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教育学者林小英运用精准的质性研究方法,为纷繁的中国县域教育建立观察视角,澄清教育常识。同时,本书也在以真挚的情怀唤起全社会对那些“县中的孩子”的关注。

内容简介

教育不该是适者生存的模式,经济越落后的地方教育越应该给人以希望。

本书描述了中国东、中、西部不同县域内乏力或奋进的学校、种瓜或得豆的课堂、踏实或游移的教师、在幻想或现实中长大的学生、对孩子教育过度操心或无能为力的家长、在正事和杂事中疲于奔命的校长、紧密交织的政校关系、国家教化权力和市场选择驱动之间的城乡关系……

作者用纪录片式的分镜头细 致呈现了县域教育的生态,深度剖析了中国“以县为主”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所面临困境的根源及其后果,详解县域教育何以在今天这个时代成为一个问题式的存在。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代序县域教育何以成为一个话题?
  • 一、不被期待的
  • 二、县域教育的历史发展
  • 三、魔幻现状
  • 四、以教育扶贫的名义进入县域到底应该怎么做?
  • 五、教育生态该不该采取适者生存模式?县域教育出路何在?
  • 第一章被抽空的县中:一个“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下的缩影
  • 一、县政府与教育局:资源配置权和教育事业主导权之间
  • 二、托管方和学校管理团队:市场激励与基础教育托底的守护之间
  • 三、“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师:经济绩效与专业发展之间
  • 四、“走”或“留”的学生和家长:择校资本决定离场能力
  • 五、县域教育的困局和变局
  • 注释
  • 第二章种瓜与得豆:村小和县中课堂
  • 一、既种瓜又种豆:面向“低洼地带”学生的村小课堂
  • 二、在瓜田里种豆:村小课堂教学细节
  • 三、种瓜得瓜也得豆:对一堂高二数学课的全程观察
  • 注释
  • 第三章县域学生的幻象与现实机会不平等中的自我退缩
  • 一、生存之困:“穷且益坚”的孩子们
  • 二、学习之难:从“被淘汰”到“被放弃”
  • 三、课余之闲:写写作业、玩玩手机
  • 四、社会分层:差距的代际传递
  • 五、未来期待:“没想过”和“不敢想”
  • 注释
  • 第四章是“饭碗”也是“志业”:县域教师的扎根与游移
  • 一、船到码头车到站:县域教师的待遇、职称与工作量
  • 二、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所衰败县中的教师现状
  • 三、以教师为志业:一个县中语文教师的素描
  • 四、蛰伏:一个村小教师群体的生存心态
  • 五、有编制的打工人:定向教师和代课老师
  • 注释
  • 第五章无奈、保护和逍遥县域家长的育儿学
  • 一、择校行为:顺其自然或以成绩为基础寻找相对优势
  • 二、教育期望:内外合力催生县中家长的高教育期望
  • 三、教养方式的两极化:无能为力的村小家长和全面保护的县中家长
  • 四、“从头再来”:二孩教育的反思与释怀
  • 注释
  • 第六章学校的“正事”: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
  • 一、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以发展家乡教育为己任
  • 二、作为学校发展负责人:被政策安排的竞争与兜底
  • 三、学校内部的“钱”“人”“事”管理:资源匮乏下的精耕细作
  • 注释
  • 第七章学校的“杂事”:不在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
  • 一、“低关联-高冲突”的杂事:校长需面对的日常行政考核
  • 二、作为全镇教育事务管理者:政府体制末端的责任人
  • 三、校长应对考核的日常技术:任务分解和过程留痕
  • 四、学校所处的“压力型体制”与校长对“杂事”的回应性逻辑
  • 注释
  • 第八章政校关系:政府有令,学校变通
  • 一、县政府对学校的分类管理和纵向评估
  • 二、学校用人自主权:“人社局卡教育局,教育局卡学校”
  • 三、学校经费收支自主性:“在政府监管下创收经验派不上用场”
  • 四、通过学校进行社会动员:政府有令,学校变通
  • 五、“数据—检查—排名—奖惩”的技术治理
  • 注释
  • 第九章城乡关系:从村落中的国家到县城里的市场
  • 一、特岗教师的招聘和流失:“基本都会调回县城”
  • 二、农村学校生源减少:“班容量从三十多人变成了几个人”
  • 三、“无风带”:对村小和教学点的再考察
  • 四、跨区招生:处于城市学校和私立学校夹击中的县中
  • 五、学习成绩:作为跨越城乡和融通普职的“硬通货”
  • 六、县域教育治理政策效果递减:从跨越城乡的受教育者的行动视角考察
  • 注释
  • 尾声县域教育:找回在教育事业中的主体性位置
  • 一、县域教育作为“他者”还是“主体”?
  • 二、教育事业评价体系诸要素:主体、原理、话语和指标
  • 三、教书育人话语中教师的志业承诺
  • 四、管理技术话语中学校的项目验证
  • 五、管理和行政话语中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情境确认
  • 六、行政和政治话语中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的系统论证
  • 七、意识形态话语中国家的教育制度选择
  • 结语:重整中国基础教育事业评价体系的分层与自主的纵横逻辑
  • 注释
  • 写在后面县域教育研究过程和反思
  • 注释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39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当下中国基层教育现实

