- 看门人的社会
- 企事业和行政场合的用法
- 第三章 关系学中的“艺术”:伦理、计策及礼仪诸方面
- 关系基础:亲属制度、朋友关系以及其他的私人关系
- 情意:义气、感情和人情
- 扩大关系网
- 给予和接受的计策、义务和形式
- 回馈的义务
- 第四章 关系学最近的历史:传统的形式和历史的再现
- 三种官方的历史
- 关系学和中国文化
- 1949年以后的关系学的兴衰
- 从“使用价值”到“交换价值”:市场力量的进入
- 关系艺术并未销声匿迹
- 第二部分 理论框架
- 第五章 礼物关系中的政治经济学
- 国家再分配经济中的权力技术
- 礼物经济中的反技术
- 命题
- 第六章 “借古非今”:古代中国的仪式伦理与国家理性
- “批林批孔”
- 重新解释过去
- 第七章 毛崇拜、关系的主体和个体的回归
- 红色风暴:国家主体和毛崇拜
- 个体主体的回归
- 关系主体性的增减
- 第八章 中国根茎式的关系网和民间组织
- 个体与社会之间
- 个体与团体或协会之间
- 根茎式的亲属制度与关系政治:从“关系网”到“民间”
- 结论 返回到实地
- 交换的阴柔的力量
- 作为一种民间自我组织媒介的仪式
- 人情胜过关系
- 后记
- 附录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