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个老外在中国遍访各地名酒的千杯沉醉之旅。

内容简介

从小小的一口啜饮开始,德力踏上了寻觅中国美酒的旅程。

四川泸州老窖、贵州茅台、桂林三花酒、绍兴黄酒、山西汾酒、河南杜康……在走遍大江南北、品饮各地名酒的同时,他也拜访了当地的酿酒师、考古学家、经销商和资深酒友,在酿酒车间、市井小馆、隐秘酒吧和诗歌故事里发现中国九千年酒饮文化的各个侧面,以及酒中蕴藏着的中国人的精神与情怀。

本书是美国作家、白酒品鉴家德力·桑德豪斯的纪实随笔集,记录了他寻访名酒旅途中经历的人与事,也从一个外来者的视角,呈现了白酒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历史和文化,从祭祀之酒到诗人之酒,从宾宴的酩酊大醉到好友间的小酌,展现了白酒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如何雕塑中国人的精神图景的,以及又是如何作为一张名片,让世界重新发现古老而又鲜活的中国。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中国读者
  • 引言 初次啜饮
  • 第一部分 上青天
  • 第一章 荒野西部
  • 第二章 300杯
  • 第三章 路
  • 第二部分 酒的故事
  • 第四章 逝者之酒
  • 第五章 仙人之酒
  • 第六章 烈焰之水
  • 第七章 一颗红星
  • 第三部分 千杯之旅
  • 第八章 宾宴之选
  • 第九章 南方之歌
  • 第十章 江南蓝调
  • 第十一章 杏花民谣
  • 第十二章 黄河漫谈
  • 第四部分 警告标签
  • 第十三章 灼人之问
  • 第五部分 有关品鉴
  • 第十四章 再造味道之轮
  • 第十五章 排斥
  • 第十六章 酒吧一席
  • 后记 我们为何饮酒
  • 附录一 中国酒大事年表
  • 附录二 关于鸡尾酒配方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排华偏见的经济基础也会慢慢消退,而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这样的文化翻译和交流的进程中来,因为 “既然判断一个社会的依据可以是看它对待最弱势群体的方式,那么判断一个社会的开放程度,也必须看它如何回应其他文化中最难理解的部分”。也就是说,在他看来,帮助外国人理解中国不是在 “抢救” 中国文化,恰恰相反,是西方需要克服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妄自尊大,而中国酒恰好是双方互相理解的一把钥匙。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醉在中国——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本人不喝酒,但不讨厌喝酒,很大程度上跟熟悉酒有关的诗有关。“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而对酒表述和概括最到位的是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这是李白的诗,杜甫称颂 “李白斗酒诗百篇”,大道和自然之间,酒是沟通的媒介,它更为中华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脉络。有这么一位老外能写下这么一本书,很难得。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白酒

        这是一个探索,从粗暴的好与不好到换一个角度,换许多角度,试图去理解这个传承上千年的东西。白酒是个引子,而或许它会给我带来一段有趣的旅程。我确信我有必要去了解它,一个存在了很久的东西通常会存在更久,从历史里可以看到未来。很高兴看到,白酒里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是杂醇油,而它在劣质白酒里含量高,优质白酒则不然。怪不得茅台喝了不会头疼。重要的不是酒,而是酒揭示的东西。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