    改革开放四十年,教育既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自身不断反思迭代的过程。现实的教育也是分层的,中国既有代表最先进教育的一线城市教育,也有拥有丰富资源的省市级教育,更有代表更广大社会的县乡教育。同时教育将迎来中国社会更大变局,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入学人数的减少,教育将如何应对势必将是一个更大的现实问题。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县域教育相对不平等现象

      “考出一个清、北学生,掩盖了县城中学的多少瑕疵!”                                                                         作者通过本书揭示了中国县级教育生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县级教育生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增强了我对教育公平和法治教育的重视。我相信,只有通过加强县级教育生态的改革和完善,才能够实现教育的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县级教育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县级教育生态的健康发展。                      作者通过这本书将县域教育这一话题置于公众面前,引起学界和社会共同关注。尤其是在当前学术精英化背景下,城市教育往往成为主流话题,对于教育公平的讨论也往往以 “以上而下” 的财政投入、师资配置等政治话语 “系统论证”(如书中提到的教育评价问题),鲜有关注县域教育这一 “边缘化”“非中心” 话题,特别是以一种田野调查的方式呈现。不同于传统学术研究范式,设置某种严谨理论框架规范研究问题,而是呈现真实现象,从县域教育不同主体、几个重要侧面场景切入县域教育,最后抽象为理性评述。作者有专门开辟一章给出政策建议,只在 “尾声” 一章对如何对基础教育事业评价给出了更整体性的改进之道 。                                                                   县域教育趋向城市化教育是否是唯一的出路?             公共教育在资本市场中是否应该有边界?                   让阅读更有趣… 得到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县城教育调查报告

        随着中国城市化,像点样子的城市所辖的县已经改为区市,所以本书所指的县城学校,也就是传统的农村学校,经过 40 年的发展,中国的农村的经济和教育已经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硬件上来说,中国普通县城的中学已经很先进了,漂亮的教学楼,塑胶跑道的操场,电教化的教室,中午学校食堂统一就餐,学生和社会心态上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最近在微博上的热帖 #在县城赢家面前城市中产开始幻灭了 #,讲的是城乡生活方式正处于迭代过程中,农民生活方式正在向市民化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买房,拥有小汽车等交通工具,农民的生活方式都市化,数字生活催动了城乡生活方式迭代,使得城乡生活方式逐渐趋同。在县城生活的,可以轻易实现 “车子里自由”、“羽绒服自由”、“买黄金自由”,时不时下馆子、去足浴 KTV,买 LV 包不眨眼的,网友还创造了一个词叫 “小县城赢家”。其实只要倒退 30 年,当年的 “北京人在纽约” 的王起明,现在如果从纽约回到北京也会失落,20 年前的 “外来妹” 去深圳买了房算是占住脚了,贵州的桂海潮更是励志榜样,但今天可不同了,北京和上海高昂的房价,拥挤的环境,小镇青年会面对当年王起明的困惑,而且现在县城的孩子也是不愁吃穿,已经没有艰苦奋斗的动力,越是商业经济发达地区,比如广州,潮汕地区,虽然广东也是高考大省,但明显的没有北方山东家长的焦虑。同意本书观点,家长的眼界给孩子的影响现在已经超过教育资源的影响。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校的普及,特别是蓝领和白领就业待遇差别的缩小,中国的基础教育必然会转型,高中教育从 “精英预备教育” 向 “大众基础教育” 转变,本书调查详实,也有大量篇幅描述县级教师队伍的辛苦,这也是目前中国教育的缩影,都在高考成绩这个 KPI 指挥下内卷,待遇确实提高了不少,但如同基层公务员也面临层层考核和琐事任务,是了解中国现状很好的资料。

          2
          9
        • 查看全部117条书评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